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博乎道术”文化内涵及其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2020-01-01 12:33陈建华
文化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墨子精神高职

陈 琪 刘 红 陈建华

一、墨子“博乎道术”文化内涵

(一)墨子“博乎道术”的出处与释义

“博乎道术”一词出现在《墨子·尚贤》篇,原文:“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意即,何况有贤良的才士,具有敦厚的德行,善辩的才能,广博的道术,他们无疑是国家的珍宝,社稷的辅助。这是对当时贤人士大夫崇高的道德标准、善辩的语言能力和过人的实践能力的高度概括,体现为人思想与行动的高度统一,内修与外饰的完美结合。

《墨子》论“道术”,除《尚贤》外,还有《非儒下》:“夫一道术学业,仁义者,皆大以治人,小以任官。”以及《非命下》:“今贤良之人,尊贤而好功道术。”“道术”是指做事的规律和技术。近代墨学大家陈柱认为,先秦时期,诸子各家以学术相标榜,其学说都可以标明为“道术”。故墨子的学术无疑也是“道术”之一种。这与钱穆《先秦诸子系年》所说的“墨”乃是“道术”如出一辙[1]。因此,“道术”可以理解为墨子的学说主张与方法方略。

“博乎道术”是墨子对人才能力提出的总要求,指要注重培养通晓事物规律,多才多艺、多技多能的实用人才,认为“贤士”至少要掌握一种或几种“道术”,如《墨子·耕柱》:“臂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墨子还认为,“道术”需“专”,《墨子·耕柱》讲到,墨家根据弟子特点授受“谈辩”“说书”和“从事”等不同内容,使谈辩者从政游说各国,说书者为师传播学说,从事者生产劳动制作器具[2]。由此可见,墨子“博乎道术”,“博才”是总要求,“专才”是落脚点。

(二)墨子“道术”的创新思想与实践精神

作为一位实践家,墨子的“道术”体现出极其强烈的创新性。王昌祉先生《诸子之我见》一文中指出,墨子有革新创造、墨突不黔、摩顶放踵、勤奋勇敢的精神,但凡历史伟人或者事业有成之人,无不是墨子这种精神的践行者[3]。毛泽东也高度肯定墨子的创新精神,他指出:“墨子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墨子虽然学习儒者之业,但敢于创新和创立墨学。墨学研究者孙中原对此很有同感,他认为墨子“学儒师孔时,锐意创新,提出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系统学说”,这正是墨子最闪光的思想亮点。

墨子对于道术的推行,不仅在思想上,更在实践上。清代学者孙怡让是推崇道术的第一人,他说:“墨子推精道术,操行艰苦,……,九流汇海,斯为巨派。”[4]可见墨子为了推行他的思想积极付诸行动。墨子的“道术”与先秦时期其他学派的不同,在于其理论的实践意义。他的“道”,更多体现为“蹈”“践”“行”的行动语言,即今天所讲的“实践体验”。墨子既讲究做事的规律,又讲究做事的能力,追求做事的效果即“事功”。他的“术”,可以理解为做事的方法与技巧。有研究者评价:“墨子的科技结构认识中,同时具备理论、试验、技术这三个要素。”墨子关于科学技术的认知由其“应用主义”的知识观所决定,把“能否应用”作为唯一标准,来对知识的善恶进行评判[5]。这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谋而合,也体现了墨子思想对高职院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启示价值。

二、墨子“博乎道术”文化内涵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一)引导创新精神觉醒

创新精神是一种强烈求新的愿望,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愿意为崇高的人生目标顽强拼搏的精神。创新精神的“自觉”,是创业者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力量源泉,特别在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现阶段,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创新精神觉醒尤为重要。笔者对969位高职学生开展了调查,其中65.12%的参调学生认为,创新精神缺失是影响创新创业活动可持续的最主要因素;有关研究也指出,中国大学生创新力不足与创新精神不足有关。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认为:“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对于注重技能训练的高职院校而言,文化育人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助推器。

“工匠精神”的引入是近年来职业教育文化育人重点,也是职业人才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在这方面,墨子可视为榜样。《墨子》一书多次论及工匠劳作及产品生产,他动手能力极强,能做车辖,能“为木鸢”,工匠水平与当时的名匠公输班(鲁班)不相上下。但墨子的伟大,不仅仅是工匠技艺高超,更体现为他学说的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有继承、延续的能力。他重视手工业经验、感觉、技巧的锻炼,也重视不断改造与创新;他重视理性思考、摒弃封建迷信,其思想与西方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思维方式类似,具有重视实证、重视自然探索的共同点,而与东方中国儒、道等哲学思维重社会伦理、轻自然探索的特点又有所不同[6]。墨子的工匠精神,是有至善至美的创新精神做支撑的,是一种追求极致、用心钻研的创新。

因此,墨家思想在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体现出强大的现实价值,传统文化中,它与科技活动的结合度更高,其所蕴含的工匠思想也更丰富;当今创新精神也是高职文化育人的一个命题,学习和培养墨子式的精神特质,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到育人之路,成为许多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墨子文化的旨归。

(二)踏实开展创业实践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哲学精神,实践与认识之间有着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7]。创新创业活动就是一种探索性认识和实践往复的活动,归根结底来源于实践,并由实践出发,激发出认识的动力。

墨子论“道”,也重“行”,以“行”践“道”。他主张“述而且作”,“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更主张要富有创造性的做。墨子《非儒下》赞扬了古时候后羿发明了弓、季伃发明了铠甲、奚仲制造了车、巧垂制造了舟的行为,并认为他们是真正的君子。关于实践,墨子还区分了“行”的不同内涵,《经上》:“行,为也。”《经说上》:“行,所为不善名,行也;所为善名,巧也,若为盗。”王引之释之为:“言所为之事不著名,是躬行也;所为之事著名,是巧于盗名者也。”[8]即“行”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玩弄一些虚名或浮名。

墨家学派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认为教育应使人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兼具,而其倡导的人才观也正是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人才观[9]。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要“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学生培养方案;认为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更指出要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创新创业本身就是多元的创造性实践活动,绝不能空泛地停留在“创新思考”“创业计划”的层面,这也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活动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原因,而墨家有力地论证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必须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三)加强创新思维锻炼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指出:“技术家较之经验家更聪明,前者知其原因,后者则不知。凭经验的,知事物之所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技术家则兼知其所以然之故。”墨子正是这样一位“兼知其所以然之故”的“技术家”。墨家本人及其后学的过人和伟大之处,正在于拓展了儒、道、法等先秦各家未曾关注也很少涉及的自然科学与技术生产领域,对逻辑、数学、力学、光学、机械制造学、战争攻防学等领域也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做到技能扎实、所涉知识领域既“广”又“深”[10]。这也进一步阐释了“博乎道术”的“博”之义,做到“道技合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人才培养方向,无数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浪潮;然而,多数人只知要实践,却不知为何实践,“不知其所以然”。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是技能上的能者,但运作创新创业项目就常停滞不前,“道”与“技”的割裂是重要原因。高职双创教育除了授课、实践,也需要建立实践与认识的反馈系统,构建学生创新创业知识、能力体系,实现道与技平衡发展。

培养思维能力是引导学生走向“思想人生”的必然需求。“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的观点,他指出既要培养适应社会的公民,更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在科技飞速发展,价值观日趋多元、多维的今天,社会对于人才知识、经验、思想、综合素养的要求在逐渐提高,年轻人仅仅会上手“做”是不够的。特别对于以动手能力见长的高职学生,“道技合一”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更多地引导他们关注现象及现象本质,善于思辨,追求真谛,把事物背后的价值体现作为“道”“技”的落脚点。

(四)树立崇高创业理想

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给出的答案,也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奋斗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胜利之“钥”、精神之“钙”,理想信念是思想行动的总开关,创新创业本身是一个追求从0到1、从无到有、从有到更好的过程,是实现价值的过程,其行动之立意离不开这个总开关的定位。

墨子本人是理想信念的践行者,怀揣着安邦治国、济世利民的智慧思想和理想情怀砥砺前行。墨子本人以“鄙人”“贱人”自称[11],把自己的学说比作农民所种的粮食和采集的草药;荀子在《王霸》篇中,指出“墨子之说”为“役夫之道”。《庄子·天下》篇言:“墨者冠翟,翟冠本野人之服。”“冠雉羽”说明墨子穿着朴素,一如“不脱鄙野”的“役夫”“贱人”。战国时代,庶民工商及奴隶被称为“贱人”,地位极低,饱览诗书的墨子能立足“贱人”的立场来倡立学说,经世济民、心怀天下,可谓“大匠师”。墨子学说内容丰富,在国家层面,他主张“尚贤、尚同”,倡导以贤治国;在社会层面,他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倡导公正平等、“爱人利人”;在个人层面,他主张“非命”“强力”,倡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以人为本[12]。哲学家李泽厚肯定了墨子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影响,他认为墨子本人和《墨子》以理论形态系统地呈现出中国劳动阶级的某些思想特征,这也是墨子值得研究之处[13]。墨子之“道”,不仅是技艺、学术,更是有着崇高理想的天下大“道”,这也使他的学说与精神丰满、深刻,传诵至今。

历史赋予使命,时代要求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高职学生应将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创新创业出发点,牢记使命初心,以天下大“道”为己任,以为“大匠师”为目标努力,成为志存高远、忠于祖国,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追梦人”。

三、结语与展望

高等职业教育要怎样才能有所作为?这是摆在每个职业教育人面前的深层次的问题。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青年创新的力量需要进一步释放;社会服务是职业教育的天然基因,高等职业教育扩招已经成为教育目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在于在校学生,更必将面向全社会渴望创业、已经创业的群体。爱弥尔·涂尔干在《道德教育》中提出:“教育是年长的一代对尚未为社会生活做好准备的一代所施加的影响。”并指出教育的目的是要唤起和培养具有“身体、智识和道德状态”的人才,从而使人才适应政治社会需要以及人才本身所处的环境要求[14]。创新创业教育绝不是虚无缥缈的凭空臆想,而是建立在社会需求、知识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的教育,高职的创新创业教育,正是面向“对尚未为社会生活做好准备的一代”开展。文化育人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从墨子“博乎道术”的深刻内涵中发掘墨子职业教育思想,为人才培养确立道德、才识、能力的标准,从认识与实践、理想与信念等方面,对于中国职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
墨子精神高职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墨子破云梯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拿出精神
墨子教诲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