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第三只眼”

2019-12-30 09:38李建军
知识文库 2019年24期
关键词:监控教学活动校园

李建军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中国早已步入高新技术下的“大数据、新媒体、信息化时代”,以平台为核心、以网络为纽带的安防监控系统迅速发展且普及。现代社会的安防监控系统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普及度之宽出乎意料,“第三只眼”——摄像头无处不在,人们仿佛已司空见惯,生活在“透明化”的环境中使人“安心”又“担心”,“校园欺凌事件”、“虐童事件”等屡见不鲜,在校园这一公共场所中“安全”与“隐私”何者为大这一问题使得安防监控设备在校园中是否应用及如何应用便成为当代教育环境中的焦点与热点问题。

借助于网络化带来的开放性、扩展性以及可管理性,监控摄像头能够实时、形象、真实地反映被监控对象,不但极大地延长了人眼的观察距离,而且扩大了人眼的机能,对于被监控区域能够有效进行危险监管,从而对危险事件予以预防、控制、归责,以保障校园安全环境,维护教师学生的身心健康。矛盾是具有普遍性的,在“第三只眼”进入校园后却引发了激烈争论,“安全”与“隐私”似乎针锋相对、难以调和,一方面,电子监控设备确实能够对不法分子起到警示作用,规范教师行为,且对校园环境实时监控,另一方面,电子监控设备的普遍安装涉及对于教师、学生等的自由、隐私权的侵犯以及对于教师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电子监控设备的安保功能不容忽视,但其所存在的侵权威胁也不容小觑。在教室中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已成为各地学校的普遍做法,初衷是对于教室中不安定因素的有效监控与管理,但其引发的负面影响愈加明显,多数学生反应自己的隐私遭到“偷窥”,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均在其控制之中,坚决抵制“第三只眼”进入课堂;此外,教师们也坦言此举是对其教学工作的不信任,增加教师、学生的紧张感,造成课堂气氛的压抑,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伴随校园进一步开放,给予学校的安全工作带来了更多问题。(1)当前许多校园校园校址多选在城乡结合部,因此,面对的安全问题相对较复杂,因此,加大安全管理强度就显得尤为重要。(2)当前许多校园保卫力量存在不足,而出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及外聘退休人员的状况普遍存在。因此,面对复杂的安全问题,仅仅依靠人力来维护,显然不能够实现。监控的使用能够填补这一空缺,对于犯罪分子能给予一定的威慑。(3)当前小学校园中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加之孩子的思想及行为都相对较為单纯,对于一些不法分子也缺乏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因此,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孩子这一特性,出现诱拐儿孩子、欺凌孩子的事件时有发生。此外,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多,一些学校在上、下学期间由于人流量较大,加之对于交通安全问题疏于防范,因此出现的校门口的交通安全事故也在逐年增多。因此,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人力来加以防范仍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4)当前不法犯罪分子,实施犯罪手段也开始走向智能化,这就让传统的校园保护方式失去了威慑力。一旦出现犯罪活动,采用传统保护方式则存在较大的安全漏洞,给予破案带来很大难度,对于师生安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由此可知,现代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高新技术在校园教育环境中的应用十分普及,对此我们应努力发扬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正面效应,有效规避其负面影响,笔者有以下几个建议:

  • 严格限制监控摄像头的安装范围。电子监控摄像头应安装、分布在校园进出口、主要道路、操场、停车场等交流广集、人员复杂的公共区域,防范社会闲散人员、与教学活动无关人员及危险分子进入校园,及时疏通校园主干道上的交通拥堵状况,以排除公共场所中的不安定因素。对于教室中是否应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应作具体分析,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的教室,安装监控设备的必要性大幅降低,而作为新媒体背景下的多媒体教室则应安装多角度的电子监控设备,为其使用上的一大创新——“课堂教学直播”的有效实现,以实现“教学互动”、“家校互动”、“网校互动”,实现教学信息化的高速、实时传播,及时得到正面、积极、有效的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 严格控制软件系统安装程序。一般来说视频监控系统都是由学校的特定部门来管理的,如学校保卫科或者主管领导在电脑终端安装视频软件,以便于查看实时安全动态。而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我们能够发现任何一台电脑对于相应的视频录像资料都可以随时查阅、下载,特别对于一些隐私性较强的学生宿舍、资料室等区域视频资料,只要输入简单的登录密码都可以随意查看,这无疑给隐私安全带来的重大隐患。因此,面对这个问题,就需要相关部门在软件系统安装中,加大技术防护力度,对于相应的密码也需要严格进行设置,交由专人保管,并定时进行更换,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统管理体系,彻底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 严格限制查看电子监控设备数据的人员资格与审批手续。作为安保系统中的一个环节,监控设备所形成的电子数据应为“机密文件”,不应随意予以公开,其初衷即是为保障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营造安全良好的校园环境,那么有权查看此视频资源的人员就应予以严格限制,学校保安、教务处等校园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自然有权查看,并应按照规定提交相关材料,说明查看事由及其必要性,存入学校档案,以备查验。此外,作为教学互动与信息传播的另一方接收者——家长,其权限也应仅限于“查看权”,而排除其“传播权”,以保护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学校生活中的隐私权,规范、合理使用监控数据。
  • 加强录像回放等相关内容的安全管理。在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任何个人不得查看或者下载视频录像相关内容。录像回放的目的是为了发生案件,而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因此,无关人员不得随意查看、录制等。对于报案人员要求查看监控时,监控人员有必要对于当事人的身份、事件真实性等信息,做好核对,并记录下当事人的姓名、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等。当事人在查看录像时,应禁止其随之拍照、录像等,以保证相关人员的隐私不外漏。当公安机关因案件需要,要求查看录像时,应在确认其身份后查看相应录像,当录像被要求下载带走时,监控人员应主动与上级领导请示,经批准后方可带走。
  • 完善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尊重教师在课堂中的自主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启发者,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与作用,教学活动的安排、课堂氛围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均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密不可分,因此应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校方应赋予教师极大的信任,给予教师、学生合理的自由发挥空间,以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发挥视频监控的正面激励效应,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电子监控设备是一柄双刃剑,安装者、使用者、管理者、被监管者在其使用过程中应以开放教学、保障安全为理念,以规范使用、合法监管为约束,以发挥高新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校园安全环境中的正面效应,实现安全与尊重隐私共赢,致力于共同营造健康、安全、向上的绿色校园。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团结小学)

猜你喜欢
监控教学活动校园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GPS/DR/GIS技术在基于GSM—R列车监控系统中应用
侦察兵
1-Wire在家庭监控网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