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校贷款风险产生原因及其后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合理控制贷款规模,降低资金使用成本;长短期贷款相结合,合理调整负债结构;拓展资金筹集渠道,保证收入来源充足;节约各项经费开支,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完善基建财务管理机制、加强贷款资金管理。
【关键词】 高校贷款;风险管理;风险应对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学校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扩充自身的条件,包括校区建设、设备购置等,但由于学校自身创收能力有限以及财政拨款不足导致高校不得不采取贷款的方式来达到筹资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贷款很有可能成为一个高风险贷款项目。[1]
一、高校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
1、国家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办学收入存在着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事业收入不确定。目前,教育事业收入主要由高校的招生人数和人均收费标准决定,而招生人数和人均收费标准主要由上级主管部门统筹计划安排,而且招生人数的不稳定性也将影响高校的教育事业收入;另一方面是教育经费拨款不确定。国家是按不同类别的学生和专业折算的学生数量以确定不同类型学校的生均收费标准,由于未来招生人数的不确定,导致高校所获得的教育经费拨款数额也不确定。
2、盲目贷款负债规模过大
一些高校在建设项目时,没有客观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也没有科学、准确地预计与规划贷款项目和贷款金额,只是为了解决当前的资金问题盲目贷款,导致学校整体负债规模过大。
3、贷款资金使用不合理
一些高校没有将贷款严格用于规定用途,而是用于弥补学校日常开支、支付各种罚款、对外投资、捐赠等、拿新债还旧债,甚至用于提高或变相提高人员的福利等,这些不合理的资金使用行为会导致无法按时偿还到期贷款。
二、高校贷款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
近年来,高校的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但其并没有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还贷计划,对大额贷款带来的风险也认识不足,有的高校贷款金额甚至已经超出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可能导致不可预计的严重后果。
1、财务结构逐步恶化
高校贷款数量的增加导致财务结构不平衡,筹资成本增加,偿债能力下降。高校通过贷款取得资金用于建设等实际上是一种最终耗费,资金不但不能创收还需要筹集其他资金来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它是对未来收入的提前使用,而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和未来支出的压力会使财务结构陷入恶性循环,财务风险难以评估。
2、财务运作成本增加
高校贷款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但仅靠扩招和提高收费标准是远远不够的,这些资金只能靠从紧张的日常经费中节约出来,否则就无法及时偿还贷款,[2]给学校造成不良后果。具体表现在:
①高校无法及时偿还到期贷款,导致学校需要承担更多的贷款利息,利息费用占用了学校自有资金,直接影响学校日常运行。
②高校无法及时偿还到期贷款,影响学校声誉和信用度,对学校后续开展各种活动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可能制约学校的长远发展。
③高校如果一味地追求扩大规模,不考虑自身承受能力,过度挪用流动资金,尽管利用贷款增加了学校固定资产,但在短期内未必能产生足够的效益用来弥补流动资金缺口。
3、公用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许多高校近几年在基本建设上的投入远远超过了过去几十年的总和,一些本还可以继续使用的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因陈旧被闲置、报废或被拆除而重新购置,一些高校为了追求档次基本设施配置及建设装修等都严重超标,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4、教育质量不断下降
高校面对巨额的还贷压力,必然会压缩某些方面的投入与支出,这将会对正常的教学活动产生影响,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具体表现在:
①从学生方面来说,一些高校压缩教学、科研的投入,特别是教学、科研一线的经费投入,这些投入都是对学生最直接、最基础的培养成本,投入不足可能影响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这些方面能力的缺失。
②从老师方面来说,高校可支配经费的减少,使教师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的提高受到限制,学校无法提供优越的条件来吸引和培养人才,优秀骨干人才不断流失,直接导致学校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三、贷款风险的理性应对
贷款负债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增强高校的办学实力、缓解资金紧张问题的同时也给普通高校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危机,如何衡量和规避债务风险问题就成为目前高校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高校贷款风险的理性应对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合理控制贷款规模,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贷款规模既要考虑学校建设和发展计划对资金量的需求,也要考虑学校现有资源的制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贷款规模:
①以资金承受能力为限控制贷款规模。贷款的资金成本即利息是需要学校每年预算支出中统一安排的,预算中能用于支付利息的资金額度决定了贷款资金的多少,也制约着学校的贷款规模。
②以筹资能力为限控制贷款规模。考虑到贷款要偿还本金,因此贷款规模的大小也受到偿还贷款本金能力的制约,同时还贷能力又取决于学校创收增资的能力。所以贷款运用得当,不仅可以缓解学校资金压力,还可以起到杠杆的作用,增加学校创收机会。
③以流动资产为限控制贷款规模。学校能直接用于还贷的流动资产只有现金和银行存款,因此,现金比率、流动(速动)资产比率和资产负债率都是衡量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学校必须把控贷款规模,避免财务负担过重,保证学校财务平稳运行。
2、长短期贷款相结合,合理调整负债结构
高校应综合考虑长短期贷款规模,合理控制长短期贷款比例,并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组合贷款规模。在长期借款中可采用信用贷款和收费权质押贷款的方式解决部分工程项目贷款的需要,用流动资金贷款的方式解决短期资金紧张的问题,同时相邻的高校间亦可采取相互租赁使用对方闲置设备的方式,既可以节省学校的建设资金,也可以提高高校设备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合理调整学校负债结构的目的。
3、拓展资金筹集渠道,保证收入来源充足
高校应通过保证最基本的收入来源,如财政拨款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研收入、校办产业收入等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新的融资渠道:
①加强联合办学。联合办学已经成为目前高校,尤其是国内外一流大学提升高校综合实力,获取发展支持的重要途径。加强高校与企业界的合作与交流,设立各种基金会、冠名项目,不仅可以为高校争取资金支持,也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
②爭取校友和社会捐赠。目前许多一流大学,校友和社会捐赠的额度屡创新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内高校都在重视这一重要渠道,而且这种方式对于捐资者和大学筹集活动有一种很大的激励作用。
③建立高等教育基金。目前国内高校设立高等教育发展基金的并不多,但在西方国家却比较普遍。西方一些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类似基金制这样的机构,目的是为了协调政府控制与学校自治之间的矛盾,[3]增加学校资金来源渠道。
4、节约各项经费开支,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高校编制预算时必须坚持“收支平衡、量入为出”的原则,统筹安排事业发展经费,科学合理调配资源,增收节支,加强内控,防范财务风险。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强学校的预算管理:
①以学习发展战略为指引,紧扣学校建设目标,围绕学校重点工作,科学配置资源,完善预算管理机制。以绩效管理为导向,推动预算管理科学化,增收节支,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②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分析。财务部门应在预算管理分析上下功夫,切实做好预算管理、分析和控制工作。时刻把握预算收支的执行进度,定期做好信息反馈;严格监控资金流向,一旦发现超计划或无计划用款现象,能及时提出预警或制止;及时传递预算执行情况,便于相关责任单位及时准确掌握信息,合理决策。
5、完善基建财务管理机制、加强贷款资金管理
实施全过程基建项目管理,切实提高基建效益,财务部门主动抓好立项源头管理,经常主动了解项目申报计划,并积极参与项目的验标、开标和投标上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彼此协助,更有利于加强监督管理,从而合理运用基本建设资金,使其发挥应有的效能。
【参考文献】
[1] 唐悦奇. 高校筹资建设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与研究,2006(11).
[2] 马绍会.高校贷款规模过大的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8).
[3] 沈满洪.外部性的分类及外部性理论的演化[J].浙江大学学报,2002(1).
【作者简介】
史海波(1984—)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会计师,就职于(或供职于)西北工业大学财务处,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