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为民
祛除“道德失范”的沉疴
高空抛物,高铁“霸座”,遛犬不牵引、犬粪便不清理,随地吐痰、便溺,乱扔乱倒废弃物,乱穿马路、闯红灯,公共场所大声接打电话、违规吸烟、赤胸裸背……一些道德失范现象近年引发社会上关于国人文明素质的讨论。多位专家指出,进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与公民素质也有了新内涵和更高要求。针对一些久治不绝、突破公序良俗底线的道德失范现象,现在是到了该彻底解决的时候了。
时事鲜评
道德失范是一种沉疴积弊,是公众规则意识、公共文明意识的缺失。究其原因,在于一些人法治意识薄弱,不讲社会公德,缺乏公共文明意识,把个人私欲带入社会生活,为满足自身利益而肆意侵犯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进而导致不文明行为、失德败德现象。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一个人如果不讲道德,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而一个国家如果不讲道德,就不能兴旺发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刻变革,我们的社会亟需以一种文明自觉,来激发全民向善的道德力量。
“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要想杜绝道德失范行为,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行为,为公众提供明确、稳定的道德规范,将社会成员嵌入到一套具有共识性的道德系统中,确保对个人道德失范行为受到惩戒。
毋庸置疑,公民道德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的,而应终身相伴、付诸行动。公民逐渐养成文明习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才能得以提升。这就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建立完善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道德教育体系,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要组织开展更多的文明促进交流活动,培养公众规则意识、公共文明意识,教会人们如何正确进入公共生活,如何做合格的现代公民。
“娃娃直播”亟待规范
“她只不过是准备考中戏,而我已经红了!”“我打算放弃高考,当主播一年可以挣好多钱。”你能想象,这些话来自于一名沉迷直播间的高三学生吗?记者近日打开直播平台发现,娃娃模样的小主播频繁出镜。在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少年派》中,高三学生林妙妙也多次表达“宁可牺牲学业也要做主播”的愿望,这不仅急坏了电视机前入戏太深的观众,也给现实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的家庭敲响了警钟。
时事鲜评
越来越多娃娃模样的主播出现在直播间,“小主播忙着挣钱找成就感,小粉丝忙着花钱刷存在感”的现象突出。直播江湖如何面对未成年人成为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对待“我的主播未成年”现象,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当下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玩直播”“刷视频”已十分普遍,未成年人的参与权理当得到尊重和保障,而把未成年人隔绝于网络环境之外既不明智也不现实。当然,未成年人过早参与直播,又缺乏有效的规范引导,弊端也很明显。未成年人由于思想仍不够成熟、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易被功利捆绑、为流量左右。观看直播的未成年人也极可能被良莠不齐的网络直播内容“带歪”。因此,对“娃娃直播”进行规范,十分必要。
实际上,未成年人参与直播的目的多种多样。就从未成年人做主播的目的和影响来看,有的完全出于娱乐放松、展示才艺,有的为了赚钱出名;有的是很好地利用了闲暇时间,有的则影响了学业。“一刀切”地禁止所有未成年人担任网络主播在当前并不合适。
其实,“娃娃直播”不是不可以,關键是如何规范引导。而对未成年人涉入直播行业按年龄、分阶段进行规范,或许值得考虑。但更重要的是把好直播内容关,规范引导未成年人直播行为。这离不开个人的理性克己、网络平台的规范审核、家庭的教育沟通、配套的法规措施以及良好舆论氛围的合力。唯此,才能让“娃娃直播”在清朗的网络空间中健康发展。
志愿服务从“小”做起
近日,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社区开展“一勺米”公益活动,社区社工组织志愿者收集“百家米”,既增进与社区居民的关系和了解,传播微公益,也让小志愿者从“一勺米”开始感受志愿服务与公益的力量。(据中国文明网报道)
时事鲜评
志愿服务之所以在今天备受关注、备受欢迎,就在于它所倡导的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我们所传承和弘扬的中华美德相呼应。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到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在任何地方都不会遇冷。
正因为志愿服务是一项倡导奉献、温暖生命的事业,是一种传播友善、传递大爱的精神,我们才要将这项事业发展好,将这种精神发扬好。要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发扬志愿精神,就要从“小”做起。
这个“小”,一方面是指要从娃娃抓起。志愿服务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职业,不论你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抑或是儿童,只要有一颗为他人服务的爱心和奉献的热情,就可以投身到志愿服务事业中来,就可以有所行动。孩子们可以在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中,通过劳动和付出,感受助人的快乐,体验劳动的价值,学会奉献社会、关爱他人,从而加深对道德的理解,提升人生的价值,真正从思想和灵魂深处受到教育和启迪。
另一方面,这个“小”是指要从小事做起,在细节上下功夫。从服务大型活动赛事、参与重大抢险救灾,到服务日常交通购物、调节琐碎家长里短,志愿服务可谓无处不在。正因为志愿服务可以渗透到生活的小细节、小片段中去,使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受益,志愿服务事业才会如此受重视、受欢迎、受关注。
事不惧细,工不厌精,只有把小事做好做精,才有能力把大事做美做成。志愿服务的每一个“小目标”里都蕴藏着大智慧,每一次“小服务”都发挥着大效用。只有从“小”处着眼、把“小”事做好,让志愿者队伍中的“小身影”越来越多,志愿服务事业才会蒸蒸日上、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