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蕾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言语能力的发展绝不能停留在机械训练的维度上,而需要激活学生内在的言语思维,让学生在对比思维、分析思维、表达思维下进行酣畅淋漓的语言实践,为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助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高阶思维;言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1—0062—02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将知识掌握分为层次鲜明的六个层级,并将识记、感知和运用划分为知识掌握的低阶思维层面,而将分析、评价与创造列为知识掌握的高阶思维层面。语文教学一直坚守语言本位的教学理念,其根本性归旨并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智慧学舌的鹦鹉,而是铸造成能够综合分析信息、评价资源,并进行创生表达的创造者。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教学就不能始终停留在机械识记、浅层感知与生硬运用的低阶思维上,而需要组织学生踏上高阶思维的快速通道,积极引导学生围绕着语言进行对比、评析和创造,提升學生的言语实践能力。
一、辨析对比,让思维逼向语言内核
【案例呈现】
师:孔子在泗水河畔给弟子们上了一节生动的课。你们发现了吗,孔子的课堂与我们的课堂有什么不同?
生1:孔子的课堂中有琴声、水声和欢笑声。
生2:孔子的课堂有师生、美景和欢畅。
生3:孔子的课堂没有书包、没有多媒体、没有压力。
生4:孔子的课堂中没有围墙、没有粉笔、没有作业。
师:是啊!孔子的课堂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有的是自然的美景、宽松的氛围、愉悦的心情。这样的课堂就如同一幅画,就好像一首诗。(教师多媒体课件将描写景色的语段改成诗行的形式呈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段话,看看作者是怎样将这样的美景写出来的。
生5:作者设置了“总分”结构,“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就是中心句,其他的都是分写。
生6: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色的关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师:能具体地说说吗?
生7:整个语段中很多地方都用了“__的__”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组织齐读)
生8:每个句子中前面的部分都是作者实实在在观察到的,后面的部分都是作者想象到的。
【跟进反思】
本片段中,教师首先借助对比的方式,引领学生感知了孔子课堂与当下课堂的不同,悄然之间走进了语言文字所展现的境界之中。学生从孔子课堂中的“有与无”,感受到自然景物所营造出来的美妙风光——青青草色、和煦阳光、广袤大地、茂密森林……最重要的是,弟子们有着欢畅与愉悦——立足于自然的美景、美物中,这样的课堂又有谁不向往。其次,教师着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表达的内在秘妙——作者以一系列的词串和排比的手法,将自然美景富有调理而又不失层次地展现出来。这是从整体到细节的描写手法。学生在思维认知的层面上进行对比,并将思维朝着语言表达的意蕴深处和言语思维的同核层面推进,有效历练了高阶思维。
二、洞察分析,让思维趋向有序灵动
【案例呈现】
师:孔子关于“水”的论述,你们读懂了吗?结合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打开自己的想象,你一定会有全新的发现。
生1:我发现了水是无私奉献的,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水的哺育。
生2:我发现水非常谦逊礼让,因为水能做到“或方或长,流必向下”,真是能屈能伸,非常低调。
师:这就是联系生活来理解,你们的方法非常棒!
生3:我发现,其实孔子论水是为了教育自己的弟子要向水学习,学习水勇往直前、绝不退缩的精神。
师:你的这个发现非常有价值。其实,孔子真正论水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弟子们了解水,而是要引导弟子们做一个真君子。
师:你有没有发现作者在写这段话时有什么独特之处?与前面描写泗水河畔的春景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生4:这段文字是先分写的,然后用概括水特点的句子来做总结。
生5:我发现这两段都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水的四个特点每个句子都用分号隔开,这就是排比。
生6:我还发现,这段文字与前面写景文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前面都是孔子对水的理解,而每句话的后半部分,都是孔子所想到的。
师:能将课文的前后内容串联起来,你很善于学习。
【跟进反思】
属于布鲁姆高阶思维层面的分析评价是历练学生语言赏析和品鉴能力的重要方法。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则将语言分析的关注点设定在有序和条理上,引导学生不断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大胆想象。学生的认知成果不再是零散信息的堆积,而是有了明显的质的变化,对于孔子论水语句的感知也不再停留在感知与理解的层面上,而是基于整体感知,进行了深入而理性的分析与洞察,学生的言语思维也有了明确的方向、严谨的序列和灵动的质态。
三、创生表达,让思维不断扩展发散
【案例呈现】
师:孔子创作的这篇关于“水”的课文并未写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1:课文中有一个省略号,表示水其实还有很多与人的品质、与君子相关的精神,还没有完全写出来呢。
师:现在我们就来尝试做一回孔子,将这篇还没有写完的课文写完。我们别忙着动笔,先来思考一下,继续写完这篇课文,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2:我觉得首先应该按照原文的语言习惯,前面部分先描写自己观察到的水的特点,后面再将这种特点与人或者君子联系起来写。
生3:我觉得我们先不要忙着写,而是要先思考一下水还有哪些特点是与君子的品性密切相关的?等所有的内容都列出来后,再一个一个地动笔组织语言。
师:这是对写作进行了一个整体性的规划,你的建议非常棒。我们不妨来试试,说说你发现的水的特点。
生4:水斩不断,劈不开,好像有一股子韧劲。
生5:水清澈澄明,好像非常纯洁高尚。
生6:水将自己贡献给了万事万物,好像乐于奉献。
生7:水低温则冰,高温则沸,好像能屈能伸。
师: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师:每人一句,串联起来就是一篇生动的文章……
(教师组织学生先小组交流,讨论水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然后进行自主性创作,紧接着进行小组的分享修改,最后进行班级的展示交流)
【跟进反思】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学以致用,但这里的“用”不能限定在机械的仿照上,而需要在言语表达思维的浸润下,进行创生性的表达运用。在本片段的教学中,教师巧妙而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了多种言语生成的内在条件,唤醒了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冲动,帮助学生打开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引导学生续写孔子论水部分时,教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进行模仿练笔,而是让学生在对文本语言结构和逻辑进行洞察分析之后,提出续写的注意点。这一环节的实施非常重要,学生提出的关键点就是其发散性创作思维的一种体现,给予了学生相对自主和广阔的表达空间,能促使学生将思维从有限的文本空间向生活空间转化,实现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提升。
正如著名语言学家皮亚杰所说:“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言语能力的发展绝不能停留在机械训练的维度上,而需要激活学生内在的言语思维,让学生在对比思维下,在分析思维下,在表达思维下进行酣畅淋漓的语言实践,为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助力。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