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行业优势培养应用型研究生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以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为例

2019-12-30 14:08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江苏研究生

鲁 萍

(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江苏 镇江 212003)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09年起,国家大力改革研究生教育,积极推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从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此同时,由于缺乏优秀生源以及长期受到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定势影响[1],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普遍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区别不明显,设置不合理;校内导师实践指导能力较弱;企业导师积极性不高,对研究生指导不力;研究生缺少优质的实践平台,实践基地日常管理缺失;校企沟通不畅,研究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较弱;研究生实践管理与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江苏科技大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依托行业优势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探索与实践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合作共建的高等学校,是国内船舶类及其相关专业设置最齐全、江苏省内唯一的面向船舶行业的高校,是行业特色型高校。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而江苏是国内第一造船大省,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那么如何满足国家“海洋强国”发展战略,满足江苏“沿江沿海开发”战略和船舶行业企业对高级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需求,是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问题。从2015年起,江苏科技大学通过学科发展与行业进步交叉融合、创新体系与行业资源多元协同、培养方案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实践环节与企业研发一体实施以及培养质量与企业评价直接挂钩,形成了行业特色鲜明的高层次应用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为船舶行业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对行业特色型高校研究生培养具有示范作用。江苏科技大学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业需求引领学科发展,全方位提升研究生培养条件

江苏科技大学围绕国家海洋战略和江苏省“沿江沿海”开发战略重大需求,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和江苏省优势学科平台,对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以“船舶、海洋、蚕桑”为特色的学科布局理念,形成符合行业特色的学科布局,如涉船学科群、涉海学科群、蚕桑及生物学科群、基础学科、人文社科及其他支撑学科群,强化涉船涉海领域的学科优势和特色,打造一批国内一流和国际知名的特色学科群,实现工、管、农、文、理、经、教等学科协调发展。通过梳理学科方向,遴选学科带头人,建立以学科建设主导资源配置机制,每年投入2000万专项资金,用于研究生教育改革、人才引进与培养、高水平科研教学成果培育等。经过多年建设,学校“学科—产业—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行业发展需求等契合程度持续紧密,学科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导师队伍不断壮大,研究生培养条件得到持续改善,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二)行业需求融入培养方案,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课程体系

以行业标准为指引,根据学科特点,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岗位-能力-课程”对照体系,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通用基础+行业共性基础技术+专业领域模块+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2];优化培养方案,邀请企业导师参与培养方案修订,让企业前置性地参与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设计,试行模块化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实践课程的建设,鼓励企业导师开设小学分课程或前沿讲座,为研究生课程内容注入行业企业新鲜血液。在课程建设上,鼓励以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立项方式,开展专业学位课与公共基础课的精品课程建设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推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案例教学、启发教学、研究教学和模拟训练,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同时,开设研究生知识产权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举办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出台研究生实践计划资助与奖励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实践氛围,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经过几年的建设,充分依托行业和企业资源,目前江苏科技大学已经建设了一批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特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合理,融合企业需求、科技前沿和工程应用知识,体现了“夯实理论基础,侧重工程实践,鼓励创新研究”三位一体的原则。

(三)行业资源协同,多元平台共享优质资源

以多维立体合作平台为载体,以行业从业要求为导向,引入“国外高校、研究院、企业”等协同体全程参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设、实践指导和论文指导等培养过程,为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全面指导和资源支撑。

1. 与行业背景类似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科研实践平台

行业协会代表一个行业全体企业的利益,提供信息、教育和培训服务,具有协调沟通政府、企业和相关方的职能[3]。江苏科技大学作为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理事单位,积极引智借力,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引入行业内有实力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723研究所、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实践教学基地。稳定的实践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国家级重大、重点研究课题及优秀的一线企业指导教师,研究生借此了解行业工作流程,结合项目进行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设计制造新工艺、新技术的实践,切实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以中船重工723所为例,校企合作国家级课题10项,经江苏科技大学遴选认定,目前已有18名高级研究人员担任研究生指导教师,累计为学校培养66名研究生。

江苏科技大学与行业内部企业联合建立了各类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其中校级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3家,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68家,在省属高校中位于前列,其中包括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镇江中船设备有限公司、江苏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宏强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江苏海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学校制定研究生培养政策,鼓励研究生去企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研究生科技成果转化和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有2000多名研究生进入各类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接受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 引入国际资源,拓展研究生国际视野

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国际化水平,江苏科技大学坚持国家战略与学校特色相结合,自身特色和发展定位相结合,通过中外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合作指导研究、引进高水平师资等方式探索国际化培养的新模式,并出台一些措施鼓励广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开展短期出境交流学习、进驻海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等。自2008年以来,江苏科技大学先后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开展中英2+2本科项目、1.5+1硕士项目、4+1硕士项目以及中乌合作办学项目等多层次联合培养。近几年,已有20名本科生赴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参加4+1硕士项目攻读硕士学位,其中11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有5名研究生参加1.5+1项目并获得中英两国硕士学位,3名留学博士生取得江苏科技大学博士学位。

3. 校内打通学科壁垒,建设公共科研平台

江苏科技大学通过创新平台与优势学科建设相结合等多重举措整合校内资源,推动校内公共科研平台的建设。目前学校持续建设各类科研与实验教学平台,包括海工装备与船舶数字化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服务制造模式与信息化研究中心、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分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省数字化造船软件研发中心等,这些平台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对研究生、在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实行开放管理,实现全校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成为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以江苏科技大学蚕业研究所为例,通过开放公共实验教学平台,打造畜牧学及生物学学科交叉的公共科研平台。目前该平台能满足植物种植、动物饲养、动植物生理生化、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生物工程、分子育种等综合性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成为提高蚕桑及生物学类专业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科研实验平台,并获得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资助,资助经费累计达到600万元。

(四)行业主导,研究生实践环节与企业研发一体实施

重构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建立“项目与企业对接” “学位论文与项目对接”的教学新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科研攻关,所有进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研究生100%参与企业科研课题研究,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到在学校和书本上学习不到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流程和新管理。并结合企业的开发、设计、生产等需求开展自己的研究课题,与学位论文相结合,切实做到发现和解决企业研发难题,真正是“学有所用”。研究生进入企业一线实习,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为企业的科研和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企业攻克了众多技术难题,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5年至今,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参与研究的成果“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和“钎料无害化与高效钎焊技术及应用”等,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与动力跟踪系统”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包括“船舶集成制造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全寿期可靠性评估与风险控制及应用”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在内的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和三等奖8项。

(五)行业参与,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构建“学校、导师、学生、学位授权点”3+1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术实践以及学位论文研究等过程管理,建立校院两级督导制度,加大研究生学位论文抽审、抽检力度,制定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方案,将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评价作为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建立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三位一体质量评价机制。在江苏省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评议中,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优良率在省属高校中位于前列,不合格率近几年均低于江苏省平均数,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严格保障。学校一直将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评价作为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行业内部对江苏科技大学培养的研究生质量非常满意,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

三、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的建议

依托行业优势,通过多元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得到了同行院校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但同时也发现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发展,仍需切实加强校企双方在企业工作站的日常管理、项目合作、知识产权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通力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要加大对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考核力度,建立退出淘汰机制,积极培育优秀工作站和国家级研究生示范培养基地。同时,希望政府加大对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经费和政策的扶持力度,通过税收减免、立法等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投入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去,并利用网络媒体等宣传模范企业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带头作用,扩大影响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促进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江苏研究生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