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璇 何云峰
摘要 在脱贫攻坚战中,激发农村内生增长力是重要一环。在大众创业的背景下,青年返乡创业是扶贫持久有效的选择。以一对青年夫妇返乡创业经历为研究对象,以其创业发展及其扶贫带动为基点展开叙事,分析其辞职下海、艰辛探索创发展之路及其取得的成效,重点分析其在创业及其扶贫示范带动中遇到的矛盾困境,并从政府、社会、企业运行等多维对返乡青年创业及其扶贫带动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返乡创业;叙事研究;涉农企业;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24-0237-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24.070
Narrative Research on Youth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a Business and Its Driving Effect on Poverty Alleviation
WANG Yi-xuan1,HE Yun-feng2 (1.Institute of Marxism,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Shanxi 030800;2.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Shanxi 030800)
Abstract 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stimulating the endogenous growth of rural areas is an important lin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young people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is a lasting and effective choic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is paper,taking a pair of young couples home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ir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drive launched by narrative,we analyzed their resignation to business,hard work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road and the results achieved,focus on the contradictions encountered in entrepreneurship and its demonstr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returning youth entrepreneurship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society and enterprise operation and so on.
Key words Return to start a business;Narrative studies;Agriculture-related enterprises;Poverty crucial
基金項目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2016313);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AJY016)。
作者简介 王艺璇(1993—),女,山西翼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农村建设与乡风文明。*通信作者,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农业科教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6-11
截至2019年2月,我国仍有399个国家级贫困县、1 660万人还未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返乡创业已成为助推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青年回乡通过创业示范效应催生了农村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新产业、新技术,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蜂产业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于一体的绿色产业。辞掉省城稳定工作、返乡创业,致力于兴农创新与事农创业,王国峰选择蜂产业进行创业发展,有甘有苦。笔者采用叙事研究方法,与王国峰一起反思探索他创业扶贫的成效及目前的瓶颈问题,从多维度、多视角提出有效对策,助力更多返乡青年通过创业带动更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1 叙事研究方法的可能与可为
1.1 叙事研究方法概况
伊格尔顿说:“叙事是一切人类经验的一种合法的、根深蒂固的模式”[1]。在结构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共同推动下,叙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文学修辞学中独立出来。叙事学源自对生活世界的叙述,以话语行为故事化再现给受众。但叙事不是单纯的描述世界静态呈现的过程,而是赋予故事、世界的意义,为其产生服务[2]。叙事学发展到第二阶段,受到及海登·怀特、保罗·利科等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重视,将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并将这
种方法向多种领域渗透。
1.2 敘事研究在创业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创业学者将叙事作为一个创业研究视角,并形成创业叙事研究热潮[3]。基于研究需要,他们多数紧扣特定创业者,分析其在创业过程中的行为、过程与绩效中的作用[4]。创业叙事会充分考虑创业过程中的动态性,并将创业者作为关键角色融入研究中。OConnor将创业叙事分为个人叙事、一般性叙事及情境性叙事[5]。创业叙事强调对创业者行为语言的观察与分析,通过语言本身弥补传统创业研究对创业过程中的语言性忽视。叙事不仅为创业者提供了有效的视角与思路,而且构成研究者观察、剖析创业行为过程中重要研究对象[6]。但国内创业叙事研究相较国外的良好势头,还处于初入阶段,需要学者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借鉴创业叙事研究方法,通过研究王国峰返乡创业,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助力产业扶贫的事例,深入挖掘分析其所经营的祁县老陈家蜂业有限公司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探索,及其存在困境与问题,进而为更多农企带动产业扶贫提供可复制借鉴的模式与经验。
2 青年夫妇返乡创业叙事
王国峰出生于农民家庭,2011年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山西省农业遥感中心。出身于农家,就学农业,使王国峰有天然的农村情结。之后他喜欢上读研农村女孩陈佳琪。陈佳琪父母都是蜂农,日常闲聊时会听他们讲关于蜜蜂的事,渐渐地,王国峰对蜜蜂产生了兴趣。
2.1 辞职下海,探索自主创业发展的“甜蜜”事业
2014年,在农业厅工作3年后,王国峰毅然辞去工作,开启创业之路。他说:“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返乡创业,我想在另一个平台上突破自己。”2015年,新婚的他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感召下,开始了他们的“甜蜜”事业。
蜂产业的投入产出比同其他种植、畜牧业相比高很多,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好,是“短、平、快”的甜蜜致富产业[7]。创业之初,王国峰对祁县的蜂业进行了调查。祁县有120余户养蜂户,大多是分散经营,生产的蜂蜜在周边销售,渠道单一,销量较低。王国峰说:“我们要转型,就不能走小农经济、各自为营的道路,要把蜂农拧成一股绳,一起做蜂产业。
为了做好山西蜜蜂产业,王国峰和爱人奔赴全国各地了解全国蜜蜂产业发展现状,寻找山西蜜蜂产业做大做强的突破口。经过调研,他们撰写的论文《我国养蜂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观点受到中国养蜂学会副会长的认可,这给他们创业吃了定心丸。
2.2 研制标准,探索蜂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为推进山西蜂业标准化发展,王国峰夫妇经过考察研究,探索出一套蜜蜂养殖、蜂蜜采收、疾病防治等多维一体的标准流程,并长期深入农户进行现场教学、跟踪指导,手把手传授养蜂技术及防病技术等。为将养蜂技术推广到贫困山区,他们深入山西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对当地蜂农免费开展新技术、新理念培训。每到一地,他们都开展特色蜂产品“三统一”的推广,即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采收标准、统一包装形象。为探索养蜂新思路、拓宽新领域,他们先后承办2届“山西省成熟蜜与巢蜜产业发展推进会”,邀请省内外专家向山西省300多名蜂农传授成熟蜜与巢蜜生产技术和最新蜂病防治办法。截至2018年底,他们已累计培训 1 800余人次。标准化的养蜂,不仅提高了蜂农的经济收入,提高了蜂农的积极性,带领了贫困户脱贫致富,还提升了山西蜂业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由于养蜂技术落后,高端产品较少,品牌带动效应弱,制约了山西的品牌化发展之路。王国峰团队以“成熟蜜、巢蜜生产”为抓手,在全省率先实验生产巢蜜。养生巢蜜在第四(山西)届中国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获消费者青睐,荣获山西省第五届科普惠农特色优质农产品展销会“最具特色农产品”奖。王国峰强调,推动山西蜂业品牌化建设,就要以高品质的优质产品来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重新塑造山西蜂业的声誉,提升蜂品牌价值。
2.3 拓宽思路,探索蜂产业多元化全链化发展之路
“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养蜂收蜜,技术授粉、产品加工等技术都必须跟得上”。王国峰夫妇在他们的甜蜜之路上,不断拓宽思路。他们从单一的坐等收蜜,到把蜜蜂作为一种产品,努力打造农业的三产融合的新业态。借助祁县酥梨之乡的优势,大力推广蜜蜂授粉技术,让蜜蜂代替人工授粉,不仅节约了果农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有机作物产量,还拓宽了蜂农的经济来源,提高经济效益。截至2018年底,已培训果农蜂农700余人次。蜜蜂授粉技术的推广,是合作社带给农户最大的福利。2017年王国峰承接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梨树蜜蜂授粉配套技术应用”,建立“梨树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
“科技含量较低、产业链较短、产品结构单一”,这是制约山西蜂业发展瓶颈问题。王国峰团队,先后于与全国多所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把蜂产业与特色果蔬相结合,研发附加值高的蜂蜜果酒、蜂蜜果蔬饮等功能新产品。2017年2月,他们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合作,共同研发生产具有保健功能的酥梨、蓝莓、桑葚蜜酒和乳酸菌发酵饮料,有效带动山西蜂产品与特色果蔬的产业化发展,助力山西蜂业转型升级。除此之外,他利用发酵技术消化祁县每年至少有30%~40%损耗有损伤、品相稍差的酥梨,加工成果酒,提升附加价值。蜜蜂与果蔬的结合,使所有的资源都被有效利用,实现了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彰显了“小蜜蜂,大产业”。
2.4 辐射带动,探索技术扶贫的共生化共赢化之路
创业之初的调研使王国峰发现,设施落后、规模较小的家庭散养无法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他认为,要想推动蜂产业的发展,就要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生产模式,要带动蜂农由分散经营到专业化经营、机械化生产、信息化管理、规模化养殖发展。意识到问题的根本后,他就立刻付诸行动,2015年,成立了祁县永刚养蜂专业合作社,2016年9月成立祁县蜂业协会。3年中他们从家庭养蜂作坊入手,将分散的养蜂户整合起来,构建起了“协会+公司+合作社+蜂农”的产业链。截至2019年初,合作社已经吸纳了344户蜂农。从分散经营到自愿参加组织集体创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动祁县乃至山西蜂业发展新的希望。2016年他们与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担的山西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山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帮扶力量整合研究”达成意向,合作探索科技帮扶力量整合模式。在2018年7月,合作社承接了1万人次的全民职业技术能提升工程,带领了更多人投入到养蜂大军中。2018年,共青团山西省委与省扶贫办实施山西青年“甜蜜丝路”工程。王国峰和陈佳琪参与了这一工程,并先后深入具有养蜂基础的10个革命老区、贫困山区推广养蜂,为当地蜂农免费开展新技术、新理念培训,累计实现538人次脱贫。
2.5 打通出口,探索信息化网络化的销售营销之路
在电子商务迅速兴起大环境下,王国峰团队抓住机遇,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拓宽蜂产品的销售渠道,在淘宝、京东、天猫等多个销售平台建立了网上营销站点,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销售模式,实现了销量的稳步提升。并通过推广“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互联网销售新模式,将质优价廉的蜂机等信息通过微信群、“蜂业科技”公众平台等分享给蜂农,减少中间环节,让蜂农花最少的钱买到更好的蜂机具,提高蜂农经济效益。同时,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视等各种渠道,宣传蜂蜜和蜂产品的功效,提高公众对蜂产品的认知与认同,拓宽蜂产业的销售市场,为蜂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与市场环境。
3 对青年夫妇返乡创业之困的反思
王国峰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在创业及扶贫过程中,也是遇到了重重困难。
3.1 留城就业与返乡创业的矛盾抉择
在城乡二元社會结构下,农村人才的可得性远比城市困难多,留城就业还是返乡创业是多数人的艰难选择。山西省农业厅遥感中心是份令人羡慕的工作,稳定有保障,同其他高强度高压的私企相比,王国峰的工作强度不高。除生活稳定之外,他还得到亲朋师友的认可。但工作3年后,稳定安逸的工作让他感觉乏味。具有挑战性的创业,对他产生吸引力。为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社会价值,经过再三抉择,王国峰下定决心,放弃省城稳定工作,扎根农村,立足农业,开启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返乡创业,并不是王国峰的冲动之举,是他深思熟之后的理性抉择。他认为,他的返乡创业存在“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机遇。国家大力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为王国峰返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山西蜜粉源丰富,素有“华北蜜库”之称,这为其发展蜂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同时爱人陈佳琪父母都是蜂农,家人支持他的决定,这又为他创业提供了后勤保障。但是即使如此,创业之初,王国峰仍受到很多人质疑与反对,但他克服了外在、内在压力,坚持了下来,创业之路也逐步走上正轨,并初显成效。
3.2 传统蜂农经验与规范化技术优劣的博弈之困
初与蜂农交往,王国峰团队的新理念新技术与传统老观念之间的矛盾是比较突出的。由于对生产经营的未知风险惧怕,使得蜂农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保守意识加重。即使在乡亲眼中的养蜂“权威”小陈的爷爷、父亲也一时转不过弯来。他们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头脑中都是架空的书本知识,缺乏锻炼,实地经验少,不靠谱,对王国峰团队的最新养蜂技术与经营模式都持怀疑态度,仍然采用老一辈土专家的土技术、土办法。不仅在养蜂技术传播上,在蜜蜂授粉和蜂产品的开发研制以及网上销售方面,蜂户都处在一定的观望状态。直至目睹王国峰夫妇带领的示范户实现了产量提升及收益增加,蜂户才会纷至沓来,接受年轻创业带头人带来的新知识与新技术。
3.3 融资困难与农业天灾风险的双重困境之累 在蜂业业务拓展中,资金短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道难题。虽然,政府有下达的各项关于做好金融服务工作的文件,但涉农小微型企业由于自身实力限制,金融机构为避免收款风险,对小企业的贷款出款制定各种门槛和各种限制,增加了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农业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也导致许多投资企业很少把目光放在农业投资上。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老陈家蜂业曾多次丧失与高校农业科研院所合作机会。合作研发前期需要一定资金投入,而融资困难则成为制约其深度合作的难题,这几乎是所有中小微涉农企业都面临的困境。
另外,农业天灾风险,比如2018年的倒春寒期间,几乎所有的花全冻死了,这些不可预料的风险都是影响蜂业发展的致命因素,而农业保险险种单一,不能提供对蜂业经营者的农业天灾保险。可以说,发展中想不到的问题,会一个一个冒出来,让人应接不暇,防不胜防,这也是农业创业的难题之一。
3.4 企业取得经济效益之难与脱贫攻坚任务之重矛盾不好协调
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并给予一些引导性政策和资金,也鼓励建立企业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经营与政府需求价值诉求、目标不一致,产生诸多难以协调的矛盾。比如,王国峰带领团队自县—市—省,为山区农户脱贫攻坚做了很多事,将很大精力放在扶贫攻坚上。但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政策不一定能完全落实到位,虽然也给予了很多荣誉性鼓励,但企业终究要靠效益而活。据王国峰介绍,投身一年的脱贫攻坚,他所经营的老陈家蜂业有限公司扶贫的长期效益无法及时回馈到企业发展上,虽没亏本,但无过多收益,出现了资金链难以为继的问题,这对刚刚起步的企业带来不小冲击。他们意识到,企业单纯参加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是行不通的,必须在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与产业扶贫和技术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树立市场眼光和市场战略,还是要走研发质量兴农之路,带领贫困户生产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3.5 良心生产与市场秩序的矛盾长期存在
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意识非常强,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不免会存在作假售假的质量问题,蜂蜜市场也是如此。由于利益的驱使,很多不法商贩掺假售假,劣质勾兑假蜜,扰乱了市场秩序。大量的假蜜长期充斥市场,导致蜂蜜市场供过于求,从而限制了老陈家蜂业以及合作社蜂农蜂蜜的销售提升。加之蜂蜜在人们心中的信用度降低,消费者对新品牌蜂蜜挑选具有一定谨慎性,这也影响了蜂蜜及蜂产品的销售量。
除此之外,蜂业市场价格也比较混乱。不法商家为了促进销量,采用低价占领市场的战术,恶意竞争,致使老陈家蜂业和蜂农的好蜜销量卖不上去,价格也提不上去。低价假蜜对老陈家蜂业有限公司及合作社的冲击,是王国峰公司及其团队无法解决的根本性难题。正如王国峰说,市场如战场,要推进涉农中小微企业稳步向前发展,就必须转型升级,抓住市场、处理好与市场和消费者的关系,做好小微企业这道综合题。
3.6 企业规模较小与未来长远发展之困
较小规模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老陈家蜂业有限公司基础薄弱,团队与公司规模较小,这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在人才吸引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偏见,大多数人认为农业是低端产业。农企本身的吸引力就较差,加之老陈家蜂业规模较小,农业科技人才都选择资源充足,晋升空间大的大中型农企就业,对老陈家蜂业漠然置之。在资金吸引方面,也存在较弱的吸引力。小规模企业都存在经营风险大,抗风险能力弱,效益不稳定等情况,这都难以形成对投资信贷的吸引力。为了避免风险,投资企业大多会把老陈家蜂业拒之门外。在企业合作上,研究院或其他企业都会选择与占据资源优势的大型农企合作。由于规模较小,老陈家蜂业有限公司也多次失去与其他企业和研究院的合作机会。人才少、资金缺、项目少导致企业难以扩大再生产;规模小又难以吸引人才、资金和项目合作,如此循环往复,导致老陈家蜂业有限公司陷入小规模发展死循环,难以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4 扶持青年返乡创业及发挥其扶贫示范效应的建议
“支持返乡下乡创业作为助推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越来形成扶贫共识。在此背景下,观照王国峰夫妇返乡创业初步成效,同时反思他们创业遭遇的困境,以期为更多返乡创业青年及其扶贫带动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4.1 强化“特色、创新、品牌”返乡创业发展模式并对其进行扶持
4.1.1 挖掘特色资源,找准企业发展方向。
王国峰的老陈家蜂业快速发展得益于山西特色地理环境条件,丰富的蜜源植物为特色产业—蜂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物质基础保障。由此可见,青年返乡创业首要的是做好特色产业的选择,认真分析自身资源优势和人文环境,做好企业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比如山西的杂粮产业、特色旱作果蔬、蜂业等的发展,积极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把农业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将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展观光农业与文化产业,推动当地就业,拉动企业与农村经济共增长。
4.1.2 加大扶持力度,助力企业壮大发展。
乡村与城市基础条件的巨大反差,是青年返乡创业并带动扶贫攻坚成效的制约因素。因此,要政策先行,加大扶持青年返乡创业力度,为青年创业营造落地生根的发展环境。首先,政府应积极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加强对青年返乡创业的财政补贴,完善农民创业减贫的专项支持政策,把促进农民创业减贫的保障机制融入扶贫开发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中。同时发挥创业贷款担保,放宽贷款条件,为青年返乡给予资金的支持与倾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金融资金对农业产业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解决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并督促金融机构落实国家关于创业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另外,还要强化政府监管力度,规范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严厉打击非法掺假,禁止使用违禁物品。相关部门做好特色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减少假劣伪冒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量,维护健康良好的市场秩序,提高农户、销售商的安全意识。
4.1.3 创新市场模式,强化企业竞争优势。
宣传模式和销售方式是商品能否有效进入市场,赢得消费者关注的关键。在信息化的时代,企业要转变传统销售方式,抓住电商发展机遇,利用互联网传播快、范围广的优势,将农产品销售与网上虚拟交易相结合,建立电子商务交易网站或利用中间平台(例如阿里巴巴、京东或者微信)进行线上交易[8]。同时利用大数据,对市场进行预测分析,了解市场需求,把市场信息及时反馈回企业并传递给农民,降低市场风险,避免盲目生产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信息流通速度极快的环境下,还要抓住网络信息的即时性与便捷性优势,大力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用网络交流平台名、优、特产品推到大众的视野中。
4.1.4 增强创新意识,探索提升品牌路径。
在现代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王国峰初尝特色果蔬、蜂业与生物深加工技术的深度结合,实现了蜂农与果农互利共赢的不错开局。因此,要想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借助科技力量,加强同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合作,加速知识资源的交换流动。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推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打造高效优质农产品品牌。同时,加强优质产品技术推广力度,打造优质产品供应链,解决农业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的问题[9],实现特色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企业效益与贫困户收入[10]。在农产品包装上,既要符合规范化,还要注意包装的艺术性,美化商品,吸引消费者,提高产品的销售量,为贫困户实现增收提供可能。
打造品牌是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企业与合作社要依托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以高端、优质、绿色无污染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为着力点,加强农产品生产销环节的监管,推动农产品给标准化、品牌化。充分发挥政府监督职能,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建立行业自律規则和退出机制[11]。推动特色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健康营养农产品。
4.2 构建“互利、共生、共赢”的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及其示范带动效应
4.2.1 提高责任意识,夯实扶贫基础。
创业前期,创业主体应正确认识创业扶贫的艰难,做好长足准备。农业是风险较大、周期较长的产业,创业扶贫工作任重道远。但每家企业都应承担社会责任,尤其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创业企业要在生存、发展、成熟、盈利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与政府、与市场、与贫困户关系,创新探索扶贫模式。主动把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同产业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贫困户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和利益联结机制,立足市场,以雄厚的产业实力和先进产业技术示范、辐射、带动贫困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强化企业与贫困户的产销对接统合机制,发挥对贫困地区的帮、带、传作用。切勿舍本逐末,避免全面投入脱贫攻坚战而忽视企业自身发展。企业只有在提高经济效益,解决生存问题,实现理想之后,才能更好地回馈社会、服务社会,为脱贫攻坚大业贡献责任和力量。
4.2.2 整合社会力量,探索高效扶贫。
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业项目资金向贫困山区倾斜力度,助推贫困山区特色农业发展,规范资金的使用,保证按时足额拨付;同时还要注重贫困地区的人才输入,大力引进农业人才与技术人才,为贫困地区输入“新鲜血液”,激发贫困地区的活力。
涉农企业要以自身与农村农民相惜的天然优势。发挥企业的帮扶带动作用,吸引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推动贫困地区资源的高效流动,激发贫困户主动脱贫致富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带领贫困户增收脱贫。同时以优质高端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销售量推动贫困地区增产与贫困户增收。还要加强与贫困户的合作,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订单农业[12],改变农产品传统的销售方式,搞活市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销售市场,为农民提供生产、加工、销售一系列的服务。推动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使农民不仅成为农产品的生产者,也是其成为农产品的销售者。
4.2.3 加强技术帮扶,加快扶智之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国峰能够带领53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完成了由“输血式”到“造血式”的扶贫关键在于“扶智”。因此,企业要发挥技术示范辐射带动优势,在贫困地区开展各种技术培训活动,带领贫困户学知识、学技能,不断提高贫困户技术水平,带领贫困户进行现场培训,派遣农业技术人员定期驻守扶贫点,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解答技术疑难。除此而外,还可以免费发放农业技术资料、电话咨询、微信交流等形式进行技术服务,把农业生产生活技术等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普及到贫困县区,全面提高贫困户科技素质,使贫困户由普通农民向知识农民、技术农民转变[13]。只有传授贫困户一技之长,将新品种、新技术送到贫困地区,才会为贫困户自主就业创业、致富不返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人创业,带动扶贫”的青年返乡创业景象正在形成。通过“产业、创业、就业”的三连模式,发挥了青年返乡创业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为脱贫减贫提供新的社会力量。创业扶贫不仅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还能让贫困民众实现市场对接,助贫困户拥有长久经营的产业,实现物质精神全面脱贫。以青年返乡创业为出发点,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推动企业自身发展壮大。同时利用企业的各种优势,带动贫困地区农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农业增产增收,达到涉农企业与贫困地区“共生共赢”。同时还要通过政府、企业、贫困户等多方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參考文献
[1]李文英.中国人类学纪录片叙事表达机制探微[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11):102-105.
[2]安斯加尔·纽宁,汤轶丽.叙事学与伦理批评:同床异梦,抑或携手联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6-37,60.
[3]BYRNE O,SHEPHERD D A.Different strokes for different folks:Entrepreneurial narratives of emotion,cognition,and making sense of business failur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5,39(2):375-405.
[4]PHILLIPS N,TRACEY P,KARRA N.Building entrepreneurial tie portfolios through strategic homophily:The role of narrative identity work in venture creation and early growth[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3,28(1):134-150.
[5]OCONNOR E.Storied business: Typology,intertextuality,and traffic in entrepreneurial narra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2002,39(1):36-54.
[6]张慧玉,程乐.创业叙事研究述评与展望[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3):40-50.
[7]唐嗣佩,张祖标,李名忠.养蜂,一个适合农村精准帮扶的产业[J].蜜蜂杂志,2017,37(11):36-38.
[8]陆刚,孙芸莉.电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基于河北省实践的再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9(8):27-33.
[9]董伟欣.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业产业扶贫机制模式问题与对策:以河北省绿岭核桃产业发展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18,22(6):5-7.
[10]胡洪梅.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J].吉林蔬菜,2017(9):1-2.
[11]张玉强,李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精准扶贫模式[J].重庆社会科学,2016(8):64-70.
[12]张静.B乡特色农业发展困境中政府职能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32):12-14.
[13]杨龙,李宝仪,赵阳,等.农业产业扶贫的多维贫困瞄准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2):1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