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露雅 崔丽野 纪秋爽 窦惠丹
中班第二学期刚开学,受孩子们分享假期旅行的启发,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北京的建筑”,引导孩子们了解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并且建筑随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多影响。接着,我们还发现了古代建筑的神奇之处——不用钉子来连接和固定。那问题来了:古代的建筑材料怎么固定呢?古代建筑师都用什么工具呢?再次探索,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了中国木匠的祖师爷鲁班。
虽然三月的活动中还看不到教育戏剧的影子,但是充分积累前期经验,对于孩子们后期在戏剧表演中的语言表达与肢体表现都非常重要。开学后短短一个月,与建筑有关的人、事、物,很多都不发生在孩子们身边,孩子们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学”中有“戏”
知道鲁班,并不代表孩子们就能理解建筑师、工匠在建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于是进入四月,我们组织了一次教育戏剧活动“鲁班救人”,打破了以往社会领域教学的说教方式,提前设计好“张木匠给皇帝修宫殿”的故事背景,运用多种教育戏剧策略,在“对话”“扮演”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体会到人物的心情,逐渐融入角色,自主创编对白和动作。
小雅老师扮演“旁白”讲故事,引导幼儿“入戏”:“老师一打响指,你们往前跳进‘穿越之门,就变成了小木匠,跟着张木匠准备进皇宫见皇上。”“穿越之门”是为营造角色体验仪式感的一种教育戏剧策略。
为了成功“穿越”,小木匠们开始商量“看见皇上要行礼”“说‘参见皇上”“认真听皇上说话”“皇上走的时候还要低头说‘恭送皇上”,并设计了行礼动作。这些都被老师记录下来,作为表演台词和动作的基础。
小爽教师扮演多个主要角色,包括“张木匠”“皇帝”和“鲁班”,不断给出难题,激发戏剧冲突。
当“旁白”采取“坐针毡”策略,推动戏剧冲突:“换大梁来不及了,不换大梁,我们都会被皇帝惩罚,怎么办?”小木匠们急得直跺脚:“别换了,没有时间了。”“还是赶快换吧,被皇上发现了,我们全都得进大牢。”“还是别换了,再不上梁,我们就完了。”老师们记录下这些,进一步形成剧本台词。
最后,“鲁班”腰上别着斧子出现,孩子们根据之前积累的经验——鲁班发明了斧子,猜测成功。在“旁白”的不断启发下,孩子们共同讨论怎样帮助张木匠,自主丰富剧情,也感受到中国古代工匠的精神——做事要细心,不能有“一尺之差”。
四月,我们把活动重点放在寻找古代建筑的踪迹上。孩子们发现了北京的皇家建筑大都是雷氏家族设计、建造的,这个家族有一个绰號叫“样式雷”。老师也逐渐把握住戏的雏形——样式雷家族的传奇故事。
接下来的活动中,孩子们在了解样式雷家族如何诞生的同时——雷金玉因完成上梁任务有功,被封赏为样式房的第一代掌案(执掌样式房的官员),还初步尝试了标准测量,像真正的建筑师那样用尺子测量积木的长和宽,并记录在纸上。而类似的教育内容过去要到大班才会出现。
“玩”中有“戏”
“五一”假期后回来,孩子们对搭建开始格外感兴趣,建筑区、拼插区、益智区都有他们的作品,甚至搭出了高难度的悬空房檐。这些经验也都为后面制作道具打下了基础。老师们了解到雷家一位后人借鉴了江南园林中的“框景借景”设计,于是跟孩子们在幼儿园玩起了“框景借景”的游戏,边玩边感受形状的有用和有趣。这个活动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喜欢,周末出游共同感受框景借景的建筑之美。
建筑还能怎么玩?认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欣赏活动上,为了让孩子们体会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特点,老师运用教育戏剧策略,请孩子们用身体来搭建建筑,要求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合。小朋友们有的做出小河,在旁边搭建假山,上面还开着花朵。老师带着剩下的孩子们边走边欣赏边说一说,好像真的“穿越”到古代旅行。
认识了还不够,最美的园林要自己做出来。样式房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制作建筑模型。老师请每个小朋友在家里继续扮演样式房掌案,在爸爸妈妈的协助下,一起来设计自己的圆明园烫样(样式房术语,是模型的意思)。这些亲子作品也成了演出中用到的圆明园的烫样道具。
“火烧圆明园”活动中,孩子们扮演雷家人,绕过交战区,把所有的烫样和图纸转移到安全区。老师用戏剧手法重现历史,孩子们感同身受,妙语连珠。
“英法联军来了”活动中,老师用上了教育戏剧策略“定格”,结果被孩子们当成了好玩的游戏——当老师扮演的英法联军一回头,幼儿扮演的百姓就蹲下定格不动。这个游戏也成为剧中特别有趣的一幕。
“百姓的疾苦”活动中,扮演成平民的小朋友围绕“要不要重修圆明园”进行辩论。有的说,不要修了,因为大家都要卖掉自己的房子,孩子再也见不到妈妈了,说着说着就哭了;有的说,没钱也要修,因为觉得太可惜了,不修我们国家再也没有这么好看的建筑了。这些富有哲理的语言和饱满的情绪,都被保留到了最后的戏中。
好戏自然成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剧情是平时老师记录下小朋友的想法,梳理出的;动作是孩子们想出来、老师协助进行舞台化加工;台词是在每节课上教师和幼儿的一问一答中形成的,被老师记录、组织起来。
至于选择角色,也被我们设计成一次有趣的社会活动“我想演”——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的角色。
至于道具制作,除了之前在集体活动、区域游戏和亲子活动中已经完成的,孩子们决定在有限的时间里分组制作剩下的道具。
从日常的主题活动、教育活动,到最后排演出成品戏剧,并非简单拼凑,还需要老师们在专业的戏剧老师的支持下,重新根据戏剧的特点,进行编排。最后,我们用了倒叙的方式,设计了四幕戏。第一幕:贫苦百姓们不让雷家修圆明园;第二幕:雷家人在纠结要不要修圆明园时,回顾家族的诞生历史,圆明园修建得不易与伟大;第三幕: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再现圆明园被毁的辛酸与耻辱;第四幕:围绕“是否重修圆明园”,百姓们和雷家祖先展开“跨越时空”的“虚拟”对话。
这样的设计凸显了戏剧的矛盾冲突,更有“戏”,但对幼儿的理解力也构成了很大的挑战。我们一开始也担心,所幸孩子们从头到尾参与了剧情、台词、动作的创编,很懂戏,所以就会演戏。最后,参演6月的幼儿园教育戏剧周活动之前,我们仅彩排了两次。
六月,戏剧周的现场,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在看戏前了解剧情大纲。老师们细心地把孩子们画的“分镜头”、烫样道具,做成立体展板,陈列在操场上。孩子们穿上戏服,当小小解说员,给大人们讲解剧情,顺便“复习”台词,为接下来的上场做准备。最后,我们演出的节目《样式雷传奇》大获成功,震撼了全体观众。
这台“戏”虽大,但都是孩子们自己的戏。我们努力做到基于幼儿生活、始于幼儿经验、融于幼儿一日生活,进行幼儿教育戏剧活动。我们珍视幼儿的真实感受与体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教育戏剧与幼儿园的生活、游戏、活动有机结合,真正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