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美 葛 超 王 倩 李 薇 梅素红 赵春晨 孙伟东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南京,210028)
合趾猿(Symphalangussyndactylus)是世界濒危物种,被IUCN列入濒危(EN)等级,被CITES收录于附录Ⅰ。合趾猿主要分布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上,栖息地主要为热带山地常绿森林,海拔300 m以上[1]10。合趾猿是体型最大的长臂猿,可达其他长臂猿的2倍,身高1 m,体重14 kg[2];全身毛发黑色,有些个体出现面部变色,喉部有无毛会膨胀的气囊,发出洪亮的声音。第2和第3脚趾由薄的皮肤织带融合在一起,形成合趾。在野外以各种热带浆果、有核果和多种嫩树叶、芽、花等为食,偶尔采食一些小昆虫、鸟蛋和小的脊椎动物。野外寿命25~30年,圈养情况下寿命可达40年[3]。
合趾猿为一夫一妻制,每2~3年繁殖1次,一般1个家庭群可以有2只未成熟个体[1]30。人工饲养条件下,尚未见人工育幼报道。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高淳湿地动物园于2019年开始饲养1对合趾猿,2020年12月,母猿难产,采取剖宫产方式将幼猿取出。由于母猿产后需要在治疗室的压缩笼内治疗和护理,奶水不足,故将幼猿采用人工育幼,且育幼成活。现将人工育幼的方法及结果总结如下。
合趾猿Lucky(呼名),雄性,2020年12月27日剖宫产出生。初生体重650 g,目前(2021年9月30日)体重2 500 g。
幼猿4月龄前在育幼箱(婴儿培养箱)内育幼,内部空间尺寸为85 cm×40 cm×44 cm,内放置垫布和毛绒玩具。4月龄后从育幼箱转移到育幼室内的铁网笼1(100 cm×56 cm×67 cm)内育幼,笼内放有垫布、栖架(2根木棍搭成双杠,每根上面系1~2条毛巾,幼猿可以玩双杠,抓着毛巾行走和荡秋千)和玩具等,供幼猿休息、活动及玩耍;6月龄后转移到铁网笼2(220 cm×64 cm×166 cm,笼体离地面7.5 cm)内饲养,笼内安置有栖架(类型结构同铁网笼1内的栖架,栖架一端增加1个用木棍搭成的休息平台),笼底垫有带孔的塑料垫,笼顶系有4条毛巾,其中1条长毛巾垂到栖架下方用于幼猿荡秋千,另3条毛巾供其抓着在栖架(双杠)上行走。
育幼箱温度设定在32 ℃,1月龄后逐步下调温度,3月龄前保持在28~32 ℃,3~8月龄在26~27 ℃。育幼湿度控制在50%~80%。育幼箱温度和湿度具体见表1。
表1 合趾猿人工育幼箱温湿度
饲喂方案包括日粮种类、奶水比例、饲喂时间或频次,具体见表2。
表2 人工育幼合趾猿饲喂方案
1.3.1 母乳饲喂及人工育幼奶水配比
幼猿出生后的前3天,因母猿治疗和体内麻药没有喂母乳,第4天开始人工辅助幼猿在治疗用的压缩笼内吸食母乳,每天1~2次,每次10~15 min。母猿要在压缩笼内继续治疗,奶水不足,未将幼猿还给母猿喂养。幼猿满2月龄后,母猿虽康复,但奶水严重不足,遂将母猿放回原场馆饲养,停止母乳饲喂。
人工育幼采用人用婴儿配方奶粉,1~3月龄采用该配方奶粉1段,奶水配比分别为1∶9、1∶8和1∶7;4~6月龄采用该配方奶粉2段,奶水配比为1∶7;7~8月龄采用该配方奶粉3段,奶水配比为1∶7。
1.3.2 饲喂方法及食物过渡
根据幼猿的日龄、体重及吃食效果确定饲喂次数和饲喂量。出生后的前1周(尤其是前3天)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即幼猿随时要吃随时喂,一般0.5~1.0 h喂1次;育幼1周稳定后,随幼猿日龄的增加,饲喂频次逐渐降为每隔4 h喂1次,饲喂量逐渐增加。3月龄后,饲喂时间相对固定,饲喂次数由每日4次逐渐降为每日3次。
2月龄开始添加苹果泥,后改为苹果汁,逐渐增加果汁品种;3月龄开始饲喂少量的果蔬和树叶,并逐渐增加喂量;6月龄后按其父母日粮中的果蔬和树叶品种饲喂,饲喂量根据采食效果逐步增加。
初次添加苹果泥时,幼猿粪便中出现了较多的奶渣和苹果渣,立即停止添加,1周后改添加苹果汁,粪便中仍有少量奶渣,无食物残渣。逐步添加熟胡萝卜汁和橙汁,粪便颜色呈现食物色。3月龄后添加蔬菜和树叶,从鲜嫩的生菜和刚发出的新叶开始添加,此时期出现幼猿啃咬栖架行为,对苹果汁和胡萝卜汁失去兴趣,改为苹果粒或苹果条或整个苹果,便于磨牙。随月龄增加,粪便中的奶渣慢慢消失,食物残渣逐渐减少,6月龄后粪便恢复正常。
(1)按照表2的饲喂方案开展饲喂工作,保持奶水温度适宜(35 ℃),每次喂完奶将奶瓶清洗干净消毒,结合实际饲喂效果和体重增长情况调整饲喂时间和饲喂量[4]。喂奶时,将幼猿头部轻轻托起,让其吸稳奶嘴,使奶液充溢奶嘴,跟着幼猿吸奶的节奏平稳喂奶,不可操之过急,以避免吸入过多空气或吸奶速度过快而发生呛奶;喂奶结束后,擦除嘴角残留奶渍,将幼猿托起,在其背部轻拍几下,把吸入胃内的空气排出,放回到育幼箱内。
(2)每天清理育幼箱,保持箱内干净卫生。3月龄前给幼猿穿人用纸尿裤,每天换1次,遇幼猿大便及时更换纸尿裤并清洗。勤洗勤换垫布,保持干燥。观察幼猿的精神状态、吃奶和粪便状况,关注育幼箱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
(3)根据幼猿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时更换育幼笼箱,并根据合趾猿的行为特性在笼箱内放置玩具、栖架等,增加幼猿活动量,维持幼猿正常的行为表现。幼猿出生1周后,在每次喂奶前,提举上肢进行简单的运动,锻炼臂力。半月龄后,在育幼箱内搭了1根横杆,杆子上系1条毛巾,将幼猿的前掌挂在杆上,能够短时间拉伸。逐渐地,幼猿喜欢上这根杆子,睡醒后便会拽着毛巾上杆,在杆子上拉伸和翻滚,活动比较频繁。3月龄后,白天放在铁网笼1中(内有双杆栖架并系有毛巾)活动,活动空间增大,时间增加,晚上放回育幼箱。4月龄后,放在铁网笼2(内有平台和双杆栖架,双杆上和笼顶系有毛巾)中活动,不再放回育幼箱。这时,幼猿活动空间和高度进一步增加,喜欢荡秋千,抓着笼顶的毛巾在双杆上行走,玩累了在平台上睡觉。
(4)每天早晨幼猿空腹称重[5],测量肛温,记录数据。
(5)每天做好育幼记录,内容主要包括育幼箱温湿度、肛温、体重、饲喂食物种类、奶粉冲调比例、饲喂时间、粪便情况,以及每天其他主要工作内容等。
幼猿育幼成活,出生至今(2021年9月)已满9月龄,健康状况良好,活动积极。
根据体重记录显示,6月龄内,幼猿日体重增长缓慢,甚至出现细微的负增长,这与黄小妹等[4]对戴帽长臂猿(Hylobatespileatus)幼仔的体重与日龄关系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周平均体重平稳正增长(表3);幼猿1~6月龄的平均体重分别为718、937、1 148、1 357、1 569、1 800 g,月增长209~231 g,体重增长平稳。
表3 幼猿周平均体重
目前,国内饲养合趾猿的单位不多[2],此次人工育幼成功的经验表明,人工育幼合趾猿需要做好的工作重点包括以下方面。
因母猿需要治疗及母乳不足,育幼不得已使用配方奶粉人工育幼。刚出生时饲喂低浓度的奶水,让幼猿对人工配方奶粉有个适应过程。随着幼猿生长,消化能力增强,将奶水的浓度逐步加大,饲喂量逐渐增加,饲喂频次逐步减少,这与黄小妹等[4]对戴帽长臂猿幼仔的人工育幼研究结果一致。
添加辅食要考虑幼猿的消化能力和辅食的适口性,辅食的添加要逐渐过渡,让幼猿有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添加果蔬和树叶时,选择低水分、低纤维含量、性质比较温和的成猿爱吃的品种,添加量由少到多,每次添加时间放在喂奶后2~3 h。
育幼最早添加辅食是尝试饲喂苹果泥,饲喂后发现粪便中有较多的奶渣和苹果渣,说明幼猿还不能消化苹果中较多的纤维,于是改为纤维含量低的果汁,然后逐步过渡到果蔬和树叶。幼猿2月龄后开始添加果汁、果条和整个水果,再逐渐添加蔬菜和树叶,最后过渡到成猿的饲喂品种。
添加剂要根据动物的食物特性和生长特点,判断其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来进行补充。此次育幼的人工配方婴儿奶粉中的营养物质比较全面,因幼猿牙齿和四肢生长较快,5月龄前只在奶水中添加了钙剂。5月龄后,考虑到日粮中奶水的比例逐渐减少,又增加了21金维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补充日粮中微量元素和某些维生素的不足。
活动有利于幼猿的生长发育,人工育幼期间要根据其行为特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来增加活动机会和活动量。
合趾猿90%的移动是靠臂力摆荡,10%靠双足行走[1]29。依据合趾猿的活动特点,此次育幼前期训练了幼猿的臂力,后期在育幼空间设置了可以荡秋千和双足行走的毛巾和栖架,提高了幼猿的活动量。
育幼笼的尺寸会影响幼猿的活动,要根据幼猿日龄的增加和体重的增长进行更换,较矮的育幼笼不利于幼猿摆荡,臂力得不到锻炼;较高的育幼笼虽然能使它爬到高处摆荡,但有摔下来的风险,所以前期需要人为辅助摆荡,锻炼其胆量和臂力。
育幼工作除了要做好日常的育幼操作、观察和记录,育幼团队统一思想和操作要领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育幼工作耗时耗力,一般需要2人以上完成,所以要组织育幼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育幼工作内容、饲喂方案、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等,只有所有参加育幼的人员都能很好掌握并认真执行后才能圆满完成育幼工作。此次所有参加育幼的人员都掌握了育幼技术,并按要求完成了育幼工作,保证了人工育幼合趾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