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军,袁善良,卫 敏,刘 照,张 彪,蒋 毅
(1. 中国科学院 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石油化工产品广泛使用,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量迅速增加,已成为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1-3]。在众多VOCs 排放控制技术中,催化燃烧以能耗低、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理方法[4-6]。但C2~C4等短链烷烃由于分子结构稳定[7],在目前通过吸附法和催化燃烧法处理后,难以达到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另外,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如Pt,Pd,Ru)虽然表现出较优异的催化性能[8-10],但因价格昂贵和易中毒等缺点,使贵金属催化剂的工业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非贵金属氧化物(特别是CoOx,MnOx,NiO) 以及它们的复合氧化物,虽然也表现出一定的催化燃烧活性,但存在反应温度高、稳定性差等缺点[7,11-14]。银相对其他贵金属,具有价格低廉,且在催化氧化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目前,银基催化剂主要用于CO 氧化、NOx消除以及甲醛和甲苯催化燃烧[15-20],而用于短链烷烃催化燃烧鲜有报道[21]。因此,设计一种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银基催化剂,用于消除C2~C4等短链烷烃很有研究价值。
文献报道TiO2的掺杂能明显提高γ-Al2O3-TiO2载体的抗烧结能力[5]。MgO 助剂能明显提高Ag/Al2O3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和抗烧结能力[22]。而MgO 改性的Ag/γ-Al2O3-TiO2催化剂用于丙烷的催化燃烧未见报道。
本工作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掺杂的Ag/MgO(x)/γ-Al2O3-TiO2催 化 剂,利 用BET,XRD,TEM,XPS 等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催化燃烧丙烷的性能。
载体γ-Al2O3-TiO2(w(TiO2)=4%)改性:将Mg(NO3)2·6H2O 溶解在一定量去离子水中,等体积过夜浸渍于γ-Al2O3-TiO2载体上,然后在烘箱中120 ℃下干燥10 h,空气气氛下于马弗炉中程序升温至500 ℃焙烧3 h,得到MgO(x)/γ-Al2O3-TiO2改性载体,x 代表MgO 的质量分数(x=m(MgO)/(m(MgO)+m(Al-Ti))),x=5%,10%,15%,20%。采用改良等体积浸渍法制备Ag/MgO(x)/γ-Al2O3-TiO2催化剂:将相同摩尔比的AgNO3和柠檬酸(CA)溶解在一定量的蒸馏水中,等体积过夜浸渍于MgO(x)/γ-Al2O3-TiO2改性载体,催化剂在烘箱中120 ℃干燥10 h,空气气氛下于马弗炉中程序升温至500 ℃焙烧3 h,制得Ag/MgO(x)/γ-Al2O3-TiO2催化剂,Ag 的负载量固定为8%(w),催化剂标记为Ag/MgO(x)/Al-Ti(CA)。
N2吸附-脱附曲线采用美国康塔仪器公司的Nove 2200e 型全自动分析仪在 -196 ℃下测定。测试前,试样均在300 ℃下真空脱气3 h。
XRD 分析采用日本理学株式会社的 Rigaku D/max-2500/PC 型 X 射线衍射仪,Cu Kα射线,λ=0.154 18 nm,Ni 滤波,工作电压40 kV,工作电流15 mA,扫描速率为 5(°)/min,扫描范围20°~ 80°,扫描步长 0.02°。
TEM 分析采用美国FEI 公司的Tecnai G2 F20 S-Twin 型透射电子显微镜测定。
XPS 表征采用美国 Kratos 公司的 XSAM800型X 光电子能谱仪,Al Kα射线,以 C 1s(284.8 eV)为内标进行荷电效应校正。
H2-TPR 测定采用自组装置进行,称取50 mg催化剂于U 形石英管中,首先在300 ℃下用高纯N2吹扫60 min 后降至室温,再切换成5%H2-95%N2混合气,流量控制为30 mL/min,待基线平稳后,以10 ℃/min 升温至600 ℃,TCD 记录H2消耗量。
丙烷催化燃烧反应在固定床反应装置(北京中科普瑞科技有限公司,型号CGK-5A)上进行,反应管内径8 mm。采用重庆川仪SC-8000 型气相色谱仪在线分析反应前后丙烷的浓度变化。色谱柱为Agilent J&W GC 柱,FID 检测。原料气组成为0.3%(φ)丙烷+空气,气体总流量为100 mL/min,压力为常压,催化剂用量为1.0 g,气态空速为6 000 mL/(h·g),丙烷转化率(X)计算公式见式(1):
式中,c1和c2为反应前后丙烷的质量浓度,mg/L。
图1 为不同催化剂催化燃烧丙烷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由图1 可看出,单组分MgO(15%)/Al-Ti催化剂催化燃烧丙烷的活性较低,即使反应温度为400 ℃,丙烷转化率也只有19%,说明MgO并不是主要活性组分。此外,掺杂MgO 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明显高于Ag/Al-Ti(CA)催化剂,且活性大小顺序依次为:Ag/MgO(15%)/Al-Ti(CA)>Ag/MgO(20%)/Al-Ti(CA)>Ag/MgO(10%)/Al-Ti(CA)≈Ag/MgO(5%)/Al-Ti(CA)>Ag/Al-Ti(CA),随MgO 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的催化燃烧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Ag/MgO(15%)/Al-Ti(CA)催化剂的活性最好,T90(转化率为90%时对应温度)仅为305 ℃,比Ag/Al-Ti(CA)催化剂的T90(359 ℃)下降了54 ℃。
催化剂的稳定性对工业应用至关重要,Ag/MgO(15%)/Al-Ti(CA)催化剂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见图2。
图1 不同催化剂催化丙烷燃烧的性能Fig.1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catalysts for propane combustion.
图2 Ag/MgO(15%)/Al-Ti(CA)催化剂的稳定性Fig.2 Stability of Ag/MgO(15%)/Al-Ti(CA) catalyst.
由图2 可知,在反应温度为305 ℃时,丙烷转化率为90%左右,连续反应50 h,转化率基本保持稳定,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各催化剂的织构性能见表1。从表1 可看出,与空白载体Al-Ti 相比,负载MgO 和活性组分Ag 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都有所下降,而孔径略有增加。在所有催化剂中,载体未改性的Ag/Al-Ti(CA)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最大,分别为150 m2/g 和0.39 cm3/g,而随着MgO 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MgO 占据了Al-Ti 载体的部分孔道结构,致使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减小,而比表面积的下降有可能抑制了活性组分Ag 的分散,又进一步导致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下降。催化剂活性与它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并非正相关关系,说明催化剂活性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催化剂的XRD 表征结果见图3。由图3 可知,所有Ag/MgO(x)/Al-Ti(CA)催化剂可明显的观察到Al-Ti 载体的衍射峰,其中,衍射峰在
2θ=19.4°,37.7°,45.8°,66.8°(JCPDS#79-1557)
时归属于γ-Al2O3衍射峰,而2θ=25.3°,48.1°,53.9°,55.1°,62.7°(JCPDS#83-2243) 时归属于TiO2衍射峰。MgO(15%)/Al-Ti 的XRD 谱图作为参考,由图3 可以看出,在2θ=36.9°,42.9°处可观察到MgO(JCPDS#87-0652) 的特征衍射峰,说明镁元素主要是以MgO 物相形式负载在Al-Ti载体上。在负载Ag 后的所有催化剂,均能观察到Ag(JCPDS#87-0717,2θ=38.1°,44.3°,64.4°,77.4°)和Ag2O(JCPDS#42-0874,2θ=34.2°)的特征衍射峰,然而,与未负载MgO 的Ag/Al-Ti(CA)催化剂相比,在Ag/MgO(x)/Al-Ti(CA)催化剂中,Ag 或者是Ag2O 的衍射峰强度明显增强,说明MgO 的添加不利于Ag 物种的高度分散。但在添加MgO 的催化剂中,随着MgO 含量的增加,Ag2O 的衍射峰强度逐渐减弱,而Ag 的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强,说明MgO 的添加主要起电子助剂效应,有利于促进还原态Ag 的形成。
表1 催化剂及载体的织构性能Table 1 Textural properties of catalysts and support
图3 各催化剂的XRD 谱图Fig.3 XRD spectra of different catalysts.
催化剂的形貌和活性组分Ag 的分布情况见图4。从图4 可看出,活性组分Ag 以球形颗粒形式分散在载体上,根据Ag 纳米颗粒尺寸的统计结果,催化剂Ag/Al-Ti(CA)中Ag 的平均颗粒尺寸为4.2 nm,相比而言,采用MgO 改性的催化剂Ag/MgO(15%)/Al-Ti(CA)中Ag 的平均颗粒尺寸为8.5 nm,表明MgO 对载体的改性促进了较大颗粒Ag的形成,这一结果与XRD 表征相一致,即MgO的引入不利于Ag 纳米颗粒的高度分散,反而显著降低了Ag 纳米颗粒在载体上的分散度。
表2 为催化剂表面Ag 3d,O 1s,Al 2p,Mg 2p的元素含量。
由表2 可看出,与Ag/Al-Ti(CA)催化剂相比,随着MgO 含量的增加,催化剂表面检测到的Mg含量增加,检测到的表面Al 和Ag 含量逐渐下降,但表面氧含量却随之增加,这说明添加MgO 之后,有利于提高催化剂表面氧的含量,却不利于Ag 在表面富集。
图4 催化剂的TEM 形貌和Ag 纳米粒子的尺寸分布Fig.4 TEM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catalysts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Ag nano-particles.
图5 为Ag 3d 和O 1s 的XPS 分峰谱图。由图5a 可看出,Ag 3d5/2分别在结合能为368.3 ~368.8 eV 和367.4 ~367.9 eV 两个区间出现特征峰,分别归属于Ag0和Ag+物种[16,23],说明活性组分Ag元素主要以Ag0和Ag+形式存在,且由表2 可看出,随着MgO 含量的增加,Ag0/(Ag++Ag0)的比例在逐渐升高,这可能是由于引入供电子型助剂MgO升高了活性组分Ag 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从而有利于Ag0的形成,这与XRD 表征结果相一致。而据文献报道[15,24-25],在用于VOCs 催化氧化的Ag 基催化剂中,Ag0有利于活化氧分子成为活性氧物种,从而促进催化剂活性的提高,因此,这可能是掺杂MgO 提高银基催化剂催化燃烧丙烷活性的原因之一。由图5b 可知,所有催化剂的O 1s 谱图均可拟合为三个谱峰,晶格能大小位于529.4 ~530.3 eV区间的谱峰归属于表面晶格氧,标记为OⅠ;位于530.9 ~531.7 eV 区间的谱峰归属于表面吸附氧,标记为OⅡ;位于532.3 ~533.2 eV 区间的谱峰归属于表面吸附的羟基氧和水分子中的氧,标记为OⅢ。其中,OⅡ具有最高的移动性,通常被认为是VOCs 催化燃烧的活性氧物种,但表面OⅢ的存在反而会抑制氧的移动和传输[26]。因此,OⅡ氧物种越多,越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丙烷催化氧化性能,而更多的OⅢ氧物种会抑制催化剂的活性。各催化剂表面的氧物种比例如表2 所示。由表2 可看出,与Ag/Al-Ti(CA)催化剂相比,随着MgO 含量的增加,OⅡ氧物种含量逐渐增加,OⅢ氧物种明显下降。说明MgO 的添加明显促进了催化剂表面OⅡ氧物种的增加,抑制了OⅢ氧物种的形成。这可能是添加MgO 促进Ag 基催化剂催化燃烧丙烷活性的主要原因。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顺序与表面Ag0含量和OⅡ氧物种含量大体一致,只是Ag/MgO(20%)/Al-Ti(CA)催化剂的Ag0和OⅡ氧物种含量最高,催化活性却略低于Ag/MgO(15%)/Al-Ti(CA)催化剂,可能是由于Ag/MgO(20%)/Al-Ti(CA)催化剂的表面积为90 m2/g,低于Ag/MgO(15%)/Al-Ti(CA)催化剂,这一定程度抑制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图6 为催化剂的H2-TPR 谱图。
表2 各催化剂的XPS 数据分析Table 2 XPS data analysis of different catalysts
图5 不同催化剂的Ag 3d(a)和O 1s(b)的XPS 谱图Fig.5 Ag 3d(a) and O 1s(b) XPS spectra for different catalysts.
图6 不同催化剂的H2-TPR 谱图Fig.6 H2-TPR spectra of different catalysts.
由图6 可知,所有催化剂都在80 ℃附近出现明显的还原峰,而对于Ag/Al-Ti(CA)和Ag/MgO(5%)/Al-Ti(CA)催化剂在130 ℃附近出现较弱的还原峰,其中,低温还原峰归属于分散性较好的Ag2O 还原峰,高温还原峰归属于结晶相的Ag2O还原峰[27]。且随着MgO 添加量的增加,低温还原峰峰面积逐渐减小,高温还原峰峰面积也在减小,直至MgO 添加量大于等于15%(w)时,Ag/MgO(15%)/Al-Ti(CA)和Ag/MgO(20%)/Al-Ti(CA)催化剂高温还原峰完全消失,说明MgO 的添加不利于Ag2O 物相的形成,而是有助于还原态Ag 物相的生成,这与XRD 和XPS 表征结果相吻合。
3 结论
1)通过MgO 的添加能够有效改善Al-Ti 载体表面微观结构,进而影响活性组分Ag 的化学状态;与Ag/Al-Ti(CA)催化剂相比,添加MgO 明显抑制了Ag/MgO(x)/γ-Al2O3-TiO2催化剂表面Ag 粒子的分散,但能够显著提高 Ag0和活性氧物种的含量,而Ag0有利于分子氧的活化,促进了Ag 基催化剂在丙烷催化燃烧反应中的活性;
2)当MgO 的添加量为15%(w)时,催化剂的催化燃烧活性最佳,在305 ℃时丙烷转化率就可以达到90%,并且连续反应50 h,其转化率基本保持不变,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和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