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背景下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路径研究
——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2020-01-01 01:25申冬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常州市常州弘扬

申冬生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旅游商贸分院,江苏常州 213000)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在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各部相同,者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专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优秀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1]地方特色文化既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和品牌。

习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这段话指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它要求我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3]地方特色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其自然的需要肩负起重要责任,为文化自信做好保障。笔者以江苏省常州市为实例,探索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路径。

1 常州市地方特色文化资源

常州市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名列全省第三,全市共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区级项目262个、市级项目115个、省级项目38个、国家级项目13个、世界级项目1个。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的号召,让常州地方特色文化大众化,更好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公民的文化核心素养,帮助公民塑造良好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常州文化自信,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常州大力弘扬地方特色文化。

一是积极推进地方特色文化进生活。作为国家级文明城市,常州市大力落实“两聚一高”,将文化建设列为重点战略之一。常州市重视公民人文素质培养,不断提升公民文化素养,强化公民爱国爱乡之情,让优秀文化走进生活,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吸引文化大师进社区、进生活。常州市在“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文化创意元素融入旅游景区景点规划、旅游产品与线路开发、旅游品牌与节庆策划、旅游市场推广、旅游商品开发等领域,建设文化旅游特色街区。

二是积极推进地方特色文化进课堂。常州市在全省率先把非遗和教育相结合,非遗文化进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在大中专院校开设了金坛刻纸、常州吟诵、留青竹刻、锡剧等多个非遗项目的培训课程,建立了活态传承活动基地。建设常州民俗文化课程资源库,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引领学校民俗文化尤其是非遗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常州市旅游局、旅游协会共同打造“常州旅游发展研究所”产教融合平台基础上,加强专业发展、促进国际交流、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常州市在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了更加贴近实际,课题组在常州市开展了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现状的调研。总结常州市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2 常州地方特色文化弘扬的现状分析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从性别看,男性57.87%,女性42.13%;从户籍性质看,来自城镇的74.22%,农村25.78%;从年龄结构看,20岁以下占40.41%,20-30岁占26.78%,30-40岁占15.44%,40岁以上的占17.37%。这基本符合常州市的人口分布结构。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常州市在弘扬地方特色文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2.1 熟知度不高

按照特色文化认知程度分,熟悉常州市地方特色文化熟悉的只有17.77%,了解部分的占67.94%,不清楚的占14.29%。八成以上居民对常州地方特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够。按照特色文化类别分,了解梳篦文化的占38.45%,了解乱针绣文化的占19.74%,这两项合计占据了近60%。而留青竹刻只占14.6%,吟诵只占5.57%。调查对象对其它地方特色文化几乎不了解。常州市地方特色文化存在一枝独秀的局面。按照特色文化获取渠道分,通过社区活动来认知常州地方特色文化占46.11%,通过学校活动占64.25%。20岁以下的学生主要通过学校宣传获取文化信息,占51.75%,而社会宣传渠道只占32.82%。学校成为宣传地方特色文化的主渠道,社会宣传不够有效。

2.2 满意度不高

调查对象对常州地方特色文化感兴趣的占59.58%,没有兴趣的占8.36%,可以培养的占32.06%,可见常州地方特色文化对市民的吸引力不足。71.78%的人认为常州地方特色文化对生活有影响,18.12%的人认为没有。90.59%的人认为民俗文化是一个地方的象征,体现了文化的地方性和特色性,88.15%认为是文化精髓,体现了地方文化的优秀性,调查对象对地方文化的认可度很高。但是在访谈中发现,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的步伐,常州市对地方特色文化缺乏宣传和保护,一些地方特色文化不是消失就是沉没在铺天盖地的商业化文化之中,逐渐不为人知。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渐渐成为个人或部分人的责任,在社会发展中服务大众的作用几乎微乎其微,使得很大部分人对常州地方特色文化的满意度不高。

2.3 创新度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34.46%的人认为影响常州市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因素是文化守旧,缺乏创新。36.67%的人缺乏地方特色文化认同感,24.12%的人认为地方政府宣传保护不力,还有极少数人认为地方特色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在对待地方特色文化的态度上,只有1%的人认为不用继承,99%的人认为弘扬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有必要。其中55%的受访者认为地方特色文化是地方的灵魂,44%的人认为需要加入创新元素,让地方特色文化在创新中获得活力,在创新中展现特色,在创新中实现包容发展。超过60%的人希望地方特色文与时俱进,24%的人希望地方文化继续保持自己的特色。94%的人赞同将地方特色文化与学校课程教育有机整合。

2.4 品味度不高

根据实地调查和访谈发现,当前部分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品味不高,甚至有些低俗。地方文化活动单调,局限于跳舞、唱流行歌曲、理论宣教等。地方特色文化活动中,娱乐型活动较多,科技型、创业型、文化特色性活动较少。就当前各地地方文化整体发展现状来讲,部分地方在推进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建设,尤其是促进观念文化的形成中,尚未注重体现地方特色、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地方文化活动品牌意识不够,品牌形象没有树立,缺乏在人民生活中叫得响、作用大的品牌活动,缺乏在社会中影响大的文化活动。而且,有些地方也存在“跟风”形象,创新性与创造性不足,一些文化活动参与性也不强,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公民的需求。

3 弘扬常州市地方特色文化的路径

要通过传承和创新让常州市地方特色文化推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内涵,优化城市环境,使常州文化建设与常州经济有机统一起来,筑起全方位、主体式、魅力型的文化环境,使公民在丰富、深厚的文化氛围中提升涵养,培养品格,成为新时代的公民。

3.1 组建地方特色文化大师联盟

由地方政府牵头,邀请常州地方文化领域大师,共同组建常州地方特色文化大师联盟。在常州设立常州地方特色文化大师联盟工作室,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或专项活动,构建一个提高、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让常州特色文化做细做精做好,更好的拉近与公民的距离。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与创新需要地方政府以及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引导,在政策引领、传承创新、经费保障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充分调动文化企业、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民间力量的参与,形成多方位、多领域相互协助的局面。

制定各项目专门联络人制度,在各地区成立各项目推广中心,联盟工作室的大师作为顾问,有计划开展巡演活动,大力推进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政府通过建设常州地方特色文化社团,大力推进基层服务特色化,借助地方特色文化打造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营造地方特有文化活动氛围,促进地方特色文化宣传和落实,全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走进生活活动。

3.2 发挥地方特色文化平台作用

加强与常州本地文化单位的合作。常州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陈列展览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它展示了常州市本地文化名人的作品。它是学校与地方特色文化互通的一座桥梁,是优秀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与博物馆的合作,如组织新生博物馆半日游,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去博物馆游览参观,鼓励博物馆工作人员走进课堂等,让学生更多得了解本地特色文化。

常州市还有很多历史街区。青果巷作为一个人文荟萃、卧虎藏龙之地,留下了历代英雄的足迹。明代文豪唐荆川、清代书画家钱维诚、洋务运动先驱盛宣怀、故宫博物院开创者吴瀛、语言学家赵元任、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革命先驱瞿秋白、民族工业开创者刘国钧等均与青果巷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外,还有西瀛里、双桂坊、青云坊和铁市巷等。这些都是常州著名的历史文化街道,在这些街道上,我们可以想象到曾经文化气息浓厚的古城常州。

3.3 推进地方特色文化项目进入课堂

“地方特色文化以特色性、丰富性为当地教育提供大量文化资源。”[4]组织文化大师和相关人员编撰带有地方性的文化教材或视频,以项目或专题的方式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满足公民的青睐之情和好奇之心,激发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喜爱。更新或完善现有设置课程的形式,开设与地方特色文化联系紧密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或公民德育教育课程的补充。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地方特色文化选修课,借助常州地方文化资源库,建构常州地方文化课堂整体框架结构。

引入更丰富的人文社教活动。首先,要积极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组织书蓖图案设计征稿、吟诵比赛、诗歌朗、名人讲座、签名图书销售、社交娱乐、戏剧表演等活动。经常走进社区、街道以及学校举办临时的展览活动。其次,历史文化街区也要发挥相应作用。通过合作公益广告进行宣传、通过优惠或文化活动吸引市民。最后,学校也要在教学领域引入更加丰富多彩的人文社教活动。在教室的黑板报、文化角可以开展一期一会的地域文化,学习常州特色文化。组织班会课,让学生讲述家乡的文化故事。

3.4 利用科技展示地方特色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5]我们要借助新时代各种可利用的科技手段,推进特色文化场馆数字化。“我们要努力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发展与传承,综合利用大众传媒等多种方式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6]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站进行文化传播,建立常州市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网,并在社区、学校大力宣传。建立地方特色文化的数字化数据库,建立常州市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等。借助手机新媒体进行网络传播,利用微信、微博、QQ空间等广受年轻人喜爱的新媒体,广泛调动他们了解学习地方特色文化的积极性。利用网络购物平台传播,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网购平台上,售卖常州市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博物馆官网采用全景展示功能,让观众更方便直接得了解地方特色文化的演化过程等。

4 结语

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探求地方特色文化的形成、演变轨迹和规律,把握地方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掘地方特色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开发利用好地域文化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特定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是当前理论研究中的热点。本文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探讨常州市弘扬地方特色文化路径的具体策略,将为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弘扬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常州市常州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教师作品
弘扬爱国精神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的早晨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初级中学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弘扬先进文化 传承雷锋精神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