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的短板是续驶里程和充电时间,尚不能满足大面积的远程公交、双班出租、城市物流、长途运输等市场需求。为此,应及时把产业化重点向燃料电池汽车拓展。与充电设施相比,建设氢能基础设施任务更为紧迫。发达国家把氢作为能源管理,我国仍把氢作为危化品管理,管理理念不同制约了我国氢能的利用。”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呼吁,应从国家层面重视燃料电池的发展,做好总体规划布局。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期,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变革;新需求在改变商业模式;制造型企业向制造加服务型企业转变;中国汽车品牌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新四化’引领的技术深度融合,将为新能源汽车带来发展和延伸空间,智能驾驶、电动汽车和分时租赁将成为未来出行的主要方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认为,汽车电动化趋势不可逆转,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汽车在技术变革、能源革命,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等条件下已经必须面临变革。其中智能汽车最先解决的就是道路交通安全问题。针对欧美汽车行业发展智能汽车的‘争斗’,中国发展智能汽车正在走第三条路线,就是开放平台,进行抱团取暖。”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认为,在智能汽车方面,中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与欧美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
“从环保方面来看,国家现在要求越来越严,但同时对新能源行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就对汽车行业提出了新挑战、带来了新机遇。在我看来,发展新能源是中国以及全球汽车行业的大势所趋、必经之路。吉利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新能源汽车是吉利未来经营的重点,并在持续地探索多种新能源的可能性。”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传统企业只有持续推进技术升级,才能加快向新能源汽车企业转型。
“对于千亿企业,我们的想法是,资本市场归资本市场,实业归实业,从我们做企业的角度来讲,我们唯一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是把企业经营好,把企业的利润做大,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未来的实力做强,这可能是我们打造世界级企业和创造千亿级企业最根本的工作着力点。”
——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认为,在北汽提出的打造千亿级企业中,资本和实业并不矛盾。
“退坡是从补贴开始的那一刻就已经可以预料的结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必须学会‘戒奶’。现在,补贴退出的时间表就摆在眼前,而面对‘后补贴时代’,阵痛在所难免。我们不仅要迎接政策退坡的种种挑战,更要面对成本上扬、市场认知等多方面压力。”
——尽管如此,但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江仍然认为,“后补贴时代”并不是产业严冬,而是孕育生机的春潮。
“汽车正在从交通工具演变成连接大数据与数字生态系统的超级智能终端。未来智能汽车发展必须要将消费者的需求放在核心位置,必须能够实现快速、准确、全面的响应,而这不仅需要便捷、高效、且标准统一的操作平台,同时也需要建立于该平台之上的一个开放的车内智能生态系统。”
——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认为,智能汽车的发展需要多个维度的跨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