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霞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
与传统的教育相比,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以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连续性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现代社会人们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自我创新,从而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个人通过不同阶段的自身需要,接受不同形式的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个人都是在努力提高自身全面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接受终身教育的,它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形式。构建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时代的要求,而高职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1.1.1 高职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终身教育体系包括制度化和非制度化两种,制度化的教育体系即是我们在学校接受的系统的中小学及大学阶段教育,制度化的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衔接严密,一般不可随意跨越。而非制度化的教育体系主要强调的是继续教育。学习者学习自由度相对较大,学习阶段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跨越。
高职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是一个连接普通中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甚至是“非制度化教育体系”与更高层次高等教育相通的关节点。这是因为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还仅限于专科教育层次的现状。首先,高职教育对普通高中教育起着很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其次,高职教育对中职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高再次,高职教育还是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重要渠道。
1.1.2 高职教育是终身教育场所的提供者
高职教育是一种类型的教育,高职院校是指承担此类教育的办学机构的总和。高职院校面向社会服务的方式灵活而全面,效率高效。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一生只守一个岗位的现象已越来越少,多次转岗或重新上岗的现象非常普遍。新的学习和培训是转岗或上岗的必经阶段,这使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变得很必要。高职院校以其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历补偿教育和大学后的继续教育;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等形式的教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习需求者。因此,高职院校已成为了广大有学习需求者主要的学习场所。
1.1.3 高职教育是建构终身教育体系的推动者
高职教育是“制度化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主力军,作为“制度化教育体系”重要一环,他的完善和发展对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建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200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高职教育也以迅猛的发展之势在我国“制度化教育体系”中彰显着独特的作用。2000年,高职教育全国毛入学率就达到15%,1998年到2002年几年间,每年高职教育的招生规模基本均多余普通本科院校的招生规模。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已经占到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随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深入,高职院校整体实力在不断增强[1]。
1.1.4 高职教育为学习者终身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发展本位”,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已经成为目前高职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现代职业教育已经从单纯的职业技能培养,而是转向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组织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规划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也不再是单纯的技能型人才,而是具有一定学习力、创造力、开发能力的综合的知识性人才,为学习者适应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2.1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终身教育的实施,促使高职教育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高级人才
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实用性人才的主要教育场所,这部分人才是社会劳动力的中坚力量。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只是作为高级“劳动力”的输出场所,学校强调更多的是短期效益,从而和高职院校成立的初衷是相悖的。“高级劳动力”向“高级人才”的迈进,不是简单定义的改变。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学校更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终身教育的实施,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逐渐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层次逐渐的提高,人们对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逐渐的认可,这也同时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逐渐发展和层次的提升也为社会培养更多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人才。
1.2.2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终身教育的实施,使处于动态发展中的个人学习需求必将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终身教育的实施使人们的学习始终处于动态之中。个人的发展应该跟随社会的发展,要不然就会被淘汰。高职院校的学习不是个人接受教育的终结,而是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和深造打下基础的阶段。终身教育使人的学习需求处于动态之中,人们不断适应新岗位的学习需求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由于国际间的交流逐年加强,我国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借鉴国外成功的高职办学经验,弥补了高职教育很多发展的不足。
1.2.3 从国家的方针政策看——终身教育的实施,给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较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国务院2000年起即对专科教育层次的高等教育招生计划进行放权,并作出重大部署,希望构建逐渐的构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之间的相互沟通,各种学历相互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2]。同时,国家从方针政策上也给予职业教育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高职教育又是职业教育中高层次比较重要的一环,它的健康发展也推动着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终身教育的实施,给高职教育的发展推了一把力,把它推向更良性、更快速、更高质、更完善的发展轨迹,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006 年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决定在2007年—2013年期间实施终身学习计划。而旨在促进欧洲职业教育一体化的“达芬奇”计划,是该终身学习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终身教育理念下,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对职业能力的判断包括了当前的就业能力和未来的发展力,人才培养更注重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的可持续发展力,职业教育呈现“发展本位”特点[4]。我国目前,创新能力逐渐受到各个行业的青睐,因此,高职教育要革新传统的高职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有创造力、持续发展力的人才,关注人的终身发展。
终身教育的实践重点就是对传统教育的革新和超越,因此终身教育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传统学校的角色和定位。一直以来,学校的功能是为社会选拨合格的人才,高职院校的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技术人才。但进入终身教育时代,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连续的不断的终身的行为,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转变,从以往“生产”技工的“工厂”变成培养具有继续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人才的教育机构[5]。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更注重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是帮助学生继续探究知识和技能,塑造人格和追寻自我生命意义的过程。从终身教育的立场来看,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发生变化。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成功教师的体现不在于为社会培养了多少高技能高水平的人才,而是培养了身心健康、人格健康、对社会有意义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这些才是高技能的根基。如果教师能够把这些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又能避免多少高校校园悲剧。其次,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也是学生的共同学习者。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教师和学生同时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不能仅仅要求学生做到适应变化和自我调整,教师更应该起到带头作用。最后,教师也应该是终身学习者。原有的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源泉。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科技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与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素养息息相关。
改革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在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在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上要开发模块课程和综合课程。高职的课程内容必须坚持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并列,既要强化技术能力训练,又要发展技术科学,这是高职教育立足于高等教育、又具高等技术教育特征的课程特色所在。同时,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也应该相互融合。为此,在学科课程方面,既要保留学科课程的地位,但也要发展综合课程;在文化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各种课程中,以课程目标为标准,选择合适的单科或综合学科课程;既要注重基础学科的学习,也要重视专业技能的职业教育,是学生毕业后不会面临与就业环节的脱节,更能够促进个体的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可持续的发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让学生主动发展,发展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高职院校来讲,高技能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但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社会责任感才是高职教育的难点。在终身教育的指导下,要注意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高职课程除了要蕴含职业能力内容,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学校课程内容要面向现代化、人本化的方向转变。在终身教育的指导下,对学生管理的管理和考评,除了考虑学生的专业成绩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考虑到学生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生活态度、处事方式。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来看,教师的年终考核结果、教学成绩只是作为一部分,教师的工作态度、与人处事的态度、生活作风,教学能力都应该包括在考核的范围之内。
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重“选拨”功能,轻学生“发展”,分本位思想严重,传统的高职教育评价机制更是把技能型人才教育放在首位,而对学生的终身的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却较少关注,因此,要实现终身教育体系下的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有必要改革现有的学习评价制度。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
(1)改革考试方法,重视实践考核
创新考试办法,采取多样化考核方式,重视实践考核,除了采取传统的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方式外化的考试方式外,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把平时的上课情况、社团活动情况、专业实训情况等都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参考指标,并注意记录在案。除此之外,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并注意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通过线下作业、调查报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察和评价[6]。同时,加大实践技能考试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
(2)改革考试内容,确立考试的能力导向
高职教育要彻底改变考试导向的现状,还需要从考试内容的设计上下功夫。高职教育教师本身要转变高职教育单纯服务于就业的技能型教育的思维,考试内容设计时坚持“能力本位”,改变传统的单一对理论知识的考核。
考试内容的设定上除了考察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技能的熟练程度,还要充分反应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在每一次测试时都尽可能的覆盖相关的能力要素,使考试切切实实的体现高职教育是以发展为导向的教育。
(3)变“终结性考核”为“形成性考核”,实现考试时机的多元化
形成性考核因为其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在达到考核学生和教学质量的同时,对教与学双方都能起着不断的修正和调整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以往高职教育考试往往是一次性考试的“终结性考核”,进行高职教育的革新,要变这种传统的变“终结性考核”为“形成性考核”,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实现考试时机的多元化[7]。可以采取“平时成绩+阶段考试+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共同作为确定毕业考试成绩和毕业资格的依据。把平时的考核和阶段性的考试与期末考试结合在一起,共同作为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标准,增加测试的灵活性和可弥补性。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终身教育理念逐渐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作为“制度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也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而高职教育更深层次的发展也必须吸纳终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以终身教育理念引领高职教育的发展,逐步解决高职教育革新中出现的问题,最终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发挥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