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颖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209)
从2014年开始,上海高校试点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即通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实现渠道。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年12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下,将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课程思政”的理念要求我们在外语教学中既要教授语言知识,还要将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入到教学的环节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本研究在“课程思政”的理念指导下,以高级日语课程为例,探讨日语专业课程如何与思政教育及人文教育相结合的问题。通过将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入日语教学,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进行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及个人品质的思想品德教育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热爱阅读和探索、懂礼貌、尊重他人、学会团队合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高级日语课程是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日语的特点,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和词汇量,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学会并掌握日语复杂句子的分析和翻译技巧,提高综合运用日语的能力。
课文选材均来自日本主要报刊、杂志,内容涉及日本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法律、宗教及自然科学等方面。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日语专业学生受到大量外国文化思潮的影响,冲击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因此,《高级日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批判性地分析名家名篇,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和提高学生日语语言技能。
(3)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日语水平的提高,帮助学生通过日语能力一级考试和专业八级考试。
高级日语课程思政的要旨是,通过凝练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及人文价值,帮助学生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培养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辩证思维,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礼貌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级日语课程设计的理念是注重课程的德育特色和人文精神。高级日语教材课文的选材内容涉及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法律、宗教及自然科学等方面,蕴含深厚的人文精神,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和美育因素,在导入课文时,对学生进行德育和人文教育的引导和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探索和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思考问题。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社会风气的影响,针对部分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例如爱玩手机、礼貌有所欠缺、不尊重老师和他人、学习缺乏动力、不会为他人着想等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引导学生懂礼貌、尊重老师和他人、有同理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接下来笔者以《高级日语1》(吴侃、村木新次郎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第2课《ひとつ屋根の下で》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将日语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及人文教育相结合的问题。《ひとつ屋根の下で》是讲述日本神奈川县伊势原市的新型养老设施——“榉树”集体公寓的一篇文章,其背景是日本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和对养老方式的探索。我国也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可以以人口老龄化及对策、中日养老方式的差异等内容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入到日语教学当中。
4.1.1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本课主要单词的用法,主要语法、表达方式的用法、文章意思以及篇章结构的理解,熟悉重要常用单词的运用,重点文法、句型的运用,了解相关的日本文化社会,尤其是日本养老文化以及新的养老模式。
4.1.2 德育要求
本文的中心内容是介绍日本在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困境下,如何寻找新型的养老居住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与中国的养老方式结合起来思考,培养学生的尊老爱老的优良品德。
4.1.3 德育目标
通过让学生探讨新型的养老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尊老爱老意识,培养中华民族优良的尊老爱老品德。
课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事先查找有关中日两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以及养老方式的差异的资料,然后课堂上用日语以PPT形式进行课堂展示和演讲,并要求学生之间进行提问互动,任课老师对学生们的发言进行点评。同时,在讲解课文时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榉树”集体公寓的养老方式与其他的养老方式进行对比,对课文中出现的“独居老人孤独死”的现象进行反思,引导学生站在孤独老人的角度进行思考、尊敬和感恩父母、孝敬老人。课后让学生进行相关资料例如中国养老文化(日语版)的阅读,用日语写一篇有关中日养老方式的感想文。
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及课堂讨论和学习中。通过引导学生对中日两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以及养老方式的差异查找资料、思考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互相协作与自我反思,锻炼了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讨论中增进交流,也能加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优秀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尊老爱老的优良品德和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语类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传统的日语课程教学多重视语言的工具性而容易忽视语言的人文性,重视语法的正确使用、句子和文章结构的分析,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运用,而容易忽视两国文化的比较,容易忽视学生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和正确看待不同文化冲突的辩证思维的培养。而对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不进行相应的中国文化的学习、不了解本国文化的话,当外国的文化、价值观与本国文化、价值观出现差异时,学生可能会受到外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在跨文化交际中缺少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甚至会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而“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方法指导。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和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和人文教育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输出正能量,有利于帮助学生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培养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辩证思维,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和礼貌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对日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也要具有教育学、政治学、文学、美学、艺术、社会学等跨学科相关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组织好课堂教学,兼顾教学内容的专业性、思想性与人文性,将日语专业课教育、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品质的、具有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将外语专业课教育、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已成为高校外语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内在要求,也是外语类专业课程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本研究在“课程思政”的理念指导下,以高级日语课程为例,探讨了日语专业课程如何与思政教育及人文教育相结合的问题。通过将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入日语教学,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正确引导和进行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及个人品质的思想品德教育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人文教育,帮助学生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培养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辩证思维,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和礼貌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将日语专业课教育、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品质的、具有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