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类教学管理思想的中国职业学校学情调查设计与现状分析

2020-01-01 07:56李文艺朱玙含HelenDiment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分类满意度职业

滕 飞,李文艺,朱玙含,Helen Diment

(1.大连民族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2.贵州省社科院,贵州 贵阳 550025;3.西英格兰大学,英国布里斯托 BS66HL)

一、前言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和提高素质及职业能力为目的的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体系。职业教育与大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由于教育对象、培养体系、社会需求的差别,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在国内成为最被忽视的一个教育领域。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级技工缺口很大。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50%,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6%左右。由此可见,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大幅度提高我国高技能人才在产业工人队伍中的比例,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发展方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2019年5月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把重心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上来,突出质量导向,开展分类教学、分类管理,确保扩招平稳落地。由此可见,分类教学、分类管理是未来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

围绕分类教学、分类管理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设计,首先要考虑进行学情调查。目前职业教育的行业痛点在于数与量的双向不足。通过剖析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职教行业的作用已从过去的减少企业人才数量缺口转变为解决技能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不匹配、专业人才结构性缺失、人才技能适应性不足的问题。当下职业教育的核心痛点已经由量的需求转变为质的提升。在分类教育管理的视域下,量质转换中的学情调查成为分类教育管理的必要工作,不仅是分类教学管理实现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检验分类教学管理效果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持续推进。在改革的背景下,学情调查可以快速掌握学生对于改革的直观感受,利于改革的持续与发展。分类教育管理改革的效果,通过学情调查,可以很好地得以反映。将分类管理的思想引入教育领域,学情调研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并提升职业教育的综合满意度。

二、基于分类教育管理的职业教育学情调查设计

(一)职业教育发展与分类教育管理

发展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方式是大势所趋。改革开放以来,提高人民受教育水平、恢复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主旋律,我国逐步建立起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根据政府政策思路以及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可以将最近40年的历史分为5个主要阶段(详见图1):恢复阶段(1976-1984 年)、发展阶段(1985-1996 年)、滑坡阶段(1997-2001 年)、重振阶段(2002-2010 年)以及革新阶段(2010 年至今)。职业教育的演进历程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21 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创造高质量的人口红利方面意义重大。尽管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起步晚、发展坎坷,大幅落后于教育先进的国家,但从需求端、政策端、资本端和技术端来看,中国职业教育即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在国内现行招生体制下,职业教育院校一直被视为高等教育的末端,绝大部分职业教育学生和家长在乎的核心问题是未来的就业问题。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必然要求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管理。

分类教育管理(Classified Education Management)就是指将学生按素质、能力、爱好、就业想法进行一定分类,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适用不同的或是类似的管理方法进行教育管理。与传统的职业教育管理相比,分类教育管理从传统单一的职业教育管理标准转变为差异化的职业教育分类教育管理标准,从事后反馈转变为事先教育设计,从内部质量控制转变为以学生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分类教育管理。国际上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我国的职业教育分类研究在进入21世纪以来形成热潮,这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是一致的。职业教育分类研究不仅在于提出一种分类“观点”,而且必须保证这种“观点”的科学合理性,并清醒地认识到“观点”相对于“对象”的局限性。[2]这种方法取得成功的经验,管理方法、手段和措施比较成熟和规范。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分类教育管理进行职业教育学情调查设计的相关探索,并对调查设计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分类教育管理坚持动态的职业教育观,以满足学生需要为目的,尤其要兼顾教学以外的学校文化、治理环境等问题。

随着人口红利结束,产业升级紧迫,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提升,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高素质的技术型劳动力需求提升,产业发展战略从劳动密集型向附加值更高的技术密集型转变,我国教育的管理体制必须与国际接轨,职业教育质量也要跟上产业的发展速度,这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3]目前,分类职业教育管理的理念、体制和管理行为等仍存在不合理、不健全的地方。[4]因此,摸底与创新反馈是改革的重要环节与关键步骤。完善并发展职业教育学情调查,是职业学校谋求质量提高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

(二)职业教育学情调查设计

传统的中国学生的学情调查往往主要聚焦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以学生为核心的实际状况。[5]王秀平、杜智敏等(2008)[6]将学情分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史静寰、涂冬波等(2011)[7]则形成了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刘智运(2003)[8]讨论了大学生学习目的、动机、态度和方法等情况。最近,受到积极心理学的影响,学情调查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校时的生活感知与学习体验。储朝晖(2010)[9]在大学精神的反思中提出要关注大学生生活环境的问题。经过对2010~2019年十年职业教育学情研究的文献调研发现,教学质量、学校管理与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是主流文献关注的焦点。在此基础上,对全国超过14799名学生的调查也验证,职业教育需要重视教学质量、学校管理与服务、校园文化建设三方面学生最在乎的问题。

基于此,在本次职业教育学情调查设计中主要涵盖教学质量、学校管理与服务、校园文化建设三大模块,共计48题。分别是:教学质量测评(学生对教学基础设施、课程设计与教材选用等题项),共计15题;学校管理与服务测评(包括学生管理、心理咨询与辅导等题项),共计19题;校园文化建设测评(包括文化认同、文化传承等题项),共计10题。除此以外,还有教育整体满意度等4题。

在整理相关数据时,采取Likert- 5点量表形式将满意度量化,1代表极不满意,2代表不满意,3代表一般,4代表满意,5代表很满意。在此基础上结合统计学分析,进行相应判断。

样本来自于参与产教联盟的46所职业学校,2016年~2018年上述学校都尝试进行了分类教育改。①调查多数采取实体问卷的形式进行发放,并采取匿名方式进行回收,由部分学生干部进行收集,统一邮寄。

2016年11月和2018年11月分别发放两次问卷,第一次收集问卷14799份问卷,第二次收集问卷12033份问卷。经过统计,有效问卷9821份。

三、职业教育2016年~2018年学情现状分析

(一)样本结构

本次调查的有效样本全部来自职业教育在校生,共计9821人。样本结构包括入学时间、性别差异、教育类别、地域分布等6个指标。具体情况如下:入学时间为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的参评学生人数分别为12人、2804人、3197人与3808人。参评学生呈现如下特征:一是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男生仅占比38.9%;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占比过半,达56.17%,远高于高等职业教育的23.68%、非学历类的18.57%;三是参评学生生源地均衡,比例分布合理,来自大中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的比例分别为27.69%、39.46%和32.85%;四是参评学生所属学校地域跨度大,基本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

(二)调查数据分析

1.教学质量满意度分析

2018年采样对象对于实施分类教育后的学校整体服务价值感受的满意度比例为87.8%,不满意的比例为1.35%,满意度比例同2016年分类实施前相比增长了7.41%。学生接受的职业教育与学生的预期题项中,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前后学生满意比率升幅较大,超出自己预期的认同比率由46.10%上升为62.68%。

教学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细分为15个二级指标,包括教学基础设施、课程设计与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师专业水平、教师工作态度等。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后学生对教学服务的总体印象满意率为86%,低于1%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满意率同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前相比提高了4个百分点。从入学年份来看,2015年入学的学生总体印象均值达到4.4039,满意度相对其他年份学生最高。2014级至2016级学生对教学服务的满意度并未呈现明显的分化趋势。此外,对这一问题的调研中,南方学校的学生满意度在各维度上稍高于北方学校同学的满意度。

从具体指标来看,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前后,对于教室及实验室设施条件满意比率分别达到84.58%与84.55%;在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设置上满意比率分别达到84.18%与85.35%。相对来讲,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后满意比率较高的题项是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能力、与学生交流互动、授课方式与方法,分别达到91.31%、90.32%、87.53%及87.28%。同分类教育管理实施前的调查相比,各项满意度均有提升,提升幅度均在3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习和实践的满意度的提升幅度分别超过11%、8%,对教学内容的提升幅度也超过7%。(详见图2)但同时也能够看到,学生对在学校学习与生活的感受满意度、教材选用学生满意度相对其他项目偏低。

图2 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后的教学服务满意比率

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后,有56.05%的参与调查的学生对整体教学服务表示满意。学校整体教学服务满意度方面,学生不满意比率也不到2%,且较去年下降1.64%。从总体来看,学生对于学校所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不满意占比仅有3.28%。专业满意度也较高,不满意占比低于1%。上述三方面数据,说明职业分类教育管理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较为满意。

2.学校管理与服务满意度分析

对学校管理与服务满意度的测量包括学校管理与后勤服务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学校管理满意度的调查细分为9个二级指标,包括学校管理与支持服务的整体认可程度、奖励制度及执行、惩罚制度及执行、贷款助学制度及执行、心理咨询、就业指导、行政管理人员对待学生态度及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尽责等。对学校管理与支持的总体评价方面,对学校管理与支持感受满意的样本约占总体样本的83.95%,相比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前提高了4.64%。在具体题项上,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后奖励制度及执行、贷款助学制度及执行满意比率分别达到84.86%、87.48%,满意比率高于学校管理其他题项;惩罚制度及执行的满意比率达到83.88%,高出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前约为5%;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的满意比率分别为82.45%和82.52%,均比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前有所提高;学生对于行政管理人员对待学生态度和工作尽责的满意比率也都有所提升,满意比率分别达到82.36%和83.47%。分年级来看,2015年和2016年入学的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满意度最高。从学校分布区域来看,南方和北方学校的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满意度大体相同,不具备显著的差异。

另一方面,对后勤保障服务的调查细分为10个二级指标,包括对生活的总体评价、食堂服务设施、食堂饭菜质量、住宿条件等。在“你对生活服务总体评价”一题中,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后感到满意的学生占比为84.31%,比实施前提升了近7%。这既说明学生对学校的管理与服务总体是满意的,也说明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后学校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实施分类管理后,对食堂服务设施、食堂人员服务满意比率分别为82.32%和84.96%,饭菜质量满意度略低,为80.21%。此外,在生活服务方面,对住宿条件与宿舍管理人员的满意度分别为79.77%和82.25%,对校医疗卫生服务与校医务人员服务的满意度仅为75.16%和78.87%,对学校安保人员服务满意度为88.20%。相比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前,校医院设施和人员服务满意度并没有明显变化。(详见图3)

图3 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后校园生活服务各项满意比率

对“学校提供的生活服务是否满足你的需求”的选项中,学生认为满意的比率较实施前提升15.69%,达到69.86%。总的来看,学校提供的生活服务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从入学年份来看,2015级学生在各项目中满意度较高,2014级满意度相较最低。其中,无论实施前还是实施后,在食堂、宿舍、校医院等选项中,校医院设备及人员服务等题项的学生的满意度都是最低的。此外,2013级与2014级对学校各项服务的满意度实施前后整体持平,2015级对学校各项服务的满意度则有明显提高。一方面,可能与不同年级的预期与体验有关;另一方面,与学校开始积极进行分类教育创新、各部门进行整改、新入学的学生服务体验更好有关。从学校分布来看,除宿舍管理等个别选项外,北方学校的学生在校园服务这一部分的满意度均稍高于南方学校的同学。

3.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分析

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主要体现为文化感知、文化认同及文化传承三个模块。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后,有79.31%的学生对学校文化总体评价感觉满意,不满意仅占比1.97%。对校园环境、体育文娱设施的满意度分别为79.50%与78.88%,对校园网络、学术讲座、文化科技活动、社团组织、图书馆的满意度均超过七成。值得注意的是,对校园整体文化氛围的感知与认同方面,61.32%的同学表示满意,但仍有35.49%的同学认为一般,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中,学生对校园网的满意比例最高,但满意度却最低。学生在很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等5个选项中,选择满意的学生一般会打4分,而1.54%左右的学生很不满意,只打了1分,从而导致总体得分不高。原因可能是学生利用网络满足娱乐等学习之外的需求,且需求越来越大,但囿于流量限制而心生怨艾,后续需进一步识别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在校园文化的传承方面,一个显著指标是学生是否愿意主动接受并积极传播,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后绝大多数学生(占比85.56%)表示会向他人推荐母校,仅有1.52%的同学表示肯定不会向他人推荐母校,其余同学则持犹豫态度。这一指标表明学生对学校总体认可度很高,但从2013级到2015级呈现递减的趋势性变化,需要引起注意,职业教育管理中有必要加强情感渗透。

总体来看,2013级至2015级对校园文化的满意度未呈现明显波动与演化趋势,整体持平。这说明,3年来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平稳。同时,2015级学生对校园文化氛围的感受好于2016级与2014级。表面看似乎矛盾,但深入分析可以推演出数据背后呈现的原因:(1)对具体的文化服务满意度接近,说明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与硬件投入变化不大;(2)对文化氛围的感受与体验差异明显,说明文化的内容建设与软件服务在2015级学生的投入方面有明显改善。

四、学情调查结论

(一)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后各项满意度比率均有所提高

受访学生中,超过90%的学生对学校总体感到满意,相较分类教育管理实施前有所提高。通过对学校整体满意度、教学服务、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深入调查发现,学生对以上方面的满意度均超过75%。上述结果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较为满意。纵向比较发现,大部分题项满意度都有所提升,只有极少量指标下降,分类教育管理实施前出现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这说明,分类教育管理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分类教育管理实施后,教学管理中加入了教师课堂能力与态度测评项。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授课教师的能力、态度与素质总体认可程度较高。学生对专业建设、授课教师及其工作能力与态度满意度均超过80%。

(二)学生对学校提供的生活服务等方面满意度较低

近80%受访学生对学校管理及支持工作感受满意。其中,学生对助学贷款工作的认可度最高,而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可相对略低,这与分类教育管理实施前的情况相同。这说明教学辅助工作(奖惩制度、心理辅导等)都得到学生的普遍肯定。尽管就业指导由于就业环境严峻等因素认可度偏低,但得到70%以上的学生认可,说明学生对就业工作要求高,工作改进意义大。

分类教育管理实施后,较大部分学生对后勤保障的总体评价表示满意,略低于其他领域。其中,食堂、宿舍工作满意度均在75%左右,但在食堂饭菜质量、食堂服务及宿舍人员服务态度两个题项中,不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测评题项,说明学生在上述两个方面存在较大不满。而在学生安保工作上,学生较为认同,说明学校的保卫工作总体质量较高。

在所有测评单位中,学生满意度最低、不满意度最高的单位是学校的医疗服务。但是,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前后,学生在该项目上的满意比率有一定的提升,但满意水平仍较低,说明工作改进取得了一定效果。

(三)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满意度较高

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后,79.31%的学生对学校文化总体评价感觉满意,不满意仅占比1.97%。具体题项上,超过七成的同学认可校园环境、校园网络、学术讲座、文化科技活动、社团组织、图书馆建设的发展与进步。

近80%受访学生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评价表示满意。其中,在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前不满意度偏高的领域,社团组织建设、图书馆服务满意比率稳步回升。校园网建设上分类教育建设前后的满意水平都偏低。一方面,可以解释为学生对于校园网的基本功能表示认同;另一方面,也说明校学生对网络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综合上述观点,需要对学生网络方面的诉求加以甄别和细分,区别对待合理诉求和不合理诉求,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

(四)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生满意度差异不大

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生满意度基本趋同,只是北方学校的在校生在大多数题项中满意度稍好于南方学校的在校生,这可能由于南北学校之间的管理与投入的差异性造成的。在校园后勤管理模块中,南方学校的在校生总体上稍落后于北方学校的在校生,而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南方学校的在校生满意度稍高于北方学校的在校生的满意度。这可能既与南北学校区位、文化、学科分布的差异有关,但总体并未出现分化趋势。

猜你喜欢
分类满意度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分类算一算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分类讨论求坐标
职业写作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