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2020-01-01 23:32张子文
物流技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新时代物流

张子文

(1.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2.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1 引言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教育机关能够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型发展。

2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发展现状

在2019年的全国思想政治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纲要,要求思想政治教教师能够放开眼界,主动求变,运用更为多元的方式,加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之中,培养一批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要求,拥有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优秀人才[1]。

在这种宏观趋势的有效带动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工作保持了积极的推进态势,各个院校都在谋求有效的融合发展创新,以及对现有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深度优化,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能够深刻感知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实现同步发展。不过,由于课程思政工作的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工作方式还有待优化。各专业课程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还相对有限。所以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工作的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更加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3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问题分析

3.1 宏观到微观的困境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国家政策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涵盖了国家经济政策、社会公共服务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交通运输政策等。进入“新时代”国家迎来了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相关的教育战略也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时,需要建立历史思维,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宏观的高度,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整体发展趋势进行深刻的反思,进而获得宏观上的认知,并将这一认知灌输于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之中[2]。然而,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设计情况来看,宏观政策相关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政策的解读上,忽视了宏观政策与微观环境之间的直接关系。学生对于宏观政策的理解,并不能够直接指导自己的微观行为,这种宏观到微观转变的困境,使得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工作推进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国家在物流产业政策布局的逐步完善,这种宏观到微观的转化困境,将持续影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调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对于宏观政策的理解,将只能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根本无法将深刻的宏观认知转变为切实的微观行动。

3.2 技术与思政的分离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技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明显的分离问题。该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物流管理专业需要从技术层面对现代物流产业进行深度剖析,从供应链、管理技术、仓储技术、运输技术等众多核心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角度,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术,并学会在实践中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这种以技术为主导的应用型课程,往往过度强调技术的核心地位,而忽视了技术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本质定位。因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学生及相关各方,都在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发展,而忽视了技术本身所包含的社会意味。长此以往,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将失去对于技术的正确判断,从而陷入认同上的误区。错误地将技术创新看作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从而忽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优势、道路优势、理论优势和发展优势[3]。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要坚持新的发展观,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观、发展观,切实解决好专业教学中技术与思政分离的问题。

3.3 能力促发展的偏颇

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强调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布局,鼓励学生在实践学习、实践演练、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中磨砺自身的能力,实现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提升,从而成为符合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4]。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群体逐步树立了能力促进发展的基本认知,加上社会企业“唯能力论”的大力引导,让很多学生把能力提升看作是个人发展的终极目标。这一认知在整体上并没有太大的谬误,但却出现了一定的偏颇。这主要是由于当前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个人能力提升虽然能为自身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使自身保持较高的发展效率,但如果脱离了国家发展,个人发展的意义就荡然无存了。进入“新时代”,中国梦的实现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助力,因此,在以能力促发展的个人目标体系构建上,还应当融入更多的社会因素和国家因素,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发展置身于整个国家的发展之中,从更积极的角度,对自己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然而,无论是当前的教育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忽视了这一根本性的要素,使得很多学生逐步成长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完全抛去了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发展使命。

4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创新策略

4.1 实例导入,用细节诠释政策

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对于政策的解读往往停留在宏观层面,这就使得学生对于宏观政策的理解相对薄弱,无法将政策与自己的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教师将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引入实例教学,通过丰富实例的导入,来让学生对宏观政策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使学生能够从自身的细节言行入手,来深刻感受国家发展政策的实际效用[5]。

例如,在有关环境保护政策的解读中,教师除了在宏观上对政策的发展态势和发展现状进行系统讲解外,还应当以物流产业中常见的绿色保护实例结合,让学生从身边的实例中发现政策的作用。教师可以将现行的以电力汽车为主的物流运输发展现状,与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结合,让学生通过身边企业的运输用车变化情况,来了解物流企业在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方面的实际做法,进而了解到政策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机制。同时,教师也应当以绿色环保为主线,以物流企业发展实例为载体,向学生展示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等方面的实际做法,从而使学生了解当前行业发展的细微之处,从细节中感受政策的影响力,进而学会从细节入手,响应国家的政策要求,顺应国家的战略发展趋势。

在实例导入上,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可以借助现有的校企合作机制,与相关的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组织学生进入物流企业一线工作中去,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摩和反思,来深刻把握政策执行的细微之处。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从业人员,来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政策执行情况,让学生更了解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细节问题,并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形成对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认同。这种以细节为切入点,以实例为展示方式,用实践相关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对国家政策进行深刻反思的课程思政方式,正是强调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更全面、更细致的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而在持续的学习和提升过程中,坚定对国家发展政策的支持信念。

4.2 认同教育,用创新开拓道路

中国的物流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物流企业坚持以技术创新,推动了中国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因此,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这一主线,来教导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往往会采用基础技术到高端技术的渐进方式,让学生了解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6]。在这种以技术为主的教学内容体系之上,可以将思政教育工作深度融入和贯穿。仅需专业教师在进行技术教学时,增加认同教育的相关内容,就能让学生对技术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产生清醒的认识。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物流产业技术创新与国家经济宏观发展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并以技术创新拓展发展道路,赢得国家荣誉为主题,让学生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深刻反思,使之认识到技术创新是一种爱国行为,应用创新技术则是一种践行个人爱国思想的正向行为。

例如,在有关供应链整合相关的技术性教学中,教师就对现代全球化供应链整合问题进行了深刻解读,在讲解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入全球化供应链整合与国家命运相关的议题,要求学生从技术创新的层面,对中国国家命运的发展历程进行对照分析[7]。通过技术创新与国家命运的深刻对照,学生就能明显的发现,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使得中国的国家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而这种将技术与国家命运密切相关的认同教育,必将让学生对中国的技术产生高度的自信,进而通过技术自信,坚定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使自身在学习相关专业技术时,能以更崇高的愿景为导向,持续的推进相关技术的学习、实践与创新。

4.3 目标规划,用成长回报国家

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当声明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统一性,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国家的基础保障,唯有国家强大,个人才得以全面发展。在这种基础论调的推动下,物流管理专业还应当以专业发展的目标体系为基础,增加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关的目标规划要素,将学生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国家的整体发展目标紧密联合在一起,让学生坚定用自身成长回报国家的信念。在目标规划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建立专业技能目标体系、个人成长目标体系和社会发展目标体系,要让学生认识到个人技能的成长,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则会实现国家发展的宏观目标[8]。此时专业教师可以借鉴思政课中绘制“理想树”的方式,要求学生结合专业志向,以服务社会、助力民族复兴为共同目标来设置自己的成长规划,专业教师帮助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成长成才目标,使学生深刻体会当国家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每个公民的个人成就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真正实现个人发展成就的最大化。

由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协同性的认识环境有所不足,外部环境缺少历史上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稳定而和谐的社会环境,使个体忽视了国家存在的重要意义。鉴于此,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和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国家对个人的影响,转变为学生更容易接触和验证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物流产业发展历程相关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增加“物流从业人员社会福利发展情况”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行业社会福利越来越好的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对照国家整体发展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发展与个体福利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反思,引发学生关于个人发展目标与国家发展目标的思考。最后,教师仅需要通过物流行业中的实例进行总结性阐述,就能使学生认清个人与国家的从属关系,自觉在个人发展目标规划中,体现国家发展的整体目标。

为进一步深化这种目标规划的影响力,教师还可以从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独特视角切入,并通过校企合作的渠道,与相关的企业达成认同共识,要求企业在用人招聘时,增加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表述,使学生通过教学和就业两个渠道,来了解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联关系,进而产生自主的发展认同,通过自身目标的微调,来建立个人与国家的发展关联,确保个人发展目标能够统一于国家的整体发展目标。为有效保障这一目标规划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专业课教师,应当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专业教师也应当主动通过社会化的渠道发声,对物流产业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思想层面的分析与剖析,使从业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学生,都能对当前行业发展的准确含义进行精准的解读,避免学生由于自身认知的局限,陷入利己的发展困境之中。

5 总结

“新时代”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落实,需要从当前的专业教学细节入手,将国家思政的宏观政策落实到教学实例之中,让学生对整个产业发展和国家发展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进而坚定以技术创新推动国家发展的信念,坚持用技术开拓道路,为国家发展提供正向的推动力,并将个人的成长目标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紧密联合在一起,用个人成长回报国家。唯有确立这种正向的发展目标体系,物流专业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有用之才。

通过上述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实施,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深度将进一步提升,彻底打破分离的发展困境,使学生在专业学习时,能够深刻感知思想要素,树立崇高发展目标,坚定爱国信仰,并在持续的发展与成长过程中,为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新时代物流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