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色共舞 携美同行
——高效儿童色彩教学的三路径

2020-01-01 01:18姚建强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共舞用笔技法

□姚建强

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及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综观时下的儿童色彩教学,存在因“不教而教”抑或“以技入道”而造成的低效现象。“不教而教”,是指教师不给予合理的技法指导,学生仅凭直觉与天性随性地使用颜色,以致学生到了绘画转折期还处在平涂和随意搭配的层次,对色彩的认识停留在原始状态。“以技入道”,是指教师用统一的方法、步骤进行色彩教学,过早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及其创造能力的发展,造成用色概念生硬,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有效的色彩教学,可以借助写生开展,从“与色共舞——观察、感悟色彩”“与彩交融——发现、分析色彩”“与美同行——创作、运用色彩”三方面帮助学生科学掌握色彩学习的方法,使其逐步走出原始性的色彩表现方式,向更丰富、更直觉、更审美的品质发展,真正达到与色共舞、携美同行的境界。

一、与色共舞——观察、感悟色彩

观察是研究色彩现象、掌握其基本规律的有效手段。“与色共舞”是科学观察、深入感悟的有效体现。

(一)色彩观察,注重体验

印象派画家莫奈曾说过:“当你出去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是想:这是一小块蓝色、这是一长条粉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你最初的印象为止。”初学色彩写生,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大自然看成一个充满色彩的颜料盘,尽量抛开物体的形状、结构,强调从色彩的角度去观察,发现并提炼出丰富的色彩,通过对比充分感受色彩的微妙变化,强化内心体验,提升准确捕捉色彩的能力和意识。

(二)深入观察,把握特征

在色彩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提升把握特征的能力。例如,可以结合落叶的结构特征,对其进行分解式的色彩观察:从叶片的形状、正反面区分色彩的差异;发现叶片结构的起伏与绿色深浅变化的关系;从叶片枯萎时暖暖的褐色中观察到夹杂其中的丰富多变的蓝紫色;从叶片上残缺破洞的边沿观察斑驳陆离的色彩变化等。

这种观察练习,能使学生敏锐地捕捉并体会色彩的变化之美,逐步把握色彩的特征以及之间的联系,逐步提升感知、分析色彩的能力,使教学真正达到舞动的境界。

二、与彩交融——发现、分析色彩

由观察体验到写生表现存在着一个“转译”的过程。建立人与色彩之间互相交融的关系是实现“转译”的关键,需要教师理性分析,大胆尝试。

(一)理性分析,学以致用

每种颜色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同颜色的组合也会产生别样的情调,如热烈的朱红与冷冷的桃红,鲜艳的翠绿与温暖的淡绿,清爽的柠檬黄与暖暖的中黄等。因此,“热观察”也需要“冷思考”。教师可以制作一个“色彩拼盘”(见图1),也就是将一个大正方形分成若干个小方格,将三原色居于中心位置,然后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三原色调配出不同的间色,用足够厚度的颜料按顺序涂到方格中去,甚至用间色调试出更多的复色充实到拼盘中。在方格与方格的交接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不同颜色之间的对比关系和象征意义,如有的颜色组合可以表现激动的心情,有的适合表现恬静的湖面,有的能够表现失落的情感等。教师借助“色彩拼盘”的制作与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与分辨色彩的品质特征,如获得冷暖、补色、明暗对比所产生的色觉体验,理解颜色组合所能形成的画面感,在发现更多新颜色的同时学会调色等。由此从实践层面建立起人与色彩之间的亲密沟通,感悟人与色彩之间的巧妙关系。

图1 色彩拼盘

图2 “转译”练习

(二)巧设练习,实现“转译”

教师可以设计两种形式的练习来实现“转译”。一是通过对同一色相的事物进行写生,帮助学生提炼出丰富的色彩并较好地理解运用。如可以把同为绿色的辣椒、黄瓜、毛衣、被子、毛巾等东西同时放在桌上写生,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依次调出各种各样的绿色,进行记录和分析。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教师进行必要的色彩技巧练习与指导。如转型前学习色彩明暗对比效果,可以让学生用浅色画背景,深色画主体;转型后学习色彩概括能力及对比统一处理画面时,可以让学生采用在特定的情境中先感受、后尝试的方式体会色调魅力,再用小色稿进行色调练习等(见图2)。

这两种练习旨在帮助学生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建立人与色彩间的紧密联系,增进人与色彩的融合程度,从而达到“与彩交融”的理想境界。

三、与美同行——创作、运用色彩

美来自于生活,存在于创作,“与美同行”是色彩创作的核心。教师可以通过“设色、运笔、立意”三个方面的实践,达成色彩美的创作。

(一)设色——“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重在赋的方式。色彩写生时,学生面对繁杂的形与色,往往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颜色都往上画,或者只表现景物的固有色,造成对比不足、灰度过大的现象。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化繁为简,即把看到的颜色进行巧妙梳理,按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归纳出基本色,并注意相互之间的对比关系及协调性,结合画面追求的特点需要,将繁杂的色彩与简化了的基本色融合,再对自然色进行理想式的浪漫夸张,从而使色彩变杂乱为条理,化写实为夸张,达到用色写意的境界(见图3)。

图3 “随类赋彩”范例

图4 “骨法用笔”范例

(二)运笔——“骨法用笔”

色彩效果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用笔技法得以实现。“骨法用笔”是指以情带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自然流露自己的特点的用笔技法,是色彩写生追求的一种境界。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油画的表现手法,学习厚涂堆砌、覆盖叠加、皴擦点染的用笔技法,也可以融入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学习浓色皴擦、淡彩渲染、轻扫薄罩等用笔技法,使色彩随性且变化丰富,还可以通过点、线、面的综合运用展现点的细腻感、线的方向性、面的概括性。良好的用笔技法,使画面充满张力与节奏感,塑造出风格迥异的画面(见图4)。此时,用笔不仅只是技法表现,也是学生个性和审美的生动体现,唯有融会贯通,才能做到“骨法用笔”。

(三)立意——“气韵生动”

立意,是指对作品的色彩进行艺术化的构思。“气韵生动”是评价画面构思的标准之一。教师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是引导学生改变观察角度,运用逆向思维,发现常态景物中新的兴趣点。通过自我感悟和审美判断的酝酿,引发全新的创作构想。二是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技巧,形成多种构思方案。例如,可以尝试用对称、均衡、S 形、渐变等形式进行构思,体会不同构图的效果,选择合适的构图方案;也可以在造型中,采用具象、抽象或两者结合的方法,营造画面气氛;还可以运用打散、重构甚至夸张变形的形式。情感上则更需要学生个性特征的全力投入。最后,启发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及画面需要,从各种构思方案中合理选择,巧妙运用,作品自然能体现学生释放天性、气韵生动的特点(如图5)。

图5 “气韵生动”范例

色彩写生教学既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去感悟生活,也要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掌握色彩选择与使用技能,更要借鉴现代艺术的思想和艺术规律,创造性地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真实的生活和情感,用色彩的语言表达个性。

猜你喜欢
共舞用笔技法
夏日北至 与荷共舞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山海共舞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中国画技法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中企海外并购:与全球共舞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与神共舞Nissan GT—R与TA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