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融入《美术欣赏活动》课程思政教学

2020-01-01 04:04邢夏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美术思政理念

邢夏婕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石家庄 05022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提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鲜明地指出了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课程思政是当前形势下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学前美术教育是近些年来实现美术知识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一个有力措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程思政的实施要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没有科学规范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

1 “以人为本”的实施背景

幼师高专美术教育课程建设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理念融入其中,这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把握思想政治的核心地位,以此挖掘和研究美术教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最大功能,最终实现知识教育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贯彻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解决当前美术知识技能学习和德育工作教育的有机统一问题、将思政教育融入美术课程教学,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幼师高专美术课程建设、全面提升幼师生美术素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高校所有课程都要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必须同频共振。”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虽分属不同领域,但都有“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共同使命。在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选用《美术欣赏活动》课程作为教学案例(以下简称“案例”),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进而延伸成为“尊重幼儿”的教育理念,对拓展当前课程单一性、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情感导向和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2 “以人为本”指导课程理念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门幼师高专美术教育专业必修课,属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五大领域之一的美术领域。课程内容是培养幼师生正确的美术欣赏观念、教授正确的美术欣赏活动方法,并将这种观念和方法应用于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之中,因而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美术欣赏教育是培育儿童美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其他活动不可代替的功效。[2]由于本课程具有美育的意识形态性、现实针对性,可以很好地担负课程思政的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思想,从理论上提升了《美术欣赏活动》课程的教育理念。

高校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是充分发挥各类课程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要把握好思政教育的内涵,以第一课堂为主渠道,充分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3]幼师高专学生首先需要具有正确的、科学的学前美术教育观念;对未来的教育对象——幼儿和儿童,需要有尊重、热爱、理解的正确态度;对美术教育知识领域有必要的认知和把握。因此掌握美术教育观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关系是学前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对重要关系,这个关系统领着其他相应关系。

3 “以人为本”延伸至“尊重儿童”

幼师高专的大学生肩负着未来幼儿教师的岗位责任,他们要在具备美术基本素养的同时,把自己打造成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力的合格教师,教育和引导幼儿在美的熏陶下,认知世界、感悟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本案例的教学,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学前美术教育观念,即对未来的教育对象——幼儿和儿童,需要有尊重、热爱、理解的正确态度。[4]

在教学中,能够使幼师生本着“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教育原则,摒弃传统的“灌输欣赏”,真正认识到美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培养儿童成为能够感受艺术和欣赏艺术的大众群体。带着这种认识,学生需要将这种“以人为本、尊重儿童”的理念贯穿于本课程的每一个内容的学习,并将这种理念作为指导今后教育工作的精神指针。

4 学生思政水平分析

由于艺术领域的特殊性,学生们在美术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保有一定的个性化发展,所以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思想政治动态和发展趋势方面与非艺术类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因就业渠道相对较多,所以价值取向多元,很多学生往往出现学习态度不佳;专业学习氛围浓烈,公共课学习兴趣不强;自我意识强烈,个性突出,听从意识较弱;美术专业知识基础较好,但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消极对待理论课的问题,审美水平和美学素养不高;大多数同学尚未形成完整、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幼师高专院校中的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肩负着为国家学前教育承担教育工作的重任,同时还担负着提升幼儿和儿童美术素养的艰巨任务。这要求教师应以教育为本,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需要在专业领域内做好专业技能的传授,更能在教授的过程中嵌入诸如“工匠精神”,团队合作,爱国主义精神,谦虚谨慎的做人标准。本案例将课程思政理念中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合到学前美术欣赏活动设计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始终将“尊重儿童”、“以儿童为本位”、“以儿童的感受为基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的理念贯穿于美术欣赏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全过程。

5 教学过程

5.1 回忆与导入

5.1.1 回忆部分发现问题

通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了解学生对于儿童美术作品的认知、了解学生对于儿童美术作品欣赏和评价的态度,为本课内容做以铺垫。通过沟通,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理解通常比较单一和肤浅,观念也比较传统和局限,例如,不能随意评价幼儿作品、不能采用贬低性的和负面的词语评价儿童作品等。多数学生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术语都不够专业。

5.1.2 过渡部分引入“以人为本”观念

借助学生的认知导入新课,使学生学习到美术欣赏活动是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欣赏活动的设计和评价直接体现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这里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尊重儿童”的思想引入本课,从理论上提升学生学习《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指导》课程的教育理念。

5.1.3 导入部分唤起“尊重儿童”实例

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一般是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讲解课程,侧重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令人难忘的教师评价,着重向同学们展开讲述多个“积极评价改变学生一生”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个体,即尊重学生。幼师生的教育对象是儿童,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幼师生,即未来的幼儿教师,所以本案例能够即帮助幼师生树立“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重要观点,巧妙开展思政教育,引入职业道德规范、政治素养、责任意识、规章意识、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

5.2 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

5.2.1 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设计活动的过程是考验学生对一个主题的认知程度。学生需要全面、深入、完整的认识一个主题,才能够取其精华、深入浅出地呈现给幼儿。在此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两种方法。

5.2.2 思维导图法贴近幼儿个体

鼓励学生独立进行关于主题的思维导图设计,找到重点和难点,进行持续分析。重点和难点需要充分从儿童角度出发,尊重儿童、理解儿童,找到儿童的兴趣,而不是成人的兴趣,更不是成人想当然的儿童的兴趣。依据儿童的认知水平,找到在此基础上能够提升儿童认知水平的各个方面进行活动环节的设计。

5.2.3 头脑风暴法增进协作

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学生讨论进行设计,找到最佳方案。此过程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思考碰撞,增强协作意识,最终取长补短,找到最佳方案。

5.3 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

5.3.1 选择内容体现“尊重个体”

对于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首先要寻找适合儿童的欣赏内容,着力体现“尊重个体”的原则,促进学生身心的良性发展。[6]这些内容包含:适合幼儿的生活中的美、幼儿作品、幼儿园环境、大师作品、绘本作品等;适合儿童的美术作品、大师作品、手工作品等。

5.3.2 选择方法体现“师生平等”

教师需要选择提问、讲解、观察比较等方法,以引导儿童观察作品的方式、评价不同作品的教学方法。欣赏活动需要注意双方关系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以分享式课堂拉近师生距离,共建“活”的课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通过表现、体验和反思自己或别人的经验与观点,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

5.4 案例反思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传达这样一种观念,即儿童鉴赏美术作品和艺术品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儿童对艺术品发成持久的兴趣,养成观察艺术品的习惯,培养感觉器官的敏锐性,帮助儿童体验“美”激起的满意、倾倒、爱和喜悦,而不在于给他们更多的关于鉴赏对象的知识,帮助幼师生树立“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重要观点。[7]

在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对待专业学习氛围浓烈,而对于理论课程学习兴趣不强,甚至质疑开设理论课的必要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案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实施教学,寻找一种适合于美术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并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专业融会贯通,体现学生主体性、民主性、实践性。学生参与式学习使得学生在课程思政结合的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增强学生间的思维碰撞和思想水平的共同提升。

6 结论

美术教育作为高等院校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是大学生审美功能和内在美学功能发展的重要体现。美术课程中所涵盖的造型、色彩、构图与欣赏于一体,对丰富大学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艺术情趣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新形势下,将高校美术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发展当中,既是知识教育与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有效促进,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美学教育的有效结合,这对探索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8]

课程思政的实施难点在“思政”。没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以人为本”教育功能,课程思政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课程思政的内涵是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传统的美术课程本体的内容只包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现在高校美术课程追求的“教书育人”的价值引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美术教育课程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将“尊重儿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合于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之中,为学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案例和分析,营造了相对宽松和愉悦的学习环境,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对增强了美术专业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美术思政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美术篇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