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中国早已步入高新技术下的“大数据、新媒体、信息化时代”,以平台为核心、以网络为纽带的安防监控系统迅速发展且普及。现代社会的安防监控系统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普及度之宽出乎意料,“第三只眼”——摄像头无处不在,人们仿佛已司空见惯,生活在“透明化”的环境中使人“安心”又“担心”,“校园欺凌事件”、“虐童事件”等屡见不鲜,在校园这一公共场所中“安全”与“隐私”何者为大这一问题使得安防监控设备在校园中是否应用及如何应用便成为当代教育环境中的焦点与热点问题。
借助于网络化带来的开放性、扩展性以及可管理性,监控摄像头能够实时、形象、真实地反映被监控对象,不但极大地延长了人眼的观察距离,而且扩大了人眼的机能,对于被监控区域能够有效进行危险监管,从而对危险事件予以预防、控制、归责,以保障校园安全环境,维护教师学生的身心健康。矛盾是具有普遍性的,在“第三只眼”进入校园后却引发了激烈争论,“安全”与“隐私”似乎针锋相对、难以调和,一方面,电子监控设备确实能够对不法分子起到警示作用,规范教师行为,且对校园环境实时监控,另一方面,电子监控设备的普遍安装涉及对于教师、学生等的自由、隐私权的侵犯以及对于教师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电子监控设备的安保功能不容忽视,但其所存在的侵权威胁也不容小觑。在教室中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已成为各地学校的普遍做法,初衷是对于教室中不安定因素的有效监控与管理,但其引发的负面影响愈加明显,多数学生反应自己的隐私遭到“偷窥”,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均在其控制之中,坚决抵制“第三只眼”进入课堂;此外,教师们也坦言此举是对其教学工作的不信任,增加教师、学生的紧张感,造成课堂气氛的压抑,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伴随校园进一步开放,给予学校的安全工作带来了更多问题。(1)当前许多校园校园校址多选在城乡结合部,因此,面对的安全问题相对较复杂,因此,加大安全管理强度就显得尤为重要。(2)当前许多校园保卫力量存在不足,而出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及外聘退休人员的状况普遍存在。因此,面对复杂的安全问题,仅仅依靠人力来维护,显然不能够实现。监控的使用能够填补这一空缺,对于犯罪分子能给予一定的威慑。(3)当前小学校园中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加之孩子的思想及行为都相对较為单纯,对于一些不法分子也缺乏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因此,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孩子这一特性,出现诱拐儿孩子、欺凌孩子的事件时有发生。此外,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多,一些学校在上、下学期间由于人流量较大,加之对于交通安全问题疏于防范,因此出现的校门口的交通安全事故也在逐年增多。因此,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人力来加以防范仍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4)当前不法犯罪分子,实施犯罪手段也开始走向智能化,这就让传统的校园保护方式失去了威慑力。一旦出现犯罪活动,采用传统保护方式则存在较大的安全漏洞,给予破案带来很大难度,对于师生安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由此可知,现代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高新技术在校园教育环境中的应用十分普及,对此我们应努力发扬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正面效应,有效规避其负面影响,笔者有以下几个建议:
综上所述,电子监控设备是一柄双刃剑,安装者、使用者、管理者、被监管者在其使用过程中应以开放教学、保障安全为理念,以规范使用、合法监管为约束,以发挥高新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校园安全环境中的正面效应,实现安全与尊重隐私共赢,致力于共同营造健康、安全、向上的绿色校园。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团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