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与川藏公路的修建

2019-12-31 09:13刘秉荣陈立旭
湘潮 2019年9期
关键词:筑路明德贺龙

刘秉荣 陈立旭

内地与西藏之间多高山、深谷、大河,历史上,无论是从西藏进入内地,还是从内地进入西藏,主要依靠驼队沿着险峻的山道而行,每支驼队的运输能力极为有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艰苦努力,西藏问题和平解决,西南军区派第妇l军和平进驻西藏,许多党政干部也随着解放军大部队到西藏工作。由于路途遥远(内地至拉萨运输补给线长逾2500公里),路上损耗大,物资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许多部队和进藏工作人员处于半饥饿状态,形势相当严峻。但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进藏解放军的全部给养都要自己解决,不能给西藏地区增加任何负担。不仅如此,解放军还要帮助西藏人民发展生产。在此情况下,修建一条从四川通往西藏的公路已经迫在眉睫。

决策修建川藏公路

筑路是解决进藏部队运输补给的关键,党中央和毛泽东十分重视进藏公路的修建。为此,毛泽东多次过问能不能在较短时间内修筑一条直通西藏的公路。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兼西南军区司令员的贺龙到北京开会时,毛泽东同他聊起此事。

西南地区与西藏紧密相连,西藏问题的解决主要由中共中央西南局承担,进藏部队也是从西南军区派去的,贺龙认为,修筑一条从四川到西藏的公路,西南地区责无旁贷。当时,毛泽东对进藏公路的修筑路线有两个考虑:一是从四川修筑,一是从新疆修筑。贺龙从军事战略和国家今后建设大局考虑,认为先从四川修筑,是最合适的:一是从四川到西藏是最近的路;二是四川与中国南方省份联系紧密,四川本省即有较丰富的物资,修筑川藏公路,这些物资可以直接送到西藏。新疆虽然也可以修筑到西藏的公路,但新疆本身与内地隔得比较远,内地送西藏的物资,要远送到新疆后再转送西藏,不方便,成本也太高。毛泽东觉得贺龙的想法很有道理,让他进一步考虑这个问题并予落实。

贺龙从北京回到四川后,立即组织人员研究修筑川藏公路的可行性。经过严密的调查研究,贺龙和中共中央西南局的领导同志形成了一致意见:从昌都到拉萨,中间隔着的是崇山峻岭,大部分是终年积雪的雪山。从四川修筑到西藏的公路,确实有很大的困难,还会遇到极大的艰险。但是,四川已经有了马昌公路(四川省马尼干戈到西康省昌都),从四川向昌都调筑路大军、筑路物资都十分方便,再从昌都修筑一条进藏公路,是能够完成的任务。最后,贺龙拍板,决定修筑康藏公路。

1951年夏,贺龙在重庆主持筑路会议,研究修建从昌都到拉萨的公路问题。会议上,贺龙从整个国家战略、西藏地区的局势稳定、今后国家建设等方面讲了修筑这条公路的意义,也充分阐述了修筑这条公路的难度:“修筑康藏公路,难度之大,不仅在我国筑路史上,而且在世界筑路史上都是空前的。但是,我们解放西藏,就要帮助西藏人民进行建设。而要建设,没有公路是很难想象的。所以,这条康藏公路不但坚决要修,而且一定要在1954年把汽车开到拉萨。”贺龙接着说:我们修筑这条公路,是为了全国人民的利益,是为了西藏人民的利益,必须付出实在的巨大努力。

会后,根据贺龙的指示,成立了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由第十八军后方部队司令员陈明义兼司令员,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穰明德兼政治委员。

确定康藏公路路线

从昌都到拉萨,横着无数长年积雪的高山,如何从这些雪山中选出一条最好的筑路路线,是十分关键的。如果路线选不好,不仅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造成巨大损失,还会拉长工期。贺龙特别关注这件事,指示筑路部队首先要勘测合理的路线,要详细勘测,反复研究。按此意见,筑路会议之后,陈明义即派出6支勘测队,担任昌都至拉萨公路的踏勘工作。

在雪山上勘測筑路路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勘测队员们要爬上高高的雪山搞测量,这是十分危险的,一不小心就会连人带测量工具一起摔下深谷。他们还需要克服的困难是:勘测队员们都是从平原来的,一登上空气稀薄的高山,就胸闷气短、头脑发胀,走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劲。尽管如此艰险,但勘测队员们没有一个退缩。他们相互鼓励,冒着生命危险,在深山峡谷中攀登爬行,从溜索上渡过汹涌奔腾的江河,从原始森林中穿行。他们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爬雪山,膛冰河,许多战士的鞋子磨烂了、双脚被冻伤。在雪山下边,则是原始森林。在这里勘测,遇到的是另一种困难。他们要住在原始森林里,每天不仅要忍受着蚂蟥和蚊虫叮咬,还要防止野兽的袭击。为了寻找合适的路线,他们常常通过人迹罕见的悬崖绝壁。由于山高路险,又没有现在我们这样的通信工具,他们也不可能派一两个人来回送信。这使勘测队在进入勘测的第三天,就同司令部失掉联络。在失掉联络的两三个月中,他们只能靠自己带的简单的方向盘寻找方位,也只能自己决定行程,而且,他们出发前带的干粮早已经吃光。为了生存,他们要在深山老林里自己寻找食物。打猎、捕鱼、挖野菜,什么方法都用了。最终,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完成了勘测任务,回到司令部。当这6支勘测队回到司令部时,队员们一个个面黄肌瘦、衣衫破烂。见此,司令部许多机关干部忍不住流下了热泪。司令部首长让他们好好体息几天,以消除疲劳、医治伤病。但是,勘测队员们却提出第二天就汇报。

第二天,经过换洗和一夜体息的勘测队员们面貌一新,精神抖擞地来到会议室,参加勘测结果汇报会。会上,勘测队员和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南北两条路线。北线是从昌都经丁青、索县、旁多等地到拉萨。这条路大多数是草原,地势比较平坦,沿途多是牧区,工程量比南线小,但这些草原地势比较高,多在海拔4000米以上。南线是从昌都经邦达、波密、林芝、太昭等地到达拉萨,这一带海拔较低,气候好,沿途多为农区,有波密、色霁拉等森林地带。这条路线地形复杂,要凿高山、越大河,工程十分艰巨。但这条路修成后,可以在公路沿线搞一些轻工业企业,带动这一带农区的经济发展,对推动西南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尤其是对西藏今后的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这两条路线各有千秋,究竟修哪条路线,与会人员争论了两天,仍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为了慎重起见,修路司令部将争论双方的意见上报给了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区。

贺龙得知为了选择一条最好的川藏公路的修筑路线,勘测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发生了争论,十分高兴。他表示,这样才好,在争论中,才能发扬民主,集中正确的意见,选定最好的路线。他要求司令部同志要有民主精神,不要武断。贺龙认真阅读了相关材料和意见,还让秘书找来地图,对照着意见材料反复核查。经反复思考,最后他赞成选南线。

贺龙为什么倾向于南线呢?这是因为他考虑到,修筑川藏公路,不能仅仅只考虑眼前,还要考虑今后西南地区的经济建设,考虑四川省与西藏建立密切的经济联系。在南线修筑公路,将带动整个川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将四川和西藏的经济联系起来,便于将来支援西藏建设。

贺龙心中有了主意,但没有马上下命令,而是把在前线指挥筑路的军队主要领导陈明义和穰明德找来,想再听听他们的意见。陈明义和穰明德仔细地向贺龙汇报了南、北两条路线的地形、地貌、河流、高山、森林及经过的村、镇、城市,沿线出产及工程的难易、利弊,勘测队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的争论观点,等等。

贺龙听得很仔细,还不时对着地图询问陈明义、穰明德,就像战争年代制定行军路线或战前审查作战计划一样。他一手握着烟斗,一手拿着红蓝铅笔,在地图上将两条路线画出来,反复对比。经过一番沉思后,贺龙用笔指着地图,果断地说:“公路走南线!第一,南线气候温和,海拔低。在西藏高原,这是黄金都买不到的优点。第二,南线经过森林、草原、湖泊、高山,物产丰富,不仅我们修路时有木材、石料等建筑材料,还有青棵、牛羊、水果、燃料等,生活方便。”说到这儿,贺龙加重了语气:“我们修筑公路,要考虑长远,考虑到将来的建设。将来我们开发西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要考虑资源和经济价值。这里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经济价值,有着广阔的前途。公路走南线,更符合西藏人民的长远利益!”

陈明义听贺龙讲完,眼睛却仍然盯着南线的怒江天险、冰川、流沙等艰险地段看。贺龙知道他的心思,便拍着陈明义的肩膀说:“当然,怒江天险、冰川、流沙,会给我们找麻烦,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艰难。但是,怒江也好,冰川也好,流沙塌方也好,它们能挡得住中国人民解放军吗?毛主席指示我们:为了兄弟民族,克服困难,努力筑路。我们就要叫高山低头,叫激流、冰川、流沙、塌方通通让路!至于北路,将来仍然要修。因为祖国的西藏高原,将来要修很多很多公路,要修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咧!”最后,他坚决地说:“1954年底,一定要建筑好这条公路,当年汽车要开到拉萨。”

老伙计,咱们拼命干吧!陈明义与穰明德不由交换了‘个会心的眼神。穰明德把地图一卷,高声说:“贺老总,等着我们通车拉萨的捷报吧!”贺龙点燃烟斗,微笑着转过头,轻声问陈明义和穰明德:“什么时候车通拉萨?”穰明德卷起袖子,狠劲地把手一挥说:“贺老总,1954年底汽车通不到拉萨,我把头拿下来见你!”

川藏公路走南线的方案基本确定下来后,贺龙又把这一方案上报中央,并于1953年1月1日正式确定了路线走向。

关心筑路部队

确定路线后,川藏公路立即动工。贺龙先派出技术人员,将修建公路的前期技术工作全部做好,即下令解放军筑路大军开赴筑路前线。

在高原上修筑公路,其艰巨程度是人才17难以想象的。筑路部队首先遇到的困难,是高山缺氧。一般情况下,人们在那里走路都呼吸困难,更何况筑路战士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当年没有先进的机械,战士们筑路的工具是钢钎、铁镐、铁锹、手推车甚至抬筐。他们搬运石头、打路基、铺路面,劳动一会儿,就因为缺氧而体力不支、呼吸困难,许多战士昏倒了,但休息一会儿,又爬起来接着干。部队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吃不饱。雖后方部队大力组织运输,但由于交通不便,后方的粮食无法及时运上来。但战士们没有一个向上级提要求,而是自己挖野菜、抓地鼠充饥。战士们的口号声震天动地,将沉睡干年的高原唤醒,战士们的汗水和着泥浆和沙石,一点点延伸着川藏公路。

战士们在艰苦条件下劳动,始终牵着贺龙的心。他几乎每天都要过问战士们的生活情况,包括住宿、吃饭、劳动强度、穿衣、使用什么样的工具。他多次说:战士们的精神可贵,但一定要让战士们吃好、睡好、休息好,有病要赶快送医院治疗,不能让他们带病工作。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解决在前方筑路的战士们的生活问题,1951年9月下旬,贺龙在重庆专门召见了修建司令部司令员陈明义、政委穰明德及部分工程技术人员。这时,邓小平已调到了中央,由贺龙主持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的工作。陈明义、穰明德等刚走进接待室,贺龙就含笑迎了过来,亲切地和大家一一握手,然后端起茶几上的一盘香蕉说:“你们在康藏高原修路很辛苦,吃水果不容易,来,打个牙祭吧!”

大家都笑了,不客气地吃了起来,边吃边汇报修路工作。当陈明义汇报到由于运输困难,粮食运不上去,战士们抓地鼠和挖野菜充饥时,贺龙感慨地说:“这和长征一样啊!”

在听到因为方块雨布帐篷漏雨雪,战士们的被子被全部打湿时,贺龙皱起眉头,叫秘书陈梦环记下,说:“叫后勤部给筑路部队特制布帐篷,补发雨衣。”

当听到战士们因为常年吃不上蔬菜、高山缺氧等导致缺乏维生素C、患上夜盲症时,贺龙站起来,在室内不安地踱来踱去。思索了一阵后,他停住脚,对陈明义说:“立即派人到上海买维生素C、鱼肝油,每天每人必须吃4片维生素C、两丸鱼肝油,少了不行。”

当陈明义汇报到筑路得到藏族同胞支持,藏民们用牦牛为筑路部队驮运物资,一些西藏上层人士也参加支援时,贺龙说:“藏族同胞越是支援我们,我们越应该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遵守民族政策,严格群众纪律。”

贺龙鼓励陈明义和攘明德,说:修筑这条公路,是关系全国大局的事情,要让战士们知道修筑这条公路的重大意义,使他们胸怀全局,为祖国统一、为将来的建设、为西藏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贯务实的贺龙还说:西南局要更详细地了解前方筑路战士的情况,要全力支持你们,帮助你们解决具体困难。为了更具体地了解情况,解决你们修路部队和职工的生活供应、物资保障等问题,我们打算派军区后勤部长余秋里同志到川藏公路去一趟!

不久,余秋里奉贺龙指示,来到了筑路最前线。他走遍整个筑路工地,深入战士住的帐篷,和战士们谈心,了解他们的需要。在掌握第一手材料后,余秋里回到重庆向贺龙做了详细汇报,并提出了解决筑路战士们生活问题的计划。贺龙当即批准,并要求秘书一定要认真落实,不能有一点马虎。在贺龙的关心下,大批生活物资运往筑路前线,不仅解决了战士们吃饱饭的问题,还解决了战士们居住、防寒、劳动工具等问题。

继余秋里之后,贺龙又多次派慰问团前往筑路前线慰问。凡是筑路前线的问题,他都是当场解决。心里挂念著筑路部队的贺龙,甚至请示中央,想亲自前往筑路前线视察、看望部队。但中央考虑他患有高血压,没有批准。

在此情况下,贺龙决定派李达代表他去看望筑路部队指战员,检查筑路部队各方面的情况,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李达临行前,贺龙专门把他找来,交代一定要仔细了解情况、真心实意地关心将士们,有困难一定要想办法解决,不能推拖。李达到达筑路前线后,深入工地,详细了解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检查已完工的公路质量。同时,他与战士们吃住在一起,逢帐篷便进。回来后,他将前方将士高昂的情绪、冲天的干劲反馈给贺龙,同时也如实汇报了他新发现的筑路将士们面临的困难。贺龙指示: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马上解决,一刻也不能耽误。

修筑川藏公路的任务十分艰巨。许多困难,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区也无法解决。对此,贺龙总会如实向党中央、毛泽东汇报,争取中央的支持。1952年11月22日,贺龙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报告了筑路情况,报告针对筑路部队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等情况,提出了给予筑路部队生活补助和改善筑路部队劳动条件、生活环境等建议。1953年1月1日,毛泽东对贺龙的报告作了同意的批示。很快,中央大批支援筑路第一线的物资就源源不断地送到了筑路前线,基本解决了筑路中遇到的问题,保证了修筑川藏公路工程的顺利进行。

1954年12月25日上午10时40分,川藏公路全线通车仪式在拉萨河大桥桥头举行。此时,已经调到中央工作的贺龙写下了题为《帮助藏族人民长期建设西藏》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写道:“修筑在世界屋脊上的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同时胜利地通车了。这样气魄雄伟、艰巨而浩大的工程,在我国历史上是亘古未有的创举,在世界也是罕有的奇迹。从此,祖国的心脏一一司匕京与遥远的康藏高原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了,该使我们如何的兴奋和自豪!”

川藏公路的修建,倾注了贺龙的大量心血。

猜你喜欢
筑路明德贺龙
蒋介石唯一一次约见贺龙:这人可怕,以后不约
谢明德
贺龙威望哪里来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二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一
赞云南大山筑路人斯那定珠
澳大利亚:用烟头筑路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筑路中的利益协调
贺龙火烧裂口
察尔汗盐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