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9-12-30 01:39周海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1期
关键词: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周海霞

[摘要] 目的 探究分层次管理对于临床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该院内科34名护理人员,于2017年8月实施分层次管理,将2017年5—7月作为管理前,将2017年8—10月作为管理后,统计管理前后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理论技能水平及患者与医师满意情况。结果 管理后护理人员态度、病区管理、专业能力均大幅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护理人员理论、技能水平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患者、医师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层次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护理管理水平,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 护理管理;分层次管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1(a)-0077-02

临床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其管理质量与医院服务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贯穿临床护理工作整个过程的基本管理方式[1]。当前医院采用的护理管理模式为常规管理,面对全体护理人员采用相同管理,管理过程表现为整体性管理,未能兼顾护理人员的层次差异,对护理质量产生一定影响,管理效果不佳[2]。为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改善管理方法,满足臨床对于护理管理的需求,应针对护理人员的层次等级,加强不同层次的岗位职责教育,提升护理工作的专业性,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3]。分层次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科学分层管理,能够起到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该文以2017年5—10月在该院工作的3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究分层次管理对于临床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院内科34名护理人员,于2017年8月实施分层次管理,将2017年5—7月作为实施分层次管理前观察阶段,将2017年8—10月作为分层次管理实施后观察阶段。34名护理人员性别均为女;年龄20~46岁,平均(28.49±2.31)岁;工龄0.3~25年,平均(7.98±4.62)年;学历:本科14名,专科20名。研究获得所有参与人员同意,排除拒绝研究、不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分层次管理前采取常规式护理管理,集中内科护理人员讲解护理注意事项、规范,根据医院工作安排展开护理管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予以患者基础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健康宣教等。

分层次管理方法如下:①层次划分:依据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岗位能力、职称、综合素质能力等,将护理人员分别划分做4个等级:1级为助理护士,工作年限在2年以下,主要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2级为执行护士,工作年限处于2~5年之间,工作内容为患者专业护理以及基础护理;3级为责任护士,工作年限需高于5年,负责工作内容为病情较为复杂,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患者的护理工作;4级为组长护士,主要负责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工作。内科护士长联合护理部共同制定各个层次护理人员所需展开的护理规范、流程等,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依据不同层次的护理流程展开护理,在本层次护理工作完成的同时,指导下一级护士完成护理工作,并配合上一级护士展开护理工作,促进护理工作整体质量的提高。②加强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开展专业主题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内科基础护理、专业护理、重症患者护理相关要求,培训方式包括讲座培训、线上培训等,在培训过程中,内科护士长做好工作统筹,加强对护理人员协调应变能力的培训,使其在掌握内科护理基本方法、流程、技巧的同时,具备应对内科患者突发病情的能力,针对高发意外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护理人员依据应急预案处理突发事件,提升护理人员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责任护士需掌握内科护理相关知识,加强对其的护理专业知识培训,使其掌握一定工作方法,提升其个人工作能力水平。执行护士应加强基础培训,使其在面对内科疾病时,能够明确患者发病原因,并根据病因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并耐心解答患者疑惑,提升护理工作质量。需加强对助理护士的基础能力培养,使其能够自如处理基础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并加大对基础知识技能的培训。③完善考核办法:因各个层次护理人员的培训目标、内容、工作要求等存在差异,故培训考核的方法应当加强针对性,在护士长考核中,除考核内科相关业务能力外,还应增加管理能力考核,对护士长的领导、管理能力进行考核评定,增强其管理工作能力,以便能够更高效地安排工作。在责任护士考核中,除工作业务、理论水准的考核外,还应重视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的考核,促进责任护士的业务能力的全面发展。对于执行护士、助理护士,应当抓好理论、技能等业务考核,增加工作责任考核,使其保持对工作的积极、认真态度,促进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将考核成绩与奖励机制挂钩,根据科室实际情况设立一定资金奖励,并在优秀评选、职称评定中将日常考核情况纳入考虑范围中。

1.3  观察指标

统计实施分层次管理前后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理论技能水平及患者与医师满意情况。护理质量由护理部进行评定,内容包含护理态度、病区管理、专业能力3个方面,每项均采用百分制,分值高者较优[4]。理论技能水平采用考核形式进行判定,均由护理部采用百分制进行考核,分值较高则考核结果更优[5]。满意度判定抽取患者30例、医师30名,分别对护理工作中的服务态度、健康宣教、心理疏导、专业能力、与医师配合情况等内容进行评定,分值较高则满意度更高[6]。

1.4  统计方法

以SP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变化

管理后护理人员态度、病区管理、专业能力均大幅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管理前后理论、技能水平变化

管理后护理人员理论、技能水平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管理前后满意度改变情况

管理后患者、医师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内科护理对象病情较为复杂,这也就对内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临床护理管理是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传统临床护理管理采取统一办法对护理人员展开管理,管理忽略护理人员的差异性,导致护理管理效果不佳[7]。分层次管理是一种根据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水准对其进行划分管理的新型管理方法,对该院内科护士进行分层次管理后发现,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态度、病区管理、专业能力均大幅上升,且管理后护理人员理论、技能水平均呈现显著性提升,同时,管理后患者、医师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提高。

分层次管理采用科学分层方法,护理管理更具针对性,通过不同层级的培训考核,逐步实现护理人员能力的提升,同时上一级护理人员通过指导、协助下一级护理人员展开工作,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护理人员处理工作难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8]。同时,为护理人员拟定针对性的考核方法,使考核更贴合实际,并将考核与奖金、晋升等挂钩,能够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使其在面对工作问题、难题、突发情况时有更强的应对能力,实现内科护理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故采用分层次管理后,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分层次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护理管理水平,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王永芬,何平,方琴.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220-222.

[2]  高传英,唐海蓉,俞湘蓓.全面质量管理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4):1370-1372.

[3]  怡萍.护士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s1):32-34.

[4]  杨凤翔,陈蕾,罗秀玲,等.临床护理岗位层级晋升考核方案[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12):1181-1184.

[5]  廖敏,吴金玉.应用分层团队护理管理的质量评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8):925-927.

[6]  杨婧,沈丽琼,金晓燕.层次分析法在护理管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6):3837-3840.

[7]  王敬松,劉芳.基于岗位能级构建心血管内科护士分层次培训[J].护理研究,2017,31(22):2806-2808.

[8]  何义芬,徐禹,杜爱平,等.信息化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华西医学,2016,14(4):762-764.

(收稿日期:2019-08-08)

猜你喜欢
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