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美
(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福州 350108)
近几年,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之下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迅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数量猛增。截至2018年8月,我国共有2365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在中外合作办学大背景下,要想使学校获得更好的发展,最好的策略在于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毕业生质量,提升学校的声誉。而教务管理是维系高校教学机制正常运转的枢纽,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教务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网络化,这已经成为高校教务管理的主流,特别是特殊办学模式的教务管理信息化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信息化有着重要意义。
毫无疑问,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但目前中国大陆大多数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处于低端水平,存在着诸多问题。根据笔者的观察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顶层设计理念。信息化已是大趋所势,尽管各学校基本都已使用教务管理系统,但是传统的系统面向国内办学模式设计,难以满足学校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需要,需要开发适应中外合作办学特殊要求的教务系统,但是这需要不少的投入,有的学校着眼短期利益,宁愿增加人手不愿意增加信息化投入。正因为此,有的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并未得到重视,能用就行,安于现状不愿改变。
第二,缺乏既懂教务管理又懂开发技术的优秀人才。中外合作办学信息化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要实现中外合作办学教务管理信息化需要针对合作办学情况开发个性化的系统。首先,学校需要相应的具备软件开发能力的人员,但是,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的开发人员,不具备独立开发的条件,其次,需要具备丰富教务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参与开发。很多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是在二级学院开展,负责教务的管理人员,没有在校级教务处管理的经验,因此缺乏教务系统管理的整体思想,开发难度较大。
第三,教务信息系统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务管理系统不能很好的支持培养方案。在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多采用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不能很好地支持合作办学的教学计划管理,比如,外方课程存在双代码(国内课程代码和国外课程代码)的情况,需要对外方课程的课程代码进行管理,一门课程存在多个任课老师的情况,需要将课程与多个任课老师关联。
(2)无法支持对中英文双语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院校都有外教上课,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只有中文界面,外教看不懂,无法使用,很多学校采用为外教配备教学助理的方式,由中方老师来录入外教课程的成绩等信息,这样做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增加了中方老师的工作量,不利于教师集中精力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3)系统可扩展性差,无法满足多样化需要,当前主流的教务管理系统尽管都提供了成绩查询功能,但是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业状况推送预警信息,无法适应国外大学的评价体系。
(4)支撑教育信息化的硬件投入不足。教务管理工作业务复杂,受众广,面向全校师生,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配备先进的硬件设备。但目前大多数合作办学高校在这方面投入不足。
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需要进行统一规划和大力推行[2]。因此,要改变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目前的教务管理信息化现状,使其迈上一个新台阶,进入一个阶段,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认识到位,建立适合中外合作办学特点的长远规划,将学校信息化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加大信息化投入,优化信息部门管理人才。
其次,合作开发适应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外合作办学有多种形式,有的学校是办学机构,有的仅是一个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现成的中外合作办学教务管理系统,各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与专业的教育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开发。
第三,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培训,建立高素质的教务管理队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但是再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也需要人来操作,教务管理者的素质至关重要。有的管理员不愿意花时间学习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因此,除了聘请优秀人员并进行培训外,还要定期进行考核。
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国际化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办学目标、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同传统的高等教育具有很大的差异。在这种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教务信息化显得尤为重要,它需要每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以培养方案为中心,将高校教务管理流程、管理思想融入到信息系统中,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循序渐进,以此来构建有中外合作办学特色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合作办学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