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随想

2019-12-30 09:37曹福强
美术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物象河北省中国画

中国画的文化基础和哲学根基是中国的儒家、道家与禅宗思想,它的语言特征就是“意象”性。中国画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暗含着它所特有的内在规律。

“意象”是自然物象通过画家内心梳理之后的一种意念之象。画面之“象”必须融入画家的胸中之“意”其作品才会具有生命力。古人常说:以“意”带“象”、以“意”写“象”、以“意”忘“象”就是这个意思。“忘象”不是否定造化之象,而是忘掉物象的常态,是对“意”的强化,是情之所至,目的是为了使画面形象更主观化、感情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画的意象表现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传统艺术表现的手段,又可以广泛吸收姊妹艺术之长和外来艺术之精华,它为画家的自我表现留有充分的空间,为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了多方面的可能。意象表现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方式,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应保留其自身的独特性,如果离开这一本质,包括审美观念,那将失去它自身的价值。

好的绘画作品应把观者的情思从物象引到想象,从画内引向画外,由生活引向艺术。这便是画家的“意”中之“象”,这才是真正的意象表现,这样的作品才会收到“一叶知秋”的艺术效果。

笔性是一个人性情的自然流露,不是机器的程式化的绘画方式,真正的笔性应该能给观者心灵触动的感觉。

要努力营造一种画面之“境”而非现实生活之“景”。艺术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诠释,是一种表现和创造,作品的意义在于透过作品的外在形式折射出艺术家本人内心的精神和情感。“景”与“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景”是场景,是客观的自然环境。“境”是情境、是境界,是由景而带来的精神的升华。“境”离不开“景”,由“景”而生“境”,“境”是对“景”的情感的一种倾向,是对景的一种诗化。

真正的情感应该是在理性控制之下的传达。

绘画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表现,从精神层面上说更多的应是一种体验,即画家对所画物象的一种心灵关照。绘画不仅是对自然物象的一种梳理,也是画家对自己内心的情感与认识的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产生条理和秩序,真正的美应是一种秩序的传达。

中國画应先由“物理”到“情理”再到“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现你内心深处的那道“风景”。

艺术是一种文化,它蕴含了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思想、认识、情感和审美。脱离了自己民族的特点和精神,艺术将失去根基,失去它赖以生长的土壤和养分,最终必将枯萎。传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艺术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可以改变,但一个民族的精神不会变。

我们说,来自精神创造的作品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才会使观者动心,才会产生动目摇神的艺术感染力。

曹福强

河北昌黎人。1988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艺术学硕士。现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绘画系主任、河北大学中国画研究所所长、河北省画院国画院研究员、河北省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保定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猜你喜欢
物象河北省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书画名人汇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河北省商务厅原巡视员仲继安涉嫌受贿被逮捕
以“非美”意识辨析观光旅游产品的设计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