张丽丽,杨 巍,徐苏月,王 鑫,于欣洋
(1.2.3.4.5.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
标识语是人们在公共场所看到的书面语言,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实用语言,是一种向公众开放的特殊文体,在公共场所向公众传递信息,旨在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与标识语词义相近的词汇包括“公示语”“标示语”“标语”等。标识语随处可见,像日常生活中路标、公共交通、广告、产品说明书、旅游指南、社会宣传及各种告示和媒体等,我们都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标识语。标识语是向大众展示的一种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用语,将一些必要的、有用的信息传达给大众;利用文字、图示或图文作为表达方式,一方面起到了标志、警示、宣传或指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承载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1]。对于外国朋友而言,标识语是了解一个城市的主要途径之一,影响外国朋友对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标识语的翻译是否准确和规范,这关乎服务的质量和城市的形象。但是,目前我国现存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标识语翻译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各种原因,英文标识语的质量良莠不齐,令人堪忧。因此,需要对标识语的翻译进行全面整顿,营造一个更加纯净的语言环境。
汉斯·弗米尔(Hans.Vermeer)提出并形成理论的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
“Skopos”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目的”,当这一概念被引入翻译实践当中,就形成了翻译目的论。除了“Skopos”,弗米尔还使用了与之相关的“目标(aim)”“目的(purpose)”“意图(intention)”和“功能(function)”等词。由于意图和功能易混淆,诺德提议对意图和功能作基本的区分:“意图”是站在发送者的角度定义的,而“功能”即文本功能,它是由接受者的期望、需求、已知知识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翻译是一种基于原文的、有目的且有成效的行为,其依据就是目的论。它所倡导的核心思想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应由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即“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任何行为都具有目的,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产生的语篇”。这一理论的提出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进而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综观目的论在西方世界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学界的译介、肯定、传播、接受与批评过程,翻译虽可以不受原文的制约,但却不能任由译者发挥,在翻译行为过程中,译者必须以如下3个基本原则为基准进行翻译[2]。
目的论认为,“目的原则”是所有翻译活动都要遵守的首要原则,即翻译应在译入语的情境和文化中,依照译入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在通常情况下,“目的”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即“译文在译入语社会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因此,译者应该根据翻译目的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从而满足译入语读者的需求。
通过运用一定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将原文的本质含义转发给目的语读者,是英语翻译的根本目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了解目的语读者的需求,其次要遵循英语翻译的基本原则,使用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恰当地将译文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以保持原文的完整性和翻译的连贯性,并增强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的可读性及其交际意义,使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本质含义[3]。
忠诚原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简单来讲,就是忠实于原文,但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这一原则主要关注翻译过程中译者与原作者、客户、译文接受者等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译者不仅仅要忠诚于原作者,同时也要忠诚于目的语读者,搭建好原作者与目的语读者间的桥梁[4]。
在进行标识语翻译时,由于某些语言差异、文化背景、翻译策略等难免会出现一些翻译失误[5]。
语用性翻译失误(pragmatic translation errors)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无视译文的功能或目的而造成的宏观层面上的翻译失误。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1.使用的翻译策略不恰当。例如下述的3个应用场景:例1,某长途客运站的售票厅被译为“SELL THE TICKET HALL”。例2,“宫堡鸡”被翻译成“Government abuse chicken”。例3,某地区一路牌将“民主路”直译成 “Minzhu Lu”。例1、例2的译文完全直译,就是逐词去翻译,可以说,译文所表达的意思与原文大相径庭,严重扭曲了原文想要传达的信息内容,导致语用失误。而例3直接采取了音译方法,导致语用失误。对这一类公示语的翻译要做到把握住原文的功能目的,沿用译语国家惯例,达到功能对等。例1标识语正确译文是“Ticket Office”;例2的标识语正确译文是“Gongbao Chicken”。相较而言,例3并无隐含含义,其原文所表达的就是字面上的含义“民主路”,民主是“Minzhu”,路是“road”,因而,就可将其直译为“Minzhu Road”。
2.忽视了汉英语言文体特点的差异。源于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汉语公示语有时要追求音美、形美和意美的效果,因此会使用一些叠词、对偶句等。如果在译文中全照原文生搬硬套,反而会显得过于冗长复杂且不能直接了当地表明原文所想表达的含义。例4,某城市马路上把一则流行的交通提示语“酒后开车晃悠悠,老婆孩子心忧忧”,直译为“After drinking and driving,wife and children are worried”。为达到与原文功能对等的交际目的,不如简明扼要地按英语的文本特点译成“ Don't drink and drive”。例5,某公园草地上一则标识语“不要让小草的眼泪,沾满你爱淘气的鞋子”,被译成了“Don't let the tears of grass be covered with your naughty shoes”。汉语行文不仅十分礼貌、委婉动听,而且琅琅上口,颇有音律美及意象美。尽管其相应的英语翻译已经达到了完美的语义对等,但它不可避免地使外国游客困惑,因此译为“Keep off the grass”就行了。
3.忽视了语境。如某市的某商场,“紧急出口”(Exit)居然被译成“Export”。“紧急出口”指的是紧急情况下顾客的逃生出口,“Export”指的是进出口商品、进出口贸易之类的“出口”。又如,一公共场所将开水间译为“Open Water Room”,但此“开”非彼“开”,在汉语中指的是烧开的水,并非“打开,开放”之意,所以译为“Boiled Water Room”才能体现出其原文真正的含义。这种生硬的翻译不考虑现实中的语境,只会贻笑大方。
目的论所阐述的文化性翻译失误是指译文中与译语文化规范和习惯相冲突之处。因双方的文化差异和所处的社会背景的不同,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或者一方对另一方存在一定的跨文化的认知偏差,容易在交际中引发文化误解或文化冲突。公示语英译中常见的文化性错误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文化差异。忽略中英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没有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导致一些英译标示语无法在英语本族语者心中产生相同的意思[6]。例如候车室常见到“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吸烟请到吸烟区”的标语,汉语的意思很清楚,但译文“For your and other's health,passengers who smoke,please go to the smoking area”就使人产生鼓励大家去吸烟的错觉,不如译成“No smoking in the waiting hall,if someone want s to smoke,go to the smoking area”来表达“候车室禁止吸烟,如果吸烟请到吸烟区”这种含义。此外,在金龙客车英文商标翻译时,起初,只是将其直译为“Golden Dragon”,却未考虑到“龙”一词在中西方文化中的涵义,在中国文化中“龙”是皇权的象征,也是尊贵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则是阴暗邪恶的象征。后来,在考虑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后,将其译成“King Long”,其中将“金”意译为“king”也充分体现了龙尊贵的象征。并且,该词与后面音译的“Long”尾韵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因而,在标语翻译时,我们要注重源语言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文化误解与文化冲突。
2.价值观差异。标识语的翻译应着眼于跨文化的角度,全面地考虑中外国情、文化习俗、是非标准、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的差异。例如,在某地火车站,有专为孕妇、70岁以上老人及残疾人这样的特殊人群安排的休息室,标识语翻译为“Pregnant woman,over 70 and disabled people lounge”。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当中,人们以老为尊,“老”是智慧和权威的象征。因此“70岁以上老人”会受到和孕妇、残疾人一样的特殊待遇,以示关爱。而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当中,“老”意味着“弱势”。因此,为避免文化冲突,可译为“Courtesy Waiting Room”或“Waiting Room for Special Needs Guests”。
语言性翻译失误是文化性翻译失误一个更为具体的层面。如果译者具备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并以细心、严谨的态度去进行翻译工作,那么语言性翻译失误是可以避免的。反之,如果译者自身翻译能力水平没有达到合格或优秀的标准,或者在翻译时不保持严谨的态度,那么语言性翻译失误出现的频率会大大增加。
1.拼写错误。标识语的英译中,拼写错误是一种低级的单词书写错误,出现这样的错误是有违译者职业精神的。常见的拼写错误一般包括单词的某一个或多个字母漏写或多写、字母顺序排列不当等。例如:某时尚婚庆策划公司将自己公司名字译为“True Love Fashiou Wedding Planning Company”,“Fashiou”明显地拼写错误,应为“Fashion”;再如美视达眼镜被译为“Meishida Giass”,眼镜应拼写为“Glass”,而且这里应该是用复数,建议译为“Meishida Glasses”,这种错误显而易见是因为译者的粗心大意造成的。在我们身边此类错误比比皆是。译者只要稍加注意,认真检查,这种低级错误完全可以避免。
2.语法错误。语法翻译错误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形出现:(1)物主代词或人称代词误用;(2)谓语使用的单、复数形式不正确,句子的主谓搭配不当;(3)时态使用错误。如某茶文化旅游景区的“请保管好您的贵重物品”翻译成“Please take care of you valuables”。此翻译错误在于误用了you,正确的翻译应该是“Please take care of your valuables”。
3.中式英语。由于译者的语言能力有限,翻译能力不能满足专业英语翻译的要求,而且对中西文化差异没有足够的了解,不能从西方文化的角度进行翻译。很容易用自己的“中式思维”来进行翻译,导致翻译错误。如某连锁餐饮“妈妈家”,被译成“The Mom′s Home”。因为中国人具有浓厚的家庭观念,饭店使用“妈妈家”,让人感觉宾至如归。但译文未突出“餐饮”,会造成目的语读者不理解其具体行业。因此,建议译为“The Mom′s Kitchen” 一词,这既能让客人体会到家的感觉,又能表明该店的经营理念。又如,某果蔬超市的宣传标语是“一天来八趟”,其英文译文为“Eight times a day”,如若外国朋友看到这个标语一定会满脸问号,而本句中的“八”表约数,表明此超市的方便、吸引人,基于此,建议译为“It′s so attractive that you wanna go there many times”。
在标识语翻译中,这种语言翻译错误举不胜数,大量的这样低级语言错误存在于公共场所和著名的旅游景点,不仅会使外国游客质疑翻译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语言能力,也会影响外国游客理解一些事情,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声誉和形象。
翻译是目的性极强的交际行为,翻译策略必须由翻译目的来决定。常见的标识语英译方法有:增译法、减译法、转换法、借用法、直译注释法等。下面将从具体的实例出发,探讨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标识语的英译方法。
标识语缩略词使用频繁,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增补。例如,某景点“带好孩子”“小心落水”两个挨着的标识语分别译成“Take the child” 和“Fall into water carefully”,令人啼笑皆非。增译后,译成“Please Don′t Leave Your Child Unattended”和 “Danger;Deep Water”,更好地提醒游客照看好孩子,警告游客水深危险。又如,卖场很多产品实行“三包”,如果译为“Three Guarantees for Products”,会让英语读者非常困惑,所以最好增译为“Three Guarantees for Products:Repair,Replacement and Refund”,清楚地说明“三包”的内容是“包修” “包换” “包退”。在去往九寨沟的路牌上其译文为“Jiuzhaigou”,这里采取的是音译法。但如若不知道九寨沟的外国朋友肯定会产生疑问,若采用增译的方法将其译为“Ravine of Nine Tibetan Villages”,则既表达出了这里的地貌特征,又表明了这里的民族特点。
标识语属于实用性和功能性的文本,其翻译在用词造句方面要求简洁明了、精炼通顺,目的在于忠实传递信息。译文中虽无其词,但已有其意,或是不言而喻,译出来反倒累赘或是违背译文的语言习惯。因此,翻译过程中需要在原文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提炼原文的中心思想,适当减译。虽然原文的外在形式发生了变化,在不违背忠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同时遵循了目的性原则和连贯性原则。如,要翻译“先下后上,文明乘车”,译成“Get off first”即可。因为既然“Get off first”,人们当然知道“Get on next”;做到“先下后上”,自然是“文明乘车”了。又如,“果皮、纸屑、酒瓶等请扔进垃圾箱”,这里不必把提到的“果皮、纸屑、酒瓶”一一翻译出来,直接减译为“No littering”即可。
转换法是指翻译过程中在原语和译入语如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之间采用词性转换。汉语旅游标识语中较多使用动词,而英语旅游标识语中大量使用名词。在汉语旅游标识语英译时,将词性适当转换,使之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达到目的性、连贯性以及忠实性原则要求。比如,海水涨潮时会有标识语“注意:请勿此时游泳!”译成“Attention:Swimming is not advised at this time!”又如医院里常见的标识语“夜间有事,请按此铃!”译成“Night bell”。这里就是把汉语“注意”“游泳”“按铃”这几个动词转换成了名词。
就是尽可能借用英语文化中具有相同功能的英文标识语,使表达更纯正、地道。比如:停车场(Parking Lot)、油漆未干(Wet Painting)、禁止未成年人进入(Adults Only)、顾客止步(Staff Only)、小心轻放(Handle with Care)等等。还有一些专有名词,翻译时也要遵循国际通用的翻译方法,如“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要分别译为“China Renmin University”和“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直译注释”的结构可用于翻译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标识语[7]。比如,“五讲、四美、三热爱”,这条宣传标识语既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又高度浓缩。不能单纯地把它译为“Five Lectures,Four Beauties,Three Loves”;要结合它的具体内容进行注释翻译:“Stress on decorum,manners,hygiene,discipline and morals;beauty of the mind,language,behavior and the environment;love of the motherland,socialism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综上,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根据不同的标志语想要达到的不同文本功能,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提高标识语的英译质量。
在目的论指导下的标识语英语翻译其准确性和质量大大提高,此理论减少了英语翻译过程中理解偏差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要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标识语英译水平,就需要对翻译人员的综合素养、语言能力以及文化敏感性各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加强此方面的管理,对现存的公示语译文进行全面的清理,对翻译市场、翻译行业、翻译行为加以管理和规范,努力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