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技法指津
巧合,凑巧相同或吻合。编述故事时,巧合是一种黏合剂,能把本来不相关的人物联系起来,把互不相连的事件贯穿起来,从而使故事成为完整统一的艺术整体。巧合是过滤器,能把时代生活中的杂质过滤掉,从而集中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快速展开动人心弦的故事。巧合还是催化剂,能在一连串的奇遇、误会等意外事件中,促使人物性格、情节产生突发性的转变,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的主题。
巧合的方式五花八门,适宜中学生作文构思的主要有两种:
一是不约而同的巧合。比如欧·亨利的名作《麦琪的礼物》,写一对贫苦夫妻,丈夫有一只金表却没有相称的表链;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长发,却没有相配的发梳来装饰。于是圣诞节前,丈夫卖掉金表给妻子买了精美的发梳,而妻子卖掉长发给丈夫买了金表链。两人同时为对方考虑,反而使双方的愿望都落了空。如此收尾,凸显了夫妻间感情的诚笃、深挚,读来催人泪下。
二是不期而遇的巧合。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在情节安排上就运用了巧合法:菲利普一家热切盼望着据说已发了财的于勒叔叔早日归来。当一家人乘船去哲尔赛岛旅游时,碰上了又穷又老的于勒,发财梦彻底破灭,并上演了一场仓皇逃遁的丑剧。“不期而遇”巧合法,不仅使小说情节曲折生动,而且有助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当然,“巧合”要自然合理,不能胡编乱造。
名家引路
医生为什么迟到了
(美)比利·罗斯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接近9点钟,医生凡·艾斯克接到一个外地打来的电话,对方说:“我是海顿医生,在格兰富尔的一所医院里。这里有一名病危的儿童,他头颅中有一颗子弹,刚刚被送进医院,情况十分危急,很可能救不活了,我们必须立即给他做手术,但是你知道,我不是外科医生。”
“我离格兰富尔有60英里,”凡·艾斯克立刻说道,“你是否请一下曼沙尔医生,他就住在格兰富尔。”
“他离开这个镇子了。”海顿医生答道,“我所以请你是因为这个孩子是来自你的城市,他来这里游玩,玩枪时不小心把自己给打伤了。”
“你说这个孩子是从阿尔巴奈特去的?他叫什么名字?”
“亚瑟·库尼海姆。”
“看来我并不认识他,但我会立刻赶过去,这里正在下雪,不过我想我在12点钟之前会赶到你那里。”
“我要告诉你,这个孩子的家庭很穷,我想他付不起你的诊费。”
“这无关紧要,就这样吧!”凡·艾斯克医生說完就动身了。
几分钟后,外科医生的小汽车在镇上路边的一束红灯光前不得不停了下来,一个身穿黑旧大衣的人拉开车门,闯入车内,他冷冷地说:“往前开,我手里有枪!”
“我是医生。”凡·艾斯克解释说,“我要赶往医院为一个病危者动手术。”
“闭嘴!”黑衣人凶狠地说,“继续往前开!”
车子开出镇子一英里,黑衣人命令医生停车,滚下去,然后他自己开车上路了。凡·艾斯克医生站在风雪中愤懑而无奈地望着车子急驶远去。
一个半小时后,凡·艾斯克医生才找到一部电话,叫了一辆出租车,匆匆赶到火车站,可是一问,下一班开往格兰富尔的火车要到12点钟才开,凡·艾斯克医生只好继续等待。
这名外科医生赶到格兰富尔的医院时已是凌晨2点,海顿医生正在焦急地等他,但不明白他为什么迟到了。
“我已尽了最大努力。”凡·艾斯克医生说,“因为我在路上被打劫,被劫去了车,只得又等火车……”
“你这样做已经尽心了。”海顿医生说,“孩子在一小时前已经死亡了。”
两位医生边说边走到医院手术室的门旁,那里坐着一个身穿黑旧大衣的人,他听见了他俩的全部谈话,他头发蓬乱的脑袋深深埋在双手中。
海顿医生对黑衣人说:“库尼海姆先生,这位是凡·艾斯克医生。他是外科专家,特意从阿尔巴奈特赶来,试图救活你的儿子,可是……”
黑衣人抬不起头,浑身微微颤抖,发出一阵阵压抑的哽咽声。他是否领悟到一位先哲讲过的一句名言——以害人始,必将以害己终。
技巧借鉴
本篇是纪实,还是小说?如果说是纪实,怎么有如此的巧合?如果说是小说,怎么那么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而这,正是本文的魅力所在。文章结尾暗示了作恶必报、自食苦果的道理,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思考、回味的余地。
此外,故事虽不长,但有不少照应的地方,如“我所以请你是因为这个孩子是来自你的城市”的交代,又如对雪夜环境的描写,对黑衣人破旧大衣的描写等。照应,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紧凑。
我仿我秀
怀想天空
一考生
“据我市公安部门的消息,特大连环杀人案凶手于昨天上午被逮捕归案,凶手的线索是由一个水果摊老板提供的,她已得到了10万元人民币的赏金。”
——《都市快报》
一位中年妇女,多年在此地卖水果,得到附近居民好评。她就是那个提供线索的人,此时,她手上正拿着一封信——从牢房里寄出的信。
水果摊大姐:
你好,我就是那天到你店里买水果的人,当然现在我已经在牢房里,等候法庭判决。我的钱包是故意落在你那里的,不要惊讶,这是我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我厌倦了四处躲藏的生活,因此早已有了自杀的念头。但我想让那10万块赏金落到好人的手里,而你就是那个好人。
那天情急之下,我忘了拿你找给我的零钱,便匆忙离开。你硬是跑了老远,扔下生意把钱还给我,还对我说:“小伙子,出门在外可不能这么大意,幸亏这钱数目不多,要不然就麻烦了。”顿时,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亡命天涯的这些日子里,从来没听过一句暖人心的话,虽然我曾心如铁石般下狠心杀了人,可是你的诚信硬是把它融化了。
我此时面对着空空四壁,知道死亡正在逼近。我也有娇美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也曾有过幸福美满的生活。我和妻子也曾设想过如何建设我们的家,把女儿培养成为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女儿也很听话,成绩一直很出色,我甚至想过,等女儿高考的时候站在考场外耐心等她走出考场,给我自信的笑容。我也想过等到我老了走不动了,要坐在轮椅上;而妻子顶着满头白发,慢慢地推着我走向夕阳深处,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可是现在这一切都破灭了。我越过了做人的底线,将手中的刀刺向了那些骗我的人。我有愧,我愧对妻子和女儿。我知道我在女儿心中高大的形象彻底毁了。
自从被关进监狱,我日夜怀想妻子,怀想女儿,怀想过去的美好生活。可惜,此时的我,已没有了怀想的权利。作为罪人,我如此后悔,如此羞愧。此時,我深切体会到世界的美好,生命的美好,可是一切都晚了……
大姐,你是个好人,你一定会有好报的!
真心地祝愿你家庭美满,幸福安康!
一个罪人
2007年6月7日
读至信尾,水果摊老板已泪如雨下,她双手捧着信纸仰望天空。
点评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一个人在杀人亡命天涯之后,因感动于卖水果的中年妇女的善举,而把自己的破绽留在这位“好人”那里,使这位“好人”成为提供线索的人,成为得到赏金的人。故事固然具有传奇性,但如果平铺直叙,则难以吸引读者,于是作者就采用了种种创新的写法:
首先,以发生在“她”身上的新闻性事件,带出“我”的复杂故事,人称富于变化,显示了叙述手段的高明。
其次,主体使用书信体,以读信开头,以读信之后的感动结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最后,前面的引入,突破哲理告白、心理感悟的套路,采用新的形式——报纸新闻稿,不仅显示出故事的真实性,而且引起悬念,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
回到原点
一考生
话说张局长的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这张公子呀,思来想去,多亏了校长一直以来的精心关照,为他开小灶补习,平时有好题精题就马不停蹄地送给他。这张公子觉得应该请校长吃个饭。(开头交代故事的起因。校长为什么要精心关照张公子?为后文埋下伏笔。)
“喂,爸爸,这个星期六晚上我要请个重要人物吃饭,您老抽出时间作陪!”张局长这边挂掉电话,心里就纳闷了,啥个重要人物,还要我去作陪?(这几句,没有明确指出是王校长,继续为后文埋设伏笔。)突然他一拍脑门,懂了。“嘿,这小子学精了,连他老爸这招都学会啦,还不是要我去付款!”(指出作陪的目的,体现了官场潜规则!)这局长恍然大悟,然后不慌不忙地拿起电话。
嘟……嘟……“喂,是赵处长吧?上次那工程搞得还不赖吧?是这样的,我这个星期六晚上要宴请个重要人物,找你作陪。”(官场里的另一种“踢足球”,耐人寻味。)
“张局长开口,什么事都搞定啦!张局长放心,我定会准时到达!”挂完电话,赵处长哼了一声,你这龟孙子,就那破工程,哪天我升了局长……哼哼,作陪?不就是要我去给你付钱嘛……赵处长慢悠悠地拨通了电话。(人心叵测,表面上应承讨好,实际上心怀鬼胎,可谓官场典型做派。)
嘟……嘟……“喂,是李科长吧?放心,没啥子事,只不过嘛,我这星期六晚上要请一个重要人物,想请你作陪。”李科长放下电话,轻叹口气,老赵啊老赵,你这招也太俗了吧,还不是要我掏钱?(故伎重演,故事逐步推演,戏剧味十足。)
“喂,牛副科长吧?我李科长,这星期六晚上我请一重要人物吃饭,请你作陪!”牛副科长一顿点头哈腰问候后,拿起了电话……
“喂,王校长吗?这星期六晚上我请一重要人物,请你作陪。”(层层“作陪”,结果回到“王校长”这一“原点”,讽刺辛辣,构思巧妙。)
话说星期六晚上,五星级酒店,张局长,赵处长,李科长,牛副科长,王校长坐满一堂。这五花八门的道道名菜都上齐了,怎么重要人物还没来?(此处一追问,格外抢眼,令人不胜唏嘘。)
“喂,儿子啊,你要请的那位重要人物怎么还没来?”
“别说了,我本来是要请我们王校长,谢谢他帮助我考上大学的。谁知,他说没空,被上级请去吃饭了!你们这些当官的,要请人作陪,还不是要他去付钱!”(本来是请人,结果因为“作陪”,被请之人反而成了“付钱”之人。构思真是绝妙!)
点评
本文构思新巧,生活气息浓郁,是一篇优秀的小小说。作者通过“电话”生动地勾勒出张局长、赵处长、李科长、牛副科长、王校长等人之间的层层关系。王校长本是张公子所请之人,结果两次“回到原点”,第一次是回到权力层的“原点”;第二次是回到“付钱”的“原点”,表达不露声色,却深刻揭露了现实生活中官场的一种潜规则,十分具有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