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蒙蒙 李瑞琴
摘 要:大学生体质下降问题已经引起全民关注,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观原因表现在:从思想认识层面来看,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和对健康的关注不够,意志品质薄弱,懒惰思想盛行;从行为层面来看,不良的生活方式摧残着大学生的健康。客观原因表现:学校体育方面、校长方面和家庭方面。提出的对策有:普及健康知识,加强大学生意志品质教育;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加大宣传,改变家长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 体质下降 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b)-0116-02
近些年大学生的体质出现了大幅度下滑的现象,中长跑跑不动,引体向上拉不动,立定跳远跳不远,更甚有大学生在中长跑测试中突然猝死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希望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1 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1.1 主观原因
1.1.1 思想认识层面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和对健康的关注不够。大学生的年龄正处于最有活力的阶段,他们抗病能力强,对自己的身体状态感觉很好,这样的身体状态具有某种欺骗性,即来自身体方面的自信使学生不够重视身体的变化[1]。
大学生意志品质薄弱,懒惰思想盛行。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意志品质薄弱,遇到一点挫折就想要放弃。身体素质锻炼过程中会因乳酸堆积、脉搏加快等产生一系列身体酸痛,呼吸不畅等难受的感觉,但只要坚持过去就能提高身体对各种刺激的适应能力。但当前大学生很少有能克服运动中产生的不适感,觉得不舒服便停止练习。还有研究表明阻碍当代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真正原因在于懒惰思想[2]。
1.1.2 行为层面
合理的生活方式是保证体质健康的必要前提条件[3]。而在高校中,不良的生活方式摧残着大学生的健康,他们偏爱于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对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水果蔬菜置之不理,导致营养结构失衡。此外,睡眠是人体疲劳恢复的第一天然途径,长期缺乏睡眠对机体也是一种介入性的损害[4]。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了解到,80%的大学生都是在晚上12点之后才睡觉,更甚有熬到凌晨三、四点钟,长此以往,必将危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1.2 客观原因
1.2.1 学校体育方面
(1)体育课程得不到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将自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职业证书、英语过级、考研等一系列可以提升自己就业竞争力的考试中,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在大学中屡见不鲜。
(2)体育课内容发生变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偏重于田径、体操及身体素度质的练习,当大球项目引入课堂造成耐力性项目减少,这些大球项目对体能要求较低,且受场地,器材等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学生在课上的运动强度和密度得不到保证,体能就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此外,高校体育课由竞技体育为主的项目逐渐向趣味性体育活动方向转变,体育教学逐渐趋于快乐体育,使体育课运动量、强度逐渐减少[5]。
(3)师资、场地和器材不足。
高校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教师在语言表达、动作示范、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应用等方面的能力需要提升。加之部分体育教师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体育课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6]。另外,由于高校投入到体育方面的经费少,高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短缺,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也随之下降。
(4)缺乏体育安全事故处置和风险防范机制。
参与体育运动本身具有风险性,近些年来,因学生在体育课中发生伤害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每当这个时候,体育教师便要承担巨大的责任和压力,因此,为了规避风险,体育教师秉持“安全至上”的理念,在平时上课安排练习内容时减少身体素质的练习,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练习强度和练习密度大打折扣,体育傷害引发因噎废食现象令人深省。
1.2.2 校长方面
校长既是教育政策的落实者,也是教育方案的策划者[7]。校长是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质水平。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校长为了提升学校的名气和竞争力,校长将学校发展方向集中在建立优质学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工作始终处在边缘化的地位。
1.2.3 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以及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孩子以后的生活才能幸福。至于是否有必要参与体育锻炼,对于家长们来说并不重要,家长对健康认识的局限性以及学习重于一切的思想让学生很少得到来自于家庭的运动鼓励和支持。
2 提升我国大学生体质水平的对策研究
2.1 普及健康知识,加强大学生意志品质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或健康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明白体育锻炼对于健康的好处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在全校形成一种崇尚运动的良好氛围。还要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让学生明白运动中出现的身体酸痛、呼吸不畅等不适的症状是正常的,此外,体育教师可以尝试变换练习形式,在保证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同时,尽量使练习变得有趣好玩,提高学生练习参与度。
2.2 重视学校体育工作
体育对学生人格塑造方面是别的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管理,认真落实学校体育相关政策、法规,将学生体质健康列入学校发展规划[8]。增建体育场馆,添置体育器材,给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通过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着重提升体育教师敬业精神和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完善对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将学生体育成绩,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或日常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与评优评先挂钩,引起学生对体育的重视。此外,完善保险体系,加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立法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家长和学校都给予了一定的保障[9]。进一步转变校长的教育观念,强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保证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和投入。
2.3 加大宣传,转变家长观念
大众传媒应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的宣传力度,普及人们的体育健康知识,让家长们意识到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意义,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 洪晖,刘炜浩.我国高校学生体质下降原因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9):113-116.
[2] 邓淑峰,张平.大学生体质现状与改善措施[J].社会民生,2015(7):167-169.
[3] 杨川川.大学生体质下滑的社会学透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5(8):145-152.
[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7-05-07(1).
[5] 趙忠伟,李英玲,刘瑞平,等.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与体育课程干预手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2):217-218.
[6] 赖小玉,刘海金.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分析及抑制措施[J].体育学刊,2007,14(5):125-128.
[7] 刘海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8,15(1):67-71.
[8] 丁海榕.选项教学模式下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改善对策[J].教育探索,2015(7):41-46.
[9] 张建新.影响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9):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