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严子健(解放日报记者)
编辑/易可
东山雕花楼坐落于苏州洞庭东山镇,是吴中胜迹之一,也是我故乡最有名的一个景点。儿时参观雕花楼,父亲还请了在莫厘中学教书的一位长辈亲戚,专门为我解说、讲故事。其良苦用心,天地可鉴。记得那次父亲还带我到老街最好的洞庭饭店,4角钱买了一大海碗的塘鳢鱼炖蛋,味道非常鲜美。在那个7分钱一块大排的年代,4角钱应该是两天的饭钱了,所以记得很清楚。2018年故地重游,对雕花楼又有了更深的认知。
家中藏有一本已被烧了半个封面的《吴中胜迹》,书中介绍说,雕花楼原是金锡之、金植之兄弟的宅院,前者在上海做棉纱生意和买办,后者于东山经营花果,发迹后为孝顺母亲,于1922年兴工建造此楼,用二百五十余名工匠昼夜施工,历时三年,花去黄金三千七百四十一两。整个建筑群是砖雕、木雕、石雕、铁雕等的有机结合,壮观精致,每一块雕刻都有文化沉淀,寓意深刻。
雕花楼,原名春在楼,典出苏州清代诗人俞樾名句“花落春仍在”。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雕花楼旁状元府是明代开科以来苏州府第一位状元施槃的故居,他是明英宗正统四年科举状元,也是东山历史上两状元一探花的第一个状元。如今仍保存着过去的状元府,作为雕花楼的附属建筑,至今已近六百年历史。
雕花楼坐西朝东,占地2亩(约1333.3平方米),外面被一道20多米高的黑色风火墙护住,两侧夹以徽派的马头墙,使东山雕花楼远远看去,像一座神秘的城堡。
雕花楼的大门朝向,与传统的中式建筑坐北朝南不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雕花楼是临街而建的,为了使大门正对古街而不得不建成坐西朝东,恰好这个方位也暗喻了“紫气东来”;二是金家的老宅就坐落于雕花楼一墙之隔的地方,雕花楼这一选址也是为了靠近金家老宅。
大门对面是一堵曲尺照墙,上有砖雕“鸿禧”二字,比喻出门见喜。两扇漆黑大门上的青铜雕饰拉手称为金雕,由菊花瓣、如意和六枚古钱币形组成,喻意伸(拉)手有钱。
正面门楼的砖雕分三层,中坊“天锡纯嘏”四个大字,喻意天赐洪福,左右兜肚雕的是《三国演义》中古城相会和古城释疑的故事,喻意忠孝仁义;上坊雕灵芝、牡丹、菊花、兰花、佛手、祥云等图案;下坊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均是吉祥之意。
进了大门,回头继续看门楼上的砖雕,比正面更繁复更精彩。与“天锡纯嘏”相对应,这边中坊写的是“聿修厥德”四字,为清代书法家尹立勋所题,意为修行积德;左右兜肚雕的是尧舜禅让和文王访贤的故事,喻意德与贤;上坊是王母娘娘做蟠桃盛会,八仙庆寿的场面,取“寿”的意思;接下来一栏雕了10只梅花鹿,既有“十全十美”又有“禄”的意思;下坊是唐朝大将郭子仪做寿时他的七个儿子八个女婿前来贺寿的场面,多子多福,取“福”的意思。再加上顶脊正中的聚宝盆、门楣上方的双喜字,合在一起,就占全了“福、禄、寿、喜、财”五个字。单是这一座砖雕门楼,就花了3 500块银元,据说当时金锡之一听报价也急了,说:“太不像话了!”其实,一切才刚刚开始,后续的花费如流水。
雕花楼整个院子,从照壁、门楼、回廊、花园,到全楼的梁、桁、柱、檐乃至门窗围栏,通饰石刻、砖木雕和铸铁装饰,其中的砖、木浮雕内容多取材于《三国演义》《二十四孝》《西厢记》等故事片断和“福禄寿禧”“独占鳌头”“招财利市”等传统寓意图案。而且这些石砖木雕,无论人物造型还是龙鹿花鸟,其雕刻之精美、结构之奇妙,实乃巧夺天工,叹为观止。据说在江南近代建筑中,仅此一例,故东山雕花楼又有“江南第一楼”之美誉。
雕花楼的建筑特色之一,是运用三楼宿进两檩的办法,既解决了楼宇的通风采光问题,也使造型结构达到完美统一。参观完二楼的后楼,其实还没有参观完,旁边有一窄窄的楼梯通往三楼。这是雕花楼的一个结构特色,叫明二楼暗三楼,因为三楼比二楼缩进二檩,加上两侧山墙和风火墙的遮掩,人站在楼外或者天井中,根本看不到三楼。那时候太湖流域湖匪强盗横行,雕花楼的主人因此三次躲过强盗的洗劫。雕花楼“楼无处不雕、雕无处不精”,是当年江苏吴县(现苏州吴中)“香山帮”工匠建筑雕刻的代表作。
从雕花楼的房子结构来看,并不是传统的苏派建筑。雕花楼造于民国时期,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而雕花楼出资建造者之一的金锡之,又是在上海发家,不免接受了很多当时新兴事物的影响。当时的上海,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城市,中西方文明互汇交融,雕花楼也由此诞生了诸多中西合璧的形式。
另外,从建筑材料上看,雕花楼除了采用传统的石、木、砖材料以外,还运用了大量铸铁栏杆和彩色玻璃。彩色玻璃都是从西方国家进口,通过日光作用能反映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据统计,雕花楼共有各类雕刻3854幅,其中木雕2708幅,砖雕289幅,石雕86幅,金雕611幅,泥雕(塑)160幅,雕刻精致,精美绝伦,构思奇巧,巧夺天工。
只不过如今到此一游,因用手机拍摄,只选取些小景,可谓挂一漏万,无法概观全貌。但无论如何,洞庭东山雕花楼乃吴中瑰宝,我也为自己老家有此传世杰作而深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