狒狒孩子与大熊父母

2020-01-01 16:23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严晓驰
娃娃乐园·绘本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尔狒狒小猫咪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 严晓驰

如果某天醒来,你发现自己变成一只狒狒。那么你也许会遭遇到一点小麻烦和小尴尬,至少在穿衣服和吃饭上,就没有之前那么顺手了。你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四处流连忘返,会让身旁同样赶时间上班的爸爸有点无奈。就算到了学校,大家可能也会觉得你有点吵闹。不过,幸运的话,也许你能找到一只跟你一样的狒狒,玩个痛快!到了晚上,回到家的你可能还想和妹妹闹着玩,完全没有注意爸爸妈妈疲惫的神色。尽管他们有些生气,但还是给你讲完了睡前故事。直到第二天醒来,你不再是一只狒狒,但爸爸妈妈却变成了大熊……

接纳不完美小孩

相对于成为乖巧懂事又听话的乖宝宝,成为狒狒可酷多啦!

意大利作者洛雷达纳·巴尔迪努奇和法比奥·萨尔多共同创作出了绘本《变成狒狒啦》。这个故事探讨了家庭中亲子沟通与接纳的问题。作者借助狒狒这个形象把儿童“拟动物化”,狒狒在故事中象征着一个顽童。这个“变形记”故事没有给孩子带来不安,我们的主人公精力旺盛、活力满满。他没有面临像卡夫卡笔下格里高尔的悲惨境遇,相反,尽管他看似搞砸了一切——穿衣服马马虎虎,吃饭不够专心,对写字画画不感兴趣,还总喜欢动来动去,甚至有时候无法被爸爸妈妈理解,但这一切都会过去,因为爸爸妈妈心里知道,“做一只狒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绘本对于孩子们早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有着奇妙的作用。在一个又一个的虚拟故事中,孩子们体会着相似的快乐,感受着共同的焦虑。戈登博士的“父母效能训练”中讲到,在一个家庭中,一个孩子的行为被接纳的程度,决定着他感受到“爱”和“信任”的程度。孩子们看到这个狒狒故事,就会想起曾经无数个“成为狒狒”的日子,他们被告知:“你太淘气了!”“为什么不安静一点!”“赶紧从上面下来!”那时候的他们,是多么想找到另一只狒狒,痛快地玩一场啊!

认同不完美父母

孩子可以不完美,父母亦是如此。父母真诚做自己,孩子才有信心真诚做自己。故事中的那个孩子之所以能够毫无负担地成为狒狒,不正是出于父母之前的理解嘛!

在故事中,爸爸和妈妈会感觉很疲惫、很无力,但孩子却有着用不完的精力。我们以往在儿童读物中看到的父母形象,总是呈现着两极分化的现象,或者是懂得倾听,非常善于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家长;或者是专横武断,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家长。而《变成狒狒啦》中的父母,属于中间地带。现实生活中的父母通常会在育儿时感到疲累,感到不耐烦,但是没关系,每个人都有释放情绪的自由,爸爸妈妈也有可能变成疲惫的大熊,孩子也有可能变成淘气的狒狒。这个故事非常巧妙地传递出对于父母和孩子双方情绪的认可。毕竟在繁忙的当下,爸爸妈妈也难以天天保持好心情。结尾仿佛神来之笔,“有时候,爸爸妈妈一觉醒来,也会变成不同的样子……”这个结尾正是下一个故事的开头,当爸爸妈妈变成大熊后,也许也期待着可以被孩子理解。

我的孩子(两岁的可乐)最近很喜欢一个叫“你是谁”的游戏。我不停地问他“你是谁”,如果他回答他是大灰狼之类的反面角色,我就用“如来神掌”把他“打”跑;如果他回答“我是可爱的小可乐”,我就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有一天早上起来,他跟我说:“妈妈,我是一只可爱的小猫咪。”于是那一天,就成了他的“猫咪日”。

不论孩子是一只小猫咪、一只大灰狼,还是一个可爱的小可乐,我们都不会让他遭受卡夫卡笔下格里高尔的不幸经历。反过来也是如此,不论爸爸妈妈是疲惫的、不耐烦的、生气的、温柔的,我们也可以适当地给予他们一些理解。毕竟,初为人父母,他们有时也没有经验。既然彼此都是第一次,那么,就请互相关照、互相包容啦!

人生中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我们有时是脾气糟糕的大河马,有时是温和又有幽默感的长颈鹿,也有可能是容易闯祸的狒狒,或是望着天空发呆的土拨鼠。无论是哪一种动物,只要你能够被接纳、被理解、被宽宥、被包容,那一天,就是你的幸福日。

作者告诉我们,别担心,孩子不必成为完美孩子,父母也不必成为完美父母。

猜你喜欢
高尔狒狒小猫咪
探讨《变形记》中“甲虫”的结局
狒狒羞红了脸
有群狒狒在打斗
可爱的小猫咪
西湖绮梦
两只小猫咪
教你画一只小猫咪
可爱的小猫咪
试论《变形记》悲剧主人公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