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
摘 要:儿童的平衡能力至关重要,它能够维持正常的身体发育,对于体育锻炼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的方法,查找近些年对于足球教学对儿童平衡发展的相关论文进行综述总结,并制定出相关实验方案和干预内容。随机选取某小学9~11岁儿童60名为实验对象,进行12周的实验干预。测试干预前后平衡稳定能力相关数值。通过本研究为体育教学中儿童平衡能力的促进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儿童 平衡 影响 足球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b)-0155-02
在足球运动中,平衡能力所展示出的作用非常重要。所做的技战术动作都跟平衡能力有一定的关系。儿童在进行各个动作过程中,不同能力可以导致对于动作理解的差异性。各项身体组织的形成,都是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前庭器官是人们在进行平衡动作时,维持状态的组织。在发生突发状态时,例如急转或者快速下降等动作时。儿童形成固定的平衡能力是一个规律性的过程,人们在3~4岁时的平衡能力处在无法自主控制狀态;10~12岁之间平衡动作能力达到巅峰,也是整个动作稳定输出的关键时间段;这个阶段属于定型稳定状态,有很多的动作平衡阶段是不断地转移;到了60岁之后动作平衡状态开始进入到缓慢下滑状态。针对儿童的动作的干预对平衡能力发展有积极地意义。在儿童时代对于整个动作发展阶段起到了决定作用。有研究显示,在婴幼儿时代对于身体动作控制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整个身体发育阶段的影响。2007年国务院发表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对于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的培养重要性做了批示。青少年体质健康关系到国家的整体未来命运。足球运动除了能够锻炼儿童的综合体能素质,在力量、速度、灵敏、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对于儿童动作发展的研究不断地深化,足球运动对与动作平衡的发展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某小学9~11岁学生6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成两组;选取的学生身体健康,没有不适合运动的身体状态。实验对象均没有参加过足球运动训练。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测试
对于实验对象进行单足闭眼站立测试,实验对象进行测试时间为2min,实验者安静平稳站立,稳定后进行单足单脚抬起,进行测试。测试阶段排除外界干扰因素。以两只脚晃动落地时间为准,记录测试时间。
1.2.2 干预内容
干预实验组课程主要是关于足球基本技术动作的课程,计划每周2课时,每节课40min。并且对干预时间的过程进行平衡能力的评估,干预持续12周时间。干预内容为球性练习、脚内侧传球、脚外侧传球、射门、运球、配合、体能等技术动作。
对照组内容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对于干预内容有一定的差异。在整个对照组的过程中,干预内容主要以体育课程走、跑、跳、投为主。主要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足球教学对儿童站立闭眼时间的影响
对于平衡素质的测试有很多因素。本论文通过测试单足闭眼站立,对平衡能力进行评估。测试过程中要充分处于静止状态,在没有干扰的前提下。进行单脚测试前庭中枢器官对于平衡能力控制。测试方法虽然比较传统,但是对于儿童的平衡能力能够有很好的评估。人体平衡能力是由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前庭器官进行控制。通过发出各种指令来控制身体各个肌肉器官进行调节,最终达到整体的平衡。单足站立测试对于儿童来说非常简单。但是,闭眼单足测试,不仅仅是考察身体各个肌肉组织的协调能力,还对个体处于黑暗状态下调节能力的测试。单独闭眼测试一般要进行3次,取成绩最好的1次。
根据测试所得到的数据可以把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分成男女各10人为单位,并根据年龄的不同从9~11岁分别进行测试。由表1能够看出,实验组中测试前11岁女性数值最少为(7.5±4.06),9岁组别干预后测得的数值最大值为女性的(67±41.03)。根据各实验组所测的数据可以看出9岁、10岁、11岁男女生测试前后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不同年龄段的男女学生,虽然测试前后的数值有一定变化。但是,经过t值检验,前后变化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足球教学对于儿童摆动腿加速度影响
在进行足球教学干预过程中,足球课程中的脚内侧传球、射门等内容,对于儿童腿部力量要求较高。通过12周的练习,能够看出实验组学生的腿部力量有明显的增加,表现在触球的速度和爆发力上。对照组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干预过后,传统体育课对于腿部力量的干预相对较少。
3 结语
近些年来,国家通过不断的课程改革,大力推广各式各样的运动项目,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儿童体质的逐年增强。通过各种体育锻炼,对儿童的身体机能进行促进。在进行体质健康增强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儿童平衡能力的发展。本文通过足球运动为载体,进行干预,得到了一个很乐观的结果。希望体育工作者在今后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找到更多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林,纪仲秋.便携式肌肉等张收缩关节功率曲线测试系统的研制及等速肌力测试验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9):72-76.
[2] 纪仲秋,李旭龙,姜桂萍,等.AnyBody仿真和验证的太极拳训练中下肢生物力学特征[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9):799-805.
[3] 吴升扣,姜桂萍.儿童早期动作发展测量的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4):81-87.
[4] 牟善文.美国SPARK课程模式小学生体育课能量代谢特点及干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
[5] 李旭龙,纪仲秋.从坐到站过程中向后滑倒时人体平衡调节策略的生物力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6):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