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视域下高职机电类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研究

2020-01-01 07:56盛肖炜毕鹏飞赵晓寒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机电课程体系阶段

盛肖炜,毕鹏飞,赵晓寒

(1.无锡开放大学,江苏 无锡 214011;2.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3.绥化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00)

引言

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明确指出,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实现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面对新的形势与环境,高职院校需要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实现“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工业4.0”的道路上,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正是以创新创业为内在推动力。因此以制造业为就业导向的机电类专业,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精神、能力的新时代“大国工匠”的重要责任。

近年来,无锡开放大学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之路,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机电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全过程,构建起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多元融合的机电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形成具有工科背景的“专创融合”特色人才培养之路。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困境

自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提出后,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高职院校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等方面做出了有力的尝试,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但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发展壮大的同时仍然遇到了一些困境。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整

高职院校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顶层设计,没有根据具体的专业制定适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仅仅是增加了一两门课程,所开设的课程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少部分感兴趣的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比赛,其余学生对其了解不多甚至无从知晓,各类比赛变成了少数人参与的“游戏”。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的作品缺乏专业指导,与所学专业关联度不高,有的甚至是为比赛临时拼凑而成,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实效性和参与度大大折扣。总之,当前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还达不到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能力、技能的总目标。

(二)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存在脱节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存在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两张皮”的问题。整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两者的学科建设、培养方案、配套设施等均自成体系,即使有一定程度的融合,也只是简单的相加。大多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以“就业指导”等课程形式开展,少数院校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引入国际劳工组织的GYB培训和SYB培训等创业培训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并不够全面,没有根据具体的专业“量身”制定实施方案,课程的施行缺乏创新性,课上简单将创新创业的理论灌输给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训练只是停留在浅层表面,无法实现真正的“专创融合”教育。

(三)创新创业教育配套资源匮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施行、协调常常需要调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多个部门资源,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统筹协调。一般高职院校为创新创业课程配置的教师资源多为兼职师资,在授课过程中,许多兼职的创新创业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创新创业培训(如SIYB创业培训),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即使受过创新创业培训的教师,拥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对于创新创业的过程以及问题了解得还不够全面,难免会出现纸上谈兵的尴尬。此外兼职教师在授课之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关注较少。

二、构建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机电类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

一般而言,实践课程体系是由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活动和配套资源三大核心内容构成。整个课程体系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实践教学活动为主体内容,配套资源为外部支撑条件。这三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有机共同体。

构建创新创业背景下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范畴和实践课程体系的三大核心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具体来说就是以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的“人才培养一体化”为主线,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贯通”于整个专业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全过程、创新创业活动“融合”在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各自的配套资源,形成“一体、贯通、融合、协同”的“三位一体”创新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近年来无锡开放大学机电工程系致力于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整个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打造出具有机电特色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结构图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的人才培养一体化

专业实践教育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创新创业教育反过来促进和引导专业教育。两者相互联系对立统一,都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专业实践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特色制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当今社会创新创业发展趋势制定,打破两者原有的各自发展的状况,将创新创业教育分成认知实践阶段、专业实践阶段、综合实践阶段、创新实践阶段共四层次,递进式地融入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中,实现两者全面的一体化结合。

(二)贯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根据社会需求、学校发展和专业趋势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的学生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将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贯通于整个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形成具有机电特色的创新创业型多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具体来说制定了“通识启蒙、专业融合、创意领先、实战演练”四个层次由浅入深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目标:(1)通识启蒙:面向刚入学全体学生,初步形成创新理念和兴趣,了解一般的创新技能,激发起创新精神、创新思维。(2)专业融合:面对机电专业的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与工程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创新潜能。(3)创意领先:针对机电专业学生已经有一定实践创新能力的基础情况,综合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化创新能力、技能、素养。(4)实战演练:面对一部分已经形成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技能比较熟练的学生,在创业实战背景中强化指导实操能力,引导学生走上创业道路。

(三)融合实践教学活动

机电类专业是集机械、电子、自控、信息等多领域交叉的专业,而创新创业教育内在也是多领域的交汇与融合,这就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实践教学活动产生了条件。创新创业的内容融入实践教学活动不是简单加几门课,而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创新创业的内容嵌入到机电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以创业通识课程、创业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等为主的“显性”课程和以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精神培养、创业技能强化等为主要内容的“隐性”课程的完整体系。

具体来说,建立认知实践阶段、专业实践阶段、综合实践阶段、创新实践阶段四层多元的实践教学体系。(1)认知实践阶段:参观见习、社团活动与通识课程互为补充,使学生产生初步的创新思维,了解创新的基本技能。(2)专业实践阶段:充分利用先进的实训设备和专业相关的实验实训课程,通过专业教师的引导,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一定的创新性内容,掌握一般的专业创新方法。(3)综合实践阶段:学生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的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深入企业实践;校内外教师跟踪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符合专业潮流的创新型应用能力。(4)创新实践阶段:以创业模拟实训、创新创业比赛、创业孵化等为有效载体,学生以创业者的身份既可以模拟也可以真实地开展创业活动。

(四)协同配套资源

“协同”配套资源就是优化整合产业、企业、学校等多方软硬件资源,集聚成合力,建立适应“专创融合”的服务新机制支撑和保障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目前无锡开放大学成立了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统一对创业教育进行宏观统筹协调。以该小组为领导组织机构,整合创新创业社团和专业社团的资源,联合学校各个职能部门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该学院统筹安排整个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创新创业学院针对每个专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具体专业制订专属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计划。同时学院创建多元结构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这支创业导师队伍包括了校内行政师资与专业师资以及企业师资,导师们的教学方法既有传统的专业教学方法,也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训练方法。此外团队还形成定期沟通机制,交流与分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心得体会。创新创业学院还为学生参加创业模拟实训、创新创业大赛提供帮扶,后续鼓励和指导学生将创业项目进行创业孵化。

建立专业完善的实践平台也是协同配套资源的关键。利用高职院校成熟的校企合作平台进行创新性的课程设计、顶岗实习,同时合作企业的专业人士根据最新的行业形势对创新创业学院待孵化项目给予一定的专业指导。

三、开展双创背景下多层递进式教学实践活动

(一)认知实践阶段

大学第一学期刚入学时,利用校企合作机制参观见习。学校创业导师带领学生分批观摩企业最新的研究成果,邀请企业创业导师开办“工业4.0现状”、“AI智能发展”、“5G新时代”等专题报告会,让学生亲身了解当前社会机电专业领域的热点问题,进一步认识到新时代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才能顺应未来机电技术科学的发展。

创新创业学院整合校内能为创新创业服务的通识社团和专业社团资源。通识社团中的创业者社团、电子商务社团、营销社团和专业社团中的自动化社团、电子社团的资源优化成机电创新创业社团。该社团定期举办创业沙龙、营销管理讲座、财税讲座等,以此点燃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认识实践阶段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意识培训》《创业管理概论》《创新设计概论》等课程。针对机电专业的学生,按照专业实际,校内外师资开设必修课程《机电科研与创新》,该课程以收录无锡开放大学机电系历年参加省、市、校三级创新创业大赛的项目汇编制成《历年机电专业创新创业作品集》为教材,总共约40个作品,利用作品集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一般技能、方法、规律,开拓学生的创意思路,学会从创新创业角度来认识后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

(二)专业实践阶段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课程实验和专业实训成为“专创”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有效抓手。课程实验阶段安排机电基础课程实验、机电核心课程实验、机电综合课程实验三层难度逐渐递增实验,每层实验中加入创新设计环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例如,机电核心课程实验AutoCAD实验课中安排设计“垃圾分类投放器”的机械设计,学生对接到的任务进行大胆假设,利用业余时间集思广益讨论解决方案,形成初步设计图纸,上课时老师进行指导,最后将设计作品以3D形式进行演示。

校内专业实训也对学生创新型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现有实训课程以理论知识为支撑,渗透入一些创新型实训内容,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发现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例如,金工实习过程中,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家庭厨房烹饪新手专用简便天平”的创新型金工实习作品,在该作品的问题提出、原理分析、材料选择、制作流程等过程中整个团队通力协作,最终完成一份创新性实训报告。

(三)综合实践阶段

综合实践阶段主要包括课程设计、顶岗实习两部分,根据机电专业特点设定为三个方向:电工电子、机械设计、数控加工。由学校和企业创新导师带队走入校企合作企业中去,学生按内容分成若干项目小组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综合实践阶段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实战能力及综合能力得到巩固和加强。例如电工电子方向课程设计安排为期一个月的教学时间,项目实施细则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设计项目实践实施细则

(四)创新实践阶段

创新创业学院开设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学生模拟创业者定制创业计划书、选择创业行业、组织企业团队、创办与经营企业。学生在相对真实的实践环境下仿真创业整个过程,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实际的企业构想,提高学生整体创业素质。

每年创新创业学院还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校级创新创业比赛,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高职院校创新大赛、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其中一项获得江苏省高职院校创新大赛高职组二等奖,通过比赛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创新创业学院内组织的校内创业项目孵化园是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开展项目运营和管理的全真平台,让学生体验比模拟创业更具真实创业风险的创业实践机会。创业孵化园重点扶持具有专业特色、市场前景良好的创业项目,目的是帮助学生紧扣专业、理性思考,提高创业成功率,从而发挥蝴蝶效应,引导更多的学生紧密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去创业。

结语

总结无锡开放大学构建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机电类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的经验。第一,高职院校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第二,构建起“三位一体”创新性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该体系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的“人才培养一体化”为主线,“贯通”人才培养目标、“融合”实践教学活动、“协同”配套资源为内容。第三,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四个阶段,从认知实践阶段到专业实践阶段、综合实践阶段、再到创新实践阶段,四个阶段层层深入,逐步深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机电课程体系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