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晗
(湖南图书馆,湖南长沙 410011)
基层图书馆是文化服务的最小单位,也是基层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现如今,我国文化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国家在地区文化建设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如何做好文化传播工作,完善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强化服务,就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目前少许读者对于基层图书馆服务还存在问题,尤其是网络服务的水平一般,不利于提高服务的整体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读者的阅读体验,也是吸引人们的一种渠道,一旦服务不到位,势必会影响吸引力,难以保证阅读的全面覆盖[1]。基于当前图书馆文化繁荣发展的大背景,则要完善服务,转变固有的思想,通过科学的方法整合资源,以优质的服务带动基层图书馆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早在2011年,我国就正式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 公共图书馆、 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提供免费开放空间。其目的就是要对文化进行传播,宣传新思想,为广大市民提供学习的场所,以便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对于民众而言,这一意见也保障了大家享有精神文化娱乐的权利,对于弘扬正能量,树立正确的思想也起到积极的意义。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也强调了基层群众对于文化需求的增多,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能够推动社会文明发展,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搞好基层文化建设。只有大力发展文化建设,完善基层公共设施建设,并赋予基层图书馆更大的责任,才能让文明思想遍地开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资源建设因素是图书馆质量影响因素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只有加强资源建设,才能吸引到更多的读者,从而带动图书馆的整体工作建设,促进大众文化的进步。图书馆首先必须要保证图书资源的充足,一方面保证经典书籍的完备,另一方面要及时补充新的书籍,接触文化尖端的知识[2]。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加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就是要保证图书馆的图书可以覆盖更多的领域。无论是技术科普还是人文修养,图书馆都必须要有相应的资源配备。另外,除了书本以外,还要求配套资源的建设,例如,图书馆的阅读环境、电子资源、文献检索资源等。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化资源以及信息化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因此,图书馆服务关键的因素之一在于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要求在图书馆的书籍库中不仅要有纸质的书籍,更要有信息化的书籍资源,信息化的书籍可以实现线上的阅读需要,同时相比较而言,电子书籍几乎不占用图书馆的空间资源,成本效益更高[3]。信息化程度还要求图书馆在书本的检索、 借阅的管理等方面都要有信息化的支持,一方面可以方便市民的取阅,市民可以直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络找到需要的书籍,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利用电子信息的方式,也进一步增强了对于图书馆图书的管理,极大程度地避免了书本的丢失等情况。
图书馆服务人员的自身因素同样是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影响因素之一。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需要对于书本信息进行整理、归类等,要加强对于图书的保管效率。图书馆服务人员也要向广大的读者们提供书本的借阅、查找、登记等服务,帮助读者更好地运用图书馆资源。服务人员自身服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书本的管理效率、市民读者的满意度等情况。倘若服务人员自身服务水平低下,在找书或者登记的时候半天操作不好,自然会极大地影响基层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4]。
读者意识是近年来基层图书馆服务的新理念,是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思想。现如今,我国基层图书馆建设日渐成熟,如何传播文化,回归阅读热潮,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基层图书馆还存在服务不到位的现象,特别是在网络日渐普及的大背景下,线上服务容易出现问题,难以满足广大读者的诉求。对此,我们必须进行总结,分析基层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不足。
首先,资金紧张,服务资源不完善。良好的服务质量要有一定的资金做保障,但是目前一些基层图书馆在资金上较为匮乏,保障性不强。尤其是在网络服务推广的趋势下,现代化设备更新不及时,线上服务不到位,一些新的服务想法难以付诸实践。
其次,服务模式落后,缺少群众基础。基层图书馆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渠道,是广大群众参与精神生活的基础,提供优质的服务,做好信息文化的传播,能够调动人们阅读的积极性。然而当前的基层图书馆在服务形式上却较为落后,群众凝聚力较差,其职能还是侧重于图书的收集、整理,对于现代化服务思想认识不到位,职能没有得到转变[5]。与此同时,基层图书馆服务忽视了活动开展的重要性,文化活动组织不科学,很难吸引群众。
再次,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对外开放不充分。网络信息化建设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大趋势,它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能够提高工作速度和效率。对于基层图书馆而言,书籍借阅频繁,往返次数多,信息化的应用势在必行。它能够及时地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处理,让人们足不出户的预约查询。但是当前某些基层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却较为落后,对外开放不充分,没有与文化服务和群众实际相结合,严重影响了服务的质量。
最后,人才匮乏,社会力量介入不足。作为公益性质的基层图书馆,是文化单位的基层组织,具有公益性质,对于人才的要求极其严格。想要让文化建设发挥作用,做好图书馆服务,就必须吸引人才,让社会力量有效介入[6]。相反,人才不足,社会力量匮乏,就会降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然而从实际分析,基层图书馆的人才却相对不足,志愿者人数少,社会团体参与不充分,人才的引进还需完善。
针对上述问题,基层图书馆必须做出改变,调整服务方式,完善服务计划,结合实际开展有效服务。
目前,我国的基层图书馆大部分都是免费对群众开放,资金来源有限,难以保证服务的质量。基于此,各地区要加大图书馆资金投入,做好资源建设工作,争取获得政府大力支持。同时,图书馆可以多与其他企业联系,寻求合作,在不影响图书服务和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借助广告获得活动资金,缓解经济紧张的局面。
完善服务方式,扩展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得以保证的基础。对此,基层图书馆要不断丰富服务的样式,扩展阅读空间,通过开展特色服务吸引广大读者。例如,组织图书阅读交流活动,分批次让阅读爱好者聚在一起,进行阅读方面的交流、讨论,同时还可以分对象群体,组织开展图书推荐活动、专题活动[7]。每逢传统节日,基层图书馆都可以组织开展各类传统文化活动,普及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知识、书籍,并为群众提供场地和条件,组织大家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欢庆传统节日,这能够极大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提升群众的民族文化自信。
近年来,我国的PC 端逐渐成熟,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且投入成本低,服务质量好。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提高设备水平,是对外扩展,坚持读者至上思想,落实服务,吸引读者的有效渠道。所以,基层图书馆要落实好服务工作,建立服务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便捷的借阅、检索途径,同时可以做好电子杂志的订阅和导航,让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当然,在实际服务中要坚持以实际为准则,根据群众的需求做出及时的调整,扩展服务内容。具体而言,基层图书馆应当借助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大力丰富自身藏书,积极、主动地去寻求与其他相关单位的合作,例如可以和其他图书馆、档案局等建立知识、信息数据共享联盟,将自己的馆藏资源共享出去,同时获得其他的知识、信息数据,丰富自身的知识、信息数据体系,从而满足多样化的群众需求[8]。比如,做好相关数据的搜集工作,实施定点推送,并提取出有用的信息,让服务更具针对性。
人才是基层图书馆有效服务的重要保障,是文化传播扩展的基础,必须重视人才的引进,注入新鲜血液,壮大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做好图书馆人才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学习活动和教育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责任感;另一方面,还需要鼓励社会力量介入,如其他社会当中的文化团体以及个人志愿者等。从国外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情况来看,社会力量的介入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可以缓解图书馆的服务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得基层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变得更加多样化,对群众具有更大的吸引力[9]。例如,社会当中的文化团体、个人志愿者,可以发挥出他们自己的文化特长,帮助图书馆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服务活动,让图书馆变得更加“热闹”起来。
开辟读者阅读空间,为他们提供专门的阅读场所,是阅读文化弘扬的有效途径。对此,图书馆可以做好分类划分工作,开辟专门的阅读空间,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阅读场地,让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另外,也可以在阅读空间中设置报刊区、自习区等,对报纸进行分类存放,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10]。
加强图书馆的管控服务体系,能够更好地管控图书馆服务人员的服务工作,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针对当前图书馆服务水平比较低的问题,图书馆可以针对服务人员的具体情况开展一些具体的服务效益奖惩制度,对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等诸多方面开展多层次的考察,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益。
综上所述,基层图书馆必须意识到坚持读者至上理念,不断完善服务的重要性。以往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还存在些许不足,难以做好细致的划分,想要真正的凸显图书馆的优势作用,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资金投入上加以完善,扩展阅读空间,做好宣传工作。同时,要凝聚人心,引进优秀的人才,突出技术优势,让图书馆做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当然,还要在人才引进上下功夫,动员社会群体加入其中,尽可能地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完善服务资源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