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与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对策研究

2020-01-01 09:25方一宇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育引导舆情网络安全

◆方一宇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 401331)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网络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观的体系中。党的十九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出 “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的新思想。

1 高校网络舆情频发现状

CNNIC 在京发布第4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截至2019 年6 月达到8.545 亿,其中高校大学生在该群体中占比高达9.7%,现如今的大学生已经从“95 后”的互联网原住民转变为“00 后”的移动互联网原住民。据悉,大多网络热点事件都有他们的关注或直、间接参与,使其成为影响事件走向的重要力量,甚至是直接受害者,这与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弱有关。如2010 年8 月,某大学生通过发布舟曲泥石流灾情受赞誉;2011 年10 月,某大学生皮某某用“‘针刺’闹到重庆”为题在百度重交吧发帖被拘等,众多网络热点事件受到广泛关注。

大学生正是树立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尤其关注以个人为首要涉事主体的舆情事件,合法保护、道德尊重、人文关怀等相关热议成为高校舆论的聚集焦点。对大学生当前的网络安全意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这支“特殊”又“可塑”群体的网络安全意识状况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建议,引导其正确使用和利用网络以保障社会的安定和谐。

2 高校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引导的重要性

据悉“00 后”大学生都是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推动者,给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以2019 年10 月,年仅25岁的韩国艺人崔雪莉被发现在家里自杀身亡为例,几乎是一瞬间在大学生中间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各大网络平台上产生强烈反响,引起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高度跟踪。笔者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当即收到无数同学发表关于该事件观点看法的匿名信息,其中有批判、有抱怨、有发泄、有谴责,甚至有咒骂、有煽动、有偏激、有轻生想法......很明显由于网络安全意识的缺乏,大学生在没有冷静思考的客观分析下,被网络各类情绪推动着不自觉盲从,更多的是成为网络舆情的跟风者。没有思考怎样通过辩证分析问题来对自己和他人负责,更不曾考虑这些“匿名信息”可能正是累积成为导致雪崩的最后一片雪花,以此,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

笔者结合学者的研究认为,高校网络舆情下的安全意识引导就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时刻关注分析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舆情动态,及时采取有效的办法来应对不安全信息及事件,引导学生理智看待各类敏感性“热点”问题以防被人利用,保障学生朝着在网络空间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方向进步,以促进营造社会和谐稳定的网络环境。

3 高校网络舆情频发的原因分析

为了真正从根源上了解现如今高校网络舆情频发的原因,笔者分别对所在高校的文管类、理工类等在校学生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经分析存在网络舆情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高校舆情的严重性和重要性认知不深

无论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还是大学生对于高校舆情仍然没有系统性的认识,虽然每年都要求给学生进行主题班会教育,但是因为缺乏实例分析讲解使学生对于理性思考分析热点事件的能力存在短板,甚至部分学生认为班会就是“走形式”,导致此种僵化式教育引导下的大学生认知思想不成熟。

(2)高校网络舆情监管不力

大多数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引导机制不够全面,没有专业相关教师构成队伍体系,日常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通常是辅导员一岗多责,所接受相关培训也严重缺乏。应急处置相关事件时部门分工协调联动存在困难,对于突发网络舆情事件的洞察力缺乏敏锐性。

(3)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缺失

网络环境存在既隐匿又开放的特点,大学生正处于网络素养及道德建设的关键期,远离规范的约束导致责任感低下,网络的便利使得他们对于现实的情感逐渐淡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正义感被漠视,理性判断力的短缺导致大学生成为网络中最易被误导迷惑的群体。

(4)安全意识教育引导助力不足

网络舆论存在问题必须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引导,但是部分高校的专业人员、资金设备等基本保障支持不够。除了思想政治辅导员与学生有充裕接触之外,高校教师也是很大一个参与到学生教学过程的群体,但是教师大多精力倾注于教学与科研,很难兼顾意识教育引导。日常的处置方式大多是简单粗暴的围追堵截,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叛逆,最终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

以上都与高校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密切相关,无论是日常对教育工作者的系统性培训、对大学生的教育关怀,还是舆情发生全过程的监管引导都存在很多漏洞。

4 高校网络安全意识引导的对策研究

鉴于目前高校网络舆情对学校、社会带来的巨大不良影响,遵循目前网络舆情事件的普遍性衍生规律,寻求以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引导为主线的对策供参考。

(1)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引领

追溯高校网络舆情的本质,就是大学生需要利用网络的隐匿性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利用各类校园新媒体、讲座等大力宣传伦理、人文素养、价值判断培养的重要性,时刻彰显能体现主流价值观的正能量。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的理性分析积极应对热点问题,有助于大幅度提升其知识人文素养、巩固其正向价值观与判断力。

(2)优化网络安全反馈机制

引发高校网络舆情的基础信息非常繁复,为有效关注大学生以个人为首要涉事主体的热点事件,需要及时筛选分析是否属于关注的焦点并准确追溯源头。日常定期做好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及台账记录,争取在第一时间切断衍生可能性,一旦舆情事件恶化立即启用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打通学生对于热点问题的观点反馈通道,定期由专业人士进行动态跟踪服务,针对舆情核心焦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并正向答疑解惑,提高学生甄别网络舆情及安全防范的能力。

(3)引导积极理性媒介素养

从网络虚拟世界中来的舆情必须回到现实社会中去,高校学生的现实情感诉求大多通过网络言论来寄托,制定“日常定期、特定事件不定期”相结合的“高校教育管理者+学生代表”联席会方案,利用社会心理辅导机构及校内心理咨询中心联合关注同学们的心理需求,用积极的情感疏导方式减缓非理性情绪,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各类网络事件的来龙去脉,以促进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与平安。

5 结语与展望

在全球化时代,强化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引导,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确保高校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共同正确处理日益复杂的网络舆情事件,安全意识教育引导工作任重而道远,成效需要经受长时间的考验,相信合理的方式去实践一定有利于控制舆情事态,进一步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舆情网络安全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机制构建研究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
教育引导青少年严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