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迟
与上一期的昆虫家庭相比,鸟类家庭既简单,又复杂。
说简单,是因为鸟类多以一夫一妻的小家庭为主,没有演化出蜜蜂和蚂蚁那样复杂的真社会性行为。
说复杂,是因为鸟类的很多行为需要后天模仿和学习,这就需要鸟爸鸟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来抚养和培育下一代。而昆虫的行为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是由基因先天决定的。因此,鸟爸鸟妈可比虫爸虫妈辛苦多了。
那么,鸟类家庭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鸟儿们已经做好准备,等着我们去参观呢!
无巢无家,有牵有挂
首先,我们来认识几种毫无“家庭观念”的鸟类。
最著名的当然是大杜鹃。它们自己不筑巢,还把孵蛋和育幼的责任强加给别的鸟儿。大杜鹃宝宝还会想尽办法除掉宿主的亲生骨肉,独占抚养资格。这样的手段被称为“巢寄生”。
生活在南美洲的黑头鸭也是寄生高手。与大杜鹃不同,黑头鸭宝宝孵化后不会毁坏宿主的蛋,也不会伤害幼鸟。它们立刻就能独立,丝毫不给宿主家庭添麻烦。
还有一些鸟儿的寄生行为则十分“霸道”,比如褐头牛鹂。在其他鸟巢中下完蛋后,褐头牛鹂还会隔三岔五地跑回去检查,看宿主家庭有没有好好抚育自己的后代。一旦发现蛋被破坏或者宿主家庭拒绝孵化,它们就会对宿主发起攻击。还有些褐头牛鹂为了让后代有更好的生存环境,甚至会驱逐宿主家庭附近的鸟儿。你说,它们到底有没有“家庭观念”呢?
狡兔三窟,蛋生三处
有些鸟类明明会筑巢和孵蛋,还是要把部分蛋下到别的鸟巢里。我们熟悉的家燕就是其中的代表。它们既会自己筑巢育幼,又会到同类的鸟巢中下蛋。
美洲潜鸭不但喜欢同类的鸟巢,还时不时打起同属鸟儿的主意。其他潜鸭就这样充当起“义务妈妈”,带着几只美洲潜鸭宝宝东游西逛。
有人认为,之所以在同类或同属鸟类之间寄生鸟蛋,是因为鸟类也明白“鸟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将鸟蛋分散在不同的鸟巢中,后代孵化和存活的概率就会增加。
单独育幼,为爱坚守
当然,把蛋下在别人家的鸟类是少数,多数鸟类还是会老老实实地组建家庭,自己繁育后代。在这样的家庭中,鸟妈妈通常是孵蛋主力,鸟爸爸要么负责警卫,要么外出觅食,少数鸟爸爸也会参与到孵蛋的工作中来,让鸟妈妈活动活动腿脚。
还有些鸟类则是单亲家庭。有些只有鸟妈妈,比如咱们熟悉的鸳鸯。少数还算负责任的鸳鸯爸爸,会守护鸟巢,但是既不孵蛋也不育幼。多数鸳鸯爸爸干脆不管不顾,一走了之。
有些单亲家庭只有鸟爸爸。双垂鹤鸵就是如此。鹤鸵妈妈下完蛋后就会离开家,剩"下鹤鸵爸爸独自孵:化并养育小鹤鸵。咱们在《蛋卵虽小,大有乾坤》(2019年9月号)中提到过的冢雉,也是爸爸负责修建孵化室,并且随时检查鸟蛋的孵化情况。
适者生存,从蛋开始
在残酷的自然竞争中,存活的后代当然越多越好,但有些猛禽家庭却反其道而行之,它们更讲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有些猛禽一旦孵化出来,就要面对兄弟姐妹的竞争。因为父母每次带回来的食物有限,越强壮的雏鸟就能吃得越多,长得越壮。特别是在食物匮乏的时候,往往只有最强壮的雏鸟才能存活下来。
而有些猛禽的竞争,从蛋就已经开始了。角雕是美洲最大的猛禽之一,战斗力极强,几乎没有它们不敢下手的猎物。角雕妈妈每次会生两枚蛋,但是当第一枚蛋孵出来之后,第二枚就会被淘汰掉。角雕父母会尽心尽力地哺育唯一的孩子。任何敢于威胁鸟巢和宝宝的家伙,都会遭到它们无情的攻击。
左邻右里,请勿打扰
像角雕这样的大型猛禽,往往是独门独户,家庭之间必须保持距离,否则就是一场大战。有些鸟类,虽然将家建在一起,但也互不来往,甚至彼此提防。
鲣鸟是一类大型海鸟。平时,它们单枪匹马地生活在大海上,到了繁殖期再在岩石海岸聚成大群,然后修建巢穴,寻找配偶,生儿育女。虽然和邻居住得很近,但小家庭仍各有各的地盘,范围大概就是一只鸟趴在窝里能够得到的区域。小家庭之间就这样保持着“一颈之隔”,互相啄不到就行。
对于阿德利企鹅来说,有些同类是最让它们头疼的小偷。雄性阿德利企鹅会收集碎石头来建造自己的精致小窝,家建得越漂亮,就越容易吸引雌性的关注。然而,有些好吃懒做的家伙自己不去找石头,却盯着邻居的家。主人稍不注意,好不容易找到的石头就被它们顺手牵了羊。
家族虽小,其乐融融
当然,同类鸟儿之间并非都是竞争关系,有些也能其乐融融。咱们从小家族说起。
细尾鹩莺的家庭里一般有2至4只成鸟,通常包括鸟爸爸、鸟妈妈,以及它们已经成年的孩子。这些鸟哥哥和鸟姐姐会暂时留在家中帮助抚养弟弟妹妹。
在蓝白细尾鹩莺家庭中,只有鸟爸爸拥有带着金属光泽的靓丽羽毛,彰显着它在家庭中的地位。而其他成员则保留着低调的棕色羽毛,即使同为雄鸟的鸟哥哥也不例外。
佛罗里达丛鸦则会几个家庭聚在一起。大家虽然各自筑巢,但是其中繁殖失败或是没有繁殖的成员会主动担起保姆的职责,帮助其他家庭运送食物、警戒敌人、照顾雏鸟。甚至一些繁殖成功的鸟妈妈,也会主动去给其他巢里的鸟宝宝提供食物。
抱团取暖,聚小为大
像鲣.鸟这样的鸟类,平时单打独斗,繁殖期再组建家庭。有些鸟类则相反,平时群聚而居,繁殖期反而拆成一个个小家。咱们常见的麻雀就是如此,它们非常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当一大群麻雀一起行动时,不但能提高发现天敌的概率,而且还会给敌人营造出一種“我面对的是一只大型动物”的错觉,从而不敢贸然进攻。当然,繁殖期的小家庭也是比邻而居,大家依然会共同预警和防御敌人。
还有些小鸟平时成对或成小群生活,只有在秋冬季节才聚集成大群,抱团取暖来度过寒冷的季节。有可可豆会问了,鸟儿们觉得冷,为什么不回窝呢?事实上,绝大多数鸟类都只会在繁殖期筑巢,平时都是随遇而安。
群居到底,拒绝孤独
还有一些鸟儿无时无刻不过着群居生活,甚至会“拒绝”孤独。火烈鸟就是这样。
火烈鸟共分为6种,它们都是成百,上千只聚集在一起生活。如果落了单,它们往往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忧郁而死。因此,一些动物园会在火烈鸟笼舍中安装镜子,让它们认为自己和很多同伴生活在一起。当某只火烈鸟生病需要隔离时,更是需要在它的房间里多装几面镜子,以免它觉得孤独。
即使到了繁殖季节,火烈鸟也会群聚在一起鸣叫、奔跑,并通过复杂的舞蹈来寻找生命的另一半。求偶成功后,它们会一起在湖边的泥地上堆起高高的巢穴,然后下蛋育幼。
集体公寓,你我共建
有些鸟儿将集体力量发挥到了极致。
红嘴奎利亚雀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织巢雀,是世界上个体数量最多的野生鸟类。据估算,非洲草原上共生活着约100亿只这种小鸟。红嘴奎利亚雀常结成数万只的大群一起生活。当鸟群飞过时,用遮天蔽日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非洲的另一种织巢雀一群织雀则因为夸张的“豪宅”而闻名。群织雀会共同构筑庞大而复杂的巨型鸟巢,就如同一栋公寓,里面再分隔出一个个群织雀小家庭。一个这样的巨型鸟巢中,可以住上几百只群织雀,往往是祖孙好几代都住在一起。有了这样的大家庭,安全自然不在话下。
物以类聚,鸟以群分
按照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不同,鸟类被分为8大生态类群。看看文中出现的鸟儿分别属于哪个类群,给它们连上对应的标签吧!
1.阿德利企鹅
2.鸳鸯
3.火烈鸟
4.角雕
5.双垂鹤鸵
6.大杜鹃
7.细尾鹩莺
8.冢雉
陆禽 土中刨食,不善飞行游禽足短有蹼,游泳健将
涉禽 长腿长嘴,行走水中
攀禽 足短而壮,擅长攀缘
猛禽 钩喙利爪,性情凶猛
鸣禽 轻盈迅捷,啼声婉转
走禽 翅膀退化,奔跑如飞
海洋性鸟类 大腹便便,劈波斩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