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琴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各项能力发展的阶段。幼儿从入园至离园这一日之中整理活动时常发生并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整理能力是生活自理能力中的一部分,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日生活中,幼儿的整理活动主要划分为生活中的整理、学习中的整理、游戏中的整理,整理资源来源于生活、学习、游戏之中,给予幼儿真实的生活情境、可操作的学习情境,这些资源通过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以及教师观察解读、推动支持变成具有探索性、现场感、真实性的整理课程内容,并赋予幼儿探索学习的力量、生活的仪式感和感知幸福的能力。
在班本化整理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旨在“把班级还给孩子,把整理还给孩子!”通过实施有效的、科学的整理课程,从而促进儿童的内在生发。下面,将以大班“自主来当家“为例阐述我们对整理课程开展的做法及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的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而《纲要》中提出:“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能动性,在活动中自主能动性是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大班下学期,孩子们的主动意识越来越强,针对这一点,班上开始尝试运用民主管理办法,争当小组长,以此调动孩子们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提高,为幼儿顺利升入小学打下结实的基础。
策略一:通过正确引导、尊重个体差异,提供幼儿均等机会。
通过和孩子们的谈话,我们发现: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能当上小组长,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他们觉得当上小组长首先自己要做好,其次要管理自己同组的小朋友。对小组长也很崇拜。于是我们决定运用“每周小组长承包制”,放手让孩子们自主整理教室,提升孩子们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通过集体探讨,商量“小组长承包制”规则:
(1)每周五,组员互相商量推选新一周的小组长,并绘画要整理的地方张贴。
(2)每组成员与组长对话,说说对组长的评价,发现这一周组内成员的进步。
策略二:对接《指南》、《纲要》,與幼儿对话,了解幼儿的兴趣,设计课程活动。
对接《指南》,我们寻找了关于大班年龄段关于“服务意识”的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如下:
通过对《指南》的分析与思考,为了让每位幼儿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整理项目活动中来,我们借助“小组长制”这个教育契机,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让幼儿自己通过成员的分工,交流,讨论,合作,共同开始了本次的整理活动。
幼儿在之前的活动中对于材料整理有一定的经验,如何整理归类这些问题的发展,也正好符合了大班的主题《小问号》,孩子们在本主题里已经养成了一定的问“为什么”,“如何解决”的习惯。通过对教室环境的大找茬,每组都找到了需要整理的地方,在组长的带领下他们开始行动。
第一组:美工区材料的整理 涵涵说:我们一组来收拾整理美工 区的材料柜吧。上次我在玩美工区的时 候,桌上堆的东西太多了,我都不能画 画了。 天天说:我们应该准备几个空篓子, 所有的材料放在柜子里,在美工区玩的 小朋友需要什么材料自己去拿取。
第二组:益智区材料的整理 第二组的小朋友先进行了讨论,萱萱说:我们益智区材料柜子里东西太多了,我觉得我们要先收掉一些不要的材料。 小美说:一个篓子装一种游戏材料,这样拿取会更方便。丁丁说:我觉得我们要用一些统一颜色篓子装材料会好看一些。
第三组:材料库整理 第四组的小朋友进行商量:同样的 叉子不同的材质可以放在一起,大小的 筷子也放在一起,厨房用品大物件可以 放在大纸箱里,有许多的碗一个框子放 不下,可以根据塑料,不锈钢来分着放。 第四组的小朋友在整理好材料库回 到教室,立马就和身边的小朋友说外面 的材料真多,整理起来有点乱。 教室里开始了材料整理的分享大 会,第四组整理的小朋友分享总结了组 内整理的方法是否可行,怎么样能节省 时间最快的整理到位,在整理过程中发 现有不同的人整理同一样东西,但是最 后没有规整到一起导致用了两个框,大 物件全都堆积在箱子里超级多根本拿不 出下面的东西。 幼儿又一起商量了解决方法进行二 次的细微调整。 在最后哲哲提到了:“原来整理还 是挺难得,这样整理好了,拿东西也方 便了许多。” 其他幼儿也发表了自己对于整理材 料的想法,最大的感触是整理好了,一眼就能看到想要的东西在哪里。
第四组:天气墙的调整 第五组的小朋友欣欣观察到主题 墙,她说:原本的天气翻翻每次都容易 掉,我们能不能换个办法呢? 孩子们进行商量后,决定: 6 个 小组长只需记 5 天,讨论出由一人每天 观察检验,其他 5 人每天记录,并写好 安排表贴在旁边。
第五组:水杯的整理 每次孩子们喝过水,水杯都是放在 格子的定位内,但看上去就是很杂乱, 杯带拖得长长的。第六组的小朋友观察到了,他们进行了整理。
1)分组尝试与体验中,积累独特的经验,孩子们对集体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
本次幼儿全程参与到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将教室中各种学习材料并进行了整理。对整理的过程有了思考,也有了一定的整理经验。我们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梳理与统计,并对后续如何继续保持整洁的教室环境进行探讨,孩子们说:要想保持整洁,我们就得遵守规则,从哪里拿放回哪里去。有的孩子说:小组长也可以监督,如果有人弄乱了,小组长可以提醒。有的孩子说:我现在知道整理的作用了,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整洁。我还学到了很多整理方法。孩子们用画笔画下了整理过程中的方法与收获。
2)教师观察、等待、支持幼儿的发展
通过这次活动,整个活动教师作为观察者、组织者、引导者,将学习的主体还给幼儿。我们应认识到孩子们学习整理并养成了与整理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督促,不断培养。我们应和孩子一起将整理落实到一如生活中。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