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帆 马农 黄颖 黄光辉 陈艳彦/文
“效率”是欧洲民航业最重要的价值取向之一。近年来,欧洲民航业在提升运行效率上狠下功夫、各出奇招,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对提高我国民航业整体运行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效率意味着以更低投入获取更高产出。欧洲民航业通过多年探索,在合理运用政策、建立协同机制、发挥市场功能、推进管理创新、运用高新技术等方面,打造了破解效率难题的“四把金钥匙”。
1.以单一天空计划打造效率之核。提高空管运行效率是世界民航面临的共同难题。2002年,欧洲议会提出“欧洲单一天空计划(SES)”,并于2009年通过“欧洲单一天空计划法案”,为解决这一难题奠定了法律基础。该法案有两个最重要的支柱,一是以推动欧洲空中交通管理组织管理改革为目标的制度支柱(Institutional Pillar);二是以欧洲单一天空空中交通管理项目(Single European Sky ATM Research,SESAR)为核心的技术支柱。法案从制度层面对欧洲空中交通管制结构进行重组,建立统一空管系统,提高空中交通安全,增大空域容量,大幅减少因空域分割导致的经济损失以及其他不必要的手续和经费。为推进欧洲单一天空计划,欧盟委员会制定了性能目标计划,包括安全、容量、环境和成本效益四个领域,其中安全绩效方面,规定每百万架次超限值为35次,每10万架次超限值为1.37;容量绩效方面,规定航路平均空管延误时间超限值为0.9分钟,终端区空管延误时间超限值为0.09分钟;环境绩效方面,规定航路直线率不高于1.016;上述计划是以2012年为参照年,以2035年为目标年。SESAR的一系列措施使其具备更高的自动化、数字化和虚拟化水平,从而提升了欧洲民航空管的运行效率。
2.以灵活的市场机制推动效率之轮。欧洲民航市场化程度较高,航空公司及大部分机场在产权上均属私人所有,企业自主决定具体业务和经营方式,政府仅需制定涉及机场建设、时刻分配、收费等方面的政策,相对比较灵活。英国民航局针对机场的收费政策只设上限,赋予机场灵活的自由裁量权,相关活动影响经济总额达3380亿欧元。伦敦盖特威克机场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对不同航空公司、不同航空器、不同航线实施差异化的收费政策,对远程航班、宽体机、低成本公司起降收费显著低于欧洲其他机场,部分航班起降费用仅有希斯罗机场的40%,以此作为提升机场运行效率的杠杆,这也使盖特威克机场用一条跑道的有限资源就实现了“飞得更远、载客更多、利用得更充分”的目标。
3.以严格的制度底线筑牢效率之基。尽管市场、经营等相关政策相对灵活,但欧洲民航在涉及安全、基本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制度非常严格,大多强调机场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公益属性,对机场管理机构在安全管理、基建投入、运行管理上的责任作出硬性规定,为提升运行效率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制度基础。为提升安全监管效率,欧盟委员会建立了航空安全“黑名单”机制,通过27项维度评估,将存在严重安全缺陷的航空承运人列入禁止或受限制名单。“黑名单”制度将以往个案处理式的安全监管模式转变为以制度管人、以体系管人,政府只需划设“红线”,企业一旦触犯“红线”,则依规接受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政府频繁检查等因素对企业造成的干扰,在提升安全监管效率的同时,使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做好运行服务等工作。在基础建设上,欧洲民航监管当局对企业用于基建的资金比例作出规定。英国民航局还专门针对不同机场的制度规则,如要求盖特威克机场每年至少应有1亿英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该机场每年投放的基本建设资金达到2~3亿,保证了机场滑行道等项目按预期建设,缩小了航班间隔时间。
1.加强航空公司之间的协同。航空公司通过代码共享、航线联营、兼并重组、联合运营、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深化协同合作,正成为欧洲民航的发展趋势。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汉莎航空以收购方式整合了瑞士航空、奥地利航空,并在柏林航空破产后收购其大部分资产,逐步成长为欧洲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汉莎航空还通过股权投资、联合运营共享资源,增强竞争实力,先后与国航、全日空、新加坡航空、美联航等不同国家航空公司开展时刻、票价等方面的联合运营,分享市场份额。目前欧洲航空运输市场的份额正逐渐向IAG、汉莎航空、法荷航、瑞安航空等四家大型航空公司集中,而这些大型航空公司发挥规模优势,最终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
2.加强航空公司与机场之间的协同。打造机场与航空公司之间高效协同、紧密合作、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提升运行效率,培育竞争优势,正逐渐成为欧洲民航业的共识。以盖特威克机场为例,该机场不仅以差异化收费政策吸引易捷航空、挪威航空等低成本航空公司增投运力,还投入巨资购买60余台自助值机/行李托运设备,专供其主基地航空公司易捷航空使用。这些自助设备的投用不仅有效提升了值机及行李托运的效率,大大减少了旅客排队办票的时间,也削减了航空公司在地面服务方面的人工成本投入,使航司愿意在该机场安排更多运力,最终实现多方共赢。盖特威克机场还选取了德国DSF公司提供空管指挥服务,与航空公司的高效协作,成功创造以一条跑道保障每小时54架次航班运行,以两座总面积26万平米的航站楼保障4600万旅客出行,用117个固定机位停放下186架飞机的效率奇迹,实现了“螺蛳壳里做道场”般的神话。
3.加强同一机场群内不同机场间的协同。“一市多场”是欧洲民航发展的显著特征。同一机场群内不同机场之间的协同配合,对提升机场群的整体运行效率至关重要。伦敦、巴黎两大机场群最为典型。伦敦机场群内现有希斯罗、盖特威克、斯坦斯特德、卢顿、伦敦城市等五座机场。按照英国现行法规,各机场之间不允许开展市场经营方面的合作,而是由航空公司市场化竞争选择机场,机场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吸引航空公司。虽然不存在行政上的功能分工,但由于各机场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下,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了差异化发展战略,这就在客观上促成了它们彼此之间的协同发展。由五座机场构成的伦敦机场群共同为不同航空公司、不同需求的航空旅客和货运商提供了不同层次的票价、服务水平和乘机区位选择。而竞争的“倒逼”也使得每座机场不得不想方设法提高运行效率、克服资源挑战,实现增长。目前,伦敦机场群已成为全球最庞大的航空运输市场之一。
4.加强民航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协同。近年来,欧洲航空公司与高铁运营商的合作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与传统的空空中转模式相比,一些航空公司更愿意借助高铁进行空地中转。汉莎航空与德国铁路(Deutsche Bahn)合作,在法兰克福机场推出空铁联运的Rail and Fly代码共享计划,每天共有120列高铁班次拥有航班号,由航空公司或旅行社对外售票,旅客可在一张客票上实现空地衔接。欧盟移动运输总司还牵头推进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的协调管理,制定了一系列安保、票务、行李、服务上的规章制度,为航空公司与铁路运营商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戴高乐、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等欧洲大型枢纽机场均设有直接连通航站楼的高铁站。此外,一些航空公司还直接出手投资运营高铁。如:英国维京航空的母公司——维京集团即在英国投资兴建了维京铁路,并持有51%的股份;法航不仅用5班高铁列车取代巴黎至布鲁塞尔的航班,还直接运营连接戴高乐与史基浦两座机场之间的高铁线路。通过空铁联运,欧洲大型枢纽机场得以将短途航线上的客源“转移”至地面交通方式,将腾出的航班时刻等资源集中投入到具有较高价值的远程航线上,从而达到优化航线结构、提升运行效率的目的。
1.向流程优化要效率。优化流程是提升运行效率最直接的方式。以盖特威克机场为例。优化进离场流程。机场南向起飞航班较多,为避免连续起飞往南运行带来的航路拥堵,该机场增加了一条往北绕场后南飞的离场程序,提高了空管指挥的灵活性。同时增加快速脱离道,每架飞机减少2~3秒的跑道占用时间,每小时可增加2~3个架次。优化跑滑程序。机场采取最新的时间间隔管理技术(Time Based Seperation)每小时增加4~5个架次,在现有跑滑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机场增加10%左右的容量,可达到每小时60个起降架次。优化安检流程。机场取消在每条安检通道专人判图值守,改为设立统一判图室。一名工作人员在安静独立的环境中同时判别多个通道图像,既提高安检效率又可节省人工和使用空间。加上采取不同群体分通道安检的方式,使得95%的旅客过检时间不超过5分钟。优化中转流程。针对国外中转旅客推出“Gatwick Connects Transfer Process”服务,在海关区域内开设行李转运柜台,中转旅客未出海关就可将行李进行国内段托运,解决国外中转旅客携带行李办理海关手续的苦恼。“空手”过关为旅客节约了45分钟左右的中转时间。
2.向数字化要效率。数字化是提高效率最有力的工具。汉莎航空公司明确将“创新与数字化”作为发展战略之一,在广泛应用各种数字化平台简化公司内部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于支持员工创新的基金,设立创新培训机构,并在组织架构上专门设有支持创新研究的独立机构,使用数字化的技术改进和提升产品,积极推出附加值高的额外服务,创新商业模式。易捷航空与Kiwi.Com共同建立了“全球易捷航空”的在线销售平台,能够将不同航空公司的航班组合在一个行程中,无需正式的中间协议即可获得中转航班,还能为选择在盖特威克机场乘机出行的旅客提供行李传送支持、快速安检通道等附加服务,在拓展航线网络的同时,极大提升了旅客体验,同步提升了销售、运行、服务等多个关键环节的效率。
3.向绩效管理要效率。汉莎航空公司明确以集团经济效益为导向,建立、推行收入与绩效100%挂钩的KPI机制,并建立扁平化、简明高效的组织架构,通过在组织内外实时公示考核过程、结果,引导、激励管理人员和员工努力完成公司设定的绩效目标。通过高水平的绩效管理,汉莎航空有效提升了运行效率。仅2018年一年,公司就通过运行绩效管理,将航班准点率提升了6%。下阶段,汉莎航空还将围绕航班正常保障和打造运营商的竞争优势等目标,持续深化绩效管理。
1.加强前沿技术研究提高效率。20世纪80年代,欧盟推出了旨在支撑科技创新的欧盟框架计划(Framework Programme, FP)。该计划具有参与国家多、研究水平高、涉及领域广、投资力度大等特点,在推动欧盟科技创新发展、支持民航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 1987年该计划第二版(FP2)以先导计划的形式提出后,欧盟对航空研究的投资力度在不断增加,目前已经投资约40亿欧元,立项了包括单一欧洲交通空中管理(SESAR)在内的450余个项目。通过实施这一系列项目,目前欧洲成功将每次航班飞行时间缩短了8~14分钟,提高了航班运行效率。
2.加大新技术运用提高效率。欧洲国家还通过远程塔台试点,着力提升空域管理能力。该技术能够将所管制机场场面、气象、交通等实时(信息传递时间的延误是毫秒来计算的)情况投影在远程遥控塔台中心的环绕液晶屏幕上,从而使得一个塔台管制中心即可监控并引导指挥一个乃至多个机场,进而可以为机场提供包括进近引导、场面监视、签派许可等全面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与传统方式相比,不仅效率更高,成本也更低。
3.加强科技融合提高运行效率。空客公司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新一代管理系统——数据孪生(Data Twin),该系统以亚马逊AWS的云技术为基础打造而成,整合了飞机制造商、气象、空管、航空公司等合作方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建模,在航空器航迹优化、航空公司网络规划、市场分析和经济性能优化、空管优化等四大板块实施基于海量数据分析的精准管控,与传统手动计算模式相比,计算机模拟计算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可在更短时间内获取准确可信任的优化数据,为欧洲民航业提升运行效率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一)用科学的政策体系为效率提升营造良好环境。欧洲民航经历数十年的发展,逐渐驶入提档升级“快车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重视政策制定。我国建设民航强国,应充分借鉴欧洲各国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针对空域资源、基础设施、科技应用、机场群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短板,有的放矢制定相应的政策,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在空域扩容上,可通过推进军民融合、加强空域资源精细化利用等方式,扩大容量;在科技政策上,可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的奖励政策,保护知识产权;在机场群建设上,可由局方牵头,联合地方政府、机场管理机构、航空公司等关联单位,共同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二)用高效的协作配合为效率提升打造协同平台。欧洲民航的发展实践表明,突破边界,协同配合,对提升运行效率至关重要。当前,国内民航业不同主体之间各管一块,相互之间沟通、协同不足,与外部单位的协作乏善可陈。对此,民航局可从系统着眼,将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业内单位视作一个整体,通过改革管理机制、完善激励政策、优化绩效考评等方式,鼓励、引导不同单位突破自身视野,谋划发展。航空公司、机场、空管也应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从全局着眼谋划一域,以一域着手服务全局。
(三)用持续的管理创新为效率提升提供驱动力量。欧洲民航的一个优势是善于管理创新。汉莎航空、盖特威克机场、空客公司等标杆企业的创新实践及欧洲单一天空计划(SES)等前沿探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制于资源瓶颈,欧洲民航业对管理创新具有一种近乎于执念的追求,他们孜孜不倦在各个领域开展管理创新,通过管理创新使单位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功效,提升运行效率。管理创新并不意味着一掷千金或者翻天覆地的改变。无论是汉莎航空的绩效管理,还是盖特威克机场的流程优化都充分说明,针对问题所做的每一次创造性地改进或优化,都有可能集腋成裘,最终释放出较大的创新红利。
(四)用科技的研发应用为效率提升提供支持保障。欧洲民航业正在深刻催生新的商业模式。SESAR计划包含的A-SMGCS高级场面活动引导与控制系统、A-CDM系统在过去十年中极大提升了欧洲民航的运行效率。未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还将进一步巩固欧洲大型航空公司、枢纽机场的竞争优势。我国民航业应未雨绸缪,认真研究前沿科技、高新技术在民航业的应用前景,通过建立统一的民航大数据平台、提前布局新一代颠覆性技术、积极参与全球民航业新一代管理系统开发等方式,提升中国民航科技含金量,为民航强国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