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立资历框架以应对知识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全球化挑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战略选择。传统的资历框架建设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教育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由国家政府主导通过立法推动资历框架的建设与实施,但作为联邦制的美国则另辟蹊径,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由私立基金会推动美国资历框架(CF)的建设。美国资历框架基于成效为本理念,充分吸纳和借鉴了国内外资历框架的发展经验,兼具国际化主体共性和本土差异化特色,被称为第四代资历框架的典型代表,其发展模式对正在建设资历框架的国家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和发展启示。
【关键词】资历框架;能力标准;成效为本;学习成果认证;教育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G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9)12-0082-07
【收稿日期】2019-09-18
【基金項目】2019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政策比较研究”,项目编号为2019YBJJ108,主持人:谢青松;2018年度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3职业教育大数据生态圈构建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为182094,主持人:谢青松
【作者简介】谢青松(1978—),男,四川乐至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终身教育、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一、引言
建立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趋势,是知识经济社会和教育全球化背景下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和吸引跨国技能人才流动的重要战略举措。资历框架的建设最初主要见于单一制国家,如南非、英国、法国、新西兰等,国家或地方政府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颁布教育政策法令,以官方行政的手段推进资历框架的建设和实施。“自上而下”的教育政策议程设置模式已经成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实施资历框架的普遍选择,包括后来建立资历框架的联邦制国家,例如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德国等也普遍采用了这一发展模式。作为联邦制和高度强调私有化与去中心化的美国则另辟蹊径,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由民间私立教育基金会牵头组织,于2015年推出了美国资历框架(American Credentials Framework,简称CF)。美国资历框架虽然并非源自国家政府颁布的政策条例,但仍然获得了美国各州政府和教育机构的广泛认可,并被认为是应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挑战,提高美国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美国资历框架的建立是国际成效为本教育理念盛行和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发展趋势助推的结果,其功能价值和组织架构与欧洲、亚洲等其他区域内国家的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类似,核心目标导向是提升美国各级各类教育学习成果的透明度、可比性和可移植性,促进学校教育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无缝链接,提高各种教育类型的质量。目前,国内对美国资历框架的研究甚少,甚至有误解,认为基于联邦制的美国没有建立资历框架,也不可能建成资历框架。因此,有必要对美国资历框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进行探析,以加深对美国现代教育体系的认识和了解,并为我国建立国家资历框架提供路径参考。
二、美国资历框架的建设背景和发展历程
资历是以描述个人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为描述向度的一种正式的学习成果凭证,包括证书、文凭、学位等,国际上的通用语是“Qualification”,而资历框架是一个连续的被认可的资历阶梯,为普通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之间的衔接和沟通,为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不定形式学习所获得的学习成果的认证提供标准和准则。[1]资历框架的英语用词是“Qualifications Framework”,通常被简写成QF,但在美国,“资历”的对应用词是“Credential”,因此美国的资历框架“Credentials Framework”通常被简称为CF,从语义上而言,QF与CF二者在概念内涵上是完全一致的。[2]
美国资历框架建设的动因主要源自于美国高等教育资历类型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从课程徽章、技能证书到2至4年的文凭和学位构成的庞杂而又多层次的教育资历体系给学生、雇主、教育提供者和政策制定者带来了巨大挑战,造成学习者在获取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证书过程中遇到诸多障碍,企业雇主在寻求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能人才时也逐渐对某些资历的实际价值失去了信任,政策制定者也对在多元学习环境中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历表示担忧。据统计,在过去30年,由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和社会教育培训提供者发放的各类资历在数量上增长了800%,与此同时,由行业组织颁发的各类资历在数量上也大幅增加,而在线教育的迅速增长和新兴资历如徽章、MOOC课程证书等的出现进一步加重了这一现实问题。此外,各类资历的认证过程不够规范,并缺乏监督,据统计美国有4 000所资历认证颁发机构,但接受过第三方机构评估和监督的不到10%。[3]为了提高资历的实用价值和减少个人与雇主的资源成本,需要一个“共同语言”,即统一的资历框架,以便于利益相关方对不同类型的资历进行学分值和适用性的比较。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根据《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规定“凡本宪法未授予联邦或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皆保留给各州及其人民”,因此各州都拥有自己的教育话语权,颁发的教育政策和编制的具体教学内容与评价标准彼此差异很大,要从国家政府层面统一发布资历框架困难重重。借助民间组织力量,采取“自下而上”的教育政策议程设置模式建立资历框架成为了符合美国国情的合理路径选择,而承担这一历史使命的是美国的卢米纳基金会(Lumina Foundation)。卢米纳基金会是美国最大的教育基金会,多年来致力于实现国家进步和经济发展所需的关键教育目标,提出到2025年,要使美国60%的人口拥有大学文凭或其他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证书,并且文凭和证书能够体现真正的知识技能学习,可以满足学习者在工作和生活场景中的需要。2010年,卢米纳基金会为美国制定了针对高等教育的学历资历框架(Degree Qualifications Profile,简称DQP),基于成效为本的理念帮助重构公平、易入、灵活和负责的高等教育体系,以保证学生在学习生涯过程中可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但美国学历资历框架(DQP)只是一个单一类型的资历框架,无法满足多种教育类型之间互联互通的需要。
2014年,卢米纳基金会基于终身学习理念开始筹备开发针对美国整个教育体系的综合资历框架。卢米纳基金会组织了来自美国技术工人协会(the Corporation for a Skilled Workforce,简称CSW)、法律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Law and Social Policy,简称CLASP)以及众多教育机构和行业的专家,根据行业既定资历认证情况确定了跨行业资历认证模式,联合开发了美国资历框架。[4]美国资历框架综合了来自大学、企业、认证部门和政策机构的意见,开发人员在资历框架开发过程中仔细研究了美国国内,以及国际上已经建立和实施的各种类型的学习成果认证框架,并强调美国资历框架的开发要与美国的现有教育计划和认证措施保持一致,包括卢米纳基金会在2010年开发的学历资历框架(DQP),美国的图灵计划(Tuning Initiative),美国国家工商业网络协会(National Network of Business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s)开发的就业技能框架(Employability Skills Framework)。美国资历框架充分吸纳了现有教育政策举措中的概念和术语,尝试使用可被行业企业、学习者和教育者理解和接纳的语言,并根据资历框架预先制定数10种专门教育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和行业认证标准,测试了资历框架的可行性。2015年,美国资历框架正式推出,被认为在促进教育的透明度、可比性和连通性,以及保证在正式和非正式学习中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成果证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资历框架是能力导向的全国性学习成果认证框架,聚焦于美国中学后教育和培训的资历,被视为学习者自給自足、公民广泛参与、家庭幸福水平提升以及地方和国家经济增长的催化剂,意在实现以下教育资历发展目标:第一,透明性。确保教育培训利益相关方了解任何形式的学习成果,厘清对应资历的含义并支持其学习成果评估。第二,可比性。支持利益相关方比较相似或不同教育培训资历的价值。第三,移植性。支持不同资历之间的学分转换,并支持跨机构获得的学习成果的认证。第四,联通性。担负连接证书、行业资格证、执照、徽章等各种学位和非学位资历的认证系统,帮助学生生涯发展。[5]
三、美国资历框架的能力标准和资历等级
美国资历框架有两个能力标准维度,分别是知识和技能,而技能又分为专业技能、个人技能和社会技能,但能力是知识和技能的共同参照基准,表示学习者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被定义为美国资历框架的关键术语,在资历框架实际运行过程中,反映了一个人习得和应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可以帮助理解以及比较学位、资格证书、行业证书、许可证、学徒资历、徽章和其他各种类型证书的知识和技能的等级和水平。能力在行业和学术领域可以被广泛理解,并在多种情况下付诸应用,使其成为检验资历的有效方式。美国资历框架侧重于应用能力补充阐释知识和技能,其中,学习领域的“知识”根据深度和广度描述,而学习领域的“技能”根据类型和复杂性进行界定,包括认知、沟通、人际和实践技能,而技能又细分为专业技能、个人技能和社会技能(见表1)。
基于能力标准维度,美国资历框架的组织架构包含8个等级,而每个等级的具体指标描述主要针对学习和工作中四个维度的等级和能力要求,分别是适应性、范围、复杂性和选择性,详见表2。美国资历框架各个等级都强调了知识和技能的互补性,并为资历对接提供了总体指南,8个等级在实践中与美国教育和培训体系中现有的主要学历体系层级是彼此相关的。
不得不指出的是,尽管美国资历框架(CF)和美国学历资历框架(DQP)具有类似目标定位,都强调从学习成果认证的视角提高资历的透明度、可比性、可移植性和质量,但它们的总体功能价值导向是彼此不同的。美国学历资历框架(DQP)主要基于高等学历教育背景,提供学生在学习领域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的参照基准,以满足高等教育领域中副学士、学士和硕士学位的认证要求。美国资历框架(CF)的设计初衷和实践导向是建立综合资历框架,旨在为学习者、雇主、测验与评估人员提供一套完整的综合解决方案,以了解不同类型的资历,包括学位、行业资格和证书所代表的能力和学习成果的水平和等级。
四、美国资历框架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美国资历框架的建立吸纳了美国国内和国际上教育和培训领域现有资历框架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术语,同时接受了来自大学、行业、认证鉴定机构以及政策组织提供的建议,教育和行业代表委员会也通过讨论、谏言等方式参与行业资历认证和跨部门认证模式的制定和确认,为美国资历框架的建设做出贡献。高等教育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如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教育提供者和雇主,则直接参与了美国资历框架的具体开发过程,目的是能够在学习成果透明度和可移植性方面创建美国特色的互信融合领域,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加入。目前,正在开展美国资历框架所有的术语和资历类型证明的试验性对接,以检测资历指标描述符、等级和能力标准的有效性和适用性。[8]
美国资历框架有可能作为美国国家资历框架(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简称NQF)推行实施,尽管目前还未得到官方正式承认。美国教育劳工部( US Departments of Education and Labour)将负责督查美国资历框架在教育领域和劳动力市场的实施成效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接受程度。美国资历框架的后期实施主要包括四个工作向度:一是归类整理所有形式的资历,以评估美国资历框架的应用对现有资历体系运作的正面影响,鼓励对资历的进一步拓展和进行积极的认证,以检验资历初始设计和决策的有效性。二是召集技术团队评估资历框架的内部组织架构,团队成员包括教育心理学家、教学设计人员、人力资源专家、专业开发人员和国际资历专家等。三是进行概念检验,在真实场景中对资历框架进行评估和改进,实践应用工作将帮助资历的认证识别,以促进资历框架的有效性并提供确认和解决技术逻辑问题的路径。四是通过国际交流对话改进资历框架,卢米纳基金会先后发起与40多个合作伙伴组织的对话,争取获得更广泛利益相关者意见的机会。
五、对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认证
早在2005年,美国政府教育委员会(US Government Commission on Education)就提出学生必须在教育层次上有清晰的发展路径,大学应该消除学生流动的障碍和促进应用新的学习范式,例如远程教育、成人教育、职场教育等,以满足美国学生群体的多元化需要。清晰的学习成果认证以及教育职业发展路径,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注册登记并帮助其坚持课程学习以提高个人学历,但美国学历学位所需的学分数量因教育机构和联邦州的不同规定而存在差异,学生从一个教育机构获得的学习成果到另外一个机构获得学分认证的机会仍然有限。 因此,美国高等教育和学术机构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被不断要求对学历的提升和质量负责。[9]此外,有研究表明,学习者通过非学分形式的中学后教育所获得的能力对于劳动力市场有更大的价值,在许多社区学院,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非学分教育而不是正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学分课程。[10]畅通学习者终身学习的通道,链接学校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从客观上呼吁美国采取过往学习认证的相关举措。
美国的过往学习认证( prior learning assessment,简称PLA)在过去主要见于高等教育领域,但并不基于学习者的主动行为,而是通过考虑学习者先前的工作学习经验,为已经获得认证的学习者分配学分。在过去40年里,美国过往学习措施已经成功应用于成人学习者,并为大量学生提供了过往学习认证的机会。[11]走在前沿的组织机构包括美国教育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简称ACE)和社区大学委员会(Community College Board,简称CCB),而该领域的主要合作伙伴包括成人和经验学习理事会(the Council for Adult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简称CAEL)、雇主、劳工组织和区域认证委员会,但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中,过往学习认证举措主要针对重返学校的成年学习者以及新就业、失业中和未充分就业的工人。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美国已经拥有完善的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认证体系,可以评估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学习成果,而正式和标准化的评估方法包括衡量通过四年制学校课程获得的学术技能和知识的测试,非正式的过往学习认证方法包括个性化的学生档案和非学分教学的课程评估。在过往学习认证的应用程序中,特别强调档案的重要性,大多数过往学习认证机构要求学生必须在特定模块、课程内容或学习成果中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是学习模块认证的固有特点,例如有些机构授予学生跨学科知识集群学习成果的学分。美国资历框架的发布意味着为识别过往工作学习经验建立了更有效的参考工具,为学习者提供了清晰而又透明的发展路径,可以确保全民进行高质量的学习,并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保持一致。
六、美国资历框架的国际对接
美国资历框架的发展源自于全球建立和实施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的总体趋势。在美国资历框架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研究人员采用了教育提供者、雇主和学习者都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国际通用语言。通过对欧洲区域内正在实施的资历框架的开发理念和组织架构进行比较,发现美国资历框架与欧洲资历框架有很高的相关度,而欧洲资历框架是为欧洲成员国提供资历对比的区域资历框架,是各国资历框架对接的参照基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全球资历框架开展的调查报告中将美国资历框架划归为最先进的第四代资历框架,称其学习领域指标描述符的概念界定清晰,资历框架的组织架构覆盖了非学分和非学位证书,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兼具质量保证和学习成果认证的双重功能。[12]
美国资历框架所具有的国际共性为其快速建立和跨国对接提供了经验基础,但其独有的建设路径和本土特色更是国际资历框架建设普遍差异性的彰显,由于世界各国不同的国情,每个国家的资历框架都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以符合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洲培训基金会(ETF)和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CEDEFOP)于2015年开展的国际联合比较研究中表明,世界各国资历框架从建设理念到组织架构都存在差异性,包括资历框架的能力标准维度、等级级别、资历指标、关键术语、组织管理、功能定位等,与此同时,其在是否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或学分转换体系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有些资历框架,例如苏格兰学分资历框架比其他资历框架受到更多监管,而德国资历框架更多地作为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发展导向。[13]
七、美国资历框架的启示
美国资历框架的建设兼具国际共性和本土特色,其发展模式选择独辟蹊径,对于全球资历框架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正在建设国家资历框架的国家,包括我国提供了路径参考和发展启示。
1.资历框架建设是对知识经济背景下国家教育挑战的回应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知识信息和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而知识信息和技术发展靠创新、靠人才,就此而言,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为灵魂的经济,是以人才为核心的经济。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需要更加开放、灵活、共享和全纳的优质教育的持续供给,这也给传统教育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以美国为例,在知识经济时代,美国高等教育面临五个方面的挑战:第一,美国成人获得高等教育比例偏低。在过去40年,美国只有40%的成年人获得过两年或四年的大学学位,而其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国家的成年人学位获取比例超过50%。第二,劳动力市场对教育供给提出更高需求。2018年,美国大约三分之二的工作岗位要求就业者至少接受过高等教育或培训,虽然美国每年有超过770万的公民参加过非学分课程学习,但并未得到认证。第三,教育提供者的多样性。美国副学士学位以及中学后职业教育和培训是美国教育系统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广泛的教育提供者组成,包括公立的两年制和四年制大学,营利性学院、大学和培训课程,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合作机构。在国际上,中学后的职业技术教育,被归类为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advance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简称为VET),但在美国却主要属于社区教育,而在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社区大学、四年制大学和综合大学的全国学术学位标准并不存在。第四,各类资历价值不同和不可移植性。虽然副学士学位通常是可移植的,可以链接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证书,但这种可移植性是非常有限的,取决于教育机构之间的资历衔接和转换制度,以及它们在劳动力市场的认同价值,特别是雇主对招聘和晋升的要求。而另一个类似的问题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不同价值的非学历课程,其中有些课程是没有学分的,有些是行业认证和许可的,还有一些是由政府、企业雇主和其他教育培训提供者提供的,包括各种技术认证、学徒培训、成人教育、工人就業准备培训等。第五,缺乏职业资格证书的共同定义和标准,特别是与中等技术工作相关的标准,对资历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价值以及相关性产生了相当大的混淆。[14]美国资历框架的建立正是对上述挑战基于教育政策制度视角做出的积极回应,对解决美国目前劳动力市场与教育供给不匹配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也是世界各国在知识经济社会背景下共同面临的难题和实践的最佳举措。
2.资历框架的建设可以选择不同的教育政策议程设置模式
教育政策议程设置模式根据民众参与程度(高或低)和议程提出者(决策者、智囊团和民间)可以分为六种模式:关门模式、动员模式、内参模式、借力模式、上书模式和外压模式(见表3)。全球已经建立资历框架的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了关门模式或动员模式,由国家政府或教育主管机构“自上而下”的颁布法令和条例,确定资历框架的等级和能力标准,制定成效为本的课程标准和学分体系,建立内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过往学习认证机制,从国家宏观层面推动资历框架的建立和实施。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个联邦拥有相对独立的教育决策权;与此同时,美國属于个人主义文化国家,强调个人意志的体现和个体文化诉求的表达。因此,美国并没有直接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和推行资历框架,而是采用“自下而上”的借力模式和外压模式,借助私立教育基金会,通过参考欧洲资历框架的核心要素,并广泛征求国内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建立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美国资历框架。其直接好处是即可以避免美国联邦制下各州之间教育权力的制衡,为美国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不同寻常路”,为正在建设或即将建设国家资历框架的国家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
3.资历框架建设应该兼具本土化的差异和国际化主体共性
资历框架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中的众多技术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对其功能价值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资历框架建设模板,可以适用于解决资历框架建设过程遇到的所有技术问题,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资历框架本身的差异性。首先,资历框架类型各不相同,有覆盖所有教育类型的综合资历框架,例如南非国家资历框架、澳大利亚资历框架、奥地利国家资历框架等;有只包括一种教育类型的资历框架,例如尼泊尔国家职业资历框架、巴基斯坦高等教育资历框架、智利高等教育资历框架等,还有提供区域对接的资历框架,例如欧洲资历框架,东盟资历参照框架,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资历框架,太平洋资历框架等。其次,各国资历框架的资历等级和能力标准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印度尼西亚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分为九级,其能力标准维度包括伦理和道德、工作能力、知识理解、自主性和责任,而菲律宾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只有五级,能力标准维度包括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应用和独立性。[17]最后,即使是相同名称的术语,其表达的意义也有可能不尽相同,例如爱尔兰国家资历框架定义能力为“能够做什么”而德国从一个更广的视角将能力定义为知识、技能和个人社会能力和自主性。
但资历框架又具有国际主体共性。首先,原始意义上的资历框架相当于“分级分类工具”,用以供各级各类的资历进行横向衔接与纵向沟通。这种理念最早见于手工行业,在过去几个世纪,很多国家的行业协会拥有对行业内技能等级进行划分和界定的权力,以利于劳动价值的合理分配和公平社会关系的维护,而大学也基于该理念开发了相应的资历等级制度作为国内或跨国学历过渡与衔接的工具。因此,资历框架的第一共性就是其存在于不同资历体系之间的“立交桥”功能,也是所有资历框架的本质共性。其次,现代资历框架具有内涵发展共性。现代资历框架发展的显著特征是国家政府的参与,世界各国为应对知识经济社会和全球化的挑战,重视开发包括不同教育培训类型的综合资历框架,覆盖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18]再次,现代资历框架的发展往往基于终身学习理念。各国普遍重视正规教育以外的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覆盖工作中的学习和闲暇学习,已经超越了原始“分级分类工具”的概念,通常被描述为“有愿景的工具”,其目标是对彼此不再关联的资历进行重新定义。因此,现代资历框架对当前教育培训的传统做法提出了质疑,挑战了已有的职业和行业的利益,而建立资历框架也不仅仅局限于遵循一套技术逻辑,更是创造了一个平台,提供了跨机构跨领域对话交流的平台。最后,资历框架建设和实施过程具有目标导向共性。资历框架的建设和实施需要在头脑中拥有清晰的目标导向思维,没有清晰的思路和对资历框架开发的良好理解,资历框架的建设和实施将会漫长遥远,并且也费时费力,构成了所有资历框架建设和实施的思想指南。
【参考文献】
[1]European Parliament. Glossary Recommend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for Lifelong Learning[EB/OL].(2008-04-23)[2019-05-18].http://www.eucen.eu/EQFpro/GeneralDocs/FilesFeb09/GLOSSARY.pdf.
[2]Lumina Foundation. Developing an American Credentials Framework: Learning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and Re-Examining the U.S Credentialing System[EB/OL].(2014-09)[2019-05-17].http://www.connectingcredentials.org/wp-content/uploads/2015/04/Developing-an-American-Credentials-Framework-Learning-from-International-Experiences-and-Re-Examining-the-U.S-Credentialing-System.pdf.
[3][4][6][7]Lumina Foundation. Connecting Credentials[EB/OL].(2015-05)[2019-05-17].https://www.luminafoundation.org/files/resources/connecting-credentials.pdf.
[5][13]CEDEFOP. Global inventory of regional and 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s 2017. Volume II[EB/OL].(2017-12-22)[2019-05-17].http://www.cedefop.europa.eu/files/2222_en.pdf.
[8]Adelman, C. The Bologna Process for U.S. eyes: relearning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convergence[EB/OL].(2009-04)[2019-05-17].http://atlantis.utoledo.edu/US-report-bologna-april2009.pdf.
[9][14]Bird, K.; Ganzglass, E.; Prince, H. Giving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 credentialing and the role of postsecondary non-credit workforce learning[EB/OL].(2011-06-07)[2019-05-19].https://www.clasp.org/sites/default/files/public/resources-and-publications/files/CPES-Giving-Credit-Where-Credit-Is-Due-6.07.11-Webinar.pdf.
[10]Noy M V, Jacobs J, Korey S. Noncredit Enrollment in Workforce Education: State Policies and Community College Practices[J].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 2008:64.
[11]Bamford-Rees, D. Thirty-five years of prior learning assessment: weve come a long way. In: Hart, D.; Hickerson, J. (eds). Prior learning portfolio: a representative collection, Chicago: CAEL, 2008:1—10.
[12]Keevy, J.; Chakroun, B. Level-setting and recognition of learning outcomes: the use of level descriptor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EB/OL].(2015)[2019-06-15].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242887.
[15]Roger Cobb, Jennie2Keith Ross, and Marc Howard Ross. Agenda Building as a Comparative Politics Proces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70, no.1,1976:126—138.
[16]王紹光.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6(5).
[17]谢青松.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国际比较: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J].教育与职业,2019(10):5—12.
[18]谢青松,吴南中.终身教育资历框架下的质量保证机制:欧盟和东盟的策略与启示[J].成人教育,2019(3):86—93.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aradig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merican Credentials Framework
XIE Qing-song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Big Data Application, Chongqing Radio & TV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52, China)
【Abstract】Establishing a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educational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a universal strategic choice for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he tradi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construction generally adopts a “top-down” education policy agenda setting model, in which national government issues legislation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However, as a federal state, the United States, has had a different approach and adopted a “bottom-up” way, in which the private foundation joined with the stakeholders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merican Credentials Framework (CF). Based on the outcome-based theory, American Credentials Framework has fully absorbed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s, and has possessed both international commonality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It is called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fourth-generatio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and its development model has provided new pathological references and development implications for the countries that are establishing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Key words】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competency standard; learning-outcomes-based concept; learning outcome validation; educational globalization
(編辑/赵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