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非英语专业蒙授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019-12-30 15:32郝科蕾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蒙古族批判性跨文化

郝科蕾

(内蒙古民族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内蒙古 通辽 028043)

一、引言

如今,伴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高科技手段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国际间交往日益密切,国际大环境鼓舞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交际。尤其是在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使得我国与沿线60多个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及地区往来更加密切,进而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促进了沿线地区的发展,同时也对中国人才特别是作为祖国栋梁之才的高校学生提出挑战,即怎样才能够更加有效的交际、提升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将结合批判性思维理论,以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为例,对此问题加以探讨。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一)国际环境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我国国际化交流不断增多,尤其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使得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若要实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无障碍交流,就不能忽略对外语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外国语言习惯,认识到本国语言文化与外国语言文化的差异,会逐渐意识到培养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极为必要与重要的。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需求

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语言。它是文化的载体,并能生动地展现文化。语言能够较为完整地展现多彩的文化特色及现象,而且实现对文化的传播[1]。鉴于此,跨文化语言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把语言学习者培养成为跨文化说话人,提升其跨文化敏感度,避免由于学习者的身份单一,从而对外来民族文化持模式化态度[2]。跨文化语言教学应该包括“文化学习、文化对比、文化探索和文化间第三者身份的定位”这4类教学活动。[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应该从“文化知识”“文化意识”和“交际实践”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跨文化交际体系。[4]泰勒认为“文化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5]英国语言学家Byram也认为“语言是学习文化最丰富的源泉。”[6]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多渠道、有意识的结合语言和文化来讲解课文,用文化来解释语言,避免大学生由于单纯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而造成的不足,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步提高[7]。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是积极的主导者,激发和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获得师生互动的最佳效果。[8]

三、跨文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师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据张红玲的调查显示“67%的外语教师未收到过任何培训,只能凭借感觉和经验从事教学。”[9]教师跨文化意识的薄弱导致其文化感知能力较弱,因而在其教学过程中便无法使学生对语言背后所蕴藏的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等有深入的了解。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缺少适宜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尽管大学英语课堂改革事宜实施已久,但在有些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依然以翻译课文和讲授语法知识点为主,而很少涉及对学生的跨文化态度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而且,很多学校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中仍然存在着把四、六级考试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这便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教师亟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缺乏积极的进取态度。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对跨文化交际的经历和遇到的挑战及困难有积极的态度,把在国外工作、学习或者是与外国人打交道看作是丰富人生阅历、开阔视野和磨炼人生的好机会。尽量多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包括政治、历史、教育、宗教、民族的风俗习惯、人们的工作方式、对待不同文化的人的态度等等。

2.缺少跨文化交际的培训。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尽量多的了解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以及之间的差异,逐渐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敏感度。如果没有参加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训练的机会,也要主动找一些相关的书籍去阅读。

3.没有成为一名积极的观察者和思考者。文化无处不在,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因而,英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并捕捉到日常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际事件,有意识地留意周围或身边发生的跨文化交际现象,并注意思考其原因以及文化含义,慢慢培养文化意识。

4.缺乏对自己国家文化的深刻理解。在文化比较和跨文化交际中,要求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并对其进行思考,特别是深层文化的特点。当遇到文化差异时,要用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来看待,尽量站在对方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文化价值的差异,从而避免“唯我独尊”,以防用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为标准来判断和衡量来自其他文化的人的行为对、错或者好、坏。

四、当前非英语专业的蒙古族大学生情况

(一)学生学习英语零基础

文章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某民族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蒙古族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是零基础,即在上大学之前基本未接触过或是很少接触英语,更不用说系统地学习过英语。在大学校园里,他们的英语是从学习字母A,B,C开始,经过两年共四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三级)考试水平,有个别学生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二)学生学习语言任务重

非英语专业的蒙古族学生在大学校园内不仅要学习母语(蒙古语)、使用蒙古语上专业课,还要学习汉语(有些公共课是汉语授课),同时还要学习一门外语。学生的语言学习任务重。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蒙古语是母语,用起来更容易一些;汉语尽管学习起来困难,但有语境(校园内大多数都是说汉语的学生)。在学习环境方面,与蒙古语和汉语相比较而言,英语学起来似乎是困难重重,原因有二:一是零基础,以前从未接触过,由字母开始学起;二是没有语境,周围大部分都是中国学生,不用英语交流,偶尔遇到来自英语国家的学生和老师也没有勇气与其交流。这便造成了大部分非英语专业蒙古族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缺失,态度不端正,积极主动性明显不够。

(三)部分学生与教师交流困难

给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配备的英语教师不可能都精通蒙古族语言,同时部分蒙古族学生用汉语交流也存在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上课时就无法用学生所熟悉的蒙古族语言与其交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无法完全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这便造成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信心不足,动力不够,厌烦情绪增加。

五、运用批判性思维原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批判性思维

罗伯特·恩尼斯提出“批判性思维是理性反思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除此之外,Coon&Mitterer指出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关于信息、观念、论证辨伪求真的思维能力。”他们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评估、比较、分析、批判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其核心是“主动评估观念的愿望。”从某种意义上讲,批判性思维是“跳出自我、反思自己思维的能力。”批判思维者“能够审视并分析出他们观点的证据的质量,考察评估他们推理的缺陷。”[10]

Coats认为在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要遵循四个原则,它们分别是“发现和质问基础假设;检查事实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一致性;说明背景和具体情况的重要性;想象和开创替代选择。”[11]董毓在其书中也总结出批判性思维的四个特点:决定知识和行动;合理性;反思性;建设性。[12]4

(二)运用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根据批判性思维的定义、特点以及在提出过程中持有的原则,大学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采纳如下建议:

1.态度、技巧和实践三结合

能够成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人,首先要做到态度、技巧、实践三结合,即:愿意在跨文化知识学习时运用批判性的思维,能够对跨文化知识学习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跨文化知识进行批判性思维并最终将其能力为己所用。

为了让学生愿意运用批判性思维,老师可以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出英语国家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后,巧妙的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结合一些主要教学方法,如交互问答、小组讨论或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对跨文化知识进行认识、理解、掌握和批判。

当然,这里的批判并不是来挑剔别国文化的错误和缺陷,它的真正目的是“反思自己,寻找知识”。[12]20我们要公正地不能有偏见地去看待本国和其他国之间文化差异,要诚实地对待优缺点。也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文化差异,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不同的方式展现某一文化现象存在的问题或是意义,使得学生超越表面现象,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文化差异,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2.结合批判性思维原理

董毓把批判性思维过程分为8大步骤:即“1.理解主题论点;2.分析论证结构;3.澄清观念意义;4.审查理由质量;5.评价推理关系;6.挖掘隐含假设;7.考察替代论证;8.综合组织论证。”[12]52他认为这八个任务既是分析审视他人思考和论证时要做的一系列事情,同样也是建构我们自己的论证时所要完成的工作。根据这一工作过程,我们以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中的某一文化元素差异为例,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也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获得文化要素:在英美国家,听到人们谈话、看到人们的行为举止或注意到某一社会现象。

理解文化要素:文化要素包括很多,如服饰、饮食、建筑、历史、音乐、社会制度、民俗、宗教、观念等等,可以概括为历史、宗教、社会组织和语言这四大类[13]。当我们获得某一文化要素时要确定其属于哪种。

辨别文化差异:辨别出英语国家中的文化要素与相应的中国文化要素相异之处,定义关键词。

审视文化目的:当我们意识到文化差异的时候,要清楚其目的不是对此文化要素的歧视与存有偏见,而是为了更深刻的了解它、获得它,为培养自身的交际能力服务。

分析文化模式:文化模式是信仰和价值观的融合。了解某一英语国家的文化模式,把握其本质特征,有助于我们对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特点和深层原因的理解。

评价分析结果:分析某种文化现象在英语文化中存在的原因或是意义;反思在中国文化中是否存;其存在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评估替代假设:某种文化现象在两种不同文化中所代表的内涵意义是否相同,是否能够替代。清理并评价分析结果,审视它们的相关性和充足性。考察假设的不同观点、论证和结论,并且进行比较和排除。

综合得出结论:综合各方面的分析结果,形成一个全面的结论,使学生意识到在不同文化下行为方式极大不同,以备在相关场合加以运用。

培养交际能力:对文化差异的根源有了深层的理解,产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为顺利适应文化提供保障,实现交际能力的培养。

当我们获得英语国家某一社会现象或是社会人的行为举止时,我们要清楚这是一种文化要素,是与我们自身浸染的文化有区别,我们不要持有歧视或偏见的态度;需要清楚我们了解此种文化要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人交际;需要使用正确恰当的语言和概念;需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并对其加以评价;需要了解文化模式,知道文化要素出现的原因;辨别假设、含义,并对结果进行评估;调整论证,得出结论,最终培养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现通过以下两个例子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过程的每个环节做出简要的说明。

例1:我们在英语国家听到Tom叫他的叔叔Sam Lee(Sam是名字,Lee是姓氏)为Uncle Sam或是Sam。理解到这是一种文化要素,可以归为语言一类。和我们中国文化相应要素比较,我们发现,在中国称呼叔叔时直接叫“叔叔”(亲属)或“姓氏+叔叔”(非亲属),是不加名字的。比如,我们叫“陈叔叔”或“李叔叔”,基本不叫“陈xx叔叔”或是“李xx叔叔”。为什么呢?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这是因为,在中国的文化模式中,等级观念很强,小辈是不能直接称呼长辈名字的。然而在英语国家中,以美国文化模式为例,他们的平等观念很强。这种观念也是美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偏向随意、非正式的方式,家庭中长辈与晚辈之间不需要使用敬语,可以相互称呼对方的名字。

如果我们像中国人称呼长辈一样称呼Tom的叔叔,即Uncle Lee或直接称呼Uncle,经过实践证明,我们会发现,Tom的叔叔会发生混乱,他不知道Tom在叫他。

经过数次的实践证明,在英语国家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孩子叫自己的叔叔都带上名字。那么,最终我们得出结论,在英语国家中孩子叫长辈叔叔(亲属或是非亲属)时要称呼“Uncle+名字”或直呼其名。以后,我们再遇到这种情况就不会感到惊讶,不仅如此,在某些场合还会应用。

例2:在某民族大学校园内,会经常发现几位蒙古族的男同学边搂住对方的肩膀边向前走,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发生的事情。而在英美国家的校园内,却很少能够看到几位同性别的学生身体距离非常近地在一起讨论话题。通过以上现象,我们可以得知,不同文化下,同种场合,人们的身体距离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差异的原因体现在“观念”这一文化要素上[14]。

在英美国家文化下,亲密的两个人,如谈情说爱或是知己好友,他们之间身体距离在0.60米内,通常是在触摸、拥抱或耳语时所保持的距离。其它情况下身体距离则更远些,比如在公共事务社交时两人的身体距离会达到2.4米或4米[15]。如果两位同性以亲密的姿态呈现在别人面前,则很有可能被认为是非一般的关系(同性恋关系)。而在中国,经过观察和多方证明,我们可以得知,蒙古族是一个热情的民族,人与人之间身体距离会较英美国家人的更近。同性的朋友之间喜欢手牵着手或胳膊挽着胳膊走路(多表现为女性),或搂着对方的肩膀(多表现为男性)。由此可知,当蒙古族学生与英美文化下生活的人进行交流时,要注意保持恰当的身体距离。

六、总结

在培养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过程中,需要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蒙古族、汉族和英语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审视、评估、接受进而应用,从而提升其自身文化敏感度,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有极高的跨文化敏感度,对中国文化有极其广博的了解;需要学生深切地配合;需要运用准确的语言;需要尽可能多地搜集信息;需要告知学生理解差异后的正确做法。

在当下环境中,对于非英语专业的蒙古族大学生,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必要也是重要的,而如何培养也成了许多专家和学者们所讨论的热门话题。在本文之中,笔者把批判性思维原理运用到培养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过程中,清晰了培养过程的步骤,但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即要求英语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来实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蒙古族批判性跨文化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