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2020-01-02 01:02:22董卫花
文山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机构家长

董卫花

(文山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家长参与”研究由来已久,目前学者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就其概念来说,至今国内外还没有一个明确清晰、被广泛接受的定义。英语中表达类似涵义的词组就有许多,使用频率最高的是“parental involvement”或“parent involvement”“parental involve in education”等等。本文将家长参与幼儿教育视为家长在其孩子接受幼儿教育期间,为孩子发展提供支持,帮助幼儿教育机构完善工作,与幼儿教育机构通力配合、双向交流,以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美国已基本形成了以幼儿为中心,家长和幼教机构为两翼的合作共育体系,不但开辟了美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新局面,而且也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树立了典范[1]。

一、美国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经验

(一)民主化管理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社会文化民主主义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概念,可以从政治制度和人民的生活方式两方面对民主主义加以理解和认识,二者都凸显出一种民主精神。美国幼儿教育机构民主化的管理方式正是在这种民主主义文化的土壤中萌芽和不断发展壮大的,表现为注重机构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其中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机构民主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一方面,幼儿教育机构采用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在美国,几乎每个幼儿教育园所都设有管理委员会或咨询委员会,家长以会员的身份或家长代表的角色参与幼儿教育管理,主要表现为家长参与教育决策,家长作为决策者直接参与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工作,如与幼儿园管理人员、教师一起制定有关幼儿园发展的计划,确定教育目标和开设课程等等。一些幼儿教育机构还设有班级家委会或园所家委会,定期召开家委会,参与幼儿教育机构课程、教学计划、环境创设、活动设计等内容。

另一方面,民主化的管理方式除了鼓励家长参与之外,美国社会团体参与到幼儿教育的过程也是其民主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社会团体的参与,促进了美国幼儿教育机构管理民主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家长参与氛围,提升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今,在教育民主化和管理科学化等思潮的冲击下,美国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将朝着民主化发展方向日臻完善。

(二)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其保驾护航

《经济机会法案》(Economic Opportunity Act)明确提出了家长参与的四项标准,自此开启了美国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法制化道路。美国政府推行的先行计划(Head Start),创建之初该计划将家长参与视为其哲学基础,从计划的目的到服务项目均提及家长参与幼儿教育。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政府修订了《儿童保育与发展法案》(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更加关注家长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各级政府应重视和鼓励家长参与,明确指出家长参与幼儿保育标准和政策的制定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应有的法律权利。1999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全体儿童教育优异法案》(The education Excellence for All Children Act),从联邦政府层面给予家长参与子女教育充分的肯定。2002年以小布什为首的联邦政府颁布了教育改革法案《不让一个孩子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 Act),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不遗余力地引导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各州教育部门要引导家长充分地参与幼儿教育各方面的活动,如幼儿园规划、审查及一些教育决策活动等等。同年在《良好的开端,聪明地成长》(Good Start,Grow Smart)中,也更加关注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参与,明确指出家长对其子女就读的幼儿教育机构各方面,如管理、教学、教师等均享有知情权。除此之外,就州和地区政府层面也练练出台有关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正常,如密苏里州的家长即教师计划(Parents as Teachers,PAT)、克利夫兰地区的家长服务计划(Parent Service Project,PSP)、家庭资源中心(Family Resource Center,FRC)等等。

由此可见,在美国上至联邦政府下至州政府直至各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法规和政策,各类幼儿教育机构据此,采取措施、因地制宜地鼓励和指导家长参与幼儿教育。

(三)众多研究为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自“科尔曼报告” 明确的指出了作为社会资本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学业成绩有着重大影响以来,美国众多学者和教育研究机构就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在幼儿接受教育过程中,如果家长积极参与或与就读教育机构合作育儿,将助推幼儿方方面面的发展。

在美国,众多学者开始将研究兴趣聚焦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或家长参与教育,并逐步成为研究热点,直至1994年对该课题的研究历久弥新。在家长参与教育研究浪潮中,衍生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机构,如“学校、家庭及社区合作研究中心”,著名的家长参与研究专家、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爱普斯坦教授,担任该中心负责人。她提出了六种家长参与教育的模式,这六种家长参与模式同样也适用于幼儿教育中的家长参与[2]151。

除了上述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研究之外,在美国也有其他研究机构和学者对家长参与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研究。例如,哈佛大学的家庭研究计划(Harvard Family Research Project)也对家长参与在幼儿入学准备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性,家长参与应该从幼儿期做起。这些研究不但为美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支点,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对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积极思考和广泛关注。

(四)民间组织为其管理和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许多民间社会团体在美国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专门化的民间组织机构成为美国幼儿教育领域内部,激励、促进和规范家长参与的重要媒介。各级各类民间组织遍布美国各地,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当属家长教师协会(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PTA)和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NAEYC),它们为美国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组织和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家长教师协会作为美国最为典型的家长参与中介组织,它是一个无党派、非盈利的民间团体,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支持和鼓励家长参与教育。全美幼教协会是一个集培训、管理、教育和研究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组织,协会明确提出为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幼儿教育机构应与幼儿父母通力合作。不难看出,上述这些民间组织不但为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建桥搭梁和纽带,推行的相关标准和服务内容也为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管理和运行提供了参考。

(五)灵活多样化的参与形式为其顺利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多种多样的家长参与形式是美国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力抓手,多元化的家长参与形式满足了家长的不同需求,幼儿教育机构也可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家长参与形式,引导家长充分有效地参与幼儿教育。

在美国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形式大致上分为三种,交流型家长参与、教育型家长参与以及服务型家长参与。每种家长参与形式拥有不同的分支形式,既有家长或家长代表主持的热线电话,也有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机构相关信息的时事通讯;既有幼儿教师经常采用的家访,也有为了便于家长节省时间而为其设立的家长信箱;既有家长与幼儿教师、管理人员面对面进行交流的家长会,也有使用家长手长建立合作关系、鼓励家长参与;既有幼儿教育机构为家长开办的成人教育、家长培训等家长教育活动,也有家长参与其子女的教育活动,如课堂教学活动、家庭教育等;既有家长作为志愿者为幼儿教育机构提供免费支持,也有家长作为决策者参与幼儿教育机构管理、课程发展和评价等。

二、美国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理解和认识存在一定偏差

由于幼儿教育机构与家庭动力机制的差异性、家长和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微妙的角色差别以及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加之家长参与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使得教师、家长以及幼儿教育机构对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3]。因此,在幼儿家长参与子女教育过程中,人们对“什么是家长参与”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

在人们看来,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一种是基于幼儿教育机构内部的家长参与,如观察孩子的教室,出席家长教师会议,自愿参与筹款活动,担任教师助手等等;另一种是基于家庭内部的家长参与,如在家中与孩子一同阅读,讲故事,教孩子认识字母、单词、数字,与孩子一起游戏、进体育运动等”。[2]153然而,由于家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教育机构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这就会导致他们对概念的认知存在差异。对于幼儿教育机构及幼儿教师来说,幼儿教育机构以外的家长参与,即基于家庭内部的家长参与通常都会被忽视或遗漏。部分幼儿教育机构和教师认为只有家长来到机构里与教师相互协作,参与教师或机构组织的活动才是真正的家长参与,而脱离幼儿教育机构这个场域的参与则不是。一方面,会挫伤家长基于家庭内部参与的积极性而影响孩子的发展;另一方面,持有此种观点的教师和幼儿教育机构会迫使家长参与机构内部的活动,而对于工作繁忙没有多余时间的家长而言,这无异于给他们增添了负担,让家长对参与幼儿教育产生排斥、不愿意的情愫。

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部分家长和幼儿教师对家长参与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各不相同。家长更偏向于从家庭中心视野出发去审视家长参与,认为“家长参与幼儿教育主要包括为幼儿的安全、健康提供保障以及为幼儿入学做好准备。然而,幼儿教师更多地是从传统的概念出发去考虑家长参与,认为家长参与是家长出现在幼儿教育机构内部,参与幼儿的教学活动”。[4]

(二)水平参差不齐

1.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家长在参与幼儿教育时显现出不同的参与水平

与美国本地土生土长的幼儿家长相比,移民家长在参与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将会遇到更多的障碍,并且较少可能参与幼儿教育。多数移民家长的关注焦点不在当下子女正在就读的幼儿教育机构,为了让自己的后代在竞争激烈的美国能有立足之地,他们从孩子一开始上学便瞄准了孩子未来可能就读的大学院校。与本地白人家长高水平的家长参与相比,西班牙和亚洲移民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水平非常低。有研究显示,西班牙移民家长与西班牙裔本地美国家长相比,前者参与幼儿教育的水平较低。

此外,一些描述性的数据表明外来移民家长与美国本地家长在参与幼儿教育的形式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较之于与本地幼儿家长,移民家长很少以志愿者的形式参与幼儿教育机构的相关活动,他们仅只参加传统的家长教师会议[5]。移民们要花很多时间适应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他们的英语水平不是很娴熟,因而对于绝大多数移民家长来说,很少意识到他们的参与将受到教育机构的热忱欢迎[6]。在所有移民中,少部分黑人移民家长在参与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将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障碍,他们将面对家长教师会议时间上的冲突和交通不便等问题,而且他们参与幼儿教育的程度较低。由此可见,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家长,由于他们在参与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本地美国家长不曾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参与幼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2.不同类型幼儿教育机构家长参与水平不同

美国幼儿教育机构也积极鼓励和组织家长充分参与幼儿教育。但是,由于各类幼儿教育机构对家长参与的重视程度及其拥有的教职员工、资金等的不同,各类幼儿教育机构家长参与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幼儿教育机构教师鼓励和欢迎家长参与幼儿教育,但是机构不支持教师的工作,缺乏对教师的奖励和激励机制,没有将家长参与制度化,显得随意可有可无,影响家长参与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在美国有些幼儿教育机构认识到家长参与的重要性,极力倡导家长要参与幼儿教育之中。如在明尼苏达州规定把幼儿保育机构划分为0~4个级别,每一级别的评定标准之一便是保育机构应鼓励家长参与。在该州保育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不得不参与级别评定[7],如此一来,各保育机构为了达到标准,对家长参与的相关内容也做了规定,积极组织和呼吁家长参与,从而提升家长参与的水平。然而,有些幼儿教育机构虽然也鼓励家长参与幼儿教育,但是苦于缺乏相应的推进家长参与的教师和资金,从而限制了此类机构推行家长参与的力度。

3.城乡之间的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存在一定差距

二战以后,美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是其社会分层现象极为严重,如贫富差距、城乡差异等。在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方面,由于乡村与城市在经济和教育等方面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而使得乡村的家长参与和城市的家长参与也各不相同。

研究表明,在美国居住在乡村的家长参与幼儿教育要远远落后于城市和郊区的家长,乡村的家长参与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相对较低。乡村幼儿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师,他们在职前培训中较少受到此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与城市教师相比,他们在推进家长参与方面的素质较低。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存在城乡差异,二者的家长参与水平良莠不齐。

(三)停留于单向维度的沟通交流

部分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力度不够,由于家长自身的兴趣、态度、受教育水平、以前的学校经验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等的差异,使得有些家长参与流于形式,变成象征性的参与幼儿教育机构的外部活动,只有“幼儿教育机构→家长”的单向交流。在美国,这种单向维度的家长参与时有出现,如,只有幼儿教育机构主动地与家长联系,家长碍于面子而被迫参与;教师及时地向家长反映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而幼儿家长从不或几乎很少配合教师而与他们合作。此外,有些家长为了工作而无暇顾及幼儿的教育情况,他们每天都匆匆忙忙地接送幼儿或者让亲戚朋友帮忙接送孩子,这样就很容易使得家长的参与变成幼儿教育机构在唱“独角戏”,使得幼儿教育机构“孤掌难鸣”,双方很难协同互助促进幼儿学习与健康发展。

此外,关于幼儿教育机构与家长双方之间的单向交流,还会有另外一种情况即“家长→幼儿教育机构”的单向交流。例如,家长向幼儿教育机构反映情况,愿意参与幼儿教育,但是往往得不到幼儿教育机构的重视。家长对其子女的学习与发展寄予较高的期待,希望了解子女在幼儿教育机构的相关情况,但是幼儿教师很少或没有意识到家长的需求。家长与幼儿教育机构的这种单向交流不利于彼此之间的信息互通,从而无法实现积极有效的家长参与。

随着权力与人权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人权主体逐渐普遍化,强调儿童权利的同时,家长的教育权力逐渐引起各界关注[8]。在美国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已经发展较为完备,宽松和谐的家长参与氛围、联邦政府多部法律法规的出台、众多学者的科学研究、热衷于家长参与的民间组织以及丰富多样的参与方式,为我国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提供借鉴参考。此外,在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与幼儿教育机构应提高统一认识、互通协作,提升家长参与质量,促进家园合作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机构家长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0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