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视角

2019-12-30 01:49吴淑霞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价值观育人

金 武 吴淑霞

(牡丹江大学,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1]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理论转化为内心的信念,并落实于行动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之有效的途径是实践教学。牡丹江大学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中,创立了“四共四动”立体化实践教育教学模式,即共建思政工作促动,共搭活动载体推动,共享德育资源联动,共促志愿服务带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师生普遍接受、自觉奉行的高职价值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共建思政工作促动,完善实践管理机制

组织保障制度促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专门成立了由领导班子成员共同组成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教育学习工作,负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工作。宣传部、学工部、社科部、各学院配备专职人员,研究工作方案,组织实施教育活动,进行经常性督导,根据实际情况和师生的反应,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改进教育学习工作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同时配备辅导员队伍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两支队伍各自的优势和工作积极性,专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学校领导的重视和组织保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基础。

制度激励机制促动。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必修课程纳入到《牡丹江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社科部制定《牡丹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编写《〈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大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大纲》,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题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核心内容,在实践教学设计中进一步明晰活动目标,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细做小做实,把“三个倡导”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资金支持力度促动。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大力支持,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二、共搭活动载体推动,丰富实践主题活动

思政专项大赛推动。通过联合组织大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赛、“赤子初心”大学生艺术作品展、大学生校园心理剧大赛等比赛,创新思政“打开方式”,使学生浸润其中,主动参与,坚定“四个自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入了动力与活力,这些大赛深受学生喜爱与好评。

学生社团活动推动。通过组建学生思政社团,如 “知行社”“青马社”“心连心”活动社、“志愿者服务队”等,由学工部、社科部、各学院联合设计主题活动,通过重大节日纪念日、学院支部活动、班级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 “传承抗联精神——红色筑梦之旅”、“纪念一二九”“宪法宣传周”“科技活动周”“诵读红色经典”“双创沙龙”“寝室文化节”“抵制不良网贷”等活动,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则认知、情感体验、行动自觉。

校园网络文化推动。通过校内网站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智慧树平台MOOC的《形势与政策》见面课专家宣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院网站宣介典型事例、身边榜样,以及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手机、微信、微博关注时事,形成学习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把握舆论主导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旗帜在互联网上高高飘扬。

主题社会实践推动。由社科部、学工部、各学院联合组织学生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假期深入农村、社区接触社会,体察民情,切身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增强跻身新时代的责任感与归属感。

三、共享德育资源联动,夯实实践教育基础

立足于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进德育工作,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整合德育资源,合理配置,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同专业教学渗透、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行为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协同作用,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阵地,实践教学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衔接的教育教学网络。

主渠道与主阵地联动育人。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科渗透教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打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生所学专业的关卡,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与校园生活中慢慢品味、细细琢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入脑入心。

课堂教学实践与课下社会实践联动育人。广泛开展体验式教学、主题辩论、访谈式教学、参观访问、社会调研等活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社家实践与学校实践联动育人。创建校园周边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打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基地实践与校内实践联动育人。积极创建德育实践基地,带领学生深入牡丹江市博物馆、孤榆树东北抗联密营教育等实践基地,依托“体验式”微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情景浸润、交流体验中领悟、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共促志愿服务带动,凸显实践功能活力

学校倡导以志愿服务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志愿服务学习,将外在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价值引领、人格教育,提升政治素质。

劳动服务带动。如外语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以“美化环境”为主题的志愿者活动,清扫公交站点、清理小区垃圾、清洁顽固小广告,劳动服务活动让同学们在身体力行的同时,带动了身边人增强环保意识,还培养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校园和城市美化尽了一份力。

专业服务各项公益活动带动。如财会与金融学院志愿者团队深入爱民区某社区,举办“知税法、守诚信”税法宣传活动,志愿者们通过所学税法知识,通俗易懂地向社区居民宣讲、答疑、解惑,以“零距离”“面对面”的形式为社区居民搭建了学习掌握税法知识的生动平台,使专业大学生志愿者的形象深入人心。

结合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内容,牡丹江大学通过“四共四动”立体化实践教育教学模式,促动思政工作,推动活动载体,联动德育资源,带动志愿服务,增强了实践教育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地生根,有利于引导学生将“三个倡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甘奉献明大德、行人间守公德、知人性严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人文情怀的人,进一步提高了我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猜你喜欢
理论课价值观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