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等方法以剑河县久仰镇斗牛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久仰镇苗族地区斗牛文化中的斗牛选择及喂养和训练、斗牛形式及规则、斗牛场地及场地的选择和斗牛工具的调查研究,旨在發展和传承剑河县久仰镇苗族斗牛文化。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的项目保护,丰富人民群众生活,提升当地群众生活品质。
关键词:剑河县;久仰镇;斗牛文化;现代传承价值
一、斗牛形式及规则
(一)斗牛形式
1.友谊式斗牛
现在斗牛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娱乐为主的友谊式斗牛,主要是增进亲朋好友、乡里乡亲的友谊和来往。在放牛打架的过程中,也有一些牛是因为拉而滑手,跑去打别人的牛,只要不是对方故意放的牛,牛主都不会生气,双方牛主喝一杯酒,握个手就和解。放牛打架的过程中,人们都会用喊声、芦笋以及铃铛去鼓励牛打架,让牛更加凶猛。友谊式斗牛以和谐娱乐为主。
2.比赛式斗牛
比赛式斗牛也叫现代式斗牛,现代式斗牛是相对传统式斗牛而言,是指在规定时间内,放两头牛以角相碰抵,以决胜负的一种活动[2],分为“争霸赛”和“淘汰赛”。早在2008年时,久仰镇政府承办过一次斗牛比赛,都是久仰镇的斗牛参加比赛,比赛为期三天,把牛分为A、B、C三组,分别是宽角组牛、窄角组牛和年轻组牛。从那以后久仰镇再也没有组织过斗牛比赛,比赛式斗牛是现代发展而来的斗牛方式,没有斗牛最初以娱乐为主的初衷。
(二)斗牛规则
斗牛前的准备分为两种,一种是村寨内自己放的斗牛活动,这种准备没有太多的讲究,因为比较近,不需要去很远的地方,大多都是去山上把牛拉回家,然后在家里面煮大米粥、割草挑回家里面的牛棚喂养斗牛就可以,在第二天拉去打架时,先让女人把酒倒在牛鼻子上,然后再拉去打架。女人一般都是要提前准备好糯米,天还没亮就起床煮饭炒菜,男人起来先去喂牛,再准备一串辣椒和卷草,用以驱邪,叫兄弟来家里吃饭喝酒,敬祖先和神仙,保佑此次去斗牛平平安安,然后才拉牛去打架。要是去其他村寨的斗牛场放牛打架,要先拉牛去亲朋好友家睡一夜。一般都会挑一只鸡或者鸭,另外加几块腊肉。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也为邀请亲朋好友以后来自己家做客。对牛也是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斗牛前一天,牛主们要给牛用清水洗刷一遍,第二天早上,舀上自家酿制的水酒给牛喝几口,以示欢送“英雄壮士”出征[3]。
二、斗牛的场地及场地的选择和斗牛工具
在久仰镇的所有村寨中,每个村寨都会有自己的斗牛场地,这种建在村里面的斗牛场地称为村内斗牛场。村内斗牛场是村寨里面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放牛打架和邀请其他村寨拉牛来村里放牛打架用的场地,场地一边都会有一个凸起的土坡,高一米五左右,用来遮挡斗牛视线,避免斗牛在对碰过程中力量过大导致受伤和死亡。久仰镇地区的村内斗牛场地,都是用来举行友谊式的斗牛活动。村寨内斗牛场地放牛打架的活动很多,不过都是以本村内自己放斗牛为主,邀请其他村寨属于大型活动,最多一年一次,有的几年一次。
三、斗牛文化的功能
久仰镇是一个纯苗族的地区,各个村寨之间相互通婚,但交通不便,一年四季当中除了有一些大事之外,亲戚朋友很少来往。斗牛是相聚远亲,让在远方的亲人朋友聚集在一起的有效方法。每当有节日要放斗牛打架,乡里乡亲相聚一堂,一起拉斗牛,一起喝酒,载歌载舞,增加的节日的气氛,也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7]。在老一辈人中,谁的牛打架厉害,那么他就像明星一样地,十里八村几乎人人知晓,也预示这家人能够获得五谷丰登,家族兴旺[8]。在放牛打架时,会结交很多牛友,牛友之间像亲戚一样,也会互相来往,互相帮忙。斗牛在无意间增进乡里乡亲之间的友谊。
四、影响斗牛文化发展的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改变,农村的经济结构也随着改变。以前久仰镇都是以农业为主,现在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都以外出务工为主。年轻人和中年人大多数都是外出务工,留在家里喂养斗牛的都是中老年人,中老年人不能外出务工,由于年纪过大,身体素质好的人才能继续喂养斗牛,身体素质不好的中老年人只是在家休息,所以导致喂养斗牛的人越来越少。现在比赛式斗牛对传统的友谊式斗牛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比赛式的斗牛抬高了牛的价格,喂养牛又有风险,所以喂养牛的人越来越少。
五、总结
剑河县久仰镇苗族地区的斗牛文化是一种集祭社祭祖和休闲娱乐的传统文化。对斗牛所需要的所有工具和材料、对斗牛的选择、斗牛的喂养、斗牛的训练都有严格的要求,斗牛场地和斗牛工具要求也很苛刻。相对而言斗牛的形式要求比较随意,只要牛主同意两头斗牛就可以放打架。顺着社会的发展,对久仰镇苗族斗牛文化的冲击非常大,严重影响斗牛的发展,对斗牛发展影响最大的主要有经济因素、政府支持力度、人口迁移三点最为严重。就目前社会发展而言,久仰镇苗族地区的斗牛要继续发展和传承,就必须跟随现在斗牛发展的趋势前行,适当的组织斗牛比赛,提高斗牛的经济效益,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斗牛文化中来,才能使久仰镇苗族地区的传统式斗牛得以发展和传承。
参考文献
[1]李涛.贵州斗牛文化起源辨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3):71-72+65.
[2]李开文,聂鹏.苗族斗牛竞技的文化审视[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31(06):79-82.
[3]黄亦君.黔东南苗族斗牛活动的文化人类学考察[J].中华文化论坛,2015(01):171-175.