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网络文化中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2020-01-01 04:04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大学生文化

赵 旭

(琼台师范学院,海南海口 570000)

前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建设水平的提高,目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先进科学技术正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发挥着深刻的影响,而以网络为信息载体的网络文化也应运而生。而作为接触网络最频繁的大学生群体,网络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已经反映在生活、学习、娱乐、交往等诸多方面,这必然会对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带来全新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有效的开展现代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

1 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及其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分析

1.1 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简述

依托高校环境而产生的大学校园文化属于人类文化的亚文化,主要由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三个方面构成。而新时期诞生的大学校园网络文化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解析,其中精神层面的网络文化是由网络传播内容及其影响下形成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审美情趣等构成,在大学校园网络文化中出于核心地位,其内容取决于大学自身的特征。在物质层面上,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由各类网络设施、技术环境、活动等构成,属于一种物化的网络文化形态。在制度层面上,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由各类网络管理制度、理念以及自觉遵守制度的意识和氛围构成,其功能是保障校园网络行为的规范化。上述三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分别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目标指向,但彼此之间又是辩证统一的[1]。

1.2 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爱国主义呈现出的特征分析

其一,现代性,即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内容获得了拓展和更新,变得更加现代化。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爱国主义所呈现出的时代特点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内在机理反映的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相融共通。例如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爱国主义表现为对党政思想的坚定维护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绝对服从,当前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所面对的国际形势以及内在的社会背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必然会推动爱国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渗透使得国家政治工作变得更加开阔、透明,也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变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爱国主义情感表达也更加自由[2]。随着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进一步强化现代性,特别是应当在运用网络文化方面狠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更大的突破,这是高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

其二,多样性,网络时代下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知也将变得更加多元化,这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例如,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爱国主义情感表达渠道,他们可以借助各类社交软件、网络论坛自由表达情感、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而且在网络平台上,大学生往往是表达爱国主义最为积极的一个群体。再如,网络新媒体使得爱国主义表达的形式更加多样,除了最基本的文字之外,图片、音视频等都越来越常见[3]。此外,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更加有利于个人知识经验的积累。由于网络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而也使爱国主义教育朝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比如在当前网络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通过开展网络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在网络上传播红色文化,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在学习、生活中践行优秀文化传统。

其三,双面性,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实际上存在利与弊的双重属性,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情感表达与学习提升带来便利,但同时也可以为消极言论的传播提供平台,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网络是一个理性与非理性并存的环境,除了一些积极发表爱国主义言论的大学生而言,同样存在一部分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肆意宣泄消极怠惰情绪。二,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并存。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本质上来看表现出了一定的非自主性,他们是处于社会发展最前沿的一个群体,他们富有热情、敢于表现,丰富的理论知识虽然可以使他们对一些错误的思想进行判断,但社会实践经验的缺失也容易给消极思想的入侵留下可乘之机。由于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双面性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扬长补短”,着眼于更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存在的一系列消极情绪以及在网络上出现的一些不良言论,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引导,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上网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其四,相对不可控性。网络是一个开放、虚拟的环境,人们在互联网世界中往往会隐藏个人的真实信息,相对于现实世界,对网民行为的约束力度十分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积极或是消极的言论信息都十分简单,加之媒体的不实报道,很容易形成错误、歪曲的情感舆论,可能会引发极其恶劣的后果。当前阶段,一旦出现社会热点话题,关注和转发最多的往往是学生群体。由于网络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这就直接导致个别大学生不注重自身在网络上的言论,甚至抱着“言论自由”而随便发表看法,直接导致个别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不强,甚至出现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如国内外极端分子在网络上抹黑、攻击中国政府的行为屡见不鲜,其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同论”等错误观点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出现困惑,个别大学生由于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不到位,进而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言论,甚至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这些都是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

2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拉近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来自不同民族、国家,坚持不同信仰的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世界中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极大的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但是这种网络文化语境却很容易使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主权观念出现模糊,逐步丧失对国家的情感,这对爱国主义教育是极其不利的。深入分析个别大这生存在的国家主权意识薄弱的原因,除了大学生自身原因之外,个别高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特色化也是其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有的高校不注重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的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知行合一”方面不够到位,同时也不注重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开展红色文化传播,必然会导致个别大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高校应当在这方面引起重视,特别是要着眼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2.2 中华民族认同感弱化

我国媒体宣传能力相较于整个西方世界来讲处于弱势地位,这是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凭借网络语言霸权推行民主自由意识形态与文化的根源所在,而这已经对我国青少年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倾向于新鲜事物且思想尚未定型的年青一代,很可能在此影响下出现自我民族认同感的弱化,甚至影响到且价值观、人生观的健康人发展。从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普遍都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在开展中华民族认同感教育方面仍然面临诸多不到位的方面,有的高校则不注重构建红色文化教育融合机制,比如没有将“互联网+红色文化”作为重要的平台和载体,而且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不注重运用互动式、研讨式、探究式方法,红色文化教育的拓展性仍然受到一定的制约,进而导致红色文化教育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4]。

2.3 社会主义意识模糊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两个长期对立的阵营,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西方国家都在意图瓦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达到和平演变的目标,这种恶劣的手段在网络上层出不穷,而我国大学生对此却缺乏完整的认知。近些年来,国内外极端分子在网络上抹黑、攻击中国政府的行为屡见不鲜,其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同论”等错误观点将会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出现困惑[5]。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从当前一些高校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来看,在社会主义教育方面相对细弱薄弱,特别在 “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教育方面也相对不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存在很多不到位的方面,这也直接导致社会主义教育的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相对不足,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必然会导致个别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不强。

2.4 文化自信缺失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在长期的文明发展中,中国始终有着天朝上国的自信。但是近代百来年的落后以及被压迫使得这种自信被打破,且形成了自卑心理。面对国家的贫弱,我国政府与人民奋起直追,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我国终于重新回到世界强国之列,但是长久以来存在的自卑心理未能够完全被摒弃,很多人都希望获得西方世界的认同,导致爱国主义情感失去平衡,这种现象反应在网络世界中会形成极其强烈的情绪化反应,甚至有走向极端狭隘民族主义的危险,这就需要正确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引导。有的高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方面不够到位,如没有将红色基因传承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重中之重,红色文化教育的时代性、大众性、综合性比较薄弱,相关的资源不够多元。

3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改进策略研究

3.1 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进行建构完善

为了有效的消除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存在的负面影响,在网络文化环境下,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应该针对性的进行重构,在其中添加国家主权意识教育、传统历史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的目的是强化大学生的国家意识,使其正确的认知自身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自觉的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教育在于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在学习、生活中践行优秀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本就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则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力度,像大学生普及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成果,落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将其贯穿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则是提高大学生基本素养,使其形成良好的公民形态,即乐观、进取、自信、从容。在构建和完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强化资源的拓展性,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各类资源的有效融合,并通过网络文化的方式进行传统,如将品牌传播纳入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当中,可以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有系统性。

3.2 加强大学网络秩序规范管理

为了保障大学生安全、健康的使用网络,各个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规范制度,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的力度。在网络管理制度建设方面,除了各个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建立校园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外,我国立法机关和网络安全部门也应该从法律完善以及网络安全技术引用方面做出努力,对非法网站进行大力查处,保障我国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各个高校应设置专门的网络监管机构,对校园网络中的信息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屏蔽和删除错误、不良信息,对发布信息的人员要进行严格的惩罚。此外,网络信息监控还有助于大学生群体思想动态的了解掌握,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在加强大学网络秩序规范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到规范自身上网行为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强化自身的理性,在网络主发表言论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强化爱国主义,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面取得突破[6]。

3.3 积极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校园网络平台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开辟全新的平台,占领网络舆论阵地是一条必经之路。对此,各高校应该积极引入现代网络技术,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包括专门的网络以及移动学习平台,为学生们提供网络学习课程,同时为校园网络安全监管提供帮助。为了更好的支撑网络平台的建设,各高校还应注意人才的培养,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工作队伍,包括网络辅导员和网络评论员,确立网络舆论权威,给大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的过程中,高校还应当切实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要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使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平台建设更具有系统性,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大学生上网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对于出现的一些不良言论,高校应当及时进行监测和控制,避免出现事态严重的问题。要切实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校园网络平台的系统性建设,应当利用微博、微信、校园网以及抖音等现代媒体开展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并且要加强文化传播,努力占领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在现代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遭受了一定的挑战,其中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对此,我国高校应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推动大学生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谁远谁近?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爱国主义教育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