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补齐技术短板

2019-12-29 00:00:00续超前
汽车纵横 2019年1期

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既要补短板,也要有战略定力和战略坚持。未来科技部将进一步凝练科学问题和共性前沿的技术问题,凝聚科技资源,着力加大基础前瞻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发挥好科技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加强氢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创新引领。

科技部下一步将重点开展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协同创新和顶层设计。科技部将与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委等部门加强沟通,在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协同合作,消除障碍。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引导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是继续开展氢能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科技部牵头的“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正处于专家组研究阶段,其中氢能部分将聚焦膜电极、双极板、高压储氢瓶、增压机、制氢、储氢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意在补短板、强能力,尽快取得技术突破,提高自主研发和配套能力。

三是鼓励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燃料电池工程化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创新组织方式。应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支持龙头企业加大投入,充分利用国内外优势资源,加强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与整车工程化水平,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功率、不同使用环境形成系列化的产品开发能力和产品生产能力,形成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产业化能力。

四是要扩大氢能燃料电池的应用范围,探索以氢能为基础的可持续能源的供应体系。

延伸阅读

近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文章。针对燃料电池,他在文中提到:

“要继续提升‘三电’核心技术,加强高能量动力电池、高功率燃料电池、高性能驱动和高效率能量回馈、新型电力电子器件、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

“当前要加大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力度,攻克核心技术、基础材料和关键部件难关。”

“纯电动汽车的短板是续驶里程和充电时间,尚不能满足量大面广的远程公交、双班出租、城市物流、长途运输等市场需求。为此,应及时把产业化重点向燃料电池汽车拓展。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清洁零排放、续驶里程长、加注时间快的特点,经过多年研发积累,我国已形成自主特色的电—电混合技术优势,并先后经历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期间的规模示范运行,实现全谱型汽车“零排放”的关键技术方案。我国氢能来源广泛,既有大量的工业副产氢气,又有大量的弃风弃光电、低谷电等可供制氢的存量资源。”

“相比之下,建设氢能基础设施任务更为紧迫。发达国家把氢作为能源管理,创制了科学安全的氢加注站建设、车载氢罐技术标准和检测体系,有力推动了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我国仍把氢作为危化品管理,管理理念不同制约了我国氢能的利用。建议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借鉴,制定科学安全的氢能、加氢站和储氢罐技术标准,提升检测能力,尽快破除制约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标准检测障碍和市场准入壁垒,加强和完善氢能生产、储运和供销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