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申报》社会教育新闻看当今报刊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价值

2020-01-01 16:15杜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报刊申报民众

杜江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当今人们谈论报刊的责任时,大都能说是批评政治、监督政治、诉说民众疾苦,当作民众的口舌,很难能考虑其消息的独特作用。而笔者则认为与其使报刊成为民众的口舌,毋宁使其成为民众的学校;与其使报刊消息批评政治、监督政治,毋宁使其成为民众活的教材,进而使人们进入进步与创造之路上。报刊出刊后流播于全国,直接传播消息,间接使人聪慧,教育影响着无数民众,此可谓博大无垠之学校。若报刊的作用仅为消息的诉苦与批评,而不能教育民众,引导民众,开辟新天地创造新世界,乃是辜负此一博大无垠之学校。

尤其是有些进步者、青少年是国家的元气。当代的青少年即可预见他日国家的治事。管子曾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即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树人”计划培植国家将来的人才,报刊对于青少年来说其社会教育价值尤应注重。应将报刊作为“活的教材”与青少年发生密切的关系。

1 《申报》社会教育新闻的特点

《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停刊于1949年5月26日,历时78年,共出版25600 号。是近代发行时间最久、最具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通常被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与同时期的报刊相比,《申报》在很多历史时期都是首开风气,社会教育新闻报道也是如此。以《申报》1927—1937年间的社会教育新闻报道为例,其报道内容逐渐丰富,具有鲜明的社会教育性和社会行为示范性,基本上客观地反映了我国近现代社会教育新闻报道的全貌。

首任民国教育总长的蔡元培“眼见各国社会教育事业之发达,深信教育行政之责任,不仅在教育青年,需兼顾多数年长失学之成人。故草拟官制时,坚决主张于普通、专门二司外特设社会教育司”这也成了我国近代社会教育制度的开端。在“社会教育司”的领导和推动下,社会教育事业逐渐开展起来。同时期,《申报》对社会教育新闻报道数量逐渐多起来,其中的社会教育新闻从属于教育新闻版块,拥有其独立的版面。首先,从社会教育新闻报道的内容来看,具有鲜明的社会教育性。教育的实施主体为政府、各类社会团体或私人所创办的文化教育机构;教育的对象为全体社会成员,包括青少年、儿童、成年成、残疾人;教育的内容丰富性,因其社会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教育内容的丰富,有针对青少年的社会实践教育,有针对各类职业的专门教育,有针对残疾人的残疾教育等;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主要分为社会教育设施(民众教育馆、民众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和社会教育事业(通俗演讲、通俗读物、电化教育、识字教育、生计教育、社会体育)两大类。其次,具有社会行为示范性。报刊传播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认知和价值取向领域,也会通过提示具体的行为范例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受众的行动。以1927年《申报》中32 则社会教育新闻为例,其中有10则新闻报道平民教育,显然平民教育的到了广泛的报道和传播,因此这一时期平民教育往往会成为一般人的所关注的热点和学习的行为。

2 《申报》社会教育新闻的教育价值

2.1 教育史料价值:见证、载体与传承

《申报》中的社会教育新闻是当今研究教育类新闻十分珍贵的史料,是社会教育历史的见证,是社会教育发展的信息载体,是社会教育传承的历史依据。《申报》的主笔史量才曾对报刊与史学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历史本为人类进化之写真,此则写真之程度,且更超于陈史之上,而其所以记载行迹,留范后人者又与陈史相同。”因而报刊“属于史部,而更超于史部之刊物。”负有“对民族生命与文化历史之责任。”更有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曾在《报与史》一文中写道“报的性质,与记录的历史,尤其接近,由或种意味言之,亦可以说:‘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今日新闻记者整理所记述的材料,即为他日历史研究者所当蒐集的一种重要史料。”由此可见报刊之重要史料价值,教育新闻亦有其教育史料价值。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之上的,报刊的发展亦是如此。只有将前人的经验与智慧加以记录、保存并传承给后代,后人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

2.2 教育学术价值:丰富教育形式、拓展学校效能

纵观民国时期下的社会教育,《申报》作为一个视角,可以让我们探寻这一时期社会教育的发展概况。通过《申报》所报道的社会教育新闻可以发现,社会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3 个方面,一是社会教育行政,包括社会教育法令、社会教育制度和社会教育经费;二是社会教育设施,即进行社会教育的场所,包括民众教育馆、民众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和礼乐馆等;三是社会教育事业,即社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主要有通俗演讲、通俗读物、电化教育、识字教育、生计教育、社会体育等。由此可知,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制度不断完善,社会教育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与当时补充学校教育不足的社会现实相适应,丰富了教育形式,使社会各界民众有了接受各种知识的机会和场所,同时也为国家培植人才,扩大社会教育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科技化、信息化,全球化,我们更需要与时俱进,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所以,今后接受社会教育的必然性将会越来越大。诚然,学校课堂那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民众更高层次的需求。可以说,学校教育是发挥基础性作用,其余的要依靠社会教育的方式来弥补。通过《申报》社会教育新闻的报道可知,我们的前辈们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来解决当时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为社会教育的发展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同时也丰富了当今的社会教育形式,拓展了学校的效能。现今的社会教育蕴藏着无数的教育场所和学习契机。各种公益性质的图书馆、博物馆阅览室、文化馆、阅报栏;各种非正规教育事业的社区教育、补习教育、培训教育;落后地区弱势群体的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民众教育。为全体民众切实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使民众真正体验到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便利。

3 对《申报》社会教育新闻的借鉴

在各种节假日,全国学校都会依照国家法定时间放假。此时机青少年若蹉跎假期内的光阴甚为可惜,报刊应及时利用这段光阴,充分利用各类社会教育资源,用新颖的方式鼓励青少年利用假期作有计划的事情,更好地推动社会教育发展。如假期研学旅行计划、博物馆参观计划、社会实践计划等。既可以养成青少年做事有计划的习惯,又可以使报刊与青少年发生密切的关系。对青少年来说,大学生应有大的计划,小学生应有小的计划。利用假期致力于社会事业的人应有其计划,致力于学业的人更应有其计划,无计划的生活既无活力且无意义。

所以报刊应充分利用假期引导青少年做一些精密的计划,在假期结束的时候使青少年能做一些对自己有益,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一些教育家提倡青少年应专心致力于功课和体育等方面,计划固然是很好,但笔者以为除了温习功课,体育锻炼以外还应当计划做以下工作:

3.1 观察社会的工作

首先笔者要问:我们“学”是否是准备将来应付社会之用?倘若是的,那么青少年大可利用长时期的假期跟着父母或是亲朋,只要是在社会上工作的,去观察社会工作中的习俗、习惯,人情、待遇等,不论何种职业都可以去观察,因为社会的种种和学校中是绝对不同的。我们既然准备将来投身于社会,何不未雨绸缪,提前获得些经验呢?俗话说“经验即学问”,等将来到社会去工作时也会很快适应社会。

3.2 体验农村的生活

青少年学子们常常自命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而且也常常有到农村去体验生活的组织活动,即便新进的综艺节目也常常以此为话题,不过真正到农村去体验生活的着实少之又少。我们学生平时终日处身学校中,很少有机会去与农民亲身接近,何不利用长时间的假期,结伴旅行,真正到农村体验生活,看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去田间体验农民的辛勤劳作。笔者想亲身体验所求得的,要比书本上要准切得多,况且可借此行些户外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3.3 尝试教师的工作

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外的一切教育活动统称为社会教育。借鉴现代化的社会教育理念。社会教育的对象是全民,社会教育的实施是终身的,社会教育的内容“是整个生活的,包括整个人生的全部活动”。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满足精神需求,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教育已无法满足其要求,因而更加需要社会教育来弥补不足。现在国人们积极谋求各种补救措施,例如各类博物馆、少年宫、社区教育、远程教育、兴趣协会、老年大学等,很多地区都有创办。我们不妨利用假期闲暇时间去做些义务,当个教师或志愿者,一方面可亲察自己的教授能力,另一方面又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3.4 实习投稿的工作

我们学习了,当然要实践的。对于青少年来说,学校中给予我们作文实践的机会太少,同时,青少年即便想要实践也没有时间。何不利用假期闲暇时间,我们可以从社会的观察,农村体验的结果,以及自己个人的实践,随笔写些稿件投到报刊或杂志上去,写的好不好及有无希望登载,那是另一个问题,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实践和体验。

猜你喜欢
报刊申报民众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百强报刊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