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明
(环县第二中学,甘肃环县 745701)
当今校园,中学生拥有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普遍,几乎是人手一部,在闲暇之余,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观看网络直播,很多学生还会参与网络直播,在学生中发展自己的“粉丝”。网络直播以其内容丰富、贴近生活、互动灵活等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中学生娱乐和解压的需求,加之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发展起来的所谓“网红”的吸引,网络直播在中学生中的受众数和关注度都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良莠并存的网络直播也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如何正确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成学校德育教育必须要关注的一个问题。[1]
对网络直播给中学生的成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讨论比较多,但一个事物如果全是不好的方面很难解释它的快速发展和广泛的接受度,所以需要以全面审慎的眼光将其积极面和消极面统一起来看待。网络直播深入中学生的生活给中学生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既有利也有弊。学校应当引导学生从网络直播中挖掘正确的价值观,并抵制不良思想。
1.1.1 网络直播是了解中学生思想动向的新窗口
网络直播平台具有便捷和实时互动的特点,中学生在网上可以轻而易举的制作直播,或者观看并转发网络直播。因此,网络直播迅速地赢得了广大中学生的喜爱。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制作直播的方式,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些想法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无论如何,都是中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观点和想法。所以教师通过网络直播,很容易就能够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到学生的所思所想。此外,中学生在观看了网络直播中的事件信息之后,就会对了解该事件抱有热情,并不断从其他途径来了解相关信息,然后对此进行讨论和发表意见,并进行追踪访问。网络直播中所传播的思想对中学生影响极大,已经深入中学生的生活日常。中学生对网络直播的广泛深度参与和直播平台的开放性为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动态提供了便利,教师必须要意识到这一观察窗口的价值。网络直播因其传播便捷、更新速度快的特点,让社会上的大事件能够迅速的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学生就可以及时了解到社会上的最新消息,并且会被一些价值取向所影响。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观看网络直播,了解学生的思想价值,为进一步进行德育教育提供帮助。[2]
1.1.2 网络直播是蕴含丰富德育资源的价值平台
网络直播不仅是网上的交流平台,其丰富的内容中也隐含着某些积极的看法和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一,优秀的直播内容可以丰富中学生的文化体验,带来多元文化的熏陶。课堂中由于时间和学科的限制,老师很难让学生体会多元文化的魅力,而网络直播上汇聚了各种性质的文化,中学生可以接触到自己从来不曾体验也不曾理解的文化。“网红”李子柒把农村生活以一种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般诗情画意的式样搬上了网络,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华文化”的典范。这类直播内容不仅有助于中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乡愁”意识。其二,优秀的直播内容带给中学生美德的浸润。比如,网络直播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积极的网络语言,像“把普通的事情做好就不普通”,倡导人们做事情应当脚踏实地。再比如有一段时间流行的“校长撑腰体”,它既要求学生拥有一颗助人为乐的怜悯之心,又鼓励学生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奋起反抗,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此外,还有一些诸如在直播中对“啃老族”现象的讨论和反讽,也能让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样的直播,无疑会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产生积极作用,带去美德的浸润。其三,直播间公共话题的互动能够激发了中学生公共参与的热情,有利于其自我意识的彰显和自我价值的建构。直播平台的平等性给了“草根”发言的权利,实时互动让中学生更有表达的欲望。他们在直播间里发表意见,表达自我心声,展现自我认知,在别人的赞赏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丰富的现实世界及对热点事件的多角度解读以网络信息的形式进入中学生的生活,对这些信息的认知和处理正是其自我价值建构的过程。对热门话题的参与讨论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同学之间的日常交流之中,这不仅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更是一种价值的交流,对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帮助。
1.2.1 网络直播扰乱中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网络直播的内容非常强调其娱乐属性,因而很多内容具有以下明显特征[3],一是为搏出位而过分求异,但这种过分求异行为往往是与社会主流价值甚至社会常识相违背的;二是消费女性,很多直播节目在直播过程中打色情的擦边球,这种消费除了视觉上外更多表现在主播与“粉丝”的语言互动上,这种对女性的消费助长了低俗文化的泛滥;三是消解意义与价值,过分追求娱乐效果而以调侃吐槽的方式解构社会主流价值观,同质化、浅层次的直播追求给受众带来即时性的视觉与听觉享受,不会传达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四是网络直播中“审丑”文化泛滥,一切皆可搞笑。在这些网络直播文化的熏陶中,网络语言与吐槽思维也渗透进中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当中,很多中学生把“网红”当做心目中的英雄,很多中学生认为有些“网红”直播自己邋遢的生活体现了真实,这种审美的扭曲对中学生的价值认同产生不利影响,模糊了美丑的界限,没有了高雅与低俗的区分,表现出很强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
1.2.2 网络直播冲击中学生价值观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更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但是网络直播的出现,对这种影响模式造成了冲击,师生之间的交流由于对新旧事物的不同看法会产生分歧。教师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知识构建的威信在互联网纷繁的信息面前受到了挑战,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道理不像以往那样认同。中学生的价值观念正处于发育形成阶段,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被一些表面上义正词严,其实带有负面影响的言论所误导。比如,学生被充满新鲜独特的网络直播所新颖,就会认为所谓的新奇的、现代的就是最好的,而过去的、传统的就是古板的、过时的。网络直播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和传统道德及主流思想有很多不同,主流思想观念是强调社会公德、强调集体,而一些网络主播却过分看重个人利益,强调个性。中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德育观念和网络直播中接受的观念一旦发生冲突,往往是学校接受的德育观念败北。网络直播上部分宣扬唯我主义、金钱至上的负面思想,腐蚀着中学生的心灵,让中学生非常不容易形成稳定而正确的价值观[4]。
2.1.1 检视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
德育教育是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意识的重要手段,但是,教育内容如果一成不变,就会变的落后,所以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首先,要展示德育教育的时代性和文化性。由于网络直播对传统观念的影响,新时代的一些道德标准、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并显示出时代特征,所以德育教育也要遵循时代的要求对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其次,要兼顾意识形态和日常生活问题。学校的德育教育,往往具有形而上的特点,所以很容易造成学生在思考社会问题的时候,想法过于理想化和空洞,与现实严重脱轨。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在提出意识形态的观念时,其讲解素材要从社会时事中获取,做到二者兼顾。再次,要注意理论完善,逻辑自洽,形成体系,让学生因理解而认同,因认同而践行。网络直播能够对中学生的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带来冲击,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给中学生塑造的价值体系不完善,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影响。
2.1.2 反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
德育教育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改变,教育方法也要随之改变,教育方法要考虑是否符合受教育者的学习情况,方法在使用之时要因人而异,结合实际情况操作。其一是榜样教育法。这个方法主要是通过树立一个思想道德模范来引导学生向他学习和模仿,也就是所谓的榜样力量。大多数学生都存在从众心理,如果榜样受到教师的宣扬和许多人的效仿,学生就会下意识的跟随潮流。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直播中的一些正能量的人和事,比如讲好中国故事的李子柒,还有中学生熟悉的本地正能量的“网红”发挥榜样作用,鼓励学生向其学习。其二是隐性教育法。许多学校的德育教育都是旗帜鲜明、口号响亮的显性教育,其实,教师也可以采用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来教导学生,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潜移默化自己的举止行为和思想道德意识。其三可以采用网络文化教育法。这种方法较之前两种更具有创新性,因为它是要结合网络来实现目标。比如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网络直播中,让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向正确的方向发展[5]。
2.2.1 依托平台,用优秀的网络直播内容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
毛主席说过“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我们要认识到,对于极具可塑性的中学生而言,网络直播是影响他们的一个思想领地。我们对此不可忽视,要抓住这一阵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教师要看到网络直播这一平台的优势,要思考网络直播带给我们德育教育的挑战和启示,要有意识抓住并利用好这一平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教师可以创作优秀的网络直播内容,以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在德育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用网络直播的案例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对网络直播现象展开讨论,学会辩证的看待网络直播。一些积极的网络直播语言,一些反讽社会不良现象的直播视频都是我们的教育资源。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可以拓展德育教育的阵地,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学生的动态,教师也可以更好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6]。
2.2.2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中学生健康文明利用网络直播的能力
网络直播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信息,就目前看来,很难做到建设一个完全干净的网络直播环境,并且也很难约束中学生对网络直播的参与,但是中学生还没有足够强的自制力、意志力和完全的判断力,所以在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信息和思想时,中学生很容易受到其传递的价值观念的影响。所以,教育者要引导中学生理性参与网络直播,除了时间的控制和内容的选择外,还要注意情感引导,引导学生不要沉迷于其中,特别是不要把情感依赖建立在网络直播上,要看清网络直播的表演性、娱乐性;其次,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伦理和网络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知识产权保护教育等。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可以直播,什么直播可能会侵犯到别人的隐私;要让学生知道网络是一个开放平台,但网络直播也要以法律为界;再次,还要特别注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7],要让高中生明白在网络直播的集体狂欢中要始终谨记自己的身份,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有责任担当,自觉抵制负面信息和不良行为。通过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升中学生健康文明使用网络的能力,自觉选择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有效化解网络直播带给他们的不利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网络直播给中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影响和挑战。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到这些影响和挑战,既要看到网络直播给中学生德育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认识到它的消极之处,最后,化挑战为机遇,针对网络直播对中学生德育教育造成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