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学娜,李 勇
(1.鲁东大学 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2.烟台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面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企业如何以价值为导向做出科学有效的管理决策,从技术和经济的双重角度出发整合各种资源,进行基于价值增长的管理控制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给企业带来最大化的现金流,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在新旧动能转化这一背景下对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山东新能源企业进行研究,旨在探究适宜的管理决策方法和发展模式,用于指导其实践,发挥管理决策在其效益增长过程中的战略导向作用,减少其运营风险,提升其价值创造能力,更好地促进其更快更健康发展,进而发挥其重要引擎作用,加快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产业增加值的提升。
根源于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内生要求,产生了价值管理(Value Based Management,VBM)这种正式而系统的增加股东价值的管理方法。认为所有的支出计划都必须经过类似项目评估那样,用建立在增值基础上的方法来评价,即评价每一项支出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大小,最终将企业战略、股东财富与预算紧密连结起来[1]。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国内外学者对传统的财务导向型管理模式加以改进,探索性地提出战略视角下的管理控制模式,不仅关注目标交流(communication of goals)和战略形成(strategy formation)等战略层面的发展需要,而且满足运营规划(operational planning)和业绩评价(performance evaluation)等战术层面的管理目标,根据其适用环境综合考虑以达到管理资源的最优配置[2]。
在分析管理控制模式与价值创造关系的基础上,Nilsson等学者指出,不但要通过业绩评价激励员工更好地为预算目标的实现而努力,而且要进行价值管理控制,协调企业总部统一控制的需求和基于各业务单元特定环境的控制需求,以实现整体价值的最大化[3]。在此基础上,Nilsson讨论了在多元化经营企业采用单一的财务导向型管理控制所带来的弊端,比如过分关注财务维度的衡量,可能导致委托者和代理者之间的博弈行为等。他认为,这一问题应通过价值驱动模型来解决,即关注股东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通过现金流投资回报(CFROI)、经济增加值(EVA)等指标衡量价值创造情况,并辅以平衡计分卡(BSC)、业绩金字塔(Evaluation Prism)等工具从战略角度加以综合反映,从而实现反馈与学习功能[4]。Broadbent也将关注的重点从事后业绩衡量转向事前业绩管理,形成管理控制系统的概念模型,包括:规划和设定期望;不断监控业绩;发展业绩能力;定期评价业绩;业绩奖惩等[5],以实现全过程的管理控制。
国内的汤谷良等提出了VBM框架下的价值型财务管理模式,即以价值评估为基础,以管理决策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梳理管理和业务过程,实现价值规划的目标[6]。张先治也从集团预算控制系统和基于价值的预算控制系统两方面,系统论述了基于价值的企业集团预算控制系统的各子系统预算组织、预算目标、预算编制、预算报告、预算评价、预算激励和预算监控系统,形成了基于价值的企业集团预算控制系统框架[7]。
要保持新能源的开发在技术创新下不断进步,必须坚持制度创新,与时俱进创新新能源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针对新能源企业现有管理控制中存在的目标确定缺乏战略导向性、控制不够精细、考评的动态管理能力较弱等问题[8],本文从系统理论和权变视角出发,将价值管理思想引入其企业管理控制中,构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价值导向型管理控制模式,力图提高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好地实现管理功能的整合,从而实现持续长期价值创造的目标。
运用系统论的思想,从管理控制的内容改革现存问题,构建环环相扣的管理控制体系,将整个经济活动置于全过程的管理之中,以期科学开发新能源,获得更多的利益,更好地促进能源经济的发展。
下面将以一个结构图(图1)来说明如何打造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模式。
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模式就是以整个生命周期内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出发点,以盈利、风险与增长的三维平衡发展为基本理念,采用价值驱动因素分析技术和量化管理方法,结合年度的经营战略、投资重点及各种可能的环境变化等因素对管理目标编制的影响,合理规划未来期的资源,改造业务流程和组织体系来优化价值空间,并通过控制和预警机制作为风险监控的手段,最后以相关的评价机制有效地激励管理者和员工尽最大努力,以实现诊断和激励的双重功效,保障企业的价值实现和持续增值。
图1 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模式的理论框架
2.1.1 目标统筹机制的建立
管理控制的起点是确定合理的目标,作为企业运营各环节的核心,并以此为基础,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规划,重点关注管理控制和价值的融合。具体的讲,首先依据价值增长原则确定战略规划,进而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年度目标,制定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和分产品、分业务的业务经营目标,将资源集中配置在能创造更多价值的业务单元中,发挥资源一体化整合优势与管理协同优势,协同各种业务活动和管理方案,达到资源配置的秩序化与有效性。
2.1.2 组织结构机制的设计
在信息技术手段空前强化的基础上,M型垂直层级结构逐渐被淡化,取而代之是扁平化的、以“作业”、“流程”为中心、由合作小组组成的动态N型网状企业组织结构,形成以价值创造单元为中心,以技术支持、业务支持和行政支持配套的新型组织体系,以更灵活地从信息网中获得资源,有效地与其他企业进行无层级式的交流。同时,借助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增加管理者的成本管理信息,强化信息的横向和纵向交流,设计有效的激励方案来改进企业内部资本分配的效率,规避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最终增强管理控制的效果[9]。
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多维立体系统”,管理控制将业务流、资金流、物流、价值流等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企业在实施管理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关注价值驱动点,连接创值业务线,形成有效增值面,打造网状价值体,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2.2.1 价值驱动因素的识别
新能源企业基于财务视角的价值计算公式为:
(1)
其中FV为企业价值,FCFt为未来各年自由现金流量,WACC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因此,新能源企业价值取决于现金流量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两方面。为创造最大价值,企业致力于做两件事情:其一,未来现金流量的最大化;其二,通过降低资本成本,以使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率最小化。实际上,阿什瓦斯、詹姆斯等学者认为通过降低资本成本以使股东价值最大化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价值创造决定了应以未来现金流量的最大化为导向,分析现金流驱动因素,为价值规划和控制提供依据。
2.2.2 基于价值驱动因素的控制
由于现金流量不仅取决于投资,而且取决于业务收入和成本费用,管理者必须针对关键价值驱动因素进行不同阶段的管理控制。
在投资期,企业重点关注投资现金流。必须权衡内外部环境来发现价值,做出正确的投资战略决策,同时建立投资与效益相挂钩的机制,通过投资回报实现投资规模的有效控制,保持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
在生产经营期,收入增加,成本费用减少,现金流量才会增加。基于现行价格体系,建立产品价格、产量与成本联动机制,在不同价格情况下通过给予超产部分高成本激励,挖掘各单位生产潜力,靠发展减轻成本压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实力。
信息流、信息体和信息网是任何管理系统成为有机管理机制所不可或缺的因素。信息分为反馈信息(feedback information)和前馈信息(feed-forward information)。反馈信息用于纠偏和调适,而前馈信息则帮助企业对现有控制体系的重新审视,提出质疑,进而产生新观点和重构战略计划,达到双向学习(double loop learning)的目的。
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完善和深化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体系,增加同类产品、同类业务单位的对比分析和偏差的细化分析,逐步实现财务管理向生产经营全过程延伸。同时,考虑到企业总部、各层级主体既是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又要各有侧重,必须逐步完善多级分析体系,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根据需要采用滚动调整、追加调整、及时调整等多种方式,对已制定的管理目标进行及时修正,以确保管理控制能得到更加规范的执行。
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控制预警系统全面收集反映预算执行状况的指标数据,获取生产经营状态的现金流特征信息,应用一定的预警方法对管理执行状况优劣进行现状和发展趋势评判,并完善风险报告流程和制度,及时评估风险状况,向管理决策人员发出生产经营预算执行状况的预警信息,有的放矢地进行基于价值的战略监控和战术调整,提升业绩执行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价值管理控制需要战略、运作和指标三方面有机协调。价值驱动因素可以提供企业的方向,而关键绩效指标能提供准确的量度,有利于价值目标的实现。EVA作为以价值衡量为基础的指标,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业绩的依存关系,评价企业的投资项目和内部经营业绩,建立内部激励机制,使代理成本最小,实现最优契约合同。同时,以EVA为核心,建立包括财务业绩(包括盈利性、稳定性、成长性等方面)、HSE(健康、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在内的多维管理控制指标体系,从战略高度评价企业经营状况,改善并提升企业的价值[10]。
考核评价的直接目的是制定价值分配方案、检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完善相应的薪酬奖励机制,激励员工提高效益,培育企业效益增长点,控制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实现企业价值创造和增长的预算目标。
本文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新能源企业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模式。该模式以企业价值目标为导向,通过合理的规划将成本流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并通过动态监控和优化价值创造流程,实现成本流、业务流、作业流、信息流的统一,最后以有效激励评价机制的设计,实现事前预测、事中监控、事后反馈的动态控制功能,从而将管理控制与价值创造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期达到实现新能源企业持续价值创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