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新品种华·康×湘·泰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抗性鉴定

2019-12-31 05:37徐安英艾均文何行健叶征明刘汪维熙彭大平宋拥军
中国蚕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原种家蚕桑叶

唐 芸 徐安英 艾均文 何行健 郑 颖 叶征明刘 洋 汪维熙 朱 贤 彭大平 宋拥军

(1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7; 2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镇江 212018)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属杆状病毒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感染家蚕后所引发的血液型脓病是蚕业生产中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所导致的蚕茧损失占所有蚕病引起损失总量的70%以上[1],1~5龄蚕均可被感染,属亚急性传染病。感染BmNPV的家蚕会逐渐表现出体躯肿胀,体色乳白,狂躁爬行,体壁易破,血液呈浑浊的乳白色等典型症状。洞·庭×碧·波是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八五”期间育成的夏秋用斑纹全限性品种[2],具有体质强健、抗逆性强、丝质优良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与21世纪初在我国长江流域夏秋季大面积推广,曾位列单一品种年推广量的第3位[3]。然而,该品种对BmNPV的抵抗力相对较弱,较易发生血液型脓病[4],难以适应当前蚕桑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为此,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从2011年起合作开展了洞·庭×碧·波抗血液型脓病能力的改造,并育成了1对具有很强抗血液型脓病的家蚕新品种华·康×湘·泰。为了更加系统地了解新品种各个种级的改造效果,本试验分别以洞·庭×碧·波的原原种、原种与一代杂交种为对照,于2018年秋季开展梯级浓度的BmNPV多角体经口攻毒试验,分析比较了各个品种各个种级的半致死浓度(LC50),以期为新蚕品种的蚕种繁育、农村推广及其它研究提供相关信息与借鉴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家蚕品种 抗病蚕品种:华(洞N)、康(庭N)、湘(碧N)、泰(波N)、华·康、康·华、湘·泰、泰·湘、华·康×湘·泰、湘·泰×华·康;对照蚕品种:洞、庭、碧、波、洞·庭、庭·洞、碧·波、波·碧、洞·庭×碧·波、碧·波×洞·庭。

以上2对参试品种的原原种、杂交原种与一代杂交种(含正反交)均由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蚕品种研究室提供,各个种级的家蚕均由12个卵圈混合收蚁普通桑叶饲养至2龄起蚕。

1.1.2 供试BmNPV病原 由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蚕品种研究室2018年春季复壮纯化,BmNPV多角体悬浮液原液的浓度为3.20×109个/mL。

1.2 试验方法

2018年秋季,将各供试蚕品种各种级的家蚕在同一环境下饲养到2龄起蚕,数蚕分区,每个品种6区,每区30头,重复3次。为减少小蚕起蚕损伤,1龄眠时数蚕,2龄起时再对眠起迟、个体小的个别家蚕进行替换,以确保所抽取的家蚕发育齐一。将BmNPV多角体以10倍为梯度,分别用灭菌水稀释成1×109、1×108、1×107、1×106、1×105个/mL,以不含BmNPV多角体的灭菌水作为空白对照。各浓度分别取10 μL的BmNPV多角体悬浮液(空白对照以同等体积的灭菌水代替病毒悬浮液),均匀涂抹于直径为10 mm的圆形桑叶上,每个试验区喂对应浓度BmNPV多角体悬浮液涂抹的桑叶5片,待家蚕将带毒桑叶吃干净后,改用普通桑叶继续饲喂。当家蚕发育至2龄眠时开始逐日调查发病蚕数,并将感染发病蚕及时清除,3龄眠起后还持续调查60 h。整理所统计的数据,借助IBM SPSS Statistics 21软件,计算各品种对BmNPV多角体的LC50、lg(LC5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家蚕品种添食不同浓度BmNPV多角体悬浮液后的发病情况

在2龄眠之前观察,就已发现部分试验区的家蚕表现出了病态,当空白对照区的家蚕进入2龄眠时,添毒处理区发病的家蚕却不食不眠,体壁发亮;当空白对照区的家蚕3龄眠起时,添毒处理区发病的家蚕大多体色乳白,或已经流脓而死。当空白对照区正常发育的家蚕3龄眠起60 h时,开展各试验区发病蚕数的最终调查统计。从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添食1×105个/mL等低浓度BmNPV多角体的试验区发病蚕数明显低于添食1×109个/mL等高浓度的试验区发病蚕数;抗病蚕品种同种级、同血缘系统的抗BmNPV病材料的试验区发病蚕数明显低于对照蚕品种的对应种级或对应血缘系统的试验区发病蚕数;对照蚕品种添食高浓度BmNPV多角体的试验区的发病蚕数最多,鲜有存活个体;即使同为抗BmNPV病系统材料,日系的湘、泰、湘·泰、泰·湘的发病蚕数也均不同程度地高于中系的华、康、华·康、康·华。

2.2 不同家蚕品种对BmNPV的抵抗力

将调查结果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软件计算抗BmNPV病家蚕新品种华·康×湘·泰和对照蚕品种洞·庭×碧·波对BmNPV的抵抗力,以LC50为判断不同蚕品种、不同种级之间对BmNPV多角体抗性强弱的指标。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抗BmNPV病家蚕新品种华·康×湘·泰的不同种级对BmNPV多角体的LC50值均在109个/mL水平以上,而对照蚕品种洞·庭×碧·波的不同种级对BmNPV多角体的LC50值在106~107个/mL水平之间,最高仅为6.18×107个/mL,两者差距明显,华·康×湘·泰对BmNPV的抵抗力明显强于洞·庭×碧·波。

表1 不同家蚕品种对BmNPV的抵抗力

续表1

图1 不同家蚕品种对BmNPV的抵抗力

3 小结与讨论

抗BmNPV病家蚕新品种华·康×湘·泰的正反交及其原原种、原种对BmNPV多角体的LC50值均大于1×109个/mL,对照蚕品种洞·庭×碧·波的正反交及其原原种、原种对BmNPV多角体的LC50值均在106~107个/mL水平之间,其中庭·洞最高,为6.18×107个/mL。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于2019年5月进行了该品种的鉴定试验,华·康×湘·泰正反交对BmNPV多角体的LC50值均大于2.92×109个/mL(未发表),与本次试验结果的趋势是一致的。抗BmNPV病家蚕新品种华·康×湘·泰比对照蚕品种洞·庭×碧·波对BmNPV抗性强,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次试验与钱荷英等[5]对菁松N×皓月N检测结果相一致,但没有明显表现出如孟智启[6]、陈克平等[7]、朱勇等[8]研究所得的家蚕对BmNPV抗性的偏父遗传现象,今后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家蚕对BmNPV的抗性除了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会受温湿度、桑叶质量、光照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9]。本次试验之所以选择在湖南省早秋的蚕期进行,是因为试验环境条件较为恶劣,平均温度超过30 ℃,环境干燥,叶质差,可以更加切实体现出夏秋用家蚕新品种华·康×湘·泰的抗逆性。此次试验的结果仅是2018年秋季进行1次试验得出的,尚不能全面反映华·康×湘·泰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对BmNPV的抗性强弱,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加以补充完善。

猜你喜欢
原种家蚕桑叶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基于SVM的家蚕中毒分类识别研究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发酵桑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桑叶茶成“致富茶”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