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阐述了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与特征及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重大意义,介绍了潍坊市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潍坊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要加快生态理念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提高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加强宣传,积极营造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加快城市绿化的法制建设。
【关键词】 生态园林城市;环境建设;措施;潍坊市
随着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全面实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为了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态园林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部从1992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园林事业的发展,从2005年开始评选“生态园林城市”,由此,生态园林城市这一发展理念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焦点。
一、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与特征
生态园林城市是利用生态园林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以植物为主要材料,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生态园林城市具有和谐性。和谐的生态园林城市,就是要达到人们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睦生存的环境理念;生态园林城市具有公共性。有效地生态园林城市能够发挥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舒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生态园林城市具有区域性。每个城市有不同的自然区域和地理气候,由于因地制宜的生态园林建设特性,决定了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的区域性。
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重大意义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不仅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历史责任感,积极引导城市建设向“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发展。
1、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对自然需求的必然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发起过一个“人和生物圈”计划,而生态园林城市则是这个计划当中提出的概念。所谓生态园林城市也是城市得到生态化发展的重要结果,是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人类生活方式,更是人们发展到更高阶段的需求表现。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升,提升了人们有效的工作时间,闲暇的时间相对增加了,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适应实际需要,城市建设中的局部园林风格,逐渐扩展到生态园林领域,有助于满足人们对自然或者是接近自然环境生态园林的需求。
2、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态园林城市提出的背景是我国比较特殊的环境,这和我国历史上的私家园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钱学森先生所提出的“山水城市”是这个概念的前身,也与欧洲国家提出的“花园城市”十分相似,都重视塑造城市景观,就像是绘画一样,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一草一木和一砖一瓦都应当体现出人为的审美情趣。生态园林城市则是良好的城市景观和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也是人们在城市景观千城一面背景下渴望得到的理想城市构建模式,是感性和理性的充分结合。我国在21世纪初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又在十三五规划当中提出了新型发展理念,其中绿色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得到重视。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则是符合了绿色新型发展理念,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构成环节,而且也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生态园林城市可以通过各类植物有效防止风沙侵袭,吸附空气中尘埃,隔离噪音产生的污染,涵养水源,调节城市气候,减少城市因建筑物密集而导致的城市“热岛效应”等等。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发的大面积沙尘暴,不仅危害到了一些城市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的生活,同时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必须加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建立保护城市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突出城市个性,提升潍坊城市品位的必然要求
现如今在各大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国面临着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千城一面。不少城市在定位,结构设计,发展理念上都存在着趋同性,这就导致很多城市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即缺乏城市吸引力。比如在招商引资这方面,如果按照传统的建设方式,潍坊在城市结构上与别的城市相似,那么其自身对于资金的吸引力也十分有限。不管从哪方面来看,对于潍坊市的发展都不利。而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则是需要以城市自身的特色为基础,利用城市的特点设计城市结构,更加具有个性化,也会使潍坊市的品位得到更快的提升。
4、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一个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的公益性事业,而且是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基础产业。加强城市生态园林绿化建设,不仅可以直接提高园林绿化物业公司和商业的综合效益,而且可以依托苗木、花卉、蔬果等植物开拓广阔的市场,带起一个很大的绿色产业,还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业,为促进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一个新的机遇和途径。比如潍坊青州的花都小镇——利用黄楼镇的花卉博览园,做好花卉园的配套设施,打造集種植交易、花木观赏、主题度假、生态休闲、特色产品加工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又如潍坊寿光——以“中国菜都”为核心品牌,提升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积极转化寿光蔬菜品牌的经济价值为旅游价值,打造全国闻名的“绿色菜都”主题区。这种采用“种植+经营”的经营模式,不仅使老百姓赚到了苗木钱、瓜果钱、工程钱,同时还提升了知名度,唱响了一支生态观光旅游曲。
三、潍坊市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任何城市只有在良好的城市发展规划建设内,才能精心设计出特色的景观园林,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城市都是在改造发展中摸索前行,导致设计建设的园林景观单调、呆板、观赏价值有限等等,潍坊市也不例外。
1、潍坊市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1)潍坊已经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纳入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中。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功能、基础设施、经济结构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显著。在2004年,我国建设部专门下发了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通知,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正式在全国拉开序幕。而潍坊市也积极顺应国家的这一发展趋势,加大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力度,并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纳入到了潍坊市地方发展的规划当中,将其当做是长期发展的事业,持续开展。
(2)基本形成了潍坊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当前我国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重视向生态宜居的方向继续发展;第二,更加重视在绿化的过程中结合城市自身的特色,比如潍坊市就可以结合平原城市的特点,打造宜居的环境城市。第三,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第四,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将发展园林产业当做重要抓手。第五,注意保护资源,促进文化内涵的挖掘。潍坊市在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生态绿地系统的建设,因此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潍坊市的生态绿地系统也逐渐变得更加完善起来。
(3)较好的保护了潍坊的自然地貌、植被、水系等。潍坊地处鲁中平原,城区有山无峰,土质优良,园林城市建设着力遵循原有的风貌实施建设。南部的白浪河水库,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以农业、经济果林、水土保持为特色的田园风光。城区中心的张面河、虞河、白浪河三河治理坚持依河引水、水景相融的建设理念,整治最大的特点是原生态、水景交融。实行“去人工化”,避免大拆大建,原有的树林、果园、池塘,都最大限度地保留,绿地植被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即使是必不可少的人造景观,也力求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4)保持了潍坊人文历史风貌。潍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形成的历史文化也应当得到保存和发展。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过程中,重点保护好十笏园、齐国故城遗址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近现代历史建筑,加强对建筑物的高度、体量和样式的控制和引导,以风筝传统文化为载体,展现齐鲁文化特色和滨海城市园林生态风貌。
2、潍坊市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1)“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合理性欠缺。在建设过程中过于重视最终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其中的过程。规划设计种植苗木过于密集,生长空间小,透气性差,导致病虫害严重,生长不良。重视绿地建设,忽视植物的合理需求。
(2)功利主义比较严重。由于生态园林城市已经被纳入到发展规划当中,因此也成为评价业绩的重要标准,一些负责人员单纯为了彰显自己的业绩而将关注点发生了偏移。
(3)缺乏特色性城市创新建设。当前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园林景观单调雷同是随处可见的,潍坊市也没有逃脱这个问题,仍然需要加以解决。
(4)市民的保护意识淡薄。由于市民自身的问题以及相关部门宣传不到位导致居民对于园林的保护意识差,随意折损,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5)重视建设,忽视管理。目前,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政府的投资逐渐增加。但是对于园林绿化而言,建设固然重要,管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植物的有型生长,要靠合理的养护。建设和管理相互脱节,即使建设的再好,最终也会成为一盘散沙,起不到园林景观的作用。
四、推进潍坊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调节城市区域的小气候,而且还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生活质量,因此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成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标准要求。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通过园林建设的艺术手法,将各类乔木、灌木、草坪、地被等植物相互搭配,巧妙结合,构成一个全方位、立体的生态园林城市。
1、推进生态理念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
(1)着力提升城市生态绿量。通过实施规划建绿、整治增绿、见缝插绿等途径,从城市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等指标达到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要求。一是要在城市中心区域及重点人流密集区域借助旧房拆迁、新建改造的有力时机加大绿地绿量建设;二是大力推行街头小游园、小广场的民心工程建设力度;三是营造大绿化,大生态格局。近年来,潍坊在“三河治理”加快湿地森林绿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拆墙透绿,大植绿方面也在积极推进,这也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着力增强城市生态园林的功能。在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中,应着重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充分利用原有地貌和周围水流的关系,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的四周,还要把自然引入到城市之中,进一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潍坊积极采用城郊结合、森林公园及大园林道路的绿化建设模式,增添城市的绿化用地,让生态园林的功能在人们的生活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工程也是一门感染力颇强的艺术创作,它既有无法替代的生态功能,也有突出的观赏功能。规划设计的水平直接影响建设的水平,正如园林绿的系统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设计也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4)著力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建设。维系和保护城市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平衡的发展。只有物种多样化,才能保证城市抗外来干扰的能力,构建丰富的园林景观风貌,多样性也意味着安全性地提高。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建设,首先要保护城市的自然植被和古树名木。遵循适地适树的种植原则,在绿化建设中,选对了绿化植物,生态园林建设就会多快好省;其次要重视丰富城市绿化的植物种类。通过引种的模式合理的、科学的植物配置,增加绿地适应性的植物种类,丰富园林植物的多样性种植。
(5)着力遵从互利共生的生长规律。要充分了解植物生长的特性,尽可能的将一些能对彼此生长有帮助的物种配置在一起。例如,兰科植物、云杉、雪松、核桃、桑树等植物与菌根具有共生关系;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皂角、白蜡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有些植物的分泌物会对其他植物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如梨树与松柏,松柏与山楂应避免种在一起。
2、提高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工作精心、过程精致、质量精品”是城市养护管理的新思路,也是我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新要求。
(1)将养护作业纳入科学化。从最初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到后期的养护管理等,结合可操作性的工作计划,做到有效实施,落实到人,科学管理,有序调整,每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努力实现管好一片绿地,展示一种形象。
(2)监督检查长效化。监督检查工作也应做到长期,构建更加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对生态园林城市的植物进行科学的养护,做到管理有层次,计划有目标,工作有落实,过程有考核,改变以上散而不规范的状态,巩固养护作业最终的效果。
(3)重視人才引进,加强专业化队伍的建设。生态园林建设涉及到多个学科内容,比如规划、建筑、园艺、林业等,专业化人才的作用不可忽视,需要引进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都比较高的人员,常言道,三分建七分管,为巩固绿化成果,需要专群人员,建管并举,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贡献专业技术力量。
3、加强宣传,积极营造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1)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加大园林绿化的宣传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可以让更多民众认识到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也能够提高他们自身爱护环境的意识。
(2)分区分片负责,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爱绿护绿的意识。可以积极调动市民的积极性,按照不同的区域,选择一些志愿者,根据他们居住的具体片区参与到爱护植物,维护生态园林城市的活动当中。
(3)积极开展评优活动,调动市民爱绿护绿的自觉性。对于一些表现好的市民可以由主办单位给予相应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以表彰他们在活动中的优异表现,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4、加快城市绿化的法制建设
(1)严格依法行政,依据省政府的“绿化图章”制度和《潍坊市绿化管理办法》依法行政管理。政府要从法律角度出发,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为今后具体建设提供法律借鉴,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也为具体的行为提供更加细致的管理规范。
(2)强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督查管理职能。监督检查工作应当落实到各个环节当中,并非是事后监督。全面质量监督可以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都得到保障,这样也会减少最终问题的出现。
(3)加强绿化补偿费的征缴工作。应当在这方面进一步的完善,以此来提高普通民众爱护环境,尊重绿化成果的意识,但是需要构建完善的制度来进行解释和作为依据。
五、结语
准确把握”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基本内涵,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潍坊在加快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对比国内外发展城市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根据中央、省委要求结合潍坊的自然、地理、气候、人文历史及园林绿化现状,围绕“四个城市”建设探索走出一条保护环境的新路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洪敏, 周垠.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园艺, 2013(21)63.
[2] 顾丽丽, 张宁, 刘剑光.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若干问题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13).
[3] 张元华, 杜宏波, 刘杰. 如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J].科技信息, 2010(13)360.
[4] 李瑞昌. 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9)5487-5489.
【作者简介】
郑会玲(1974—),山东潍坊人,任职于中共潍坊市委党校,工程师,从事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