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深厚学养和超群才艺的养成与练就

2020-01-01 12:33康艺佳
文化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瞿秋白才艺

康艺佳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瞿秋白极具自身特质和个性魅力。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是一位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著名学者,堪称那个年代的“学霸”。他曾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任最高领导人,为着革命事业不懈奋斗,曾经担任过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的助教、上海大学的教务长和系主任,牺牲前还在牢狱中写下了影响广远的文章和诗作。他不仅学养深厚,而且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诸多杰出才艺,集深厚学养和超群才艺于一身。

一、学养和才艺兼备的瞿秋白

瞿秋白自小聪颖好学,少年时期便是大家公认的“才子”。到了青年时期,他展现出的博学多艺更是令人大加赞赏。

瞿秋白有着丰硕的著述成果。众所周知,瞿秋白不仅是著名的理论家,而且是著名的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在他短短36年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了500多万字的著作、文章和译作,大致算来,自投身革命后至牺牲时为止,他笔耕不断,平均每年多达约30万字。瞿秋白是一位职业革命家,并不是一个专职的学者,即使对于一个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来说,平均每年多达30万字的成果也是不易达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编辑出版的《瞿秋白文集》,因各种原因,不能全部收录瞿秋白的文稿,就这样也已多达14卷,其中政治理论编8卷、文学编6卷。

瞿秋白有着扎实的诗词功底。瞿秋白自小喜欢诗词,一生写下大量诗文,留存下来的有50多首,这50多首只是他一生所写诗文的一小部分,其中有旧诗也有新诗。他在母亲去世后写下《哭母》诗,“亲到贫时不算亲,蓝衫添得新泪痕”令无数人读时不禁感伤落泪。在上海大学从教期间,写下了豪迈诗篇《江南第一燕》,“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在表达他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的同时,极大地激励了更多青年投身于革命事业。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曾专门编辑出版了《瞿秋白诗文选》。丰富的著述加上诗词造诣,成就了瞿秋白作为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地位。

瞿秋白有着很高的绘画造诣。瞿秋白尤其擅长山水画,少年时便常常与人吟诗作画。1920年,他以《晨报》和《时事新报》特派记者身份在莫斯科采访知名人士时,曾应要求作画相赠。在莫斯科工作期间,他还时常利用闲暇时间参观知名美术馆,欣赏了很多名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现存于世的瞿秋白画作有两幅:一幅是17岁时所画的《江声云树图》,收藏于常州博物馆;另一幅是20岁时在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期间为好友、正在北京大学学习的中学同学李子宽所画的山水画,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瞿秋白有着精湛的篆刻技能。瞿秋白和杨之华结婚时专门刻了一枚“秋之白华”的印章,以高远的立意将两人的名字巧妙地嵌入其中,融为一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的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是瞿秋白1917年在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期间的同学和好友。1923年郑振铎结婚时,按照时兴的“文明结婚”仪式,结婚证书上需要加盖双方父母的私章。在婚礼的前一天,郑振铎发现母亲没有私章,赶忙向瞿秋白求印。瞿秋白连着为郑振铎的母亲和他们夫妇两人治印三方,婚礼当天装到大红喜包中赠给了郑振铎,上面戏写道“贺仪五十元”。按照瞿秋白所列标准,每个字2元加急4元,加上边款2元,三方印章12个字正好价值五十元,而当时一个普通劳工一个月的收入也就几块钱。这一方面体现了瞿秋白的幽默,另一方面反映出瞿秋白有着很高水平的篆刻技能。瞿秋白牺牲前在长汀关押期间,有位看守偶然发现瞿秋白用一根铁钉在烧剩的蜡烛底部刻出了精美的图章,于是专门买来工具请瞿秋白为他刻了一枚,其他的军官、士兵见状也纷纷向瞿秋白索刻,于是瞿秋白在狱中为他们刻下了大约七八十枚这样的图章。

瞿秋白有着良好的音乐素养。他会吹箫,会唱昆曲,喜欢京剧。凭借良好的音乐素养,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并与简谱一起发表在1923年6月15日的《新青年》第一期上,为在国内广泛传唱《国际歌》提供了条件。在同一期的《新青年》季刊上,瞿秋白还发表了由他作词作曲的原创歌曲《赤潮曲》。《赤潮曲》以昂扬澎湃的曲调和铿锵有力的歌词激励着人们为实现“共产大同”而“猛攻,猛攻”“奋勇,奋勇”,瞿秋白也成了中共党史上最早创作红色歌曲、以红色歌曲激励群众投身革命的代表性人物。1934年在中央苏区,瞿秋白兼任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艺术局局长,担负起领导文艺和戏剧工作的重任。他强调红色革命文艺是党的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组织编排了许多红色戏剧作品,具体指导并亲自修改歌词和剧本,参与创作讨论。他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从民间收集民歌和故事加以创作,推动组建了苏区第一所正规艺术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还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成立了中央苏维埃剧团,为苏区的文艺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除此之外,瞿秋白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甚至也涉猎医术等。这一切正如著名学者梁衡在《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中对瞿秋白所作的客观评价:“如果他一开始就不闹什么革命,只要随便拔下身上的一根汗毛,悉心培植,他也会成为著名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者名医。”[1]

瞿秋白的博学多艺特别是其在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深厚造诣也给毛泽东留有十分深刻的印象。瞿秋白牺牲几年后,延安时期的毛泽东还曾两次从做好文化艺术工作的角度谈及瞿秋白,每次都表现出深深的缅怀之情。1939年,毛泽东在和诗人萧三谈到瞿秋白时,无比惋惜地说:“如果他还活着,现在领导边区的文化运动该有多好呀!”[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毛泽东再次发出感慨:“怎未有一个人,又懂政治,又懂文艺,要是瞿秋白同志还在就好了!”[3]

二、瞿秋白学养才艺的养成

瞿秋白的深厚学养和超群才艺是内外多种因素共同造就的。

第一,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熏陶。瞿秋白5岁时就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6岁进入江苏常州冠英小学(即今常州市觅渡桥小学),10岁考入常州府中学堂(现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幼年时便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少年时期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文献,接受了系统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这一系统的学习经历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曾对他的好朋友讲:“我们做一个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起码要懂得中国的文学、史学、哲学。……否则怎能算一个中国人呢?”[4]他强调:“这是起码条件。”[5]瞿秋白牺牲前在他的遗作《多余的话》中也这样写道:“中国的旧书,十三经、二十四史、子书、笔记、丛书、诗词曲等,我都看过一些。”[6]这一点和毛泽东有着相像之处。可以说,自小打下的坚实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是他们这一代从读书人中成长起来的共产党领袖的重要特质,这一重要特质对他们所从事的革命工作和领导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发挥了显著作用。

第二,得益于家族亲戚中浓郁学习氛围的影响。人是环境的产物,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相应的环境。瞿秋白出身于有着世代读书做官传统的瞿氏家族,家族中很多人热衷于研习经史子集。生活在这样的读书环境中,瞿秋白自小也喜爱读书。定居于江阴的外祖父家也属书香之家,瞿秋白的母亲经常在假期带他到外祖父家探望居住。外祖父家藏书丰富,每每来到这里,瞿秋白都乐此不疲地徜徉于其中,全身心地读书、写字、绘画。他家的亲戚如他的二姑母家也都读书藏书。瞿秋白在母亲去世后曾到二姑母家居住一段时间,看到二姑母家有两间藏书房后,瞿秋白废寝忘食,没日没夜地读了很多书。瞿家和瞿家的亲戚不仅有着读书传统,而且很多人深谙琴棋书画,喜欢钻研才艺,如瞿秋白的一位伯父篆刻技能出众,瞿秋白就向他虚心学习。篆刻环境的熏陶,加上瞿秋白聪颖好学喜欢钻研,使他自小奠定了“学霸”根基。

第三,得益于父母的耳濡目染和悉心指导。瞿秋白的母亲出身于名门官宦之家,自幼在瞿秋白外祖父的教诲下熟读诗书,擅长写诗填词作文。在瞿秋白入私塾之前,母亲就教他认了很多字。瞿秋白的母亲还悉心指导他们兄妹学习背诵古诗词,给他们讲述中国古典文学故事,瞿秋白的文学、诗词功底就是在这个时候打下的,他一生对文学的酷爱也是这期间确立的。瞿秋白的母亲还写的一手好字,瞿秋白就在母亲等人的教导下学习了书法。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在家排行最小,受兄长之命留在家中侍奉老人。他熟读经史子集,懂得医术,尤其在绘画上很有功力。中华书局1929年出版的《中国画学全史》有专门的条目介绍他。瞿秋白自小耳濡目染,父亲作画时在旁观摩,加上自己有一颗好学上进的心,于是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会了绘画。

第四,得益于外部激励塑造的学习自信心。瞿秋白自小聪颖,学业优秀,深得家人、老师、同学的肯定和称赞。他在冠英小学学习期间所写的作文常常被油印传观到全校,其中一篇作文,任课老师给了满分,校长看后在满分基础上又加上5分。自小在学习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和由此获得的来自各方面的正向激励,使瞿秋白确立了强烈的学习自信心,使得他越是读书越有兴致,学习成了他最大的喜好。

第五,得益于丰富的课外活动带来的技能开拓。瞿秋白考入的常州府中学堂注重让学生学贯中西,除开设有国学课程,还开设西式课程,有的课程采用的还是英文教科书。而且,学校开设了很多课外技能性课程,涉及绘画、篆刻、音乐、戏曲、体操、击剑、园艺、标本、摄影、测绘、手工制作等方方面面,由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学,这激起了瞿秋白极大的参与和学习热情。他跟从教师学习了音律、昆曲和吹箫,后来还学起了篆刻。因为原来已有基础,他很快便学会了刻制印章。

第六,得益于严以律己的良好学习习惯。瞿秋白自小养成了勤学苦读的习惯,用“手不释卷”来形容瞿秋白一点都不为过。在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期间,在完成正常的听课任务外,他还定有自己的自修表,并严格按照自修表完成每天的自学进度,达不到计划的进度就不去睡觉,因此往往学至深夜。博览群书的瞿秋白积累了渊博的知识,在上海大学从教期间,他善于旁征博引,并穿插讲述古今中外各种故事,把深刻的道理讲述得清楚明白,他的授课深受学生的欢迎,他的学生、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在几十年后还回忆说瞿秋白是当时众多优秀教员中“最好的教员”。

猜你喜欢
瞿秋白才艺
才艺咖
才艺咖
才艺咖
才艺大展示
才艺咖
“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瞿独伊心中的瞿秋白
瞿秋白:两段深情,一生心系
才艺展示
民国一段出轨奇闻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