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政治担当 狠抓三基建设确保民航安全运行平稳可控

2019-12-29 00:18中国民用航空局
民航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机场

□ 中国民用航空局 李 健/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落实全国民航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18年安全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部署2019年安全工作。

2018年安全工作回顾

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对民航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为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年来,全行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按照“一二三三四”的民航总体工作思路,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坚守住了民航安全底线,确保了行业安全运行平稳可控,年度安全工作主要指标均控制在安全管理目标范围内。一年来,“三基”建设深入推进,当代民航精神大力弘扬,涌现出了“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全体民航干部员工备受鼓舞。一年来,全行业迎难而上,精诚共进,圆满完成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首届进博会、航空航天博览会、重要专包机等重大运输保障任务,全年实现运输飞行1153万小时、469万架次,运送旅客6.1亿人次,同比增长8.9%、7.6%和10.9%,航班正常率跨越80%。截至2018年底,运输航空实现连续安全飞行100个月、6836万小时,安全运送旅客35.4亿人次,并连续16年保证空防安全。

总结2018年的航空安全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安全理念更加巩固

全行业掀起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热潮,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扎实落地,安全管理系统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指示精神在民航生根

民航局党组第一时间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航安全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迅速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坚决把“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切实做到“六个转化”。研究制定了确保民航安全运行平稳可控的九个方面26项举措,在各地区进一步细化为724条有力措施,逐项狠抓落实。全民航结合行业安全大检查,在隐患排查治理及安全风险防控上狠下功夫,迅速扭转了行业安全形势滑坡的不利局面,真正做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旗帜鲜明、措施有力、效果明显。

(二)“控总量、调结构”在安全领域落地

保持“控总量”的定力,确保运行增量与综合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总体匹配,严把新设运输航空公司和飞机引进的安全准入关,全年拒批分公司设立申请3次,调减飞机引进48架,全国运输机场起降架次增幅下降2.7%。保持“调结构”的耐力,始终坚持把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单位的安全状况与保障能力作为航班时刻、航线资源分配和机场容量增减的重要依据,鼓励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好的企业优先发展,提高安全发展质量。保持“重安全”的压力,坚持问题导向,对责任原因事故征候多发、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的41家航空公司、机场、维修单位实施运行限制,并通过安全检查、督查、约谈、通报等手段,倒逼相关单位摆正“四个关系”,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

(三)系统安全管理机制建设成果丰硕

“以系统安全理念指导工作,以系统安全工具改进管理”成为行业共识。中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基站正式挂牌,由安全信息系统和局方基站系统“双支撑”的安全大数据格局初步成型。出台《民航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指南》,指导企事业单位规范安全体系建设、提升管理效能。飞行标准监管系统二期建设顺利完成,实现业务流程全覆盖,飞标监管进入全面系统安全管理新阶段。建成基于QAR日常运行全数据监测的资质管理系统,推动飞行技术管理的机制创新。机场安全监管系统上线运行,机场专用设备登记工作全面启动,235个机场的166万个在用设备完成登记。空管CDM系统不断优化,10个三千万级机场完成A-CDM系统建设,助力安全和效率“双提升”。

二、“三基”建设成效显著

川航“5·14”事件的成功处置绝非偶然,彰显了“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关键作用,是民航狠抓“三基”工作的有力体现。

(一)基层建设更加务实高效

班组建设在基层全面铺开。“安康杯”评比、“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及各类班组长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广泛开展,推动当代民航精神扎根班组,优秀班组长的示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一线班组的安全素质不断提升,涌现出了以“中国民航英雄机组”为代表的优秀班组。安全宣传在基层不断深入。组织开展“安全从业人员工作作风”宣教活动,覆盖各类专业人员总数超过70万人;组织针对“飞行操纵能力”问题的安全专题宣讲,覆盖全体飞行人员;主动报告的安全文化逐步形成,如春秋航通过持续的安全文化宣传和信息培训,有效安全信息数量同比增加50%以上,员工报告自身问题占比超过10%。监管业务向基层不断延伸。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监管局(筹)正式挂牌,江西适航审定中心正式成立,民航局驻中商飞适航办公室及驻飞行学院通航办公室启动运行,基层安全业务处理能力和效率得到提升。

(二)基础支撑更加坚实有力

航行新技术应用稳步推进。拉萨、大连机场公共RNP AR试飞通过验证;HUD 特殊Ⅱ类及低能见起飞应用持续推进,首都机场跑道视程90米试飞,以及首都、浦东机场ⅢA类试飞验证如期完成;基于性能的通信监视技术应用步伐加快,相关地面设施及机载设备能力日趋完善;上海浦东与天津滨海机场地基增强系统的验证测试顺利完成;便携式电子飞行包得到广泛应用。机场和安保领域技术支撑不断加强。人脸识别及毫米波人体成像设备投入使用;机场全景补盲监视系统开始推广。《机场新技术名录指南》正式发布,为新技术应用创造政策条件;新疆地区远程塔台技术应用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安全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民航各企事业单位安全保障财务考核情况良好;新技术应用的配套支持政策出台,安排航行新技术应用项目专项资金5.9亿元,安全能力建设项目资金1.7亿元;高度关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安全运营筹备工作,积极协调财政资金7200万元,解决新设公安机构警用装备购置等难点问题。

(三)基本功进一步扎实稳固

以培训和排查促人员资质提升。持续开展10类专业人员资质排查;对包括外籍在内的3964名在聘机长进行了资质能力专项排查;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大赛,锤炼岗位技能和工匠精神;首次组织空军人员参加民航机场高管联合培训,292名学员参训;全年共举办包含管理人员在内的安全类培训599班次,受训达到31591人次。以实际演练促调查和应急能力提升。开展民航事故应急预案桌演、海上搜救及调查联合演练,举行首次雪域雄鹰2018年军民融合应急实战演练,达到锻炼队伍、提升实战能力的效果。以培训和整顿促监察员能力提升。全年组织监察员业务类培训48次,法制类培训13次,开展空勤监察员队伍整顿,监管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三、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2018年,民航系统继续深入贯彻“安全隐患零容忍”的要求,强化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坚持标本兼治、防控风险,安全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依法治理有序推进

安全法规标准建设步伐加快。推进《民航法》整体修订审查及相关条例制定工作,发布《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规定》等20部规章,下发《飞行运行作风》、《外国运营人主运行基地检查单和工作指南》等咨询通告34份,规章标准质量进一步提高,其中高高原运行、电子执照、RNP AR技术等规章管理水平已全球领先。违章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加大。行政处罚、行政约见、运力调控、失信惩戒等监管手段不断丰富,安全监管“组合拳”力度加大,全年实施行政处罚223起、行政约见97次,对64名违规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行政处理,并首次与公安信息进行比对,取消10名涉刑人员商业运行资格;针对责任原因严重事故征候违规情节,作出严肃处罚和运行限制,公布了6批行业内严重失信人员名单,涉及2家法人单位、10个自然人。对泰国越捷航空进行主运行基地检查,对3家外航予以运行限制,对13家外航清理注销在华运行许可。

(二)隐患整治力度加大

行业安全大检查及时有力。针对7、8月份的安全下滑态势,民航局两次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以“五查”为重点的行业安全大检查,民航局牵头对厦航、首都航、国航、深航、藏航、海航等重点单位开展现场督查,各地区管理局派组进驻重点单位进行安全督导;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及时将行业大检查延长1个月,督促各单位持续发力,以“零容忍”的态度深入排查治理隐患。安全隐患治理扎实有效。对挂牌督办的安全隐患问题逐项跟踪,督促整改;集中开展“五防”专项整治行动和机场安保设施对标整改活动;深入推进“六严”工作,发案数同比下降48%;全面开展飞行程序优化行动,程序及航图优化涵盖75个重点机场;加大机场净空隐患整治力度,深入推进“净空一张图”长效评审机制。中小机场安全保障能力有所提升。在贵州地区开展现场调研,从空管保障、空防安全、机坪运行、跑道安全等各方面作出部署,全面启动中小机场安全保障能力专项治理;对安全问题突出的张家口等机场进行安全督导,研究制定《全国中小机场运行安全综合保障能力评价办法》。

(三)风险防控持续加强

安全预警工作取得成效。依托安全信息系统和局方飞行品质监控基站,及时发布安全风险警示预警信息,会同航空公司开展安全风险专题研究,实现对可控飞行撞地等核心风险的量化评估,并纳入行业标准。运控能力建设正本清源。明确将运行风险管控作为运控建设的根本要求,制定运行监控指南和规范,督促航空公司发挥运控部门风险控制的核心作用,回归组建运控的初心。适航风险管理不断加强。成立运输飞机持续适航与安全改进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老龄飞机适航管理;公布保障冬季运行安全的适航批准产品清单,推进除防冰作业标准化。机场安全管理力度加大。成立民航局跑道安全领导小组,完成中国民航跑道安全规划的修订工作;加强军民航沟通交流,固化提升军民合用机场安全运行管理水平的“五个机制”,实现37项军民航标准的统一,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在跑道安全领域不断深化。空管运行风险得到缓解。“成拉复线”正式运行,进出藏航线穿越减少,管制负荷降低29%,飞行冲突风险降低49%;无人机“黑飞”的整治工作富有成效,扰航事件同比减少71.7%。开展气象计量器具使用与管理专项整治,降低管理制度调整的衍生风险。空防安保风险有效管控。推进“平安航班”、“空中严控”专项工作,健全“3+X”飞行中安保风险防控体系,及时处置多起空中重大突发事件。

四、深化改革稳步推进

按照“1+10+N”的民航改革总体框架和工作部署,2018年安全领域专项改革成果喜人,阶段性目标完成率96.36%,各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

(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

紧盯阻碍通航发展的193项督查问题,持续深化整改,出台60余项“放管服”政策措施,并通过通航法规体系重构工作,对改革成果进行固化。开展非载客、非亡人通航事故及事故征候的委托调查试点工作,推动调查工作由“一事一委托”向“按程序委托”转变。军民联合“一站式”飞行计划服务平台试点成效明显。以江西快线为标志的“双证合一”联合审批成果显著,全年新增通航企业58家。飞行训练和体检标准进一步降低,II类体检证有效期由3年延长至5年,通航发展的各种制度性障碍逐步消除。以短途运输和私人飞行为牵引的通航发展驶入快车道,带动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颁证通用机场数量从去年初的76个增加到202个。通航全年飞行94.1万小时,同比增长12.4%。飞标系统落实国务院“放管服”工作要求,行政审批事项的全流程网上办理率达到了98%,极大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

(二)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加快

空管系统改革扎实推进。围绕“四强空管”的总目标,在安全领域不断加大改革力度,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管制员“安心一线”的局面初步形成,空管资源保障体系、空域管理体系和通航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机场管理改革平稳有序。机场的集团化管控模式日渐成熟,机场运管委机制成效显著;按照《航空器机坪管制移交工作总体方案》和《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员执照管理规则》,集中开展机坪管制人员差异补充培训,14个机场顺利完成管制移交。监管模式改革勇于创新。民航行业监管执法信息系统建设全面铺开,指导企事业单位深入开展“法定自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推进监管重点由“盯人、盯事”向“盯组织、盯系统”转变。

(三)“中国创造”焕发新的活力

持续推动C919适航审定和运行评审,大力推进ARJ21、新舟60/600、AC311等国产民机的航空器持续评审和设计改进,敦促厂商提升运行安全服务的快速响应能力。在民航局政策支持下,ARJ21运行适应能力和日利用率不断提高,冬季运行安全保障准备工作提早完成。鲲龙600飞机水上首飞圆满完成。我国自主研发的特性材料拦阻系统在攀枝花、林芝等机场顺利通过验收,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国产煤制航油适航审定和验证即将完成。我国首款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华越灭火器获得适航批准。通航北斗和ADS-B演示验证如期开展,近200架通用飞机完成北斗设备安装,ADS-B设备和航管自动化系统国产率分别达到100%和80%。国产“1:1”真机比例的真火实训系统投入使用,填补国内空白。国产航宇嘉泰航空座椅成为国际主流机型产品供应商。国产新型空管系统飞行校验设备通过验收,打破了发达国家在此领域技术垄断。

改革开放已历经40载。4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民航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运输航空规模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二,并保持快速增长。民航的安全管理也经历了以“飞飞整整、整整飞飞”为主要方式的摸索管理阶段、以“八该一反对”为标志的经验管理阶段和以《民航法》及行业规章为支撑的规章管理阶段,正在迈入以SMS和SES等体系化管理工具为抓手,以规章符合性为基础的系统安全管理阶段,为民航强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凭借良好的安全业绩,赢得全球民航业界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中国民航亿客公里死亡人数十年滚动值从2008年的0.0208降低到目前的0.0006,不到十年前的1/32;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十年滚动值从2008年的0.25降低到目前的0.013,不到十年前的1/19。两项事故指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从十年前的基本持平,到目前分别为世界平均指标值1/12和1/11,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总结近年来安全工作经验,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抓责任落实一以贯之,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的关键。“四个责任”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体系扎实落地;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措施有力,行业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格局更加稳固。

二是抓规章标准一以贯之,坚决筑牢安全生产的底线。安全规章体系更加完备,安全监管工具箱进一步完善,无后果违章得到有效治理,从业人员安全底线意识更为牢固,安全生产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运行。

三是抓安全诚信一以贯之,切实强化安全生产的红线。出台安全诚信管理规定,安全监管手段不断丰富,安全失信行为得到严肃惩戒,“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红线意识不断强化,诚信文化得到大力弘扬。

四是抓资质能力一以贯之,持续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础。专业技术人员资质排查成为常态,工作作风和能力提升成为安全从业人员的自觉追求,勤练基本功、苦练基本功蔚然成风,工匠精神得以彰显。

五是抓系统管理一以贯之,着力提升安全生产的效能。系统安全理念深入人心,管理体系效能稳步提升;综合安全保障能力与运行量协调匹配的长效机制初见成效,安全运行系统趋于平衡;安全大数据平台日渐成型,系统整合步伐加快;民航、军方、地方政府协同机制更加健全,安全管理的合力不断凝聚。

六是抓技术创新一以贯之,不断激发安全生产的活力。大量成熟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互联网+安全”的思维不断拓展;适航攻关取得明显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中国制造”不断涌现,科技进步对民航安全的贡献率更加凸显。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得益于民航局科学决策和狠抓落实,更是民航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不懈努力、共同奋斗的结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对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反复性保持清醒认识。特别是去年7、8月份,安全形势一度严峻,出现事故征候指标急剧增长的被动局面,相继发生深航“7·7”偏出跑道、国航“7·10”氧气面罩释放后违规飞行等典型事件,随即在8月份发生了厦航“8·16”偏出跑道和首都航“8·28”前起落架折断事件,全年共发生长安航“11·12”在内的4起擦机尾/擦机腹事件,张家口机场“2·26”跑道占用条件下指挥落地、山航“12·21”驾驶舱氧气面罩烧蚀事件也引起较大影响,行业安全警钟再次敲响。关键岗位工作作风松散、飞行操纵能力滑坡、运行风险防控缺位、保障能力不足、应急处置不到位等问题突出。特别是在安全整顿期间,机坪刮碰事件集中多发,暴露出机场管理和监管部门认识不足、思想松懈,相关的“无后果违章”管理不严,需引起高度重视。

当前行业安全发展面临的形势

回顾过去的40年,中国民航安全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在民航安全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关口,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指示,对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航安全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冯局长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新的一年,全行业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在民航落地生根。为此,全行业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凝聚安全发展的共识,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础。

一、安全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凸显,落实更高的安全要求任务艰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和“头等大事”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民航业的本质内涵和工作主线,凸显了安全是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特征,对民航安全工作定位之高,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民航强国目标,并且把实现民航强国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为新时代民航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民航工作的期望之高,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英雄机组的事迹,阐释了“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英雄精神”,对民航基层队伍的褒奖之高,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民航主管部门和有关地方、企业一道加强隐患治理、风险防控、监管工作和队伍建设,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一个航班一个航班的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抓”,对民航安全工作的要求之高,前所未有。

能否切实把安全底线守住,确保安全运行平稳可控,成为检验民航系统是否把批示指示精神落实到位的“试金石”。四个“前所未有”既让全行业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巨大关怀和殷切期望,也深切地感受到责任重大。全行业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在顶层设计、“三基”建设、隐患治理和系统化管理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努力解决制约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为行业安全发展谋实事、出实招、见实效。

二、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进程进入关键阶段,安全领域补短板、强弱项迫在眉睫

《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已经出台,按照战略进程,今年是我国“加快实现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跨越”的关键一年。中国民航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在依法治理能力、安全保障能力、通航安全发展、安保体系建设、适航审定攻关、科技引领保障,及事故调查和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均确定了现阶段重点任务,对标现阶段战略目标,“补短板、强弱项”任务依然艰巨。通航发展的障碍仍需进一步破除,适航审定和国产民机试飞验证能力仍需提高,保障安全发展的综合治理能力仍需提升,行政效率和安全监管能力也有待加强。

受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以及油价、汇率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民航业面临“过紧日子”的势头越发明显,航空运输企业重组转型的预期在不断增强,组织机构变革风险和安全投入被压缩的风险加剧,把控安全和效益的平衡点难度加大,民航安全生产的宏观调控面临更大的压力和考验。安全工作服务好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落实好民航“十三五”安全生产规划,保障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任重道远、时不我待。

三、民航安全发展的主要矛盾尚未根本缓解,夯实行业安全基础亟需改革创新

人民群众对安全、正点、便捷的出行需求与安全保障能力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民航安全发展的主要矛盾,“三个跟不上”的问题正在呈现新的表现形式。一是专业队伍建设跟不上发展速度的问题仍相对突出。飞行、机务、空管、运控、客舱、安保等关键岗位的新人占比持续提高,能力欠缺、培训不够引发的安全问题凸显,个别单位仍处在高疲劳指数下运行,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模式有待创新。二是基础安全投入跟不上发展需求的问题仍比较严重。安全保障资源年均4%的增幅,难以有力支撑年均10%以上的发展速度,这个“剪刀差”使得运行保障的链条越拉越紧,安全运行的裕度逐渐压缩。大型机场容量、时刻和空域资源普遍趋于饱和,不少中小机场也出现超容量运行的问题,基础设施不足、设备老化等风险正在积累,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安全运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三是管理创新跟不上发展节奏的问题进一步凸显。以往我们的安全管理普遍借鉴的是国际先进经验,但时至今日,我国民航的规模体量和运行特点已今非昔比,中国民航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迫切需要进行安全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逐步实现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推动中国标准、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这是民航所处发展阶段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们要紧紧抓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契机,聚焦行业安全发展的主要矛盾,不断把“三基”建设引向深入,不断提升安全管理的系统效能,永不停滞、锐意进取,为民航高质量发展夯实安全基础。

2019年安全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经民航局党组研究确定,2019年安全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安全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一二三三四”总体工作思路,强化政治担当,落实安全责任,推进“三基”建设,健全监管机制,加大隐患治理和风险管控,提高综合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民航安全运行平稳可控,为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2019年安全工作主要目标是:杜绝重特大运输航空责任事故,杜绝劫机、炸机等机上恐怖事件,防止空防安全严重责任事故,防止重大航空地面事故和特大航空维修事故。

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安全工作政治担当

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是民航最大的政治。安全工作绝不仅仅是单纯的业务工作,也是民航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线。要坚定“两个维护”,不折不扣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不断增强做好安全工作、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勇于担当,勇于作为。

(一)全面加强党对安全工作的领导

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安全工作上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引领作用,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安全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把安全生产纳入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安全重大问题,确保时刻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作为民航安全工作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把局党组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意见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选拔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敢抓敢管的干部充实到安全管理岗位。把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纳入三部委安全管理培训体系,提高综合安全管理水平,真正具备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能力。

(二)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研究制定安全宏观调控的指导意见,减少各地区管控措施的差异,确保发展速度、运行总量与安全保障能力的充分适应,做到安全和发展的“双促进”。建立健全调整航班结构的长效机制,以质量和效率为导向,实行航班时刻精准调控,疏导运行压力,缓解安全风险,实现安全和效率的“双提升”。重点监控增量较快的中小机场,严防超能力运行。严控新设运输航空公司,调减飞机引进速度,确保安全能力与航班航线增速相适应。严格容量和时刻评估标准,坚持把安全状况和安全保障能力作为航班时刻、航线资源分配和机场容量增减的重要依据,使有能力保证安全的企业获得资源倾斜,鼓励其优先发展,逐步实现由“数量优先”向“质量优先”的转型,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

(三)坚定推动安全领域改革创新

巩固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试点成果,加快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首先解决民航现有空域的低空开放问题。全面推进机坪管制移交,规范运行标准。持续推动军民航在法制建设、运行标准、安全管控、技术应用、需求对接等五大方面18项具体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探索建立分类分级的中小机场综合安全保障能力评估机制,全面修订中小机场设计建设、人员设施配备规范。优化财务资源配置,加大对安全管理、监管能力及安全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要持续开展通航运行环境的综合治理,强化运输机场的公共服务属性,着力解决运输机场的通航服务意识不强、功能支持和保障不足、收费标准差异过大、通航飞机转场困难等突出问题,切实改善营商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活力,逐步实现由“政府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型,助力“两翼齐飞”。

二、全面推进“三基”建设

“三基”建设是民航安全工作取得成绩的法宝,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队伍作风和能力建设”为引领,不断深化,持之以恒地抓好“三基”建设。

(一)加强队伍作风和能力建设

持续抓好飞行、机务、空管、运控、客舱、安保等安全从业人员作风教育,从养成教育和初始培训抓起,盯紧重点人,不断完善队伍作风和人员资质管理长效机制。指导航空公司合理利用舱音和飞行数据采集等技术手段,深化飞行作风建设。加强飞行基本技能的训练管理,规范模拟机训练、本场训练及考试标准。完善机长和教员培养机制和退出机制,实行基于综合能力的终身副驾驶聘任制度,健全委任代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外籍飞行员管理,对公司资质要求、人员引进数量、安全文化融合、训练考核标准等作出更为明确的规定。加强签派队伍能力建设,完善签派员训练管理办法。加强机场空管、机务和勤务人员培训和储备。研究制定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基本配备标准,建立健全企业高管差异化培训制度。加大地方进入民航企业担任中高管职务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力度。扩大军民合用机场联合培训范围。修订监察员管理规定,改进培训模式,加强监察员队伍“三基”建设。

(二)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

优化民航安全领域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加强与高校间的合作,探索建立民航安全大数据中心和研究智库,强化科技支撑。启动全国范围ADS-B运行,加快PBN、HUD、EFB等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推进运输飞机前后舱协同空地互联,提高地空实时数据对安全的贡献率。积极推广通航便携式北斗机载双模终端设备,拓宽北斗系统在民航领域的应用范围。加快智慧气象系统建设,推进远程塔台、国产地基增强系统等新技术应用。支持自主知识产权的防爆餐车和防爆集装箱的研发。尽快出台机场新技术推广应用路线图,研究制定产品的补贴政策和运行规范。推广应用公共RNP AR、高级场面活动引导与控制系统、特性材料拦阻系统、航空地面移动通信、鸟击防范、外来物探测等技术,整合机场视频监控信息,提升机场综合安全保障能力。

(三)提高适航审定和校验能力

持续推进C919国产大飞机、新舟700飞机、直15直升机、长江1000A和涡轴16发动机等重点型号的审定,严格进行适航审查,促进国产民机制造技术和能力提升。开展基于运行风险的无人机审定工作。加快推进中国民航试飞体系建设。加强审定系统业务统筹和培训。开展国产航煤添加剂、煤基喷气燃料和航空润滑油的适航审定,推进航油航化产品的国产化。继续推动双边适航工作,加大国产民机投入航空市场的政策支持,增加民航机队的中国元素,利用多种平台推动中国航空领域产品走向世界,促进“中国创造”的国际化转型。处理好飞行校验和航班运行的关系,确保飞行校验的安全和效率,重点支持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飞行校验系统加装和应用。

(四)提高应急处置和调查能力

加快推进应急管理队伍和规章制度建设,理顺应急工作管理的职责。加快民航应急平台建设,推进应急资源整合,推动在应急领域开展政府采购,强化跨地区、跨部门应急协同及预案对接,推进千万级机场运管委建设,实现相关单位的协同联动。推动事故调查体制机制转变,完善规章标准和程序,全面实施通航安全事件委托调查。加大调查技术及工具的研发力度,加强事故分析理论方法研究,开展典型及多发事件的系统性预防研究,强化安全建议的闭环跟踪管理。落实调查员资质管理要求,建立调查装备使用规范和评估机制,实现调查队伍和装备规范化管理。

三、加强安全生产源头治理

安全生产的源头治理,就是要查治隐患、管控风险、盯紧绩效,前移安全管理关口,防患于未然。

(一)切实加强隐患治理

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强安全隐患分级治理,完善隐患清单、挂牌督办和公告制度,提高隐患排查质量,实现隐患治理全过程监控。探索开展企事业单位安全信息报告文化的评估,改进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减少不利于员工主动报告隐患问题的制度性影响因素。加强网络安全的统筹管理,排查和消除民航重要网络系统的安全隐患。加强跑道安全专项隐患排查,在多跑道、繁忙机场和中小机场容易出现跑道侵入的道口,尽快运用跑道状态灯、停止排灯等技防手段。健全机坪刮碰整治长效机制,开展机场安全运行效率提升行动,系统梳理各类勤务保障环节的接口及隐患,狠抓系统管理和无后果违章,防止低级错误重复多发。

(二)严格管控运行风险

完成航空公司运控部门岗位设置及职责调整,强化“运控就是控风险”的意识。持续抓好跑道安全、可控飞行撞地和飞机失控等三大风险的防范工作。完善高高原运行标准,制定高高原运行维修管理指导意见。严格航空器交付标准,加强对国产民机设计保证系统和质量系统的监督,完善有关各方会商制度,以及针对安全运行问题的快速响应机制,加大支持力度,为国产民机的规模运行创造条件。结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运营筹备工作, 开展北京地区空域航线优化调整和容量评估,缓解大流量、大密度运行风险。推进中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基站二期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和数据对风险防控的关键作用,加强安全风险警示预警工作。关注冬季复杂天气运行风险,推进Ⅳ型高性能防冰液应用。关注疲劳风险,健全关键专业岗位疲劳管理机制。编制危险品航空运输危险源库和风险缓解措施,强化风险管控。

(三)充分发挥体系效能

全面落实《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规定》,规范安全管理基本制度和体系要求。加快修订《中国民航航空安全方案》,出台《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管理办法》和《民航生产经营单位等效安全管理机制建设指南》,扎实推进设计和生产机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开展对重点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促进安全管理能力提升。实现“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重机制”与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减少重复性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效能。研究制定行业安全绩效指标体系,强化绩效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对安全决策的支撑作用,推动安全绩效管理发挥实效。

四、着力健全行业监管机制

要围绕“与时俱进、令行禁止”“宁当恶人、不当罪人”的要求,审视监管资源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和手段,狠抓责任落实,激发内生动力。

(一)完善安全法规标准

落实“规章建设要与时俱进”的要求,实现立法意见建议的常态化管理,加快推进《民航法》修订稿实质审查,推动《航空法》、《飞行标准管理条例》、《安保条例》、《无人机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启动《民航事故调查条例》立法工作,力争年内报送。推进重点领域突破,实施通航法规体系重构,把具体任务纳入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按照“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印发”的原则,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切实维护规章体系的严肃性和一致性。从国家战略高度推动重点领域中国标准的国际化工作,打通民航领域的中国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的渠道,鼓励更多企业、科研单位将技术创新转变为国际标准,在“制定国际民航标准规则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二)创新安全监管模式

坚持以精准、差异化监管为目标,深化行业监管模式改革,按监管对象和事项的不同,科学分析和抽取监管样本,精准选用监管手段,合理调配监管资源,提升监管效能。精准编制检查计划,实现动态调整,落实“谁下达谁分解”的要求,规范临时性检查任务的下达。推广制度创新成果,统一监管事项的符合性判定标准,对“问题”单位实施差异化监管,采取SMS审核、监管工具箱等“组合拳”,深化企业法定自查,强化自律,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行业监管执法信息系统及机场安全监管系统运行,推动各安全监管系统的数据互通和资源整合,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统一履职标准,约束裁量程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加大监督和支持力度。

(三)督促落实安全责任

切实发挥安委会作用,推行安全生产巡查制度,结合安全考核和绩效评价,督促民航各级行政机关履职尽责。进一步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进一步完善行业信用管理制度,出台实施34个部委联签的《关于对民用航空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将民航信用管理纳入国家整体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档案,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严肃查处突破诚信红线、瞒报安全信息、破坏调查证据等违法违规行为。推进跨行业的安全责任监督联动机制建设,探索与地方政府建立绩效考核联合评价机制,通过多种手段传导安全压力。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的培训,树立法治思维,建设积极的安全文化。

五、不断完善空防安保体系

空防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谋划空防安全工作,强化反恐意识,全面加强空防安全和安保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一)实施智慧安保战略

继续夯实大数据及情报信息基础工作,深度汇聚融合民航、公安及其他相关数据资源,搭建民航安保资源服务平台,推动全国民航公安大数据战训中心建设。重点推进民航安保科技创新工作,加快研究新技术在民航安保各环节中的落地应用。积极探索新技术支撑下的安保与服务、安保与运行的融合发展,着力将科技创新提升为民航安保工作发展的新能源、新动力。研究出台毫米波人体成像设备资金补助政策,鼓励并支持各机场通过新技术新设备在安检领域中应用,进一步优化人身安检模式,深入推进差异化安检试点,提升过检效率。

(二)防范空防安保风险

持续推动民航反恐工作体系和机制建设,完善立体化防控体系,加强反恐基础工作,推进民航反恐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加强重点岗位背景调查,推进相关安全预防、风险评估等工作。强化重要目标、重点部位安全防范和隐患排查。以“民航六严”专项工作为抓手,深化打击民航扰序违法犯罪、货运安保整治、禁毒堵源截流、机场安保设施整改等专项行动。建立健全运输航空公司和机场空防安全保障能力评估机制。推动建立境外安保风险评估机构,研究制定境外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安保管理政策,健全完善境外航空安保工作体系。加强与重点国家在民航空防安全和反恐领域合作,推进境外民航安保联络官派驻工作,推动航空安保措施互认,切实防范境外输入性安保风险。

民航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201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民航安全工作的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已经明确,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民航局党组的总体部署上来,强化政治担当,狠抓“三基”建设,弘扬当代民航精神,坚决守卫“民航业的生命线”,确保行业安全运行平稳可控,为实现民航强国目标和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猜你喜欢
机场
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
展开大兴机场的双翅
“最大机场”
用于机场驱鸟的扑翼无人机
留宿机场
大驾光临
韩国仁川机场连续12年蝉联“全球最佳机场”
新机场与城市未来
机场快线
阿帕奇反机场型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