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化表示的中文事件同指消解方法

2019-12-30 02:36程昊熠李培峰
中文信息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结构化语义注意力

宦 敏,程昊熠,李培峰

(苏州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0 引言

事件同指消解是信息抽取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大难点。作为信息抽取的下游任务,事件同指的准确识别有利于理解文本信息、扩充文本隐含信息和发现事件之间的关系,可应用于话题检测[1]、信息抽取[2]和阅读理解[3]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在同指消解这一大方向中,大多数是实体同指研究,事件同指的研究相对较少。

事件是描述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通常是指现实世界的某一人、物等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地点相互作用。事件同指消解旨在判断两个实例是否指向现实世界中的同一事件。一般情况下,同一篇文档中具有同指关系的事件有着相同的参与者、时间和地点,如例1、例2所示。

例1政府军从9月16日开始对阿布沙耶夫武装发动攻击。

例29月16日以来政府军共与阿布沙耶夫武装交战40次。

事件句例1中的触发词是“攻击”,事件句例2中的触发词是“交战”,虽然两个触发词不完全一致,但是含义相似,都指向了现实世界中同一个“Attack”类型的事件。同时,两个事件句中的实施者都是“政府军”,受事者都是“阿布沙耶夫”,并且两个事件句具有相同的时间“9月16日”。因此,这两个事件句属于同指事件。通过判断事件句是否属于同一文档中,事件同指可分为跨文档事件消解和文档内同指消解。

本文的研究着眼于中文文档内的事件同指消解。近年来,在英文同指领域中,研究人员开始将神经网络模型广泛应用于事件同指的任务中,将任意两个事件句通过网络层组成事件对,判断两个事件句是否同指关系。Krause等[4]采用CNN网络,加入事件对特征,挖掘事件句的内部特征,但是只考虑事件句的局部信息,没有考虑事件句的长远距离信息与两个事件句之间的信息。Fang等[5]采用基于可分解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模型,提取事件句之间的重要信息来挖掘事件句之间的关系。但是,往往存在着大量噪声,并且中文比英文的表述更加复杂,存在着一词多义、多种指代的现象,所以中文事件同指仅考虑事件句之间的信息还不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使用结构化语句、基于门控和注意力机制的方法来解决中文事件同指消解的问题: (1)使用自注意力机制和多头注意力机制挖掘事件句自身与事件对之间的重要信息;(2)采用语义角色标注与依存句法分析的方法,从触发词角度出发,挖掘事件句中的实施者、受事者、时间、地点等信息,从而过滤事件描述中的冗余信息,减少噪声。在ACE2005中文数据集上,本文方法的实验结果优于当前性能最优的基准系统。

1 相关工作

相比实体同指消解的研究,在事件同指消解上的研究还很少。事件同指消解任务最早由Ahn[6]在研究事件抽取时提出,通过研究事件对的有效特征,判断事件对之间的相似度,进而完成事件对的同指消解。

早期的事件同指消解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由实体消解[7]演变而来。随后将决策树[8]、最大熵分类器[9]、支持向量机(SVM)[10]、深度神经网络[11]等事件对二分类器应用于事件同指消解。之后,通过对语言学特点的研究,手动提取特征,对事件同指消解进行探索。Bejan等[12]使用非参贝叶斯网络对事件对的具体化特征建立事件同指消解模型。Liu等[13]使用手工提取的100多种特征,结合WordNet、FrameNet等外部知识信息进行实验。使用事件对模型往往会忽略事件对之间的联系,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滕佳月等[14]提出了中文事件同指消解全局优化模型。Peng等[15]提出采用语义角色标注来结构化表述一个事件,并使用一种弱监督的算法解决事件同指问题。

如今,深度神经网络成为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种主流方法,且都达到了出色的效果。在英文事件同指消解任务上,Krause等[4]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对事件对的两个句子相对位置信息以及触发词的上下文建模,提取事件对的特征,引入事件特征,最后得出事件同指结果。Fang等[5]采用基于可分解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模型,结合事件级特征和事件对级特征,挖掘事件对之间的信息,判定事件是否具有同指关系。

2 事件同指消解模型

Krause等[4]使用CNN模型提取事件句信息,但CNN模型只考虑了词与词之间的局部信息,并没有考虑整个事件句内的信息。单独考虑事件句信息,无法挖掘事件对之间的信息。Fang等[5]提出采用注意力机制将事件句中相对重要的信息提取出来,但信息提取的过程中存在噪声,影响了对是否具有同指关系事件的判断。Peng等[15]提出的MSEP框架使用语义角色标注描述事件,但事件句中的触发词不是都为谓语且并不都充当事件句的核心词。只通过使用语义角色标注抽取句子信息,会使得事件的描述存在较大的失误,进而影响判断事件同指的正确性。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文提出了一个使用结构化语句和门控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模型GAN-SR(gated attention network with structured representation),如图1、图2所示。

首先,基于事件句结构化规则将事件句结构化为事件五元组的表示形式;然后,将数据流通过GAN-SR模型,得到同指置信度,根据置信度判断事件对是否具有同指关系。GAN-SR主要是通过门控处理长远距离依赖,使用注意力机制捕获事件句有利于同指判断的重要信息,并且结合事件对特征判断两个事件句是否具有同指关系。GAN-SR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在输入层中,输入事件句、词性信息、位置信息、结构化语句、上下文信息、论元信息和事件对特征。其中,将事件句、词性信息和位置信息拼接起来;结构化语句是事先处理好的事件五元组;论元和触发词上下文信息是对结构化语句的补充。然后,使用GRU和Bi-GRU进行编码,捕获当前词之前词的特征以及前后词的特征。(2)在注意力机制层中,使用了多头自注意力机制[16]挖掘单个事件句自身的重要信息和事件对之间的重要信息。然后,通过门控机制来控制信息流,过滤噪声,减少噪声对模型判断的影响。(3)在输出层中,通过激活函数得出置信度,如果置信度大于0.5,则判为同指,反之非同指。

图1 GAN-SR框架

图2 G+ATT框架

2.1 事件句结构化表示

事件结构化是指从无结构的文本中抽取有价值的信息,然后通过一个填槽过程,用结构化的方式表示出来。在一个事件中,触发词是事件的核心,这个词代表事件的发生,通常是决定事件类型的重要特征,而论元一般则是指事件的参与者,是对事件信息的补充。

事件的论元包含了许多信息,往往具有同指关系的两个事件拥有相同的基本论元信息。本文利用这一特性,将事件信息用触发词和论元表示,最终得到结构化的事件句表示方式。

本文使用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研制的语言技术平台(LTP)[17]。利用LTP对事件句进行浅层分析,主要进行语义角色标注和依存句法分析。

语义角色标注(SRL)是以句子中的谓词为中心,分析句子中各个成分与谓词之间的关系,确定其他论元以及它们的论元角色,用谓语—论元的结构来描述句子。

图3句子中的谓词为“发表”,实施者(A0)为“奥巴马”,受事者(A1)为“演说”,时间(TEM)为“昨晚”,地点(LOC)为“在白宫”。

图3 SRL实例

依存句法分析则是通过分析句子内的各个成分之间的依存关系构建句法结构。句子中的核心通常为谓语中的一个动词,其他成分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产生依存(修饰)联系。句子中只有一个成分是独立的,即核心词,其他成分则都从属于其他成分,且任何成分都只依存一个成分。成分之间发生依存关系,通常使用一个依存树的结构来描述语句。

从图4中句子的依存句法分析可以看出,句子的核心词为“参加”,主语为“西门子”,宾语为“建设”,而不是“中国”,且“三峡”、“工程”与“建设”为定中关系,对“建设”信息进行了扩充。

图4 依存句法实例

2.2 结构化规则

本文结合语义角色标注与依存句法分析进行事件表述重构,当语义角色标注无法按规则抽出事件信息时,则使用依存句法分析抽取信息,最后将事件句结构化表示。形式上,事件句可以表示为E,定义为一个五元组,如式(1)所示。

其中,事件E中的元素称为事件元素,分别表示论元1(Arg1)、动作(V)、论元2(Arg2)、时间(T)、地点(L)。

在结构化过程中,制定如下规则:

语义角色标注规则(R1)利用LTP的语义角色标注,基于判断触发词是否有A0(实施者)和A1(受事者)。如若有A0和A1,则进行五元组的信息抽取,直接获取主谓宾与时间地点信息,按槽填空。

在语义角色标注规则下,触发词往往为动词,并且有明确的主语与宾语信息,如例3所示(空缺信息使用空格代替)。

例3米洛舍维奇被迫逃离贝尔格勒。

E3=(米洛舍维奇,逃离,贝尔格勒,—,—)

依存句法分析规则(R2): 如果语义角色标注为空,则从触发词位置出发使用依存句法分析,查询“SBV”“VOB”等信息;如有,则直接对主语或宾语信息抽取论元。

在依存句法分析规则下,触发词往往为动词,但触发词并不是事件句的核心词,主语与宾语信息并不一定都齐全,需要使用依存句法分析挖掘事件信息,如例4所示。

例4在南斯拉夫米洛舍维奇下台之后欧洲联盟决定减缓对塞尔维亚的制裁。

E4=(米洛舍维奇,下台,—,—,南斯拉夫)

动词映射规则(R3)如果Arg1、V和Arg2都为空,则抽取距离触发词最近的动词,采用R1和R2的规则基于动词进行事件信息的抽取。

在动词映射规则下,触发词往往是动名词,语义角色标注与依存句法分析的方法将触发词判为其他用于修饰的信息,如例5所示。

例5刚刚宣誓就任的行政院长张俊雄也应邀参加成立典礼。

E5=(张俊雄,参加,典礼,—,—)

上下文规则(R4)基于以上规则,Arg1、V和Arg2仍然为空,即事件句无法抽取论元信息,则对事件触发词的上下文进行抽取。

在上下文规则下,事件句结构不明确,触发词往往为动名词,且语义角色标注与依存句法分析无法准确分析触发词语义,如例6所示。

例6至楼梯口下车道别回家。

E6=(道别,回家,—,—,—)

事件信息抽取成功之后,利用事件的五元组表示方式,进行填槽,将信息结构化表示。

事件句例1、例2、例7和例8可以表示为E1、E2、E7和E8:

例7杨富家教授起程赴世界著名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就任校长。

例8杨富家教授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E1=(政府军,攻击,阿布沙耶夫,9月16日,—)

E2=(政府军交战,阿布沙耶夫,9月16日,—)

E7=(杨富家教授,就任,校长,—,英国)

E8=(杨富家教授,当选,中科院院士,1991年,—)

将无结构的事件句,转换为简单的五元组,可以清晰简洁地捕获事件信息。由E1、E2可以容易看出,它们的触发词(“攻击”,“交战”)虽然不一样,但是语义相似,同时拥有相同的论元Arg1、Arg2和时间T。因此,这两个事件都指向现实世界的同一个事件(“Attack”事件),互为同指事件。

而事件7与事件8虽然有相同的论元Arg1,与相似的动作V,但是Arg2(“校长”,“中科院院士”)却是完全不同的论元信息。因此,这两个事件为非同指事件。

2.3 输入层

词语在句子中相对于触发词的位置对事件同指决策同样有帮助,因此,本文还考虑了句中各个词语距离触发词的信息。另外,词性信息可以有效解决部分词语一词多义的问题,判断出词语在句法中所充当的成分。此外,加入触发词上下文信息以及论元信息,能够有效地弥补抽取结构化事件五元组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综上,本文的输入有: (1)事件句S;(2)事件句中每个词语离触发词的距离Loc;(3)事件句每个词语的词性Pos;(4)结构化的事件五元组E;(5)标注的论元Arg;(6)触发词上下文Con。

触发词是事件句的核心,可用于判断事件类型。此外,本文还结合ACE2005中文语料库中的一些基础属性来辅助判别同指关系。事件的基础属性是对事件的全局描述,一般具有同指关系的事件实例拥有相同的基础属性。因此,利用语料库中的标注信息来过滤负例(非同指事件对),这有利于模型的准确判断,这些基础属性包括事件类型(type)、事件子类型(subtype)、形态(mod)、极性(pol)、泛型(gen)、时态(tense)和触发词(trig)。

由于事件句中的词语都是相对独立的,所以以上输入信息可用词袋模型组织。本文采用相同的方法将输入信息嵌入模型,使用维基百科300维作为训练矩阵M,对事件句S、事件五元组E、论元Arg、触发词上下文Con进行编码。一个句子中有n个词语,基于训练矩阵M得到每个词语的词向量Wi(0

将需要判断是否有同指关系的两个事件句采用上述方法对事件句信息S编码,得到向量Sen1,Sen2(本文中的下标1和2分别表示事件句1和事件句2)。使用同样的方法对词性信息Pos和位置信息Loc生成向量Pos1、Pos2和Loc1、Loc2。然后将事件句向量和词性信息、位置信息拼接成新的事件向量S1、S2,如式(3)所示。

分别使用GRU和Bi-GRU对事件句S1、S2,事件五元组E1、E2,论元Arg1、Arg2和触发词上下文Con1、Con2进行编码,得到事件向量Se1、Se2、Seb1、Seb2,事件五元组向量Str1、Str2、Strb1、Strb2,论元向量A1、A2、Ab1、Ab2和触发词上下文C1、C2、Cb1、Cb2。

另外,将事件对的基本属性拼接成一个事件对向量,如式(4)所示。

2.4 注意力机制层

最近几年,注意力机制在深度学习领域被广泛使用。根据查询信息,计算信息中的每个元素和这个查询信息的匹配程度,然后通过一个softmax函数生成注意力分布,最后根据注意力分布计算信息的加权平均。

本文使用多头注意力机制,旨在探寻单个事件句自身的重要特征与两个事件句之间的重要特征。

首先,将输入层的输出分别输入到多头注意力机制中,生成自注意力和句间注意力,如式(5)~式(7)所示。

自注意力编码过程中,先计算Q和每个K的点乘,然后除以一个缩放因子,最后用softmax函数计算权重。句间注意力编码则是先对Q、K、V做一次映射,然后重复使用点积注意力机制计算出结果,将得到的结果进行合并,最后将结果合并,进行线性变化。多头注意力机制与传统注意力机制相比,可以允许模型在不同的维度和表示子空间里学到相关信息。

如式(8)所示,探寻句子自身的重要信息,再与Seb1、Seb2、Strb1、Strb2、Ab1、Ab2、Cb1、Cb2依次进行元素相乘,放大词语之间的向量差距,进一步增强事件句的重要信息,进而得到事件句向量ST1、ST2,事件五元组向量StT1、StT2,论元向量AT1、AT2,触发词上下文向量CT1、CT2,如式(8)所示。

(8)

探索事件句之间的重要信息,同样与Seb1、Seb2、Strb1、Strb2、Ab1、Ab2、Cb1、Cb2依次进行元素相乘,得到事件句向量SMT1、SMT2,事件五元组向量StMT1、StMT2,论元向量AMT1、AMT2,触发词上下文向量CMT1、CMT2,如式(9)所示。

(9)

最后将所得的结果拼接,分别经过tanh和sigmod函数的全连接层,使用两种函数进行互补,过滤信息流, 得到事件句向量SUi,事件向量五元组StUi,论元向量AUi,触发词上下文向量CUi,如式(10)所示。

(10)

其中,按式(10)步骤得到事件向量五元组StUi,论元向量AUi,触发词上下文向量CUi。

最后将上述的信息流通过全局最大池化,得到事件向量SXi,事件五元组向量StXi,论元向量AXi,触发词上下文向量CXi,如式(11)所示。

(11)

2.5 输出层

本文将通过最大池化层的向量和事件基础属性进行拼接,如式(12)所示。

V=Concat(SX1,SX2,StX1,StX2,AX1,AX2,CX1,CX2,P)

(12)

最后将向量V放入以使用relu激活函数的全连接分类器中,通过sigmod层得到事件同指的置信度,如式(13)所示。

本文模型使用了dropout和normalization来防止过拟合。最终将判为同指的事件对组成一个事件链,利用同指事件的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进一步优化结果。

3 实验

3.1 实验设置

ACE2005中文语料库是文档级别中文事件同指消解任务的唯一语料库。由于语料库中有一半的文档内没有同指事件,导致大量的负例(非同指事件对)使得正负比例失调。因此本文参照滕佳月[18]的方法将语料库中不含同指事件对的文档剔除,以文档为单位,剔除不含有事件的句子,再将事件组成事件对,剔除事件类型不同的事件对,使得同指事件正负比例约为1∶4。

本文参照滕佳月等[14]的方法采用5倍交叉验证,在每倍中按照8∶1∶1的比例划分出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4个标准的事件同指消解评测指标用于模型的测评,分别为: MUC[19]、B3[20]、BLANC[21]和CEAFe[22]。

MUC: MUC为事件同指消解最主要的评测指标,主要基于同指链中同指的边数量来评判模型性能,但没有考虑非同指,也没有区别对待不同同指链中的错误。

B3: B3针对MUC的缺陷,使用了同指链中的实例作为计算目标,但对非同指事件处理不佳。

BLANC: 同时考虑了同指与非同指的关系。

CEAFe: 与B3算法类似,但在实例映射中使用了Kuhn-Munkres算法,解决了B3的缺陷。

综合使用MUC、B3、BLANC和CEAFe4种评测标准进行评测,将会从多种角度衡量模型的性能,因此更为客观。

在实验中,本文使用维基百科的预训练向量,词向量维度设为300,词性和位置向量设为50,Dropout的值为0.2。另外,编码层中GRU的神经元设为100,Bi-GRU的神经元设为50,模型训练批次为20轮。

3.2 实验结果

为了验证本文的GAN-SR模型在中文事件消解任务上的性能,本文将Krause等[4]和Fang等[5]的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在ACE2005中文语料库上复现,作为本文的基准系统,与GAN-SR模型做对比。表1给指出了两个基准系统和GAN-SR的性能比较。

表1 模型性能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

与Krause等[4]的系统相比,本文的系统在四个指标上都有很明显的提升,平均提升了7.37%。这是因为Krause[4]的系统对事件句只使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操作,这使得系统只提取了事件句的局部信息,并且没有考虑事件句的长远距离依赖,同时没有筛选出事件的重要特征。本文使用注意力机制挖掘了事件句和事件句之间的重要信息,而且加入事件五元组,向模型提供了事件对是否同指的重要信息。这说明GAN-SR模型中的注意力机制和事件五元组信息的有用性。

与Fang等[5]的系统相比,在MUC指标上提高了6.26%,在其他的三个指标上,也分别有了很大的提高,4个指标平均提高了4.68%。这是因为本文除了使用注意力机制挖掘事件句的重要信息外,还考虑了事件对之间的重要信息,并且对提取的重要特征进行了过滤,进而减少噪声对系统判断的影响。

总体上来说,GAN-SR模型相比其他几个模型,在MUC指标上的提升最为明显。这是由于在加入事件五元组和事件对之间的注意力之后,使得本文模型对正例(同指事件)的判断更为准确。

3.3 实验分析

和基准系统相比,本文系统性能的提升主要源于事件五元组的加入和自身注意力与事件对之间注意力信息的结合。

将两个基准系统加入结构化的事件五元组信息后,表2显示MUC有5%左右的提升,总体指标平均提高2.5%左右。GAN-SR模型是在G+ATT模型基础上加入结构化的事件五元组信息。与G+ATT模型相比,GAN-SR引入事件五元组使得MUC指标提升了1.17%,总体指标平均提高0.78%。由此可见,结构化的事件句信息的加入,更加有利于同指事件的判断。这是因为,去除冗余信息的事件五元组表述更简洁明了,相对重要信息的突出,更有利于模型的学习。

表2 对比实验

在R1规则下,事件结构化准确抽取了事件句的实施者、受事者、时间、地点等信息。加入R2规则,弥补由于触发词不是事件句中的核心词所导致的信息不完全性。由于在语料库中触发词的词性并不都为动词,存在许多词性为动名词的触发词,因此采用R3、R4规则寻找动名词所在的主句的主要信息,增加了事件句表述的重要信息。

因为同指的事件往往有着相同的参与者、时间、地点等信息,事件五元组信息的加入更加有利于判断事件对之间的同指关系或非同指关系。如例7、例8所示,虽然事件的参与者是“杨富家教授”,如果没有论元Arg2、时间T与地点L信息的补充,本文的模型会判断这一组事件为同指关系,因为这两个事件句的触发词语义相近,并且属于同一个事件类型。但事实上,事件触发词的宾语信息却完全不同。事件主要信息的加入,使得模型判断同指关系更为准确。

因此,结构化的事件五元组信息对识别同指事件是有效的。另外,论元信息、触发词上下文信息的加入是为了弥补抽取事件五元组过程中的失误。

为了进一步证明加入事件句自身注意力与事件对之间的注意力信息有利于本文模型性能的提升,本文分别去除事件句自身注意力与事件对之间的注意力信息,与G+ATT模型进行比较,如表3所示。

G+ATT-self: 在G+ATT模型基础上去除自身注意力信息;

G+ATT-con: 在G+ATT模型基础上去除事件对之间注意力信息;

G+ATT-all: 在G+ATT模型基础上去除自身与事件对之间注意力信息。

性能对比如表3所示。与G+ATT模型相比,G+ATT-con和G+ATT-self模型在MUC性能上分别下降了2.25%、2.48%,总体指标平均下降1.52%、1.7%。

表3 性能对比实验

由表3可见,事件句自身和事件对之间的注意力信息对模型判别两个实例是否同指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注意力机制可以提取事件句的重要信息。事件对之间往往存在着对同指判断有价值的信息,事件句自身的重要信息更有利于同指的识别。

与G+ATT模型相比,G+ATT-all去除注意力机制,MUC性能下降3.34%,总体指标平均下降1.87%。没有注意力机制的模型有利于处理较短的输入句,但当输入句较长时,句子中的所有语义通过一个中间语义向量来表示,词语自身信息的消失导致丢失很多细节信息,而引入注意力机制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由此可见,考虑事件句自身以及事件对之间的重要信息,对同指事件的判断是有效的。进一步抽取事件句的主要信息,使用结构化的事件五元组表示方法,在中文事件同指消解的任务上是有帮助的。

4 总结与展望

本文提出使用结构化语句来进行中文事件同指消解,并且采用基于门控注意力机制的模型来解决文档内中文事件同指任务。模型中引入事件五元组将事件句结构化,提取事件句中的重要信息,以及事件句及其他基础特征信息,通过GRU和Bi-GRU进行编码,然后将事件句和事件对之间的重要信息进行挖掘与过滤,最后结合事件对特征来加强模型对判断事件是否有同指关系的性能。实验表明,本文的系统性能取得了明显提升,获得了最优效果。接下来的工作将探讨基于少量人工标注、面对生语料的事件同指消解任务。

猜你喜欢
结构化语义注意力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让注意力“飞”回来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改进的非结构化对等网络动态搜索算法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
语言与语义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