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教学中大学生“刷课”现象研究

2020-01-01 23:02杜永光王丽珍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被试者现象大学生

杜永光,王丽珍

慕课教学中大学生“刷课”现象研究

杜永光a,王丽珍b

(天津农学院 a. 经济管理学院,b. 水利工程学院,天津 300392)

慕课教学中大学生刷课现象愈演愈烈。“刷课”是指学习主体在学习在线课程过程中,不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为目的,而是通过各种(不正当)方法来达到自身目的的行为。刷课方式分为付费(代替)刷课和放任刷课两种。刷课是严重违反学生学习道德、违反校规校纪、涉嫌违法的行为,性质恶劣。产生刷课现象的原因,有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意识不强,高校对刷课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质量不高、安排不合理、监管不到位,学生思想教育跟不上等。针对大学生刷课现象,高校党政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并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提升在线课程质量,合理安排在线教学任务,多途径监管学习行为,多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全社会合力严厉打击这种违法行为。

慕课;大学生;刷课

随着网络在线课程的不断兴起,很多高校引入慕课在各大学习平台开设网络课程,大学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自由选课,在线课程的学习已成为高校对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上线慕课数量已达5 000门,来自高校和社会的选学人数突破7 000万人次,逾1 1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由于学习慕课时间灵活,课程质量打磨精细,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1]。但慕课在推动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增加公民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等优势的同时,所伴生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随着学习空间从线下传统课堂转到线上,学习时间由教师掌控向学生自主学习转换,慕课与传统课堂融合加深,给学校的教学管理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由于大学生自律意识较差、线上课程质量参差不齐、教育管理薄弱等诸多原因,导致大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刷课”现象广泛存在。2019年7月15日,刘益伶等在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文章“高校付费刷课灰色产业链背后”,激起了社会对高校付费刷课现象的重视与思考,随后国内多家主流媒体针对付费刷课现象进行了评论与转载。其实早在2015年7月7日,记者陈强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付费刷课现象应引起全社会关注并找到应对措施,但目前的状况显然表明人们对刷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付费刷课现象不断加剧[2]。大学生刷课现象已成为全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利用系统思维与科学思维,透过大学生刷课现象深挖其背后的本质,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对有效遏制大学生刷课、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慕课教学中“刷课”现象调查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利用CNKI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采用个案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某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进行调查,发放电子问卷415份,收回有效问卷411份,并与11名大学生进行面谈调查。对大学生刷课的目的、比例、刷课方式、对待刷课的认知,以及高校针对刷课的规章制度、是否启动教育引导工作、是否通过技术手段防止刷课、是否提供足够高质量在线课程、对于大学生刷课现象重视的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系统全面地研究。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对“刷课”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

2.1 大学生刷课现状

大学生刷课现象是伴随慕课的发展而产生的。目前一些高校或学习主体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危害性。大学生在学习成才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其学业完成,其中刷课对其学业的影响极大,如不能有效解决,将有悖于“互联网+教育”的初衷,人才培养质量将大打折扣。

在回答“完成学校安排的网络教学任务时同学们刷课吗?”的问题时,32.36%被试者回答全程都在刷课,19.46%被试者回答基本在刷课。仅有10.46%的被试者全程没有刷课,表明大学生的刷课现象已经到了必须被重视的阶段。但对其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刷课的科学内涵未界定、刷课的方式未明确、刷课的性质未指出、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解决的有效路径也不够全面、系统、科学。

2.2 大学生刷课的内涵界定

目前对刷课还没有统一定义。有学者认为利用第三方软件刷网络在线课程可以简称为“刷 课”[1]。程玉等认为,“刷课”是指学习者单纯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网络课程学习,但在学习期间从事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并且刷课现象越来越普遍[3]。在回答“进行刷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时,63.75%被试者回答为获取学分,应付课程考核;36.25%被试者为获得高分,评奖评优。由于目前对刷课没有统一科学的定义,既不利于对刷课现象的统一认识,也不利于问题的科学有效解决。笔者认为,“刷课”是指学习主体在学习在线课程过程中,不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为目的,而是通过各种(不正当)方法实现自身目的行为。

2.3 大学生刷课的方式

刷课现象广泛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目前媒体或高校管理者主要关注付费刷课,其他刷课方式并未得到充分重视。贺灵敏等认为,“刷课包括两种行为方式:一种是指学生将课程视频保持观看的状态,但期间做其他事情,这种方式被称为‘放置式’刷课;另一种是通过网络购买等形式完成课程”[4]。笔者认为,刷课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付费(代替)刷课,即学习主体通过购买或委托他人刷课来获得成绩,全程无任何参与,卖家或受托方帮助其完成学习任务;另一种是放任刷课,即学习主体并不关心学习收获,只是机械地完成课程的观看、考试等教学任务,全程或大部分时间放任不管,而是处理其他事宜,考试时通过网络搜索答案应付。调查中有4.14%被试者刷课方式是付费(代替)刷课,有高达72.02%被试者刷课方式是放任刷课。不管是付费(代替)刷课还是放任刷课,学习主体的目的并不关注学习本身,而主要为了完成任务获取学分。

2.4 大学生刷课的性质

根据目前笔者掌握的大学生刷课的基本情况,有24.33%被试者认为刷课行为属于正常行为,52.07%被试者认为是不好行为,但也不是什么大事。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因自己的刷课行为而产生耻辱感,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校规校纪;高校的个别教育管理者也没有从立德树人的高度积极面对并解决这一问题,在网络课程的筛选、违规学生的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违法人员利用平台漏洞和部分大学生懒惰特点大赚不义之财,个别大学生为获取利益也参与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梁楚君等从《民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视角下,认为大学生付费刷课行为有违社会公德和诚实信用,不仅属于违纪违反道德的行为,同时也是违法行为[5]。目前全社会对大学生刷课还未形成人人喊打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对刷课的性质认识不够清晰。笔者认为,大学生刷课是严重违反学习道德、违反校规校纪、涉嫌违法的行为,性质恶劣。

3 产生“刷课”现象的原因及其危害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刷课现象,且愈演愈烈,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3.1 大学生自身问题

当前部分大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调查中发现,35.04%被试者认为刷课是自己态度问题,没有认真对待学业,没有真正认识到读大学的意义,表明大学生思想认识不成熟、懒惰、不求上进、从众、没有独立人格,自主学习意识不到位,学习动力不足,对刷课的性质也没有充分认识,导致刷课现象愈发严重。甚至有些大学生做了刷课的校园代理,自认为是一门很好的生意,没有认识到刷课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3.2 课程质量较差

尽管在线课程数量庞大,但高校提供给学生的部分在线课程存在质量不高和可选择性较差等问题。调查中发现,57.18%被试者认为在线课程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够,不能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与大学生的实际学业需求脱节,导致了大学生刷课现象的产生。

3.3 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线上和线下课程的量比也不尽合理。调查中有79.08%被试者认为,在线下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下,大量的网课使学生通过刷课来应付完成学习任务;另外高校开设在线课程没有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大多数课程只是强调线上考核,而缺乏有效监管,导致刷课现象的产生。

3.4 管理制度缺位

目前高校育人制度相对完善,但面对新时代信息社会的来临,一些高校并未充分了解和认识到大学生刷课的危害性,缺乏相关的校规校纪。在问到“所在的学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刷课的规章制度吗”时,42.09%被试者回答“没有”。表明在没有制度保障的情况下,无法预防和依规依纪处理大学生刷课行为。高校不能及时从制度层面提升治理能力,无法科学、系统、全面地解决大学生刷课问题,导致其愈演愈烈。

3.5 教育引导缺失

某些高校面对新情况没有及时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在问到“所在高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刷课的教育吗?”,46.47%被试者回答“没有”,30.41%被试者认为教育不到位。表明缺失的教育导致大学生思想认识水平不高,“三观”出现问题,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规划不合理,进一步导致大学生刷课行为的发生发展。

3.6 非法组织助推

社会上个别唯利是图的投机者,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利用在线课程提供的平台系统漏洞为大学生刷课提供一条龙服务。目前提供刷课服务的平台和个人并没有受到严厉处罚,导致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加剧了大学生刷课行为的产生。

3.7 社会协同不够

全社会没有形成合力,没有共同防范和解决大学生刷课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大学生本人、高校、媒体、行政机关等对大学生刷课的危害认识不足且重视不够,没有出台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大学生刷课现象的广泛存在。

4 遏制大学生“刷课”行为的对策

遏制大学生刷课行为需要从预防和解决两个层面着手,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4.1 高校应提高对大学生刷课现象的认识,重视大学生刷课问题

高校应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刷课在败坏学风与诚信方面的危害,同时也应认识到放任刷课带来的潜在危害。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刷课现象,强化刷课对人才培养危害的认识。

4.2 改革完善育人制度体系,提升学校治理能力

高校应从制度保障、提升治理能力的角度出发,制定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规章制度,确保制度育人,起到高压震慑,治病救人。相关部门和教师要规范教学秩序,查找管理漏洞,理清存在问题,严格执行课堂管理制度和考试制度,对有刷课行为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管理、早处理,提高违规门槛和成本,必要时建立失信档案,以正学风,以儆效尤,坚决制止“代刷”组织在高校内蔓延,对利用刷课获取学分、拿到高分的同学按照“违反诚信原则”,予以适当惩罚。

4.3 合理设置线上课程,避免大学生刷课

高校要积极尝试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引用智慧课堂建设成果,用最少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实行实名制管理。要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学生在完成线上学习任务的同时,进行网络课程的线下考试,通过后才能获得相应学分。在线上线下课程量比合理的情况下,高校可突破教学周的思维限制,把部分在线课程安排在寒暑假进行,开学后组织线下考试。

4.4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应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通过班会、报告会、演讲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刷课行为的可耻与可悲,认识到刷课行为会影响自己的前途发展,让大学生坚决与错误行为作斗争。引导学生及早摆正学习态度,摒弃功利、浮躁的短视思维,从踏实学习、认真考试做起,珍惜大学时期的宝贵时光及学习机会,勤奋学习,努力上进,为将来走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4.5 提升在线课程质量

高校应从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引进和培育高质量在线课程供学生选择,提高课程的吸引力,打造在线教育的“金课”,吸引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带来的能力与素养提升;加大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优化教学质量考核,创新教学形式,打造知识性、互动性、生动性的“金课”,提高课堂“到课率”“抬头率”和“点头率”。

4.6 充分利用技术手段,防范大学生刷课

高校应从预防角度出发,多方法防范大学生刷课行为。高校和网课平台加强检测和监管,在远程上课和考试时打开视频监控,不仅能监管课堂,还能监测到学生是否打开网页查询与考试相关的资料,使学生无法进行刷课;相关部门对在线课程做好监督管理,技术方面可充分利用指纹录入、人脸识别、监测IP来源等手段防范大学生刷课。

4.7 全社会应形成合力,预防大学生刷课

认识大学生刷课行为应从一个社会问题的角度出发,积极关注,妥善解决。全社会应认识到大学生刷课行为所带来的潜在社会危害,群策群力,积极应对,每一个个体、团体都不应给刷课行为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联防联控,让在线课程真正益于学生的发展成才、益于高校的高质量发展、益于社会的进步。

伴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大学生刷课现象,有其主客观的原因,暴露出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存在的综合问题,如不给予积极关注与解决,将影响到诚信社会的建立及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不断完善应对措施,相信大学生刷课现象会得到根本解决。

[1] 刘益伶,高泽林,雷宇,等. 高校付费刷课灰色产业链背后[N]. 中国青年报,2019-07-15(5).

[2] 陈强. 在线课程遭遇高校学生付费刷课[N]. 中国青年报,2015-07-07(1).

[3] 程玉,梁艳秋,程莹莹,等. 大学生MOOC学习自主能动性调查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4):15-17.

[4] 贺灵敏,胡俊生,陈小锋. 关于大学生网络公开课学习行为的社会学思考——基于陕西5所高校“尔雅通识课”学习情况的考察[J]. 科教导刊,2018(14):3-5.

[5] 梁楚君,许崇辉. 如何监管“付费刷课”及灰色产业 链?[N]. 天津日报,2019-08-15(11).

Study on 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 “Brushing lessons” in MOOC teaching

Du Yongguanga, Wang Lizhenb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Tianjin 300392, China)

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 Brushing lessons is intensified in MOOC teaching. “Brushing lessons” refers to students’ various improper online behaviors to achieve their own goals but not for the purpose of acquiring knowledge or improving ability. There are two types of brushing lessons: paid(replaced)Brushing lessons and indulgent Brushing lessons. Brushing lessons is an action that seriously violates study morals, violates school rules and disciplines, and is suspected of breaking the law. The reasons for the occurrence of Brushing lessons lie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lack of learning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insufficient recognition and attention of the university, low quality of online courses, un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online programme, inadequate supervision and insufficient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n order to stop college students Brushing lessons, all-round and full-element methods should be followed. For exampl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rul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nline courses, well arrange the online programs, supervise the study in multiple ways, and conduct prop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social violations should be cracked down.

MOOC; college student; Brushing lessons

1008-5394(2020)04-0109-04

10.19640/j.cnki.jtau.2020.04.022

G423.3

B

2020-05-18

天津市高校思政工作研究基地支持项目(无编号);天津农学院2017年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2017YJG008)

杜永光(1975—),男,高级政工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mail:380300752@qq.com。

责任编辑:宗淑萍

猜你喜欢
被试者现象大学生
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